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研究影响因素及绩效

时间:2024-04-26 16:41:35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本文从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基金经理激励机制(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基金特征(原始特征和衍生特征)入手,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及基金绩效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基金经理投资行为与基金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将为进一步针对我国基金业进行的深入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基金经理 基金特征 激励机制 投资行为 绩效
  
  作为资本市场上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金融工具之一,证券投资基金从其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其发展迅速,对世界金融体系乃至整个人类经济正产生着日益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从其产生至今尽管只经历了八年的时间,但无论是从资产规模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上都呈现出超常规发展的态势。
  而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基金公司实行投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基金经理负责制,基金经理作为基金运作的核心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金业绩。此外,我国基金经理的更换频率远远超过国外成熟市场(平均任期只有18个月)。尤其是在当前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基金经理对资产的配置方式和投资策略会对上市公司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产生直接影响,并吸引了投资者的密切关注。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哪些因素会影响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如何影响?基金经理投资行为是如何影响基金绩效的?如何规范基金经理投资行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基金行业在我国的新兴发展和基金经理职业特性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研究、评价、规范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和提高基金绩效成为当前国内基金领域关注的理论前沿和重点。
  
  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激励因素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影响
  1.显性激励因素—基金管理费。Ouyang- hui(2003)认为就投资基金制度而言,显性激励包括代理合约中明确的对代理人的报酬,即基金管理费和业绩补偿费;而隐性激励产生于市场合约,由当事人自己做出理性选择和控制,从而产生有效的激励。
  一部分学者认为基金绩效与管理费正相关:Cohen和Starks(1988)的模型研究发现,按照基金净资产的一定比例提取再加业绩报酬的基金管理费激励方式会使基金经理付出比投资者所期望的更大的努力水平,但他们会选择一个比投资者所期望的更大的风险水平。Golec(1996)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样本基金在1988~1990年月收益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收取高额管理费的基金经理有更高超的投资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高额管理费,会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Coval和Moskowitz(2001)发现基金管理费中的业绩报酬与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正相关,与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也呈正相关关系。Elton、Gruber和Blake(2003)分析了业绩报酬对基金经理投资组合选择的影响,他们发现有业绩报酬的基金的经理表现出更出色的择股能力。
  也有学者认为管理费与绩效负相关。比如,Prather,Bertin和Henker(2004)在研究中发现基金经理们没有把收取的管理费全部用在对基金的管理上,忽视了对市场的研究。因此,他们认为投资者支付了“过多”的管理费。
  王明好、陈忠、蔡晓钰(2004)指出,在我国,随着基金管理费率不对称程度的增加,基金经理所选择的投资组合偏离基准组合的程度将增加。特别地,当因基金的收益小于市场组合的收益而对基金经理的处罚为零时(基金管理费率不对称程度最大),基金组合将完全偏离市场组合。曾德明、刘颖、龚红(2005)对封闭式基金的研究发现,基金管理费与投资组合的收益不相关,而与投资组合的系统风险及总风险正相关。
  2.隐性激励因素—职业声誉。较早从理论上研究经理人的职业声誉或职业前途影响其行为方式的文献是Fama(1980),Lazear和Rosen(1981),他们主要关注经理人的职业竞争如何解决代理问题。Holmstrom和Milgrom(1991)的研究认为,尽管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不能直接观察到经理人的努力程度,市场中也存在不能反映经理人能力的噪音,但是经理人市场仍然会逐渐了解经理人的能力,所以经理人对职业前途的考虑可部分克服代理问题。但还是存在很多扭曲行为,例如经理人在年轻的时候付出过多的努力,而到年老的时候又显得过度懈怠。肖条军、盛昭瀚(2003)研究发现,当进行多阶段博弈时,声誉起很大作用,上一阶段的声誉往往影响下一阶段及以后阶段的效用,现阶段良好声誉往往意味着未来阶段有较高的效用。
  Scharfstein和Stein(1990)指出,基金经理对职业前途的忧虑导致了基金经理的“羊群行为”。Chevalier和Ellison(1999)利用晨星公司(Morningstar lncorporate)的数据库分析了美国453位成长型基金或成长—收入型基金的经理职业更迭规律。他们将基金经理的职业前途分为两类:一类续任原职或升职,一类是降职或者离职。Chevalier和Ellison着重考察了基金经理的离职行为,发现与年长的基金经理相比,年轻的基金经理的离职与基金业绩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得年轻的基金经理更加有动力去降低非系统风险,而且更加可能产生“羊群行为”。李建国(2003)认为,基金经理为了获得长期利益,将会注重并追求声誉等隐性激励因素,为了塑造良好的职业声誉而努力工作。罗真和张宗成(2004)的研究发现,基金经理面临消极职业结果(降职或离职)的可能性与基金当期业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业绩较差时,基金经理有消极职业结果的可能性在大规模基金中更小,而在大基金家族中更大;年轻的基金经理采用非常规的投资策略失败后将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因此他们在投资组合行业选择上更容易产生“羊群效应”。
  (二)基金特征、基金经理特征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影响
  对于基金特征(包括原始特征和衍生特征)是否会对经理投资行为产生影响,国内外学者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Carhart认为基金投资组合的总风险、资产市值、年净收益以及基金的投资风格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没有影响,但是会影响基金短期绩效。但是绝大多数学者在他们的研究中都发现基金特征中的某个或某些变量会影响基金经理投资行为。
  比如,Chevalier和Ellison(1997)抽取了1988 年到1994年期间美国492个基金经理(限成长和收入型基金)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表明:拥有MBA 学位或者学生期间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成绩优秀的基金经理,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投资策略,其管理的基金业绩显著优于没有MBA学位和SAT成绩平常的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业绩。随后,Zheng(1997)将基金按照收益排名,分为“赢家”基金和“输家”基金,并且发现投资者对“赢家”基金的投资期(2~4年)一般长于基金经理惯性策略的持续期(1年)。因此,这些“赢家”基金会一直有好的绩效表现。然而,持续的现金流入可能会给“赢家”基金的净收益带来负面影响。因为过多的现金流入会使“赢家”经理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而有可能放弃那些绩效一直有良好惯性表现的股票。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就基金经理风险偏好程度而言,风险规避型的基金经理更加倾向于采取反转策略。施东晖(2001)研究发现,股票市场的高换手率和频繁的波动导致了基金经理短期投资理念。基金的理性投资理念遭到“适者生存”法则的严重挑战,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放弃原来奉行的成长型或价值型投资理念。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已有的文献只是从某个或某些角度对基金特征与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阐述,而对基金衍生特征的关注不够;此外,国内学者对于基金经理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羊群行为”这一表面行为特征的分析上,忽略了对其投资策略选择深层原因的探讨。
  
  基金经理投资行为与基金绩效的关系
  
  Sirri和Tufano(1998)的研究发现,基金中的赢家大都采取惯性策略。赢家将很大一部分(总资产的20%~30%)资金用于对已持有股票进行增仓。而输家因为不愿意抛售手中低收益股票也表现出惯性投资行为。对此,Sirri和Tufano认为基金中的“输家”采取惯性策略是错误的,这样只会让输家继续成为输家。Grinblatt和Han(2002)的研究也认为基金的惯性策略与他们不愿意抛售低收益股票有关,并且基金经理在这里起到了决定作用。Wermers(2001)的研究表明基金中的“赢家”在增仓时表现出明显的惯性行为,但在减仓时就没有明显的惯性行为。而且,Wermers还发现所有的基金(包括赢家和输家)在选择新股票时都采用惯性策略。
  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对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研究:王永宏、赵学军(2001)对1993年以前上市的A股进行惯性和反转策略研究,他们发现在中国股市存在过度反应现象,而不存在反应不足的现象。刘俊(2002)认为优秀的基金经理不仅应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处理能力,还应当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失误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投资策略。
  例如,市场中的投资主体可能会对市场中的信息反应迟缓,在利好消息造成某种证券价格上涨后,这种上涨的趋势就有可能持续一定的时间。买入价格开始上涨的证券和卖出价格开始下跌的证券的惯性策略就成为投资基金可以选择的投资策略。吴世农和吴育辉(2003)以基金重仓股的累积超额收益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发现赢家组合发生了收益反转现象,而输家组合发生了收益惯性现象。并且,他们认为导致未来12个月“赢家变输”和“输家更输”的原因是由于基金的“短期套利行为”和“止损行为”。李豫湘、程剑、彭聪(2006)通过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研究发现,我国基金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不成熟,基金经理个人特性中的某些因素对基金业绩有重要影响。
  
  结论
  
  本文从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基金经理激励机制(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基金特征(原始特征和衍生特征)入手,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及基金绩效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基金经理投资行为与基金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国外关于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及其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已经在成熟理论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国内学者大多集中于对基金经理激励问题和基金绩效评价方法进行研究,而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探讨则着重于其结果—股票市场的“惯性行为”和“反转行为”,忽视其本质—到底采取了什么投资策略以及原因分析。在考虑到国外研究理论基础与我国具体实际的差异后,需要借助若干影响因素研究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及其与绩效的关系,并深入探讨目前基金经理策略选择的深层原因。
  
  参考文献:
  1.刘俊.“行为金融学理论与投资基金经理的选择”.财经研究,2002
  2.罗真,张宗成.“职业忧虑影响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4
  3.施东晖.“证券投资基金的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影响”.世界经济,2001
  4.王明好,陈忠,蔡晓钰.费率结构对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
  5.王永宏,赵学军.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2001
  6.吴世农,吴育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重仓持有股票的市场行为研究.经济研究,2003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房地产企业投资经营预算的规划及编制04-26

高速公路融资模式的探索04-26

对我国民航运输业规制改革的思考04-26

建筑施工企业资金困境成因与对策分析04-26

水利工程建设内部控制问题探讨04-26

关于铁路运输企业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04-26

浅谈川气东送工程特色文化的塑造和培育04-26

建筑施工企业潜在财务风险及其管理研究04-26

浅析基本建设单位交付使用资产移交工作的问题及对策04-26

试论如何有效加强工程造价管理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