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悲惨世界》中的体现

时间:2024-04-26 16:10:2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悲惨世界;雨果;人道主义思想
  摘要:《悲惨世界》显示了雨果对十九世纪法国劳动人民的同情,对资本主义黑暗社会的抨击,表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思想,为人类文化思想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章。
  
  一、引言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戏剧、小说、文学理论等都在整个法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小说是雨果创作生涯中极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凝聚着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作为一个诗人,拥有着一颗驰骋四野的心灵,探索着人世万物,寻觅着人性奥秘,犹如暴风雨一样轰响在世界上,呼唤人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教导着人们热爱生活,追求人性的真、善、美。
  《悲惨世界》就是雨果在长期探索社会、人性问题的结晶。史诗般的长篇巨著《悲惨世界》凝结了雨果16年心血和艰辛。这部辉煌的巨著,不仅有着史诗般的恢宏气势,展示了近半个世纪的丰富历史画卷,还贯穿着雨果博大精深的人道主义思想,对19世纪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品通过对主人公冉阿让悲惨命运的描写和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揭露并谴责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残酷罪行,表达了对当时法国广大劳动人民悲惨生活和命运的同情,提出了采用道德感化改造黑暗社会的理想途径,集中地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是雨果渴望和呼唤人间真善美的真实写照,是其表达人道主义思想的真切流露,其艺术魅力和力量至今仍旧活跃在文学舞台上。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三大主题
  (一)同情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雨果用自己的笔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广大劳动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表达了对他们真挚的同情和怜悯,并将他们的悲惨归结于社会的责任,认为社会必须对人民悲惨命运负责,把社会比作是“杀人的监狱”。在《悲惨世界》中,也表现了这一主题。在雨果的眼里,冉阿让原本是一个诚实、勤奋的劳动者,为了解决七个孩子饥饿问题,偷了一块面包,却要承受十九年徒刑。[1]不仅如此,在他出狱之后,还要遭受社会歧视和压迫,冉阿让是无辜的,有罪的是这个黑暗的社会。正如雨果所言:(冉阿让)愿意工作,但缺少工作,愿意劳动但又缺少面包。正是社会的不公平和压迫使冉阿让极度失望,不再相信人世间的爱与公正,最终决定用“以恶抗恶”的手段求得生存。因此,雨果认为社会必须正视这些事情,并且对它们负责。
  (二)抨击
  雨果人道主义思想以对资本主义社会低层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为主题,使得整个作品字里行间中渗透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愤怒、谴责和抨击。早在雨果中篇小说《死囚未日记》里,就通过对一个已判处死刑囚犯的内心世界细腻的刻画,揭示了法律的不公正和法庭的黑暗,并提出了有力的抨击。而在《悲惨世界》中,抨击的力度越发猛烈。雨果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人民的不公平、迫害和压迫,有力地撕下了资本主社会的各种假面具,暴露出它的暴虐、残酷和不公平,并抨击道:无辜的人、软弱的人、贫穷的人、诚实的人却要受到污蔑、欺凌和不公正对待,资产阶级的法律是统治阶层草管人命的土具。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改造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残酷,雨果提出用道德感化和仁爱去改造现实社会,实现人道主义理想,他认为“刑罚惩治非但不能消灭犯罪,反而会使犯罪加深”,提倡用仁爱的心去感化人、教育人。作品中的米里哀主教是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他用自己高尚的德行感化着冉阿让,用仁至义尽的耐心去打动受感化者内心世界;而冉阿让在接受感化的同时,在无数坎坷经历后,反思自己,领悟人性的真理,将米里哀主教的外在“感化”内化于自我的内心深处,成为引导自己未来人生道路的航标,在人生的每个角落播撒着仁爱的种子。
  三、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
  在雨果笔下,米里哀主教是“以德报怨”和“勿以暴力抗恶”的人道主义理想化身。他主张用仁爱、真诚、宽恕来感化他人,从而解决社会的罪恶问题。在作品中,从米里哀主教收留走投无路的冉阿让,再到他袒护偷走了银餐具被捕的冉阿让,米里哀主教的宽容、仁爱与那时人性丧失、灵魂堕落的冉阿让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之间灵魂的碰触正是“人性”与“兽性”的激烈较量,最终米里哀主教的宽待与仁爱融化了冉阿让心中的“冰雪”。从此,冉阿让以米里哀主教为榜样,以仁爱、宽容去对待身边的人。
  《悲惨世界》围绕着主人公冉阿让一生命运的浮沉而展开的。从冉阿让偷了一个面包付出了十九年监狱生活的沉重代价,到接受米里哀主教的感化,赎回自己“罪恶”的灵魂,再到他隐姓埋名,乐善好施,构建了一个没有贫穷、没有苦难的理想“世外桃源”,在雨果看来,这是人道主义仁爱、宽容和善良的体现,是道德感化的胜利。[2]纵观雨果的艺术创作,他始终把人道主义思想渗透在故事的每个细节,竭力去传达自己道德感化的理想,他相信善必然战胜恶,只要施行仁爱,就能改造社会的罪恶,正如他所言:怜悯可以使一粒石子发出光辉,在爱的指引下,魔鬼终将重归天使的行列。作品中冉阿让构建的理想“世外桃源”,实际是雨果对人道主义理想的表现,这个理想虽然看似不合常理,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能激励着人们去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去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这个“理想”犹如黑暗中的眼睛,为人们寻找着爱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高韵青.从《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形象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J].外交学院学报,1998,(03):81-82.
  [2]袁素华.从人到恶魔,从恶魔到天使———试论《悲惨世界》中的人性问题[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01):22-23.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金融危机的原因04-26

微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04-26

浅谈构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长效机制的路径探讨04-26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04-26

浅议规避信用站撤销后的金融风险04-26

浅谈县域开发区的融资04-26

浅议应对金融危机离不开深化改革开放04-26

外汇监管及其政策的分析04-26

浅议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04-26

研究我国地方中小银行金融的创新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