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4-04-26 16:04:1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大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制度代写论文,既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会,又使他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过程必然会出现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因此,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高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教育
  
  一、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与障碍
  
  1.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
  (1)急功近利。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调查表明,大学生择业时选择的单位性质依次为外资企业(28.27%)、合资企业(13.84%)、事业单位(13.72%)、国有企业(13.6%)、党政机关(6.34%);大学生选择单位所在的地区依次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造成大学生择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
  (4)盲目攀比。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新。大家都想去沿海地区,他就想去沿海;听说金融、IT行业热门紧俏,就想去这些行业谋一份职。这种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择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2.大学生择业时常表现的心理障碍
  (1)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等。毕业前夕,大多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焦虑。尤其是一些来自边远地区,或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或学习成绩欠佳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种焦虑使他们在择业时精神负担沉重,紧张烦躁。
  (2)自卑。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常表现为: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惭形秽,缺乏信心和勇气。这使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悲观失望,同时阻碍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还会导致精神不振、消极厌世,甚至走向极端。
  (3)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例如在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时,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答非所问,面试前准备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或者由于谨小慎微,唯恐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会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不敢放开说话,没有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
  (4)自傲。孤傲心理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他们择业时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
  (5)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一些大学生择业时,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往往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心态。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对策与措施
  
  1.学校应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高校要加强国情教育,教育毕业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教育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多做贡献;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2)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择业竞争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人文科学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职业对求职者所需知识的共性要求,培养学生掌握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宽而实的基础知识;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三是现代管理和人文社会知识。学校要引导学生利用专业学习的空闲时间,多读些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人文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强对社会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从大学生迈进大学校门开始,高校就要培养他们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在大学四年中,为他们制定一个个目标,如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初中级考试,取得初级程序员、中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报关员、营销员等各种职业技能证书等。
  (3)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开展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与毕业生的社会阅历、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系部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就业办公室应广泛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介绍社会发展状况,通过媒体、网络及时提供人才供求信息,使毕业生对择业环境有全方位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应对毕业生进行有关求职择业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求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如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的技巧等等。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可对大学生的择业心态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指导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避免由于准备不足而错过求职机会。高校教育工作者还要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择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4)进行相应的体验式培训。心理学研究表明,使用传统式的培训,培训对象在课堂中仅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而“体验式培训”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即包括小组讨论、深度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方式,使培训对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可采用体验式培训来帮助学生获得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用职业生涯的理论来指导自身的就业,提高就业的有效性,使学生经过培训后能够比较清晰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掌握就业技巧,将来成为更有成就的人。
  
  2.大学生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大学生只有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给自己准确定位,才能确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主要应做到:
  (1)自我反省。大学生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应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点怎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哪里,最适合干什么等。只有通过理智、冷静的自我思考,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2)社会比较。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在客观上要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可以与社会其他人员作比较,特别是与自己条件、情况相似的人进行比较,避免孤立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也可以通过社会人员对自己的态度及自己参加社会活动(如社会实践)结果的分析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3)心理测验。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心理学的标准化测验表,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通过结果分析,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减少择业的盲目性。
  
  3.大学生要学会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常见方法有:
  (1)自我转化法。当就业不良情绪不易控制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学习一种新知识技能、假日郊游等,使自己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以求得心理平衡。
  (2)适度宣泄法。择业时遇到挫折而产生焦虑和紧张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应进行适度的宣泄。忧虑隐瞒得越久,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宣泄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以及参加打球、爬山等运动量大的活动。宣泄时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该是无破坏性的。
  (3)松弛练习法。这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放松身心的方法。放松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失眠、头疼等。择业时遇到类似心理反应,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4)自我安慰法。择业时遇到困难和挫折,尽最大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应说服自己适当让步,不必苛求,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来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5)理性情绪法。情绪困扰并不一定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观念引起的,如果变非理性观念为理性观念,就可消除情绪困扰。例如个别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应该是顺利和理想的”,遇到择业挫折便消沉苦闷、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心理问题。如果转变这些错误想法,不良情绪就会得到调适。
  
  参考文献:
  〔1〕冯岚.大学生就业难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文科版,2004(1):408-410.
  〔2〕刘燕.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社会研究,2005(4):67-68.
  〔3〕王永进.转型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J〕.南通大学学报,2005(1):16-18.
  〔4〕李贞涛,闫荣双.论新形势下高校就业心理指导体系的构建〔J〕.青少年研究,2005(2):40-41.
  〔5〕丁歆,王华敏.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探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6〕张钰.试论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与就业指导〔J〕.高等教育研究,2004(4):36-47.
  〔7〕牟海萍.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历史嬗变〔J〕.高等教育研究,2005(1).
  〔8〕毛文学.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6):39-40.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巨灾风险证券化04-26

中国证券纠纷仲裁法律制度和构建浅议04-26

票据保证的本质属性浅议04-26

开放我国地方债券市场的可行性探究04-26

私募股权基金的积极作用浅议04-26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风险与防范浅议04-26

浅议我国股票的市场发展04-26

浅议中国证券投资者的心理偏差04-26

浅议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04-26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浅议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