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多是由于个体所经历的心理问题未得到及时、有效缓解,长期积累造成的。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探索心理危机发生规律,实施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心理普查、主动约谈、跟踪关注、咨询与团体辅导、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设立宿舍心理信息员等措施,构建宿舍-班级-系-校四级工作预警机制,旨在防止和避免因心理问题恶化引发的恶性事件。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危机;早期发现;预防措施
Abstract:The psychological crises of college students mainly comes from person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hich were accumulated for quite some time and could not be solved in time. This article, with working practice, tr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ion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combine classroom education and students' activities together, make a general survey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initiative appointments with the students, take care of them by having consultation individually or in groups and by doing some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adopting some measures such as choosing a psychological officer to collect information in dormitory, constructing four-grade pre-warning system. In one word, the purpose of the measures taken is to avoid m alignant event arose b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psychological crisis; discoveryin early time; preventive measure
近年来,时有发生的校园自杀、伤害及精神疾病等心理危机事件引起了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建立更有效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以便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种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得力,自杀或更严重的伤害行为还会发生。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园枪击案说明了这一点,老师和同学很早就发现了凶手(赵承熙)存在心理问题,并进行了一些心理干预,但由于措施不到位,过程存在诸多疏忽,最终酿成了惨案。建立“四早体系”:早教育、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探索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发现、有效预防的措施对避免心理问题的恶化,减少校园恶性事件、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类型
所谓心理危机是指当事人主观上认识的失衡,即当事人认为自己所经历的某一事件或境遇是其个人资源和原有的应付能力所无法解决的困难,引发的无助感和困扰冲突,当得不到及时缓解或帮助时,导致当事人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功能失调甚至冲动地自毁或伤及他人,其后果是令人心痛和震惊的。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危机包括:其一,由于人格缺陷、自我认知偏激引发的心理危机;其二,家庭重大变故或激化性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其三,由于教育缺失,行为冲动引发的心理危机;其四,由于恋爱情感受挫,难以自拔引发的心理危机;其五,由于学业压力、竞
争择业受挫引发的心理压力;其六,人际交往矛盾冲突引发的心理危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早期发现与预防的措施
(一)探索心理危机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预防
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有其发生发展的特定规律:
首先,从季节上,每年春季和岁末年初是抑郁症、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导致自杀率上升。
其次,从学年阶段看,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年,由入学适应不良、专业学习困惑、人际交往引发的心理问题较为常见;第二年至第三年,因学业压力、情感与恋爱、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引发的心理问题为多数;第四年,因就业压力、择业困扰、遭遇挫折引发的心理问题较多。
第三,从人群、地域分布上,与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与男性大学生相比,女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与家境较好的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
认识掌握心理危机的发生规律、早期征兆,细致观察学生的言语、身体、性格、行为等反常表现,能对学生心理危机的爆发作出预判,要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的心理状况,诸如:(1)单亲家庭、孤儿、经济特困家庭学生,如遇患病、失恋、竞争挫折、考试失误不及格、家庭重大变故时,情绪行为有无反常等;(2)关注有着人格缺陷、性格暴躁的学生,这类学生自我中心感强烈、极端自私、偏执敌对,常常夜不归宿、沉迷网络等;(3)跟踪关注心理普查筛查出的高危对象;(4)关注处于高自律、高压力的尖子生等等。力求早发现、早干预,将心理危机化解于萌芽状态。
(二)以课堂为主渠道,开设心理健康课及专题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确保全体学生受到系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根据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环境适应、情绪调控、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学习方法、珍视生命、择业观念等开展教育,适时举办专题讲座,加强人文学科渗透;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通过自我意识与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克服自卑;通过生涯辅导课程,帮助学生合理地面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地减少困扰,化解潜在的心理危机。此外应增加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同学的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以及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引导学生及早发现需要帮助的对象,提高自助、朋辈互助的意识。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以活动为载体,营造氛围,提升学生心灵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落脚点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鉴于大学生的心理困惑具有明显的共性,心理训练活动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要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心理素质拓展及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应经常性地围绕一些专题开展心理训练,例如:如何克服考试、人际交往紧张;大学生应确立怎样的恋爱观;贫困生如何诚信、自强;大学生活中如何帮他人分担痛苦传递关怀;如何应对求职面试等等,使大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等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针对贫困生开展 “超越自我,魅力人生”的自信心训练;针对新生入学适应,开展“相逢、相识在今秋”,针对宿舍人际关系开展“同在屋檐下”,针对毕业生开展“充满自信奔职场,心怀感恩辞母校”等主题团体辅导活动、特色鲜明的主题班会、系会;在活动中通过分享、感悟、理解、支持,对提升学生心灵品质,树立自助与助人意识很有益处。
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校刊、校报、广播、宣传橱窗、展板、宣传手册、资料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每月定期播放心理访谈剧、心理影片;精心筹划“我爱我”宣传月活动,组织心理知识竞赛,“心灵绿洲”征文,心理漫画赏析、心理沙龙、排练校园心理剧等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四)通过心理普查识别评估危机征兆信息,早期干预,防止心理问题恶化
学院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将测查结果写成分析报告,提交分管院长、学工处等部门,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提供参照依据。对测查中筛查出的高危对象以合适的方式反馈给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及辅导员并进行跟踪关注。咨询师通过与学生约谈,帮助其疏导缓解心理困扰及压力。此外还派专职咨询师深入各系走访了解,识别评估同伴、家长、教职工等提供的危机征兆信息。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重点学生实施跟踪关注,为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危机预防起到预警作用。
(五)设立宿舍心理信息员,构建宿舍—班级—系—校四级预防预警工作体系
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朋辈关系是对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在宿舍安排心理信息员并发挥宿舍干部的作用,构建宿舍—班级—系—校四级预防预警工作体系,是将心理危机的早期发现与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实现点面结合的必要措施。在四级防御工作体系中,学校负责统一领导,提供专业化服务;系级部门肩负本系统的管理教育工作;而建立在班级、宿舍的防御环节最为关键。如果说四级防御网络体系构建了自下而上的校园安全网,那么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学生骨干就是这个网络中的必要支点。大量实践表明,发生在校园里的心理危机事件,学生往往是问题的最早发现者,在实施跟踪关注及心理康复过程中,他们又适宜在自然状态下提供朋辈沟通、关怀支持和信息传递,此举能有效提高心理危机防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
(六)队伍建设与培训双重并举,提高对心理危机的识别干预能力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要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队伍培训,建立一支以学生政工干部为主体、专业教师为依托、学生骨干为基础,专兼结合、院系结合、师生结合的骨干队伍。通过组织政工干部、辅导员、宿管工作人员、学生干部、心理协会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等各类培训,一方面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提高他们觉察心理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心理危机的识别干预能力,增强他们自助与助人的责任意识和专业知识,使他们在心理危机的早期发现和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七)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提供多形式的咨询服务
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个体、预防为主、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为学生提供多种方式的咨询服务:一是“坐诊”式,中心专兼职咨询师定时值班,接待来访学生;二是“预约”式,通过电话、网络、预约登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其指定教师的咨询服务;三是通过电话、信息网络平台为不愿面谈的学生提供咨询;四是“约谈”式,对心理测试等各方面反映出的高危对象,主动约谈、评估,必要时跟踪关注、辅导;五是“关怀”式,主动与特殊家庭(孤儿、单亲、重大变故等)、经济特困学生交心谈心,了解其心理现状和具体困难,提供心理关怀和心理支持,与学生资助中心协作,把解决具体困难与心理疏导、优化心灵品质教育结合起来;六是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推荐专业化咨询渠道,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七是“转介”式,对评估出有严重心理障碍或早期精神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业医院治疗,有效避免了心理疾病的恶性化。
(八)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构建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
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水平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正相关,通过提供社会支持,能有效降低个体身心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学校、教师、学生群体和家庭等方面。因此高校应通过各科教学渗透、管理服务、班主任工作、大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生活及各种体育、娱乐活动等途径,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优化校园心理环境,强化育人意识,真正形成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新态势,使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不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激励①,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恶化、减少心理危机事件。
① 参见梁宇颂、赵海信着《大学生心理危机根源探索及预防策略》(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研究会2006年年会交流论文)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证券内幕交易的心理分析及防范措施04-26
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劵市场的适用性探讨04-26
关于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对比04-26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电力投资风险因素分析04-26
浅谈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困境与对策04-26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现状及政策分析04-26
工程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04-26
谈可转换公司债券价值确认方04-26
扩大内需背景下投资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979—04-26
浅议ETF的投资策略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