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困惑: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过那么多文质兼优的文章,接触了那么多词语、句子,可说话、作文却“词语贫乏”,其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重语言知识训练,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材料,仅停留在朦胧理解和机械记忆基础上,未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此,强调把阅读课上成语言训练课,必须重视语言的“内化”,使其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并能在需要时招之即来,呼之即出。因此“理解——积累——运用”是阅读教学中词语内化的基本要素。
1 理解——内化的前提
语言的学习与掌握,都是从词语的理解开始的。就某一词语而言,学生只有准确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奠定其内化的基础。为此,在教学中须把“理解”作为语言内化的重要前提。①深刻性。对词语只有理解深刻,才能掌握牢固。因此,对重点语言要引导深入理解,避免望文生义。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张冠李戴”可这样引导: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步:结合字典,初步理解。第二步:联系语境,具体理解。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写“张冠李戴”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我”是如何“张冠李戴”的。第三步:根据关系,深入理解。让学生用“因为……所以”造句,理解课文中“张冠李戴”的因果关系,再用“如果不……必须”造句,让学生知道,“要想不张冠李戴,必须认真看书”,从反面理解体会鲁迅对“我”的关心。②形象性。借助形象理解语言,可使词语活化、动化,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如《飞夺泸定桥》中的“千钧一发”,可在借助词典理解其义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课文具体说说“千钧一发”在文中的含义:突击队快到对岸,敌人突然放火,大火一起,铁索被烧断,就会前功尽弃。进而让学生联系实际列举生活中“千钧一发”的时刻(落水儿童快要没入水中的时刻;房屋就要倒塌的时刻;亡命之徒举枪向公安人员射击的时刻……)这样“千钧一发”一词,在学生头脑中就不再抽象,而是具体形象。③准确性。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准确理解,才能准确运用。因此,对意思相近的词语要通过比较,弄清差别,以求准确理解。如《一定要争气》中写童第周进行试验的“还要耐心和细心”这句话中,“耐心”是指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突出其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细心”是指态度认真、一丝不苟,突出其经得住困难的考验。结合课文,从“做了一遍又一遍”可看出“耐心”,从“把青蛙卵的外膜驳了”——蛙卵之小、外膜之薄、驳离之难,可以看出“细心”。这样把其差别搞清了,“耐心”、“细心”就会变成学生自己的词语,一旦生活中出现相似情境,其词语的准确选用就不难了。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2 积累——内化的基础
语言训练的重要目的在于以有效的方法将课文中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存于学生的语言仓库之中,这样,一旦需要,才能涌于笔端。因此,词语教学中,须在引导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将其引入记忆仓库,变成语言库存。①以新引旧,以复习促储存。教学中,可在学生接触新词时,由词义、词语的组合方法,词语的感情色彩等引出所学词语,以一词引一类,以促其储存。如由《火烧云》中的“笑盈盈”引出“笑吟吟、笑哈哈、笑呵呵、笑眯眯……”等。这样,学生在词语运用时,便可随机选择,而避免用词的单一重复。②由内引外,以扩展促储存。随着课文阅读面的开阔,学生接触的词语也越来越多,但这些词语学生理解往往是粗浅的,为将其变为学生的语言,可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有机引导,由一词带一串。如由《风》中的“马嘶牛鸣”引出“虎啸、猿啼、狼嚎、羊咩、蝉鸣”等。③以文引词,以变更促储存。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相关词语归纳课文内容,以促使积累。如《将相和》“完璧归赵”一段,可这样引导:秦王写信给赵王说以城换璧,赵王认为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真是(左右为难);蔺相如认为还是去好,而且认为完全可以不使璧白白落入秦王之手,显得那样(胸有成竹);蔺相如见秦王一心赏璧,无心交城,便假说璧有斑点,把璧要了回来,这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蔺相如指出要秦王举行典礼才肯交璧,其实他用的是(缓兵之计);继而典礼的日期到了,可他已派人将璧送回,来了个(金蝉蜕壳)。④以词带词,在搭配中积累。教学中,可根据词语搭配规律,以词引词。如由《飞夺泸定桥》“水声震耳欲聋”,可引导学生完成“雷声(),琴声( ),风声( ),”等词语搭配。
3 运用——内化的关键
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储存,是以其“运用”为关键条件的。因此,须加强词语运用的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在语言运用中活化。①提供运用机会。如(飞夺泸定桥)中“心惊胆寒”一词,可在引导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出“心惊胆寒”的具体原因;接着结合实际,口述几个使人“心惊胆寒”的场面;再接着描述自己在某种情况下“心惊胆寒”的心理;最后让学生用“心惊胆寒”写一段话。②创设运用情境。如《詹天佑》教学中,为让学生真正把握“赞叹不已”,可让学生听一首美的曲子,看一幅美的画面,读一篇美的文章,然后,要其借助动作、神情、语言作“赞叹不已”的演示,进而让学生以“赞叹不已”说一段话,具体描绘某一情况。③构建运用阶段。语言的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得有个过程,教学中须架设语言转换的阶梯,以引导拾级而上,逐步内化。如《草原》一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的一段,语言优美,词汇丰富。为促进词语的内化,可这样引导:一借助课文,描述画面,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学生借助课文语言,描述菜园景色,想象画面,感受其美;二运用词语,转化语言。要学生用上“清鲜、明朗、高歌一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云际、久之四望、低吟”等词语,以自己的语言描述草原景色。三借助语言,落实内化。最后,可让学生运用上述词语描述“春天的田野”。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词语的内化,我们要在阅读中联系语境去理解、去感悟。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也谈韩非子与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04-26
遗憾并美丽着——《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04-26
中国古代文学自主学习方法探究04-26
浅谈学习古诗词的方法04-26
马鸣风萧萧 微风燕子斜04-26
对薛宝钗的性格分析04-26
试论《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04-26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特色浅析04-26
浅谈感悟《橘颂》的爱国情怀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