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和英国针对其自身的经济发展形势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功。这对当前我国特殊的经济运行态势下的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货币政策 对比 启示
一、美国20世纪90年代高增长、低通胀下的货币政策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下降,而同一时期的经济增长率稳定在美联储所估计的潜在增长率上,明显地出现了一高两低并存的良性循环。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90 年代以来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重大调整是促使美国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这些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货币稳定增长为目标的“单一规则”和“泰勒规则”相结合形成了所谓的“中性货币政策”;二是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国际化。这些新的发展反映了美国货币当局面对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在货币政策上做出了新的探索。这一时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可归纳为五个特点:
1.实行中性货币政策——盯住真实利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货币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调整,即以泰勒规则为理论基础,实行以实际利率为中介目标的中性化货币政策。所谓中性货币政策,就是指利率保持中性,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让经济自身潜在的增长率在低通货膨胀条件下持续地增长。美联储认为,美国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因而美国经济潜在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5%,因此,美联储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调整利率,使年平均经济增长率稳定在2.5%左右。具体来说,如果预期的年增长率低于这一标准,就调低利率;如果高于这一标准,就调高利率。
2.以利率作为货币中介目标和货币政策主要实施工具
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后,美联储发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不再可行,于是,从1993年起,美联储开始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间目标。当1993年第4季度和1994年上半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分别达5.3%和3.85%时,美联储从1994年5月-1995年2月连续两次将贴现率由3%调至5.25%,目的在于防止1994年上半期以来因经济速度转快和失业率下降可能引发通货膨胀。随着1996年第4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发展又出现升温现象,美联储在1997年3月再次将联邦基金利率调高0.25%,以防通货膨胀复燃。美国经济经历了9年多的高速增长后,到2000年末开始出现减速的迹象。有鉴于此,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了下调利率的政策,2001年1-6月连续6次降低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降低了2.75个百分点。
3.政策的前瞻性
格林斯潘认为,由干利率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有滞后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必须有预见性,即在出现通货膨胀迹象之前就采取紧缩政策, 或在出现衰退之前就放松银根。美联储总是提前行动,防患于未然,当美国经济运行中出现过热或过冷的迹象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把问题控制在初发萌芽状态。美联储这种策略在90年代成功地对美国经济实施了宏观调控。
4.以微调为主的稳定政策
美联储在货币政策实施中把握火候,微调为主。1995-2000年美联储每次上调或下调大多是25个基本点,这种温和的行动,可防止利率调整对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突然性的振荡。进入90年代以来,美联储十分注重微调的操作手段,根据经济的发展趋势,随时不断地调整联邦基金利率,从而保持长期实际利率不变,力求货币政策对经济不产生正向或反向的作用。每次调整的幅度很小,一直在0.25-0.5个百分点之间。
5.公开和透明的政策
1994年以来,美联储一直以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和手段,大大提高了利率信号的透明度。公开市场委员会每年召开8次会议, 每次例会都要对利率是否变动的情况作以说明, 两周后公布会议纪要。且每年两次向国会发表联储对经济趋势的看法和货币政策取向。美联储这种做法一是避免出现联储与公众预期不同所导致的政策“冲击”,二是引导市场对利率波动形成合理的预期, 避免出现市场剧烈的波动,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平稳地增长。三是货币政策透明有利于市场决策,也有利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实现。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英国货币政策的变革
1.英国货币政策执行上的重大变革
自英国工党1997 年执政以来,英国的货币政策执行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英格兰银行被赋予独立实施货币政策的权力。英国政府只把通货膨胀的控制目标交给英格兰银行,只在国家利益需要的特定情况下,才有权在较短的期限内干预利率。二是货币政策决策更加透明和公开,从而建立起稳定的公众预期,同时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三是在金融监管上,重新界定英格兰银行与财政部的职责。英格兰银行定位为负责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系统性的风险,而不再对具体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实施监管。四是债务管理移交给财政部。这项改革的目的是避免因政府理财的需要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中立和独立,进而影响控制通货膨胀目标的实现。
2.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的基本框架
(1)货币政策的目标和手段
英格兰银行建立了以短期利率为主要手段来实现通货膨胀控制目标的货币政策体系。从1997年开始,英格兰银行不再使用广义或狭义的货币作为中介目标,而直接以通货膨胀率为目标。在英国,只有短期的利率才是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和控制的,主要是两个星期的回购利率。短期利率的变动影响市场预期,往往引起不同期限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名义利率的变动以及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决定了实际利率的水平,而实际利率的变化将对消费和投资产生影响,使国内生产总值发生变动,并以菲利普斯曲线的作用方式,使通货膨胀发生变化。在英国实行浮动利率制度,而且绝大多数个人都有住房贷款的负债,这就大大提高了利率传导的敏感度。
(2)流动性的测算与操作
英格兰银行通过在国内货币市场进行操作实现其对短期利率的控制。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中央银行,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和职能的不断演变, 英格兰银行已成为典型的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以及发行的银行。流通中现金的增加和减少直接影响到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英国的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变化实质上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府财政之间的净交易产生的。比如,企业交税的行为就会使资金由在商业银行的账户转到政府在中央银行的账户,表现为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减少。中央银行的操作要“对冲”这种流动性的变化,并经常性地保持市场对流动性的需求。短期利率的意义就在于它是英格兰银行为对冲这种变化而采取干预行为所设置的条件。在对流动性预测的基础上,对流动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的,并在操作中对预测结果进行不断调整和矫正。为了适应货币政策的改革,使操作更加现代化和更加简明有效,从1996年开始引入了回购操作。
三、美英两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美、英政府及货币当局在货币政策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对于完善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及手段,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功能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由非市场型向市场型转变,确立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但不能因此放弃或削弱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科学性调控。首先,政府的货币政策应在考虑总量平衡的同时注意结构的调整,保持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其次,政府制定和施行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应该是针对整个行业而言的。最后,政府的调控不应干预市场,而是创造市场,鼓励企业竞争。我们必须深化财政、金融、计划体制的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正确调控,以保证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健康运行。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扩大间接金融调控手段的运用
我国宏观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相应要求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我国目前实施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传统手段和贷款限额,其中前三种为间接调控手段,贷款限额属直接调控手段。与美国等市场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基础仍很薄弱,公开市场业务的有效性发挥受到了制约。因此,应借鉴美国货币政策手段,扩大公开市场业务,这对我国的金融调控从以直接控制为主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具有重要意义。
3. 加强税收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美国的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税收政策的运用,我国较少使用税收政策,原因在于当前我国的税制结构与美国不同。我国目前实行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流转税的调整,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对经济只发生间接作用,且见效慢;而所得税的变化对纳税人的收入,从而对消费、投资和储蓄等有直接的、迅速的影响,直接调控宏观经济。由于流转税调控经济的能力远不如所得税,所以我国难以像美国那样运用税收政策来调控经济。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税制结构,加强税收政策对经济的调控力度。
4. 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总量和结构调节中各具优势和不足,财政政策的优势在于调控经济结构,而对供求总量的调节具有局限性;货币政策的优势在于调控经济总量,而对经济结构的调节具有局限性。因此,要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共同作用于宏观经济。因此,应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实现社会供需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供需结构的调节和合理化,全力促进社会经济整体协调稳定发展。
5.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的预测
流动性的日常管理中要注意消除货币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防止货币条件(利率和数量) 的剧烈波动对实质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了对货币市场流动性实施有效的管理,应对引起货币市场流动性变化的各项因素进行预测,并相应采取预防性的措施,以避免对经济产生不必要的震动。要加强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积极培育货币市场工具的扩展和市场的深化,逐步扩大公开市场业务的运用。在加强对流动性预测的基础上,搞好预调和微调。
6.货币政策操作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与英国成熟的、发达的市场经济迥然不同,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初期,且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比较繁重,经济主体的投融资行为、居民的消费行为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增加了经济分析的难度。特别要针对我国具体情况,探索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机制。货币政策要注意研究不同货币工具变量和目标变量之间的时滞。货币政策操作要盯住目标变量未来时点的变化,而不是当前,以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科学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当前都市报文娱版的问题及对策分析04-26
社会抚慰、社会组织与社会动员:广播电台在地震灾害中04-26
健康文摘类杂志经营分析04-26
广告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04-26
农业产品广告传播过程中的障碍及其对策04-26
试论《面对面》的新闻感04-26
财经类院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理念与实践04-26
浅析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受众心理与传播策略04-26
《新闻摄影学》学习网站建设实践04-26
地方院校新闻教育应对尴尬现实的战略选择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