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化为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而追本溯源,次贷危机其实是信用危机。它不仅使我们加深了对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加强信用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同时也对新形势下信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次贷危机 信用危机 信用管理
一、引言
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导火线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化为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其巨大的浪潮不仅席卷了金融骄子集聚的华尔街,而且也给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带来不小的影响。
也许有的人会将危机的根源归结为“华尔街的金融家们贪婪地玩过了火”或者“自由市场之死、资本主义终结”等等。但是,在信用管理人员看来,一方面,投资银行家们凭借信任和信誉创造了巨额财富和利润;另一方面,也正是信用丧失而引发了一连串的危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次贷危机=信用危机?
美国作为现代信用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在这次的危机中却凸显出一连串的信用风险。
首先,从贷款机构来说,受到零售金融市场上竞争加剧的影响和利益驱动,一些房贷机构不仅有意忽视向借款人说明有关贷款条款和利率风险的复杂信息,而且还故意隐瞒信息、提供虚假信息、怂恿甚至代替消费者虚报收入,这样的贷款欺诈行为层出不穷。这也就是所谓的“猎杀贷款(predatory lending)”行为。
从借款人来说,在消费信贷的刺激下,很多人,特别是低收入者,对房价上涨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也不顾自身财务能力的不足。为了盲目贷款购买大面积住房,这些人都高报或虚报个人收入,以“骗取”贷款。
作为连接金融市场买卖双方的关键一环,金融中介机构过度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而忽视了衍生工具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最终导致金融风险被放大,殃及全球。而包括次级债贷款在内的住房相关贷款的70%已经被证券化,这就使得作为间接金融市场的贷款市场和作为直接融资市场的证券市场连为一体,货币市场上的风险通过资本市场的工具被无序的放大。
在次贷危机蔓延的过程中,对次级债券评级的信用评级机构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资产评级公司的操守存在问题,严重高估资产级别,最终导致次级贷款危机波及全球。这与评级公司“发行者付费”的错位的评级服务模式是分不开的。根据SEC的调查,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中,一些对高风险次级债金融产品进行信用评级的工作人员,直接参与了评级费用的商谈。而评级费用是由债券承销商支付,很显然,评级越高越利于债券销售,债券承销商的工作也就更加漂亮,自然向评级公司支付的评级费用也就越高。因此,信用评级机构很难保证评级的中立性。
这一切失信行为,都给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新时期信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下,不仅要加强信用管理,防范信用风险,同时,也对信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作为信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首要职业道德要求就是诚实守信。
2008年5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声称已开始对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实行调查,以确定这三大评级机构是否在次贷危机期间出现了违背法律和职业规范的行为。次贷危机中,由于原来作为债权人的住房贷款者和证券化金融产品的投资者不同,所以投资者也就很难了解所投资产的真实风险。为此,投资者往往只能依赖于专家的评介来做判断。而实施评价的就是评级机构。但是,本来依靠信誉获得长期收益的评级机构也很容易出于自身利益而没有完全客观的履行他们的职责,而是做出盲目乐观的评价结果,从而加剧了危机深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对金融风险的扩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引发了道德风险。
因此,只有作为社会信用建立和维护者的信用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诚信规范,才能防范道德风险,从而使整个行业拥有良好的信誉,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严格科学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
过度的证券化使得一大批重视风险管理的“胆小”的金融从业人员由于业绩不佳而惨遭淘汰,而迷信证券化万能的“胆大”的从业人员则大受欢迎。他们不知道,更不愿意强调其中的风险问题。
而自次贷危机以来,受全球经济衰退和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的影响,“赖账”率急剧上升,不仅在美欧市场,全球市场的信用违约率都在大幅攀升。
具体到我国,许多用赊账、放款等信用销售方式来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出口企业现在正面临收账难的问题,外贸信用风险正在加大。而华夏邓白氏在2008年7月发布的《2008年中国企业财务及应收账款状况调查研究报告》表明,中国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与规范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报告中还提到,引进专门的信用风险人才并设立信控部门是当下中国企业增加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当务之急。
作为企业的信用管理人员,应该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尤其要加强对客户风险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对即将到期的应收帐款及时提醒买家准备付货款,若发现买家到期未付,要主动向买家了解不付款的原因,及时追讨,将风险严控在危险发生之前。
(三)不断学习和补充新知的能力
信用管理本身就是一门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其中涉及到诸多行业和领域的知识。
而处在瞬息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像现在这样一个金融变革的历史性阶段,就更加要求信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的能力,不仅要用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学统计工具来对各种信用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更新,更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信用管理经验,尤其是吸取次贷危机中防范信用风险的教训,从而提高信用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布赖恩·科伊尔着.周道许,关伟,译.信用风险管理=credit risk management[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陈雨露,庞红,蒲延杰.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J].中国金融,2008,(7):67-69.
[3]廖湘丘.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J].求索,2008,(6):21-22.
[4]徐新新.浅论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J].文史博览(理论),2008,(1):74-75.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危机04-26
现代金融危机的演进与政府干预深化04-26
关于金融风暴影响下的应对反倾销策略04-26
关于梅建宣昌区:域性金融中心战略研究04-26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顺势而为统筹做好新形势下利用外资04-26
次贷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本位选择、方向和04-26
金融品牌危机管理策略04-26
关于适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障体系选择——区域性强制巨04-26
金融虚拟化的道德风险及其市场影响:次贷危机的深层反04-26
金融危机中的衍生工具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