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扩大国内需求是中国保增长、保就业的关键。扩大国内需求从长远来看,要从扩大人口基数较大、内在需求较旺的农村居民入手。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保障不健全是阻碍农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原因,当前应主要从农民务工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解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从多方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扩大农民消费需求,保证国民经济的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民;消费需求;增收;扩大内需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2009年第二季度,GDP增速高达7.9%,数据显示,投资拉动GDP6.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净出口下拉GDP增长2.9个百分点,增长结构已显失衡迹象。2007年,在11.4%的GDP增长中,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GDP的增速是4.4、4.3、2.7个百分点。改变了自2001年以来投资对GDP贡献连续6年超过消费的局面。但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受阻,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与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距离又一次拉大。为此国家把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惠民生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保经济增长的关键就是要把政策力度放到经济结构调整上来,把短期依靠投资促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消费促经济增长上来。因为无论是出口导向型还是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都难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消费推动。马克思指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所以,扩大国内需求成为保增长、增就业的主要渠道。
近多年来,农村消费市场一直委靡不振的原因在于,农民增收缓慢、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增收基础还比较脆弱,增收门路和渠道还不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收入增加了,农民才有能力去消费。当前,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增收难度大的原因主要在于:
1.务工工资性收入较低而且不稳定。据统计,中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1亿人,2000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28.3%,2005年提高到38.2%,提高了9.9个百分点;2007年农民工月人均工资性收入1 596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6%。2008年,中国农民平均收入达到历史最高的4 761元,其中非农收入也就是就业工资性收入占到57%,说明近两年农民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是,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很不稳定。一方面,农民工就业的单位多属于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受国际、国内经济影响波动较大,工资收入自然也随其发生变化。如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东南沿海大部分中小企业停工、停产导致一半以上农民工返乡。2008年上半年外出就业劳动力月平均工资为1 240元,而下半年的月工资水平仅为1 064元,比上半年减少14.2%。另一方面,工资拖欠严重,由于农民工就业的大多是一些民营的中小企业,由于受业主的逐利行为加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限制,在企业经营困难,订单减少、开工不足、资金周转难等原因的影响下,一般会采取普遍减薪或拖欠工资等手段,导致农民工收入无法保证。
2.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所占比例逐年下降。2000年,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67.1%,2005年下降为56.8%,下降了10.3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2个百分点。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产业中,由于农业本身为弱质产业,受自然风险影响较大,加之基础设施落后,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作物价格不稳定。另一方面,土地流转推广难度大,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受到约束,使得农产品生产无法形成专业化、产业化经营,形不成整体经济效益,农产品质劣价廉,难以走进大市场,缺乏竞争力,出现卖难情况,农民种粮收益不断下降。养殖业也受市场价格、原料成本及疫病威胁,收益面临较大的风险。第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三产业的收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多数农户缺乏资金和技术,无能力或条件进入第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三产业。调查显示,在当前发展第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三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时,77%的农户认为缺乏资金,47%的农户认为项目选不准,难决断,32%的认为技术没保障,28%的认为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当前,农村餐饮业、服务业、旅游业也不断扩展和壮大,但还是星星点点,形不成线和面,对农民的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3.转移性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比例不断上升,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难问题。上半年农村居民转移性现金收入大幅增加,为人均189元,增加45元,增长31.4%。上半年农村居民获得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项补贴”人均达到57元,增加18元。但是在中央不断加大对农民种粮补贴的同时,各地不同程度的仍存在占用、挪用支农资金等现象。2009年5月审计署发布的4号审计公告中,公布了10省区市财政有关部门违规使用财政支农资金26.93亿元,不规范管理资金45.75亿元。财政支农投入政策在一些地方未完全落实到位。中央对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加大补偿,只是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负担,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的解决。
4.在财产性收入中,农民主要靠利息、租金和土地征用补偿,一方面收入结构单一,渠道不畅。另一方面,存在政策上的压制等因素的影响,收入甚微。从2006年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构成看,增加较多的是土地租金收入和土地补偿收入,其中土地租金收入人均25元,比上年增长22.6%,土地征用补偿收入人均22元比上年增长21.7%。可以看出,虽然农民土地财产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由于基数很小,土地的财产性功能尚未显现,土地作为农民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财产,但由于产权主体不清晰、产权内容不明确,导致土地市场化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在土地征用和流转过程中,相比土地增值总额,得到的收入和补偿都是微不足道的。利息作为传统的理财方式虽安全、可靠,但是存款利率低,对农民来说增收效果甚微。
5.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农民有钱不敢花、不能花。农村虽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也给困难家庭子女教育补贴,但在边远山区好多乡镇缩编、生源减少的情况下,出现了合并、撤校现象,导致生源向较大、较远的乡镇集中,为此农民为了子女上学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生活成本,如交通费、生活费用等支出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虽缓解了农民看病压力。但农村仍存在看病贵、看病难现象,看病扎堆集中向城里跑,造成城里医疗资源的紧张和乡镇医疗资源的闲置。某些地方还存在侵占农民医药补贴和变相卖药现象。农村养老问题虽在不断的改革和推进之中,但基础养老保险的55元难解农民饥渴。在各种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民存在不敢消费、不能消费之举动,使得农村消费举步不前。
在目前农村消费持续低迷不前的情况下,应抓主要矛盾,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问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在家庭经营收入仍占农民收入的主导地位下,应优先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多下工夫,保证农民最基本收入来源的稳定和持续扩张。首先,加快土地流转的规模,充分发挥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种植的优点和效益,使中国农业种植向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其次,加快农业龙头企业的组建。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
第二,在农民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不断持续提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的情况下,继续大力支持农民工外出就业、创业,保持农民工工资的持续性、稳定性的增长。一方面,保持农民工就业岗位的增加,降低城市就业准入门槛,让农民工享有就业平等权,必须实行市场化就业机制。在这一机制下,农民与市民应一视同仁,在就业领域、条件和机会面前一律平等。这是农民工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和权利,也是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首先要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岗位职业能力和经营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第三,财政应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从2008—2009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农民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了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又实施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补贴。农村各种税费的减免、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农村新合作医疗的实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逐步建立都为农民切实减轻了负担。今后,国家财政还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倾斜力度,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生产设施,如农田水利、基本农田建设等投入力度;二是对农民生产生活设施,如农村安全饮水、电力沼气、交通、垃圾处理设施等不断加强;三是对农村社会事业设施,如文化、教育、卫生等不断提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可以直接增加农村投资,还可以带动农民投资,而且通过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刺激农民扩大消费 。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第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一方面,农村商业网点少,布局分散且规模小,再加上通讯设施落后,农民消费余地不大。在农村许多地方至今仍延承过去的消费模式,农民只能逢集赶会采集所需要的日用消费品,消费环境脏、乱、差,拥挤不堪,物品、市场的排放无序、简单,且农村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大力建设农村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鼓励城市商业和产品下乡,建设城乡一体化的销售网络,创新市场流通形式,开展农村连锁、代理、配送服务,大力开发适应农村市场质优价廉的商品,适应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
第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民消费信心。农民消费水平低下、消费结构单一、消费观念滞后的主要原因除收入增长缓慢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民有钱不敢花、不能花,用于预期的看病、养老、子女教育、婚丧娶嫁、住房修建等费用的储存。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如果真正解决了农民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农民就会减轻基本的生活负担和压力,增加消费支出比例,提高生活标准。
。
参考文献:
李跃.中国农民市场消费分析[J].农村经济问题,2009,(5).
魏杰.出口导向型增长方式与投资拉动性增长方式都不可取[Z].中国经济之变局,2009:4.
陈锡文.千方百计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N].经济日报,200-07.
刘春侠.当前中国农村消费需求问题研究[EB/OL].中国统计信息网,2008-11.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跨媒介经营:媒介融合下的传媒管理创新04-26
合作竞争背景下的媒介组织创新04-26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学专业教学探析04-26
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事件报道04-26
突破困境:子报转型与发展重构04-26
电视频道包装浅析04-26
我国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缺失分析04-26
传媒产业变局中的报业发展04-26
我国传媒的资本流向及产业发展取向解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