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模式逐步由合资模式向独资模式转变。面对独资化对我国企业产生的双重影响,企业应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并通过与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等策略将独资化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本文将从跨国公司在华独资的趋势及原因出发,通过其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双重影响的分析,提出我国企业应对策略。
〔关键词〕独资化;跨国公司;技术创新
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已经把我国作为首选的投资对象国之一。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不断增加的同时,它们越来越多地选用直接设立独资企业或者并购原来中国国有企业达到投资或控股的目的,以求投资利益最大化。近年来,这种独资化的浪潮正愈演愈烈。独资化趋势的增强对中国企业的成长和经济发展都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造成了技术溢出效应的减少,甚至产生了逆向技术扩散。
1 跨国公司投资独资化相关理论综述
1.1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科斯(Coase)创立的。自科斯以后,威廉姆森(Williamson)对交易成本理论作了较系统的完善。他们认为,由于跨国公司内部在成本和相关的收益和管理成本之间也要形成一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跨国公司选择适当的进入模式。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选择主要由母公司和子公司间交易的大小决定,通常情况下,母公司会选择交易成本最小的进入模式。不同的市场由于风险程度不同,企业采取的进入模式也不相同,因为不同的进入模式所涉及的外商对外资企业的控制程度不一样,外商所愿意投入的资源也不同,因此对风险的防范程度也不一样。当外商认为外部风险的成本小于企业内部协调的成本时,就会选择独资。
1.2 内部化理论
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Buckley & Casson,1976,1998)在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把市场交易内部化原理引入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由于具有内部化优势,可以避免因许可合同而造成的技术优势丧失所带来的成本负担,减轻因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出口销售追加成本,实现跨国企业全球经营的利润最大化。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并建立独资企业是最有效的国际生产方式。当今随着我国投资环境日趋完善,投资风险降低,跨国公司为了加快技术更新换代和新产品的引进,渴望摆脱合资企业的束缚,特别是当中方的行为可能影响其整体发展战略时,追求企业的控制权就成为外方的必然选择。投资企业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内部优势”,将增加投资力度,这就必然引起跨国公司的独资化。
2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趋势及原因
2.1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投资政策不断开放,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也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投资目的地。随着对华直接投资不断增加,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模式发生着转变。绝大多数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出于对中国市场的生疏,往往采取和中国内地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的熟悉和中国加入WTO市场本身的成熟,跨国公司在改变着进入中国的途径,以往的合资途径逐渐让位于独资,大型跨国公司竞相进入中国市场,新建独资企业。1997年后,外商独资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期,1998年首次在项目数量方面超过合资企业。2003年,我国新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23943家,占三资企业总数的65.59%;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33.84亿美元,占总量的62.39%。2004年我国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3664个,其中,外商独资企业30708个,约占总数的70%。2007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独资金额达572.64亿美元,约占总数的75%(参见下图)。
总而言之,从20多年来跨国公司在华企业股权安排选择的变动趋势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其独资倾向日益明显。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股权安排选择发生了变化。新增独资企业已成为首选投资方式,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商也越来越倾向选择多数股权;其次,越来越多的合资或合作企业在中国经营数年后,通过增资扩股,转变为母公司控股型合资企业甚至是独资企业。
2.2在华投资独资化原因
(1)独资有利于跨国公司保守其技术秘密,形成垄断优势。一方面,从跨国公司的角度出发,技术、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很容易扩散,如果与我国企业采取合作或合资形式,很容易使企业通过学习,掌握其核心技术或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对自己形成竞争威胁,所以独资就成为跨国公司防止技术扩散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最好投资方式。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选择独资形式的同时,采取严格的专利保护措施,使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优势得以发挥,进而确立其在华企业的垄断地位。
(2)独资更有利于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跨国公司的股权结构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投资环境及母公司经营战略转变而变化的。随着我国加入WTO,投资环境发生明显改善,跨国公司追求基于股权机构战略改进所带来的非生产性收益,成为跨国公司由合资、合作转向独资的根本动力。当各种壁垒逐步被取消,跨国公司就可以很方便地将其纳入全球生产、供应和研发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换和全球流动,其在我国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本地需求,还面向全球市场。同时,其在国外其他地方的管理模式、先进技术、成功经验可以廉价地、直接地运用于中国建立的子公司。但是,如果采取合资或合作形式,我国企业作出的决策就有可能与跨国公司不符,甚至相冲突。因此,为了加快其在华经营的升级,并把它作为全球化经营战略的一个有机体,变合资、合作为独资或者掌握其控股权,从而掌握决策权。
3 跨国公司独资化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独资化战略既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增添了无限商机,同时也使中国企业面对更加严峻的挑战。
3.1 积极影响
(1)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增强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一方面,我国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直接关联活动获得新技术,从而使自身的生产率得以提高,同时使知识和技术在当地扩散,传递到其他企业而产生的间接影响,即技术溢出。Wang和Blomstrm(1992)通过一个博弈模型证实,技术溢出促进了当地企业的技术进步,缩小了技术差距,从而减少了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利润。许多跨国公司子公司为了维护其产品的“技术比较优势”,被迫引进或开发新技术,来恢复其市场份额和利润,结果又导致新一轮的溢出,这就是所谓的溢出正反馈。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因面临外国公司进入而带来的更为激烈的竞争,在外国企业的刺激下,通过本国供给者的训练,积极探索新的更具生产率的技术,使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
(2)有利于我国企业人才素质的提高。跨国独资公司的进入,不仅带动了劳动就业,而且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员素质的提高。这是因为跨国公司母公司向东道国子公司进行技术转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仅仅包括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机器设备、专有权、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而且还包括对子公司所雇用的当地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外商独资企业员工本土化的程度都非常高,外资企业管理人员本土化能为我国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高水平经营管理技能方面的人才。而且这些人员的流动会带来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流动,实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的外溢。当这些员工后来被当地企业雇用或者自办企业时,可能把获得的技术、营销、管理知识扩散出去,提高我国企业其他人员的整体素质。
3.2 消极影响
(1)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与非核心技术的垄断都进一步加强,减弱了外资对国内投资的带动作用。一方面,跨国公司往往将最新技术转移给它们的独资公司,还通过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严格限制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的转让。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趋势的增强,技术外溢效应的效果在明显的减少,“溢出”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技术的逆向扩散问题。跨国公司到东道国投资的必要条件是拥有专有知识和技能的所有权优势,否则跨国公司将无法在与东道国企业竞争中取胜,因为当地企业往往具有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以及商业经验等方面的知识优势。由于跨国公司的所有优势都与其技术优势直接相关,如何控制技术在企业内扩散,是跨国公司最为关心的问题。一般而言跨国公司不愿将先进技术转让给它们不能有效控制的合资企业。而独资化,以使跨国公司母公司把在华投资企业纳入总部主导的“产业内部分工体系”之中,从而可以大胆地投入尖端技术和先进设备,并采取统一的知识产权措施予以保护,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先进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减少了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从某种程度与我国“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相违背。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2)独资企业降低了外资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削弱我国企业的科研力量。独资企业数量的增多,跨国公司以优越的条件吸引大量中方高科技人才,大大削弱了国内企业的科研力量,导致我国企业新技术免费向跨国公司扩散的“逆向技术扩散”问题,我国现有技术的丧失以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降低,国内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已经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独资企业日益增多,超过合资企业数目,独资企业吸纳最优秀人才和优秀人才数目也大幅增多,人才流动加快。虽然随着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间出现人才回流现象,但是回流的数量仍旧远小于流出数量。另外,相对于跨国公司在其他东道国的海外子公司而言,在我国通过激烈竞争进入跨国公司的中国本土最优秀的人才在独资企业中也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浪费。由于独资企业技术先进,人员素质和劳动效率较高,独资化会相对减少吸收员工的数量。另外,由于员工进入独资企业就业的门槛较高,所以尽管独资企业的数目增多可以增加一定的绝对就业量,但是独资企业选拔人才的高要求和人力资本利用的高效率却降低了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4 我国企业对跨国公司投资独资化应对策略
4.1 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实现以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才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决定因素,是企业抢占未来商机、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和决定性力量。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整体拥有的能为客户创造利益和价值的决定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要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就要求企业集中资源、培养核心能力,大力发展主业。同时,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面对外商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下跨国公司对其技术的进一步保护,我国国内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科研开发的力量,形成企业自有的产品和技术研发体系,创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形成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最终确立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我国企业只有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培养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确立优势、生存和发展,并且企业要改善用人机制,通过提高员工福利待遇、打造特色企业文化等方式留住和吸引人才。
4.2 积极合作,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
目前,我国有些行业内的企业太多,企业在低效率、低水平的状态下自相竞争,没有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很难产生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与跨国公司相抗衡。同时,跨国公司的独资化股权结构改造并非意味着它已不再需要国内的合作伙伴,而是说它们将按照自己的意志以更加自由灵活的方式来与我国的企业建立非束缚性的伙伴关系。因此,国内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实行协作、联盟等方式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并对产业链中的企业进行整合,使各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核心优势,提高整体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国内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外商独资企业推行本地化战略的机会,实行战略联盟,进行联合,加入到跨国公司的上游、下游产业链中,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生产技。也可通过与外商合资,在不失企业自身实力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充分利用外商并购浪潮加速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企业要加强对重点行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外商对核心技术具有强烈的技术封锁动机,不是任何技术都可以引进来的,尤其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而正是这些领域对整个国家产业发展具有关联性和带动性,甚至在国家安全上也具有战略性。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我们的原始创新。我国企业必须大力投入自主研发,通过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而增强技术吸收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同时通过技术贸易以及限制外资只带机器设备等“硬”技术的手段引进先进或核心技术,加速实现我国技术创新能力飞跃,更快形成可持续的产业升级能力。
参考文献:
〔1〕祖强,曹慧.独资和控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倾向面面观〔J〕.国际经济合作,2005(2):31-35.
〔2〕李维安,李宝权,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倾向成因分析:基于股权结构战略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3(1):57-62.
〔3〕李文锳.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独资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4):4-5.
〔4〕余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趋势动因分析〔J〕.特区经济,2006(1):26-28.
〔5〕冯春丽,刘海云.跨国公司进入模式、技术转移及其政策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2005(4):74-77.
〔6〕廖晓雪,李效真.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独资化”倾向〔J〕.经营与管理,2005(6).
〔7〕李向京.跨国公司独资化现象的三重原因分析〔J〕.国际贸易,2006(8).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金庸小说的国民文化与批判分析04-26
浅谈柳永俗词的思想内容04-26
浅谈中国书法理论中的文学描写与书法研究04-26
重视古文学习 掌握有效方法04-26
团体咨询在班级建设中的有效性研究04-26
浅谈移花接木之法04-26
浅谈《名媛诗归》04-26
佛经翻译理论与中古文学、美学思想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