摘要:曹学佺是晚明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在明代诗坛影响深远。曹学佺明确提出明代诗坛的弊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理论。因此曹学佺的诗歌理论既有时代特色,亦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曹学佺;闽中诗坛;诗歌理论。
曹学佺(1574-1646),字能始,号雁泽,又号西峰居士,福建侯官人。他的好朋友黄汝亨在《两君咏》之《曹民部能始学佺》中写到:"彼美南方人,飘飘凌云端。密坐有余盻,缟带结所欢。玄心映冰玉,清姿出衣冠。尘轨纷错轸,高步疏遐观。文言贲千载,智效匪一官。美服集多指,将无惧金丸。渊停有安流,洪涛任漫漫。"1葛一龙《葛震甫诗集o佛客斋集》之《十怀诗》其一《曹能始先生》称赞曹学佺:"仙隐以南暑,宪出亦西清。性灵发正始,山水胶平生。"2这是对曹学佺的真实写照。他醉心山水,资助贫士,提携布衣诗人,朋友遍布天下;他谈诗论艺,卓然独立,振兴闽中诗风,使闽诗发扬光大;他博闻广见,著述颇丰,且致力于藏书事业,提出了儒、释、道三藏鼎立的言论;他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且与国家同存亡,最终殉节而死,实现了"生前一管笔,死后一条绳"的遗愿。本文着重探讨曹学佺的诗歌理论。
作为闽中诗坛的领军人物,曹学佺的诗歌理论,带动了闽中诗坛的繁盛。他提出:"夫古今之评文,大抵评己文耳。"的确,曹学佺为很多诗人所作的序言,体现出他的诗歌理论。
朱大复云:"能始天才典赡,研讨精深,轩轾三唐,吐纳汉晋。貌境必似,造语斯真。气峭以洁,而操调极平;意锻以炼,而摛辞若朴。兴会所至,神情独往。"曹学佺如此独特的诗歌魅力,来源于其独特的诗歌理论。曹学佺在《苍霞集序》中明确指出明诗弊端,序云:"我明崇重文教,二百余年间,作者彬彬称盛矣。要而论之,何以不古若也?其弊有四:夫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汉人上封事,必借秦为喻,所从来矣。今谓非左史、两汉不可用,至唐宋胜国,不一寓目焉,一也。且叙事与议论,歧而为两,不能反复交互,二也。好以古人之事传(注:原文为"传",刊刻错误。实应为"傅"。)会今人,使读之难辩,三也。非溢美之言,则多隐讥之语,为谀为诋,四也。前乎二者之弊,北地、毗陵不能免也。后乎二者之弊,济南、弇州不能免也。而况其凡者乎?"3曹学佺在认识到明诗弊端的同时,也旗帜鲜明的提出自己的理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曹学佺"神气"说。曹学佺在很多场合谈到诗歌中禅理的运用,认为诗歌和禅理不是相互排斥的,二者犹如水和盐的关系,禅理就是盐,恰当的运用可以改变水的平淡,进而有韵味。如何恰当运用呢?那就是用神气贯穿其中,弱化盐的存在。关于这一点,曹学佺在《丘文举诗序》中有详细的阐释:"唐诗王摩诘禅理自深,孟浩然有莲花不然之句,稍露其绪耳。今人不通禅理而学王孟,多失之浅弱,是未得其味也。夫神气不存,则其容色立槁矣。刘须溪评'寥寥有趣,是于壁上淡影而仿佛见之',严沧浪、高廷礼之所取皆此味。二公皆闽人。闽之祖王孟者,十室而九也。海内言诗有闽派不失正调,但有弱而不振之弊,非诗之罪也,亦非其地与人有限之也,苦其解禅理耳。"3袁中道在《珂雪斋近集》卷九《寄曹大参尊生》称赞曹学佺:"先生诗清灵俊逸,实中心佩服。"曹学佺"神气"主要是指禅理,禅理在则神气存。曹学佺认为,孟浩然向王维一样深谙禅理,所以孟浩然的诗句有"莲花不然之句"5。现在学习王孟诗歌的人,大多数不通禅理,因而多浅弱的毛病。曹学佺认同刘辰翁和严羽的观点,即"于壁上淡影而仿佛见之",这才是禅理,才会有神气。
曹学佺在《谢耳伯文集初序》中通过谈玄的得失,再次深化了"神气说"。序云:"耳伯明人,而远溯西汉太玄之脉以为文,不亦好奇乎哉?世有尚玄者,未有不好奇者;有好奇者,未有不奇耳伯之者也。然太玄有意以拟易而易理隐,耳伯未尝有意以拟玄而玄理彰,何者?文不可以有意为,而易尤不可以有心拟也。有心以拟易而去之者远,无心以拟玄而去之者近,岂非贤圣之辨哉。"6诗歌中有玄理,是否伤害诗歌的意蕴,关键在于是有意还是无意。有意谈玄则失其真,无意涉及则玄理彰,谈禅理也要自然而然,这里的诗歌主张又体现了"自然"说。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第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曹学佺"自然"说。中国古典诗歌贵在言志言情,如《毛诗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如果诗歌没有了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就没有灵魂,怎么能不僵硬。明朝诗风多变,《明诗综》云:"明三百年诗凡屡变。洪、永诸家称极盛,征嫌尚沿元羽。迨宣德十子一变而为晚唐,成化诸公再变而为宋,弘、正间三变而为盛唐,嘉靖初八才子四变而为初唐,皇甫兄弟五变而为中唐,至七才子已六变矣。久之,公安七变而为杨、陆所趋,毗下竟陵八变而枯槁幽冥,风雅扫地矣。独闽粤风气始终不变,闽自十才子后,惟少谷小变,而高、傅之外,寥寥寡和。若曹能始、谢在杭、徐惟和辈,犹然十才子调也。粤自五先生后,惟兰汀小变,而欧桢伯,黎维敬、己用孺辈,犹是五先生之调也。"7。明前后七子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造成一定的弊端。公安三袁以"独抒性灵"说对其进行纠弊。曹学佺和公安三袁有很深的交往,也互相欣赏彼此的诗歌主张。"性灵"说和"自然"说其实是相通的,都是强调诗歌要抒发真情实感。曹学佺在《折酲草序》中,详细地阐释了"自然"说。序云:"夫诗以自然为宗。自然者,气之所为也。气在人,未有始以前至足矣,行之于八极之表而人不知者,风也。惟夫气有淳漓,故风有高下也焉。风之敝,至令人中心惨怛,生病造热,讵不危哉?达生之士愤风气之日趋于浮薄,往往托之于酒,以补其所不足,故曰'五斗合自然',又曰'醉者,坠车而不伤,其神全也。'不闻大风乎?清清冷冷,愈病折酲。夫彼故终日醉而未尝醉也,苐有所托,以陶养其气耳。唯浩然之气无害,乃得为大王之风也……"8"诗宗国风,尚矣。国风者,好色而不淫者也。好色何取?曰'风者,涣而无迹之物也,必待色而乃着,色斯情,情斯风矣。'与淫何别?曰:'虚实之谓也。虚者,可以风,可风谓之好色矣,而淫不兴焉。然则国风可得而言乎?曰:二南尚矣。夫士之慕女,亦女之悦与士也。是故有寤寐之求者,而必有卷耳之思也;有怀春之诱者,而必有摽梅之塈也。此之谓至情,匪情则伪物矣。"9诗贵自然。合乎自然者,无疑可以得到天地之精华,诗歌便有了灵气。
在曹学佺眼中,"自然"又是和"神气"相通的。诗歌之所以自然,是因为神气所在;诗歌之所以神气,是因为自然而发。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诗歌不能模仿,而要发自肺腑言志言情。这样,诗歌才能有灵魂,有个性。
第三、曹学佺"清新"说。曹学佺提倡,诗歌应该避免俗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曹学佺在《石仓文稿》卷一《潘稚恭诗序》中,极力称赞潘稚恭"少挟令姿,词藻清妙。"曹学佺在胡梅诗歌序言中明确指出:"作诗先辨雅俗二字,黄鲁直云:'子弟凡病皆可医,惟俗不可医。'10另外,根据《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范太学讷"条云:"自王、李之派盛行,海内几于糜烂。相去四十年,而能始起闽,非熊起新安,允兆起苕,东生、凝父起吴,希风抗志,在大历、元和之间。清新安雅,彬彬相命,进而之古,有其端矣。"可见,在闽地,曹学佺的"清新"说深深影响着当地诗坛的风气。
曹学佺的诗歌理论对后人也有很大的影响。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胡梅"条中介绍胡梅时,说"武塘夏雪子曰:'知白叔者,远有三山,近有虞山。'三山者,能始也。余故录能始之言,以存白叔,不独见能始之知白叔,亦以见能始之知诗也。"曹学佺的诗论成为后世评价诗歌的重要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黄汝亨:《寓林集》(二)卷一,《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4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17页。
[2]葛一龙:《佛客斋集》之《十怀诗》其一,《葛震甫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2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135页。
[3]曹学佺:《苍霞集序》,《石仓文稿》卷一,《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6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4]曹学佺:《丘文举诗序》,《石仓文稿》卷一,《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6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5]同上。
[6]曹学佺:《谢耳伯文集初序》,谢兆申《谢耳伯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1第90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
[7]《明诗综》"曹学佺"条。
[8]曹学佺:《折酲草序》,《石仓文稿》卷一,《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6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9]曹学佺:《潘稚恭诗序》,《石仓文稿》卷一,《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6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10]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下"胡梅"条,《列朝诗集小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论萨特的“文学介入说”及对当下的启示04-26
论威廉•福克纳和神秘侦探小说04-26
王符生平考04-26
从李杜作品中探讨文学的认识功能04-26
古代论体文之界定与文体特征04-26
论司空图之“韵味说”04-26
论《知音》理论的局限04-26
论马尔库塞的“审美形式”理论04-26
浅谈古文阅读中主旨的把握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