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魏了翁对实现蜀学义理化所做出的贡献

时间:2024-04-26 16:46:5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魏了翁是南宋的理学大家,在蜀23年,他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极力倡崇和传播理学,大大推进了理学的发展,帮助蜀学完成了转型,为蜀学实现义理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魏了翁 理学  蜀学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谥文靖。着有《鹤山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北宋时期,巴蜀文化以苏氏蜀学为主,理学虽已传入,但影响甚微。直到南宋时期,在魏了翁等人的对理学的极力倡崇和传播下,理学才有了大大地发展,实现蜀学义理化,终居于蜀学主导地位。明人张之厚赞曰:“历魏晋唐宋二千余载,而蜀人咸知义理之学,自鹤山先生始。”因此,本文试将魏了翁为促进现蜀学义理化所做出的努力概括如下:
        一、设立书院,讲授理学
        从北宋开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到了南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发展,洛学诸儒在全国各地纷纷创建、主持书院,著书立说,宣讲学术,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就曾在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书院讲学授徒,传播理学。后来,随着苏氏蜀学的衰退,理学的传入,书院在蜀地也开始大量兴建,而魏了翁正是完成这一转变的重要人物。他创办了多所书院,并讲授理学,积极扩大理学在蜀地的影响:
        ⑴蒲江鹤山书院。嘉定二年(1209年),魏了翁在蒲江县创办了“鹤山书院”,书院藏书有十万余卷,包括“家故有书”、“得秘书之副而传录”、“访寻于公私所板行者”,其中有大量理学实料,这自然有助于魏了翁自身的学术钻研,也更便于向生徒们讲授理学,这在当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力,因而“所闻于辅广、李燔者开门授徒,士争负笈从之。”
        ⑵靖州鹤山书院。公元1226年 魏了翁贬谪靖州,创办了靖州鹤山书院,促进了靖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⑶泸州鹤山书院。公元1232年,知州魏了翁于城南建立了鹤山书院,传播理学。
        魏了翁创办书院,积极传播理学,培养了众多人才,扩大了理学在蜀地的影响,形成了在全国理学界极有影响力的鹤山学派。魏了翁也得到了“南方共宗鹤山老”的盛赞。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刊布朱书,传播理学
        尽管理学思想在四川有了一定的传播,但仅是有限的理学著作流传到了蜀地,受阅人群受到了限制,理学思想的传播速度也相对滞慢。直到魏了翁携回了大量的朱熹著作,藏于鹤山书院。这一点在前面所讲蒲江鹤山书院时已有所提及,这里不再重复说明。但魏了翁难能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不仅将其携回的朱子书籍供讲学授徒之用,还加以刊布流传,“辅汉卿授以所集《朱子语类》文字,度周卿从予乞本,刊诸青衣。”“某之生也后,不及从游于朱文公先生之门,而获交其高弟,尽得其书以诒同志,而今蜀本所传是也。”魏了翁此举不仅大大扩大了理学著作的受阅人群,提高了蜀地文人对理学的认识水平,也加快了理学在蜀地的传播。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三、树立理学权威
        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理学思想一度受到了重创。但魏了翁坚定理学信念,与真德秀等人积极从事理学学术和政治活动,开展了一系列为理学争取地位的活动。嘉定九年(1216年),魏了翁上疏宋宁宗,为程颢、程颐请谥。其奏疏说:“河南程颢、程颐亲得其传,其学益以大振。虽三人皆不及大用于时,而其嗣往圣,开来哲,发天理,正人心,其于一代之治乱、万世之明暗所关,盖甚不浅。”
经过魏了翁的一再奏请和强调,终于在嘉定十三年(1220年),宋宁宗谥周敦颐为元公,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并向全国褒扬了周、程开创理学的功绩。
        理学由民间传授到被确定为官方的统治哲学,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这其中自然离不开魏了翁坚定的理学信念以及他对理学事业所做出的矢志不渝的努力。
         四、培养人才,自创一家之言
        公元1225年,魏了翁的学术思想发生了一次转变和升华,不再是单纯地服膺程朱理学,而是更加深入地研读前人的理学著作,摒弃了理学存在的弊病,提出了独具特色的经学思想。
        魏了翁为官38年(1200---1237),四川定居23年期间,通过各种活动,在蜀地大力倡崇和传播了程朱理学。也正是因为魏了翁在蜀地对程朱理学的致力传播,使得“蜀人尽知义理之学”。不仅形成了理学的鹤山学派,而且大大推进了宋代蜀学的发展,完成了蜀学的转型,实现了“洛蜀会同”,理学已居于蜀学的主导地位,从而发展到宋代蜀学到定型与鼎盛。
参考文献:
[1]脱脱.宋史.魏了翁传.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版.
[2]栗品孝.朱熹与宋代蜀学.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蔡方鹿.魏了翁评传.成都:巴蜀书社.1993年版.
[4]李刚兴.兼收各家之长创立一家学说.中国历代大儒.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5]杨世明.巴蜀文学史.成都:巴蜀书社.2003年版.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谈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04-26

谈诗歌的意境美04-26

《战国策》“事喻”简论04-26

从日本古典文学中的审美理念看中日文学04-26

古代武当山游记文学中的武当道教文化04-26

未为尧舜用 且向烟霞托04-26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形态04-26

浅析宗白华的《流云》小诗04-26

世外桃源:净土乐国的世界04-26

曹学佺诗歌理论研究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