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心理教育从“问题取向”到“积极关怀”

时间:2024-04-26 16:04:0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自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重视代写论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来,我国心理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尤其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缓解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危 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过分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将会制约它的发展。为此,需要转换视角,以积极心理学为依据,从“问题取向"转向“积极的人文关怀”,重点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主观幸福感体验,开展积极的心理教育。
  
  一、“问题取向”式学校心理教育的实质
  
  1.目标片面化,育人功能受到限制
  学校心理教育有三级目标,一是针对少数已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学生的矫治性目标;二是针对大部分学生成长中心理困扰的预防性目标;三是着眼未来,旨在开发潜能,健全人格,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目标。然而,一些学校基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把心理教育的任务理解 为关注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把矫治和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种“重矫治,轻发展"的目标导向,难以体现心理教育的开放性、发展性与多元性,极易将心理教育引向狭隘与极端,不利于“大心理教育观”的形成,不利于学生心理的持续性健康成长。
  2.课程问题化,消极暗示不断强化
  近年来,心理教育课程逐渐成为大面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然而,一些教师片面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教学设计大多“以问题为中心”。一般是先提出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然后探讨、阐述如何克服问题,并提出克服问题的建议与策略,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指导实践。此外,课程内容还过于强调心理疾病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诸如强迫症、恐惧症、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这种“重问题,轻素质"的课程取向,极易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致使一些学生过分关注自己的缺陷和问题,关注自身的消极层面,不断的消极暗示又容易导致自我认知偏差,结果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恐惧或抵触情绪。
  3.咨询医学化,心理问题难以缓解
  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3〕。它有不同的类型 ,其中,障碍性医学心理咨询与发展性学校心理咨询有着本质的区别。然而,由于学校心理咨询的起源深受精神卫生模式影响,一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存在医学专业化倾向,过于重视心理治疗技术,更有甚者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医学心理咨询的问题相混淆,主观臆断来访学生一定存在心理问题而被放在了“问题"焦点上。这种“重障碍,轻能力"的咨询倾向,极易给学生留下“凡来心理咨询者都有心理问题”的错误印象,使得一些学生在出现心理困惑时不敢及时咨询,本来可以通过咨询消除的心理不适却发展成为心理障碍,甚至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
  不难看出,上述倾向的共同之处是以心理问题为取向,把重点放在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上,过多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的弱点和缺陷。应该说,在学校心理教育发展的起始阶段,在学生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严峻现实面前,“问题取向”的心理辅导非常必要,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过程,往往有一个从点到面,从少数到多数,从障碍矫正、问题解决到素质提升的发展过程。随着心理教育的深入开展,这种“问题取向”的心理教育不断显现出不可避免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停留在“就问题论问题",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陷入“越着力于问题解决,问题却越是层出不穷”的怪圈现象。究其根本,“问题取向"式心理教育是将心理教育作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手段,是把心理教育作为一种工具而获得意义,是一种工具主义的教育观。而心理教育本身更为重要的育人价值与人性意义,却被有意或无意地怠慢;导致心理问题的深层的思维方式和人生价值观的作用,却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心理教育也就失去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活动空间。
  鉴于此,学校心理教育要获得更科学、更全面的发展,必须转换研究视角,从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转为关注学生心理的积极层面,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中最重要、最积极的方面,即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从更高层面关注学生的人生发展,对学生的心理予以一种积极的人文关怀。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积极关怀”式学校心理教育的内涵及依据
  
  “积极关怀”是“积极的人文关怀”的简称,它有两层涵义。一是把“人文关怀”作为心理教育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要求在心理教育中注入一种人文精神,一种贯穿于心理教育全过程,渗透于心理教育各方面的人文关怀理念,把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潜能开发和人格完善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使命。二是强调“积极”,是针对“关怀”中存在的功利倾向以及表达方式和尺度上的偏差,强调关怀中要无私而真诚,关爱中要理智而有艺术,关注中要保护尊严与人格,一切的关怀都要有“积极"的意义,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积极成长。
  对学生心理予以积极的人文关怀,是和人类文明发展相同步,与人们追求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相适应的。“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周易》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明以止”就是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制约,“化成天下”就是用文明精神去教化民众。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文关怀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人文关怀已经从原来的侧重教化,发展为进一步强化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自身的命运与价值高度关注的精神体现,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当今,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把“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从本质上来说,心理教育最需要人文关怀,也最能体现人文关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以心育心"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过程,只有走近学生,真切关怀学生的内心需求,师生双主体的内心世界才会有最亲密、最深层的接触,也才能影响当事人的心灵深处。学校心理教育的实质是关注学生的正常成长和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积极的人文关怀是教育之使命,心理教育之重任。
  对学生心理予以积极的人文关怀,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教育〔4〕理念,当前正在 兴起的积极心理学将给予理论指导。“积极心理学”〔5〕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 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认为,上个世纪以前的心理学属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等领域。积极心理学则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而且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且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培养。它认为,积极的心理本身就有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的作用,关注个体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所存在的问题,更能达到避免问题产生的目的。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思想给学校心理教育以重要启示,从积极的层面来研究与探讨学生的心理,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激发他们内在的积极力量,是预防和矫正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路径。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三、“积极关怀”取向下学校心理教育的实现
  
  1.目标设定:从矫治性、预防性为主走向发展性为主
  “问题取向”下的心理教育目标主要侧重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易于走向狭隘与消极。“积极关怀"下的心理教育则致力于“学生心理素质与个性品质培养”这一发展性的目标,这比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的目标更具有积极意义。据此,一方面,全校要形成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品质,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另一方面,面对学生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只就问题作一些具体的操作性的帮助,而应引导学生对眼前具体的心理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探讨和明了问题背后深层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人生价值取向等根本性原因和制约因素。为此,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帮助他们全面地、客观地分析问题,使他们看清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的缘由,从根本上解除心理困惑。
  2.课程开发:由专门人员、专门途径走向课程多元化
  “问题取向”下的心理教育大多依靠少数专业人员,采取课程教学、心理咨询、讲座等途径,容易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其他工作割裂开来,长效性难以保障。“积极关怀”下的心理教育,受后现代课程观“课程是生成于‘实践状态’的无法分解的、整体的‘教育活动’”〔6〕的影响,认为课程在学校教育领域内无处不在。 无论是专门的心理教育课还是其他各科教学,都具有心理教育课程的性质。据此,要树立“大心理教育观",心理育人,人人有责,工作队伍要求专家引领、全员参与;同时,要将学校整体氛围、心理教育专门课程、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各学科教育、同伴辅导和家长支持等途径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一种互动多维的交叉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全方位地利用所有途径和措施,使学校相应工作自觉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之功能。
  3.师生关系:从医患关系走向师生双主体交往关系
  “问题取向”下的心理教育虽然重视和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但面对学生问题时,教师总会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而学生成了“问题学生”,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积极关怀”下的心理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对话关系,而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对立关系。据此,教师不仅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发展中的学生,重视学生自我成长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而且还要善于培养自己的积极心理,关注自身的健康成长。在个别心理辅导中,心理咨询员要修正自己的角色,首先应该做学生的朋友,然后才是指导教师。同时要淡化来访者的疾病意识,不要轻易下“疾病”的诊断,要坚持以缓解和疏导学生的紧张情绪为主,以免来访者进入“病人角色”,导致问题和症状的固化。要尽量启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去解决问题,以促进其自身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4.差生评价:从消极态度走向鼓励和肯定
  当前,差生是一个十分突出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差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不守纪律、品德表现也较差的学生。这类学生难教、难管,身上弱点较多,许多“事故”也常与他们有联系,他们的一些优点往往容易被缺点和不足掩盖,所以很难得到教师对他们公正、客观的评价。其实,差生自尊心强,对教师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渴望教师能给予他们客观的评定,能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积极关怀”视野中的差生,固然有消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着闪光点,如果能对他们采取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法,挖掘和利用其积极心理,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差生也是学生,也是受教育对象,转变和培养他们,使他们成长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全体教师要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学生多做肯定评价,谨慎使用批评、指责,尽量少用或不用处罚手段;要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加以扶植,使其光大;要经常对学生做纵向分析,要避免“故意找茬专挑刺”的评价倾向。
  
  参考文献:
  〔1〕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 ,2007(2).
  〔2〕唐小丽,钱梅,等.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J〕.职业与健康,2005(9).
  〔3〕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上册)〔M〕.北京:民族出版 社,2002.
  〔4〕王希永.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4).
  〔5〕张倩,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2003,23(3).
  〔6〕程迪.后现代课程范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评论,2005(1).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议我国股票的市场发展04-26

浅议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04-26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浅议04-26

浅议我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04-26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浅议04-26

浅议股市下跌原因分析及政府是否应当救市04-26

网上证券交易的风险与防范的浅议04-26

美国次贷危机看资产证券化04-26

完善投融资平台,建立具有秦皇岛特色的投融资机制04-26

可转换债券与分离交易可转债比较的浅议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