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教学是目前改革呼声很大而动静很小的领域。和语文其他领域的改革力度相比,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力度目前也确实是小了些。然而,这也显示了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性:它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的教学方式已经和中国的民族心理结合在了一起,虽然它在历史上的一个特定的阶段受到了强烈的批评,被彻底地否认过,但其本身的魅力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显现了出来。当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环境下,文言文教学的积极意义已经为更多的有识之士认识。
那么,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文言文教学的优势,使得中国的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更深得人心地蓬勃开展下去,这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准确地认识文言文教学的历史使命,使文言文教学改革能够为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使我们能够在当前的本土语言教学上取得领先地位,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结合文言文教学的历史上的和当前的使命来探讨如何在文言文教与学中更加有效地实现文言文教学改革。
一、古代文言文教学在历史上的使命:传承文化,选拔人才
文言文在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任务是传承文化,延续文明。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并不断发展、呈现顽强生命力的重要保证。中国文化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断层,即使在秦朝著名的焚书坑儒的巨大压力面前,中国文化也没因此断裂。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文言文的作用。纵观世界文明史,没有哪个民族的文明能像中国文明这样有着不可思议的生命力。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它始终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文言文教学于是就必然承担了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从中国最古老的官学开始,到孔子开创的私学,再到官学私学并行,2000多年来,文言文的这一使命没有发生变化。文言文是精简、凝练、雅化的书面语,具较高的稳定性。烟如浩渺的古籍古典,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记录了他们的思想、行为等。如果不懂古文,则无法知思想之源,更无法知古以鉴今;不通古文,则无法真正的领悟中国有形文化与中国传统中无形的精神力量,更无法真正理解中华文明。
选拔人才是古代文言文教学的另一历史使命。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方式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原始民主制——禅让制、西周世袭制、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察举制、隋唐到明清的科举制。在这中间,总少不了学校教育的影子。而科举制更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历史上一呆就是一千两百多年,于此同时中国的学校教育(主要是文言文教学)也走上了辉煌。科举中虽然有人是通过自学成才的,但不可否认,学校教学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以唐代为例。唐代以来官学、私学教育的不断昌盛,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贞观以后,仅国学生就有8000余人。国学生是参加科举的重要力量。而且唐朝对科举报考人员的要求也不甚严格,除作奸犯科者不得参加外,只要求商人或工人不得参加,应该说是比较开明的。这样整个唐朝的科举取士约一万人。在唐代的宰相中,十有八九是进士出身。可见,选拔人才是古代文言文教学的另一相当重要的历史使命。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当代文言文教学的历史使命:提高语文素养,传承文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文言文教学的历史使命主要有如下两点:
(一)最基本的使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一改以往大家熟悉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提法,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语文素养”一词,并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指出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这样,文言文教学就必须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文言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优势,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美好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二)更重要更本质的使命:传承文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中国古代文言文中包含大量的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思想财富。文言文学习中的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言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文言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高中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语文学科其他部分的联系,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文言文学习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环境下,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在历史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科学地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文明成果,应成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让学生意识到,了解文言文是作为中国人应有的责任。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文言文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同时,高中文言文教学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文言文教学内容,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三、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当前文言文教学的历史使命给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即我们的文言文改革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传承中华文明。思考文言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尽人意之处,我们总能发现其中存在着文言文教学目标混乱的影子。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不知道教学朝哪个方向发展,学生不知道自己通过文言文学习要最终学会什么。在这种模糊的方向下,文言文教学工作出现长时间低效率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
目前,在现行文言文教学模式下,中学文言文教学出现了两种目标上的偏差:一种是过分重视语文字词教学,重视“字字落实”的翻译,重视文言句式的理解。曾经听过这样的课:学习《钴鉧潭西小丘记》,一上课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教师象征性地叫了几个学生来提了几个字词上不懂的问题,然后就进入了文言文翻译教学,教师唱独角戏,教师讲究“字字落实”,学生在课本上记的不亦乐乎。教室里传出的就三种声音,教师的翻译声,学生座位上的沙沙声,偶尔有粉笔在黑板上板书声。学生相当的配合,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致,真让人感叹。另一种是过多强调了文章的思想性。有这样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像《游褒禅山记》,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的相当热烈,并且对文章的主旨“志力外物的意义,学者要深思慎取”作了大量精彩的发挥。然而,学生是如何把握到文章主旨的?是教师直接板书在黑板上的。学生还没对文章本身有相对深入的阅读,教师就把自己的理解抛给了学生。表面上看起来热烈的教学氛围掩盖不了学生主动性的抹杀。
(二)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的历史使命是中学文言文改革良性发展的基础。目标的明确为改革朝良性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新课程对文言文改革只有个理论性的要求。说实话,这给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认知上的差异,结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实中的文言文教学并没有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教师教得累而盲目,学生学得苦而无益。文言文教学进入了串讲翻译的状态中。有一批语文教师甚至一些教育专家振振有词地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成绩,得到考卷上的那十几二十三十分。结果明明是一篇优秀的妙趣横生文章,在经过肢解后变得枯燥无味;明明是一篇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思维方式有积极意义的文章,最后掩盖在了乏味的“字字落实”的翻译中。实际上,分数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可以兼得的鱼和熊掌。试想,在学生体会到文言文魅力的情形下,加上教师的指导帮助,兴趣加主动加成就感,学生的文言文想不考好也是不可能的了。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三)当前文言文教学的历史使命的明确将深化文言文教学改革,使文言文教学能够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重放异彩。在历史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形下,改革就相当必要和必须了。当前白话文占据社会的话语权,成了社会的主流语言。但我们同时发现,白话文在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后已经出现了后劲不足的现象,而且已经有些日子没有出现有世界影响性的作品了。这让部分人士想到应是白话文先天不足的后遗症。他们认为,白话文当初果断抛弃文言文进入独立发展阶段,是当时历史的要求,但并不很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一下子割裂有几千年历史的语言,难免会出现阵痛。所以,如今应认识到虽然白话文和文言文有很大的时代差距,但文言文是白话文的基础是毫无疑义的。可以说,文言文将为白话文的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持,这个观点是可以接受的。文言文在历史上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已经被时代证明了。当前文言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能让文言文适应新的历史环境。中学文言文教学如何才能成为现代汉语有力的后盾,那就有待有识之士进一步思考探索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明代文人《西厢记》重写接受04-26
于褒贬中寓寄托04-26
错位时空中的不和谐之音04-26
大陆近二十年《西厢记》研究述评04-26
春风展叶桥头柳 腊月开花水畔梅04-26
浅析李清照的词04-26
隐藏在背后的“他者”04-26
《诗经》爱情诗美质浅谈04-26
李清照花木词的审美意蕴探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