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贸易收支效应实证检验

时间:2024-04-26 16:15:1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受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要求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主要理由是汇率贸易收支效应的存在。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我国1994年到2007年间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得出结论: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并不存在,利用人民币币值变动来改变贸易收支余额的状况也是不可能的。
  关键词:汇率 贸易收支 协整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受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自2003年起,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高额的外汇储备,以及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使得西方各国纷纷开展外交活动,强烈地要求人民币升值。始于2007年7月的美国的金融危机目前已演变成一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此次危机对美国本土、发达经济体及新兴市场的打击日益明显,美、欧、日经济全部陷入经济负增长,2009年全球可能经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我国经济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出口增速大幅下滑,此时国内又有不少呼声,人民币应该贬值,以缓解就业压力。然而上面的分析中都隐含着同样的逻辑,即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反向关系,即人民币升值会缩小我国的贸易收支,人民币贬值会扩大我国的贸易收支。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实证分析来说明,当前我国的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是否存在确定的关系,即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是否存在。
  
  理论基础: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
  
  有关汇率变动对于贸易收支影响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学派的理论。他们把货币作为惟一的财富,并把货币的多少作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准。托马斯•孟(ThomasMun,1571~1641)在讨论贸易差额如何影响汇率变动后指出:汇率变动同样也会影响贸易差额的变化;保持一国币值的稳定是重要的。英国学者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在1752年发表了题为《贸易收支》(The Balance of Trade)的论文,系统提出了“物价与现金流动机制”。此后汇率变动对于贸易收支的弹性分析理论是在马歇尔、勒纳、梅茨勒等人基于国际经济学的弹性理论逐步建立起来的。
  “马歇尔-勒纳条件”认为:如果想要利用一国的汇率调整来改善其贸易收支,其所面临的外国对进口的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以及本国对进口商品的进口需求弹性必须相当充足,而且这两个需求弹性系数绝对值之和必须大于1。在此情况下,才会有原先设想的汇率的积极调节作用。美国经济学家梅茨勒与罗宾逊夫人重新假定贬值前的进出口差额很小,据此提出了含有四个价格弹性系数的“罗宾逊-梅茨勒条件”,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密切相关。
  弗里德曼(1953)是浮动汇率制度的坚定的支持者,他的一个关键理由是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即浮动汇率可以实现两国相对价格水平的灵活调整。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继承了凯思的传统,他们的分析对象同样是“萧条经济”,即需求不足。于是,总供给具有充分弹性,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无论总需求如何变动,价格水平不变。本币贬值,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上升,人们转而消费本国产品,出口增加。
  多恩布什(1976)提出了汇率超调模型,假定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调整速度是非对称性,商品市场由于价格粘性的存在,调整速度慢,货币市场瞬时出清,其调整速度快于商品市场。由于两个市场出清速度的差异,汇率水平短期超调(overshot),高于长期均衡水平 。因此,短期内贸易收支效应存在,但在长期,当价格回复长期均衡水平后,贸易收支效应消失。
  货币学派的哈里•约翰逊(Herry Johnson)与雅各布•弗兰克尔(Jacob Frenkel)。在他们的弹性价格货币模型中,假定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是瞬时的。因此,货币冲击发生后,厂商和消费者会立即意识到真实货币余额与意愿持有余额的差距,并相应增加或者减少消费品和资本品支出,引起价格水平的瞬时变化。于是,货币冲击影响的只是名义汇率,而非实际汇率。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即使在短期内也不具备贸易收支效应。
  奥博茨菲尔德和罗戈夫(Obstfeld and Rogoff,1995)将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跨时分析法与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传统相结合,提出了一个具有坚实微观基础的开放经济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简称为Redux模型,模型的基本前提是名义粘性和不完全竞争。Redux模型的结论是: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在短期内的确存在,但随着期限的延长,这一效应会逐步弱化。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实证检验
  
  (一)变量的选取与数据的说明
  本文在检验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的过程中,需要的指标主要有两个:汇率与贸易收支差额。样本期从1994年到2007年,共14个样本数据。汇率指标有很多种,本文采用的是实际有效应汇率(REER),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金融统计》。贸易收支余额(TB)的数据来源于色诺芬(CCER),但是在贸易收支余额的变化中,同样应当剔除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因此,这里所考察的是经过消费物价指数(CPI)处理的实际贸易收支差额(RTB)。为了减少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本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实际贸易收支余额两组时间序列分别取自然对数,变换后的变量用LREER和LRTB表示,其一阶差分用DLREER和DLTB表示。本文借助于Eviews5.0统计软件完成进行实证分析。
  (二)LREER与LRTB的平稳性及检验
  由于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不再适用,利用OLS等传统方法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时,许多参数的统计量可能不再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容易产生“伪回归”问题。因此在对LREER和LRTB进行分析以前,需要对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表1是对以上二个变量的水平值及一阶差分进行ADF检验的结果。由ADF检验可知:LREER和LRTB均没通过5%的临界值检验,可以认为以上二个变量水平值均不平稳;而DLREER和DLRTB都通过了5%的临界值检验,说明二者一阶差分后都是平稳的,二者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LREER~I(1)、LRTB~I(1)。因此可以用协整方法来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LREER与LRTB的协整分析
  我们用Johansen(1998)法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LREER)与实际贸易收支余额(LRTB)两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在VAR系统下用极大似然估计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在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前必须确定VAR模型的最后滞后期k,k的选择依赖于VAR模型中各种选择准则取值的比较。如果滞后阶数太少,误差项的自相关会严重,并导致参数的非一致性估计;滞后期又不宜太长,否则会导致自由度减少,影响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通常先估计VAR模型,然后通过各种选择准则来确定合适的滞后阶数。
  通过对LR(似然比检验统计量)、FPE(最终预测误差)、AIC(赤池信息量准则)、SC(施瓦茨信息准则)、HQ(Hannan-Quinn 信息准则)等准则的比较,滞后三期是VAR模型的最优滞后结构。由于Johansen协整检验是对无约束的VAR模型施以向量协整约束后的VAR模型,因此协整检验所选取的滞后阶数应该等于无约束的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减1,即Johansen协整检验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期。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本文确定观测序列无线性确定性趋势且协整方程不含截距项。具体协整检验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的值都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LREER与LRTB存在两个以上的协整关系。
  (四)LREER与LRTB的因果关系分析
  以上的协整分析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收支差额两者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但它们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还需要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进行进一步分析。模型的检验结果敏感地依赖于滞后期的选择,根据以上各种准则的比较,滞后三期是VAR模型的最优滞后结构(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在滞后一、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三期时,LREER与LRTB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结论
  
  通过对我国1994年到2007年间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贸易差额之间无明显的因果关系,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不显著。因此,无论我国贸易收支差额是盈余还是赤字,都与人民币实际汇率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于是,利用人民币币值变动来改变贸易收支不平衡的状况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陈雨露.国际金融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凌超.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论坛,2008(16)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金融市场开放下的商业银行选择04-26

谈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融资分析04-26

关于汇率利率联动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04-26

浅谈金融市场的开放及我国银行法的完善04-26

关于农村金融市场开放需要正确处理几个问题04-26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新思路04-26

从金融危机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04-26

基于金融资源区域分布的区域经济差异实证研究04-26

金融工程的内涵及在我国发展分析04-26

金融运行、银行监管与中国机制设计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