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

时间:2024-04-26 16:26:1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代金融体系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资本市场是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正是改变现有资本市场格局、有利于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

  关键词:资本市场;金融体系;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创新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has become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is the cor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urrently,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formed diversified ownership and diversified forms, reasonable structure, function, high safety of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Capital marke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capital market is changing existing pattern, to establish the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Key words: capital market; financial system; direct financing; indirect financing; financial innovation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代金融体系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中国的金融体系目前以银行为主体,国内的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并且,相对弱势的资本市场现有的投资品种单一且风险较大,银行的中间业务难有大的起色,银行利润主要来自存贷利差,金融体系的风险几乎全部集中于银行贷款。为规避风险,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于大型优质客户以及个人房贷等的优质贷款品种,形成银行业经营同质化,热门行业投资难以得到控制,而中小企业贷款难现象。尽管如此,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和行业的周期性仍将使银行贷款存在较大的坏账可能。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的动荡,银行体系风险也正逐渐积聚。资本市场是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发展中国资本市场,正是改变现有资本市场格局、有利于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可以说,是否拥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将是衡量中国金融体系是否实现由传统到现代转变的特征性标志。
  
  一、资本市场提供了直接融资途径,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有利于降低金融体系风险
  
  中国传统金融体系的融资渠道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这种方式不但限制了企业融资的规模,而且也加大了金融风险。直接融资比例过低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突出问题。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比例为10%左右,85%~90%的融资来自银行贷款,而发达国家直接融资比例为70%,甚至达到80%。近几年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比例有所提高,但是今年证券市场低迷,又有所萎缩,因此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有利于提高投融资效率,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与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相对比,银行贷款成本相对较高,且资本流动性较差。同时,较高的门槛也使一批创业及中小企业难以得到发展所需资金,资金利用效率大打折扣,使得资本对于政策反应相对滞后,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执行力,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
  同时发展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金融体系效率,而且能降低金融系统风险。最近随着国际金融体系的危机,金融安全问题引起人们关注。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推动多元化融资体系的形成,降低银行体系风险。传统上,一元化的融资体系使银行体系承担了几乎所有的金融风险。储蓄加大了银行利息成本,使得银行被动对外放贷,以降低成本压力,获得更多利润,其结果将使银行集聚大量的坏账风险。同时,也使得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银行自身的投资渠道相对较少,银行很难以投资的方式分散高储蓄的风险。从上市银行的财务报表里可以看出,存贷利差仍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这样的运营模式使得银行难以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明显较低。
  资本市场的发展则有利于改变银行体系高风险的现状。一方面,大量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方式分流了银行贷款,资本市场为银行承担了部分坏账风险。由于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改善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增加了企业偿债能力,提高了企业信用等级,降低了银行贷款的风险水平。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为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注入了新的活力。发达的资本市场能够为银行不良资产提供证券化工具。使资本市场承担着银行防火墙的作用。通过资本市场投资银行的有效运作,盘活不良资产。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增加银行的投资品种,便于银行业突破资产结构单一的局限,实现资产的多元化组合,保障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采用多元化资产配置并通过利率期货和互换、外汇期货等衍生工具对冲风险。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银行实现个性化、差别化、多元化经营
  
  长期以来,银行业主要依赖于存贷款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极大地牵制了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了保护银行的利益,中国一直保持非常高的存贷利差,使资金运营效率大幅降低,银行同质化经营的现象明显。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推动银行业的业务转型,促进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比如,股票市场的持续走强带动了基金的热销,从事基金的托管与代销为银行带来新的利润来源的同时,还能够使70%的存款以基金、理财产品等形式留在商业银行体系。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提升银行业利润来源及其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渠道,但此前由于资本市场规模较小,风险较高,中资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方面步履维艰。从国际经验看,中间业务具有比银行传统业务更高的利润率。例如花旗集团2006年收入构成中,个人业务(含财富管理)超过了总收入的60%。近几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中间业务规模也明显壮大起来,各商业银行基金代销和托管的手续费收入、利用网上银行交易的手续费收入、新股基金等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手续费收入等,平均增长超过1000%,上述业务在各项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也达到15%左右,成为仅次于结算的第二大中间业务收入来源。
  2007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创新、资本市场持续活跃的带动下,中间业务非利息收入快速增长,银行业务结构也大幅改观。银行借助其网点、客户、资金优势,通过基金销售、存托管、财富管理、短期融资券承销等分享了资本市场的溢出效应。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银行业也有望根据自身的优势,发展不同的中间产品实现差别化经营。
  
  三、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传统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过渡
  
  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稳定的高利差收益使其缺乏寻求新的利润来源的动力,资本市场大规模发展有利于改变这一状况,提升银行多元经营拓展其他业务的积极性,而多元化经营对银行风险控制及管理水平的要求,将促使银行业从传统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型。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由于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造成“资金脱媒”,储蓄出现下降,2007年储蓄大搬家,资本转移。并且,众多大型企业选择在低成本的资本市场融资,造成银行优质客户群体出现流失现象。其结果将使银行存贷收入出现下滑,迫使银行寻求其他利润来源。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及金融创新机会,推动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以其独有的对资本无要求、风险低、赢利高、服务性强等特点,在整个国际银行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的发展也是国内银行业走向成熟的重要过程。
  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加大了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力度,使其与证券、基金、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联盟.通过这个战略合作联盟,可以强化银行代理销售、创新、客户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银行通过控股或设立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此外,私人银行、投行业务也可能成为银行业的创新业务。中国银行已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在北京和上海试运营私人银行业务,为大规模开展高端私人理财业务展开尝试。
  
  自2006年以来,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上市步伐加快,上市银行资本实力大大增强,资产负债情况也明显改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银行能够积极扩大网点建设,有足够的资本进行海外扩张。银行成为公众公司后,资本市场的监督功能使银行的治理结构明显好转,大量呆账、坏账得到消化,内控机制也逐渐建立起来。信息化水平提升及风险控制机制的设立恰恰是建设现代银行体系的重要内容。事实证明,银行业的改革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
  
  四、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金融信用体系的建设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信用体系的缺失成为制约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长期以来债券市场规模过小,使得通过债券资信评估来揭示证券市场信用风险的机制不能正常的建立,资信评估业只能通过对信贷资信评估间接地揭示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而银行各自独立的信贷资信评估,又因业务范围和评价体系差异而无法做到对市场进行充分、一致的判断,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债券市场的发展。
  资本市场的平衡发展是建立信用体系的重要前提。在美国,对于证券市场信用风险的揭示依赖于以穆迪、标准普尔等为代表的资信评估机构,通过上述机构对发行债券和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评估和跟踪评估,揭示债券或公司的信用等级。安然事件后,美国更是通过建立资信评估的执业标准,来推进和深化市场中介机构证券市场信用风险的揭示机制。这一风险揭示机制能够同时揭示债券及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通过信用风险评估的市场的影响力和企业融资成本的直接影响,企业更加注意自己的信用建设和维护,使得整个市场有了完整的信用体系,保障了金融体系的安全。
  随着公司债的逐步发展,独立的评估机构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资本市场已经开始为自身的健康发展而推动信用风险揭示体系的建立。而资信评估体系建立,将有望在揭示证券市场的信用风险,确保金融、经济的安全的同时,使银行业对信贷客户进行管理,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信贷违约风险。
  
  五、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降低经济过热,化解金融风险
  
  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过热的风险,但资本市场的壮大有助于金融体系的均衡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的过快过热增长。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储蓄分流、分散银行体系风险。并且,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也有望刺激消费,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中国的高额储蓄使银行的成本压力大幅增加,且银行上市后面临着赢利压力,银行为了降低成本和增加赢利,客观和主观上都有大量放贷的动力,造成信贷持续增长。加之,国内高利差给银行放贷提供了很大的利润空间,出于对利润的追求,银行放贷的积极性高涨,推动了信贷规模的持续增长。
  资本市场平稳发展有利于储蓄分流资金,从根本上降低银行的贷款冲动。同时,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成交的活跃性都有望使大量资金停留在这一市场,退出银行体系,这也将因存款的乘数效应而进一步降低银行体系的存款资金。因此,资本市场的发展将有利于降低因银行贷款规模扩张带来的经济过热压力,当然,其前提是资本市场拥有足够的容量及稳定性。2006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向好,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银行储蓄存款开始逐渐开始分流,出现下滑现象。为了及时将资金投向资本市场,购买有价证券,大量定期储蓄存款转为活期储蓄存款,以便于及时转为证券市场保证金,直接导致银行定期储蓄存款的。
  需要指出的是,证券市场如出现大幅波动或持续回落,其对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大量的储蓄资金活期化后,其流动性大幅增加,证券市场的波动幅度达到一定程度,如不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相应的回报,则这部分资金会回流银行体系,继续形成对银行体系的压力。资金在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之间大量流动,可能增加银行风险控制的难度,进而使整个金融体系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因此,发展资本市场,增加市场规模,同时通过持续的收益效应给投资者以回报,增强投资者的持股信心,是使中国资本市场更为稳定及平衡化的基础。
  繁荣证券市场对于拉动内需将起到积极作用。中国政府充分肯定了股票市场在启动消费、刺激经济、推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根据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经验分析,通过发展股市刺激消费的机制之一是财富效应。但是,通过资本市场启动消费并非直接与自然的,而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与基础,只有当资本市场增长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时,其所带来的财富增值才会被居民通过预期纳入持久收入范畴,促使居民增加即期消费。
  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将带动货币市场的发展,促使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提供越来多的政策工具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此外,随着对证券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趋于规范。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得到改善,各方面法律制度将走向健全。优质的上市公司也将成为银行贷款业务服务对象,将大幅降低银行的坏账风险。2007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趋降的原因,除了经济高速增长提升了企业的赢利能力外,资本市场的大发展提升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银行上市后提升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也是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伍永刚.五大因素推动银行净利润稳健快速增长——上市银行2007中报分析[J].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2007-09-06.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6/fontbr /> 

相关文章:

一起涉外保险索赔案的分析与思考04-26

国库集中支付风险与控制探讨04-26

中小企业板风险企业与非风险企业的IPO绩效差异比较04-26

论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模式04-26

对保险资金运用与监管的思考04-26

从海运单与提单的比较分析看海运单的适用04-26

保险费率监管效应分析04-26

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接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04-26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主体地位缺失及对策分析04-26

美国财产保险费率监管体系中的统计代理制度研究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