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危机救助看RTC模式的失效问题

时间:2024-04-26 16:16:1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在此次次贷危机掀起的金融危机救助中,应用于储贷危机的资产重组托管公司(RTC)模式明显失效。本文分析了一向被公认为世界上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成功典范的RTC模式失效的根本原因,分别从损失主体、标的资产、处置空间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得出政府直接以股东的身份注入资本比资产清理更为有效的结论。
  关键词:RTC模式 储贷危机 次贷危机 资产清理 危机救助
  
  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政府展开了持续的救助努力,其危机救助思路集中体现在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和问题资产清理计划当中。其主要措施是建立资产管理公司清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因循的是当年处理储贷危机的RTC模式。按 RTC的运作效率,为清理次贷危机有可能造成的1.2万亿美元左右的直接损失,美国联邦政府最终可能不得不注入四到五倍于此的资金。但鉴于美国实体经济面临的衰退,从资产方入手救市可能会使不良资产越清理越多,金融体系越来越难以顺畅运作。RTC模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似乎失效。也许是认识到了问题的核心所在,2008年11月12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宣布放弃先前的不良资产清理计划,转而对金融机构注入资本。
  
  RTC模式的背景探究
  
  美国储贷协会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美国为推行“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而组建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保证其稳健运行,联邦政府成立了联邦住宅贷款银行(FHLB)作为其最后贷款人,授权联邦住宅贷款银行委员会(FHLBB)审核批准成立储贷协会,并成立联邦储贷保险公司(FSLIC)为其提供存款保险。
  到了20世纪70年代,储贷协会的风险开始暴露。利率的提高使储贷协会的固定利率贷款遭受损失,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使储贷协会廉价的存款资金来源大大减少, 1980-1982年,大批储贷协会亏损严重。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储贷协会的自由化。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引发房地产价格下跌,储贷协会的贷款无法收回,联邦储贷保险公司的保险基金于1987年耗尽,储贷危机全面爆发。
  为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而增加纳税人的负担,1989年国会组建资产重组托管公司(RTC),管理和销售破产金融机构的资产。RTC及时成功地处置了储贷协会的不良资产,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RTC模式也成了处置不良资产的通行做法。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RTC模式失效的原因探究
  
  (一)危机损失主体不同
  储贷危机的损失分担者是存款人、银行和政府,而华尔街危机的损失分担者则是债券持有人、股票持有人和政府。
  在储贷危机中,储贷协会的股东与债务持有人(存款人)之间的利益背离。由于存在国家的担保和存款保险制度,股东从事高风险投资的道德风险就会得到强化,因为其债务持有人丧失了对其监督和约束的激励。股东在这次危机中是始作俑者,给存款人造成了损失。因此,RCT模式倡导的资产清理以存款人利益为先,是合情合理的。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虽同样源于房地产贷款,但是次级贷款的证券化,导致一系列道德风险的出现。抵押贷款机构通过发行MBS、ABS、CDO等一系列证券化产品,将风险隐蔽于市场当中。股票持有人是此次危机的受害人,如果只是资产清理,很可能不良资产越清理越多,导致股东的权利不受保障。所以,国家直接注资,增加流动性,维持公众信心和金融机构正常经营的能力,暂不大规模清理不良资产,直到下一轮经济景气到来为止,方为暂行之道。
  (二)标的资产不同
  储贷危机处置的标的大部分是商业地产和机器设备,其运作可大量采取资产证券化方式以分散风险;而金融危机中的问题资产则是各种各样复杂的虚拟债券。对于买入金融机构的那些问题资产,从资产负债表上将之清除,必然为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促进信贷增长。因此,政府不是去收购那些问题资产本身,而是去买入金融机构的优先股,以便政府可以在未来的盈利中获益,可能为更佳解决方案。
  (三)危机处置空间不同
  储贷危机发生后,为防范储户挤兑等风险,美国政府建立了一整套关闭破产银行的制度。而目前,挤兑却发生在监管部门基本想不到的领域,比如回购市场。更严重的是,危机发生后监管部门才发觉,他们的规则完全不适应他们负责监管的、已迅速变化了的金融系统。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处于危机核心的各家投资银行的监管不像相关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那么严密,而各家投资银行倒闭又不属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的范围。
  由此可见,RTC模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不能发挥比资本途径更有效的作用是危机性质决定的。政府应该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参与市场监管,帮助市场主体渡过危机。
  
  参考文献:
  1.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李.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经济学动态,2007
  3.何艳.从美国解决储贷危机中得到的教训.南方经济,2000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基于流动比率的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析04-26

浅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04-26

结构性产品概述及其研发系统框架构建04-26

产业链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04-26

金融危机下我国高管薪酬制度问题及其建议04-26

QFII投资中国股市的投资特征04-26

应收账款质量监控体系研究04-26

浅析“天使投资”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04-26

对于不良金融资产的处理办法的几点思考04-26

浅析金融资产的分类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