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是自由感受

时间:2024-04-26 16:46:1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 审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在审美主体身上所引起的愉悦感受和欣赏、评价等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就是审美感受,简称美感。美感具有个体差异性,对于同一个审美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空间对同一对象也有不同的感受。本文笔者从辨证的角度来解释美感是自由感受这个观点,认为美感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不仅具有个体差异性,而且具有共同性。
  【关键词】 美感 自由 个体差异性 共同性
  
  当人们接触到美的事物时,往往无需经过认真的思考、逻辑的推理或理论的论证,就能直接感受到事物的美,这就是美感。狭义的美感是指审美主体对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某一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具体感受。广义的美感又指审美意识,即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它包括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审美意识活动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美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在欣赏美的时候,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审美感受往往是不完全一样。即使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审美对象,时间、空间不同,也会产生出不同的审美感受。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引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对这句来自西方的名言,人们的理解并不一致。其中有一种理解,认为美感是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限制。这真是对这句名言的莫大的误解。
  诚然,美感是主体对个体的审美评价,是自由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包含的审美理念,也就是个性化的审美理念。这种理念认为,审美是感性个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对话,它强调审美时感性个体必须带着自己的生活背景、审美经验,带着自己的认识、好恶,带着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进入审美对象,与审美对象真诚对晤。换句话说,这种审美理念强调审美活动中必须把审美者摆放进去。既然把审美者摆放进去了,审美必然会带上审美者鲜明的个性色彩,审美者自然会有他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亦即他自己的哈姆雷特。我们不妨就以哈姆雷特为例,很多人认为,延宕是哈姆雷特性格最典型的外在特征。关于这种性格产生的原因,“歌德认为延宕是因为哈姆雷特性格软弱,意志力不强,难以承担如此重大的复仇任务;柯尔律治认为哈姆雷特过分耽于思考;叔本华认为延宕与哈姆雷特的厌世主义有关;弗洛伊德等认为恋母情结是延宕的原因。还有人认为是哈姆雷特所面对的邪恶势力过于强大,他不能胜任‘重整乾坤’的重任,故有延宕。亦有人找到文本外原因,即莎士比亚有意用哈姆雷特的行为,影射伊丽莎白女王的宠臣埃塞克斯在图谋推翻女王时犹豫不决的长期延宕。”这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对哈姆雷特的解读,有如此大异其趣,这不能不承认美感是自由的,美感具有个体差异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但是,美感又不是绝对自由的,而是相对自由的,也即这种个性化审美不是怎么理解都行。因为审美活动除了是一种个人行为,它还是一种文化行为。人是文化的动物,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审美活动在内都受文化的规约和限制,所以相同的文化、生活背景,往往使人在阅读时形成某种共识、获得某种相同或相似的感受、体验。审美者诚然要带着个人的生活背景去审美,但审美又决非在真空里进行,而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生活背景下进行,所以审美又必然受审美者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乃至生活背景的影响。审美活动中尽管存在着个体的、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差异,但我们不能把这种差异绝对化。事实上,即使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审美主体,对同一审美对象往往仍能找到一些相近或相似的审美感受,这便是审美活动中的共同性。产生这种共同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审美对象来看,有些审美对象本身没有或较少阶级、民族或时代的差异如自然美、形式美以及一些思想政治倾向比较淡薄或隐晦的艺术作品等;就审美主体来看,即使分属于不同的阶级,但因为生活在同一时代或民族,仍然可以有某些共同的审美趣味、习惯与理想。不同时代的人们固然具有不同的审美意识,但审美意识作为人类一种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仍有历史继承性的一面。同时,同一民族成员受到这些相同条件的影响,必然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某些共同的因素来,而这些因素对于其他民族来说,就构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即使是民族与民族之间也是既有差异也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因素。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美感是自由的,同是又是不自由的,是自由和不自由的辨证统一体。我们不能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无视美感的共同性,而应该在共性的基础上有差异。只有这样,才符合审美感受和审美意识的要求,才能达到审美的目的,也才是真正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参考文献
  1 谭好哲.美学民族化与本土性问题的叩问.论文网
  2 王元骧.评文艺理论研究中的“文化主义”与“审美主义”
  3 扬辛等.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 朱光潜.谈美.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谈杜甫的诗歌特点04-26

浅论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04-26

论杜诗审美中的“真”04-26

李清照词“易安体”的艺术特色04-26

浅谈古诗词的欣赏04-26

以李白的人格魅力为力量走好人生路04-26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04-26

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04-26

论如何多角度赏读文学作品04-26

爱意绵绵言无尽 离情悠悠别无期——柳永《雨霖铃》赏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