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

时间:2024-04-26 16:30:5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中部地区也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压力。但此次金融危机也为中部地区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促进中部崛起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中部地区应抢抓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步伐,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促进中部地区迅速崛起。
  【关键词】金融危机倒逼机制弯道超车中部崛起
  一、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现实意义
  1、倒逼机制的内涵
  倒逼机制原本是银行经济学的一个术语,在强政府干预的经济体制条件下,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迫使中央银行被动的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在本文中“倒逼机制”是对这一概念的泛化,指由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不利影响,对中部地区发展产生压力,倒逼中部地区适应发展环境的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弯道超车”的理论基础
  “弯道超车”源自体育竞技比赛,作为一个经济概念,指的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国家、地区、产业或企业以非常规的方式,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经济竞争现象。在本文中特指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步入衰退的非常时期,中部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以非常规的方式,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经济发展战略。
  “弯道超车”的经济学概念与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紧密相关。一是与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理论相联系。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有规律性的扩张和收缩的过程,一般有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循环一次,即为一个经济周期。“弯道超车”与经济周期理论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弯道”是对目前经济周期所处阶段的形象比喻;经济发展的规律使“弯道超车”成为可能。二是与区域经济中的“逆向梯度”理论相联系。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客观上主要源于区位条件、 资源禀赋、要素结构与宏观经济环境变迁共同作用产生的现实差异。目前,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出现一定的滞缓和落后,呈现出“塌陷”的特征。但这一经济格局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金融危机爆发、外向型经济受挫、资源约束趋近的危机中,中部省份如果化“危”为“机”,逆向而动,积极发展资源集约使用和环境友好共生型经济、立足本土资源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内生型经济,将能够在较短时问、较小区域内积聚起相对优势,一举跃出低水平均衡陷阱,实现“弯道超车”。
  3、中部地区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现实意义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6个省份,国土面积102.6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0.7%。2007年,中部地区总人口为3.5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7%;国内生产总值为52040.92亿元,占全国的20.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74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8.1%;财政收入为3590.42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总计的15.2%。相对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还较为滞后。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的战略,支持中部地区的发展。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在给中部地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为中部地区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对促进中部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金融危机下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地处内陆的中部地区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面临着经济衰退的压力。但同时由金融危机所形成的“倒逼机制”也为中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1、国内外产业转移为中部地区产业升级带来了良好机遇
  经济波动时期往往也是各种经济要素重新组合、产业重新布局时期,是国家间、地区间既有发展格局的变化调整期。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全球经济放缓,跨国公司、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将会对国内价值链进行重构,区域产业布局将会出现较大的调整,国际产业将进一步向中国转移,国内东部地区产业也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个过程将伴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提升。经过多年发展,中部地区已经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基础设施以及产业配套条件,区位、市场、资源及劳动力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使得中部地区面临着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大好机遇。
  2、国家“保增长、扩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为中部地区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从根本上遏制经济下滑的不良势头,2008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投资力度。中部地区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对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环保等民生领域的投资需求比较强烈,随着这些积极政策的日趋到位,中部地区投资增长可能性加大,对经济拉动作用也会更加明显。同时,为保证经济平稳发展,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点逐步转向启动内需,特别是2008年11月8日中发18号文件,提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举措,地处内陆的中部六省内需型经济的驱动力较强,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会给中部地区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3、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为中部地区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带来了新机遇
  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萧条的非常时期,世界范围内大量资金寻找投资机会时,会避开因金融危机处于动荡中的发达国家,而选择中国这样的高增长发展中国家作为新目标市场。同时,中国东部资金也会投向中西部地区,这对中部地区吸引资金是一大利好。此外,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的经济结构进入了调整阶段,经济结构的大调整要求包括资源、资本、人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重新配置,不少国际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裁员。这是中部地区低成本吸引技术、资本和各类国际高端金融人才的大好机会。最后,大量农民工返乡,带回了资金、技术等,为促进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中国经济触底回升,为中部地区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有针对性地出台了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民生、稳定出口等多项政策,一揽子计划已经对遏制经济快速下滑、稳定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上半年,随着中央一系列应对危机政策的贯彻落实,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经济复苏的各项指标已经回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8.1%。由此可见,全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触底回升的“拐点”,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为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优势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1、应对危机的经验优势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部地区各省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危机。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多数省份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中部各省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湖北10.2%;湖南13.1%;江西10.2%;安徽11.6%;山西-8.1%;河南6.6%。除山西外,其他五省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远高于全国6.1%的平均水平。中部各省今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分别是:湖北11.9%;湖南17.6%;江西14.6%;安徽15.8%;山西-22.5%;河南5.3%;全国6.3%。除山西和河南外,其他四省均远高于全国6.3%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中部地区应对危机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了一些在危机中加快发展的经验,为中部地区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经济基础优势
  近几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具备了实现“弯道超车”的经济基础。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提高。2001—2007年,中部地区六省生产总值由19791亿元增加到52041亿元,增长2.63倍;人均生产总值由5576元提高到14745元,增长2.64倍。2007年,中部六省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上升到了20.9%。二是产业基础雄厚,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和重要的原材料基地,拥有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三是城市群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五是中部六省发展呈现出你追我赶、并驾齐驱的竞争态势。
  3、后发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开始落后,随着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逐渐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显现出“塌陷”状态。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持中部地区的发展。发展落后使中部地区具备了赶超的后发优势,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部地区来说,既暗藏着风险,也蕴含着机遇。中部地区要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必须要抓住机遇,把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变为现实中的真正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4、区位交通优势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经济地理位置的中枢核心地带,具有承东启西、连通南北的区位优势,交通十分便利,与东部、西部和东北的联系最为迅速和快捷。因此,其经济发展的沟通、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四大经济区域中,将是最为强烈、持久和明显的。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使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具有其他区域不可比拟的优势。
  5、资源优势
  一是自然资源丰富。中部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组合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磷化矿生产基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二是科技教育资源丰富。中部地区科教实力雄厚,大专院校集中,人才荟萃,是我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三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中部地区人口总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中部地区利用倒逼机制实现“弯道超车”的路径选择
  在金融危机大肆蔓延,全球经济放缓的非常时期,中部地区要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危机所形成的“倒逼机制”, 加强粮食生产,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扩大投资、消费规模,拉动内需,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提高软实力,推动中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1、加强粮食生产,夯实农业基础
  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中部地区就占有5个,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安全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中部农业的兴衰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我国的粮食安危。中部地区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实施“弯道超车”战略,必须要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农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一要加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要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建立起政策倾斜和利益补偿的长效机制。二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种植业品种、品质结构;优化农业区域结构。三要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成为一个能充分吸纳和利用一切现代新生产要素的高效产业。四要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五要通过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
  2、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经济下行时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面临良好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部地区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实施“弯道超车”战略,既要立足当前,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要从战略和长远出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结构升级步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或“生产型”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三是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自主开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开发体系,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主的科学研究体系,以科技管理服务为主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由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向原创型技术创新升级,增强产业的创新能力。四是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作。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3、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
  为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8年第4季度,中央出台了“扩内需促增长”的十项措施,提出了扩大投资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主要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为加快这些重点领域的建设,中央与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共约4万亿元。中部地区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迅速走出危机,实现“弯道超车”。一要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加大投资规模。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大力启动民间资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二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科学发展。加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大自主创新投资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提高投资内涵质量和效果;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投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三要建立投资导向机制,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4、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发展方式向消费拉动型转变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前景难料。我国经济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与经济周期性下行、外部环境恶化碰在了一起。无论是应对危机还是经济转型,都必须实施以扩大消费为核心的政策,积极扩大有效消费需求,改善和提高消费,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实现由资源消耗型向内需和消费拉动型增长转变。一是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保持大体同步的机制,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培育消费热点,优化消费结构。采取措施,着力培育电信、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三是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安全消费。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加快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5、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发展软实力
  从历史经验来看,在经济下行期间,基于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社会固定资产支出会被压缩,而文化需求将会急剧增加。因此,金融危机期间,往往是文化产业发展与繁荣的机遇期。中部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完全见底的形势下,中部地区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弯道超车”,应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发展软实力。要加大文化投入,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开拓文化消费市场,扩大文化内需;培育龙头文化企业,打造知名文化品牌;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培育文化产业人才,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欧阳煌:金融危机下的“弯道超车”战略[J].求索,2009(4).
  [2] 朱有志、周小毛、贺培育等:“弯道超车”——湖南跨越发展的机遇与挑战[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学生平安保险承保模式的法律评析---兼论司法政策对保04-26

保险业发展与政府财政互动关系——基于典型相关分析04-26

保险公司健康险经营现状04-26

我国信用保证保险发展途径04-26

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中的问题及完善04-26

家庭金融资产与家庭保险需求研究04-26

新闻规制下的“革命”幻象——电视民生新闻与新闻改革04-26

2007-2008年中国新闻学发展报告(下)04-26

电视新闻“播”与“说”之我见04-26

2007-2008年中国新闻学发展报告(上)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