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与本科生体育锻炼及心理健康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4-04-26 16:02:30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对446名高职生和216名本科生体育锻炼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发现高职生与本科生在体育锻炼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本科生体育锻炼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好于高职生。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越多,体育成绩越好,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关键词:高职生;本科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高职生和本科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原国家教委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患有心理疾病者竟达20.3%,表现为意志品质与适应力差、缺乏自信、人际关系失调、自我中心严重、心理脆弱等。体育锻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的影响,本研究结合大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对高职生和本科生进行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调查,对两者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有助于为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陕西省宝鸡和西安的大学生,其中高职生446名,男生188人,女生258人;本科大学生216人,男生105人,女生111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18~24岁之间。
  研究方法首先,自编《体育锻炼态度问卷》。参考国内外同类问卷中的有关题目,通过对有关专家和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访谈,进行两轮预备调查测试,最后形成问卷,包括45道题目。检验了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行为、体育动机各因子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3、0.78、0.80和0.84,结果符合心理量表的标准。根据本问卷的测量方式和特点,采用分半信度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经计算,本问卷分半系数为0.863,符合心理学规定的信度标准。根据分析,各分量表与总量表间有较高的相关性,表明问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能够准确地反映所要测量的特质。问卷的记分分为5级,均为正向计分。将各分量表的原始分除以各因子的项目数,得到该分量表的标准分,然后将各分量表的标准分相加,记为体育态度的总分。其次,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CL-90 Symptom Check list 90,1975)。症状自评量表是广泛运用于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状况鉴别的实用、简便而有效的量表,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能准确刻划自觉意识的优点。症状自评量表是由Derogatia,L.R编制的,包括90个项目(见表1)。
  
  分析方法运用SPSS11.0软件,用常规统计计算测试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用t检验确定两组研究对象的整体差异程度计算、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结果与分析
  
  高职生与本科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从体育锻炼行为问卷可以看出:78.9%的高职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持积极态度,77.8%的本科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持积极态度,水平稍低于高职生。高职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见图1)大致上呈正态分布,每周参加体育锻炼5次的学生最多,占24.4%;每次锻炼的时间在40分钟以内的学生最多,占67.7%(见图2);本科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见图3)大致上也呈正态分布,每周参加体育锻炼2次的学生最多,占20.4%;每次锻炼的时间在40分钟以上的学生占68.6%(见图4)。高职生每次锻炼时间较短,而本科大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较长,说明本科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好于高职生。
  
  高职生与本科生体育态度及其各因子的比较从表2可以看出,本科生在体育态度及其各因子上的得分要高于高职生。两者在体育动机、体育认知、体育态度和体育情感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说明本科大学生意识到了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意识、体育情感、体育行为和体育动机都会得到提高,这一点与刘振卿、刘静民、那松长等人的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还有一个原因是普通高校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氛围要好于高职院校。在体育行为上两者差异不显著,说明普通高校本科生与高职生在体育锻炼的行为上没有差异,都喜欢体育锻炼。
  
  ***p<0.001,**p<0.01, *p<0.05,下同
  
  高职生和本科生体育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比较根据体育成绩的M±SD将学生分为三组,即较差组、一般组和优良组,考查其心理健康及其各因子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体育成绩组的高职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无论高职生还是本科大学生,随着体育成绩的提高,其心理健康得分值都在减少,说明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也高。事后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发现,整体的显著性结果主要是由体育成绩优良组与较差组的差异引起的。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体育成绩组的本科生除在敌对性与偏执因子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在心理健康的其他各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成绩的优劣预测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体育锻炼成绩越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反之,则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说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与漆昌柱和徐培(2003)、方敏和孙影(2005)以及许波等人认为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有一定作用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高职生与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从表5可以看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躯体化外,均比本科大学生的得分要高,说明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除躯体化外)普遍低于本科大学生。在躯体化和敌对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躯体化方面,高职生好于本科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本科生学习的课程多,难度大,培养目标注重理论等综合能力以及很多本科生要参加考研等繁重的学习,导致躯体化水平高于高职生,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操作。在敌对性方面,本科生明显好于高职生。
  
  
  结论与建议
  
  结论(1)无论高职生还是本科生都普遍重视体育锻炼,他们的体育态度及其各因子都处于中上水平。相比之下,本科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及其各因子普遍高于高职生。(2)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较多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体育锻炼次数较少的大学生,说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大学生体育成绩越好,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反之,则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可以通过大学生体育锻炼成绩的优劣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4)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低于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在躯体化因子上,高职生好于本科生。
  建议(1)高职生与本科生是两个不同的体育运动群体,高校体育教育应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他们体育活动的态度,使高校体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应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端正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培养体育情感,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同时,应将体育课作为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计划上统筹安排,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达标成绩,重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其乐于参与体育运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健康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的原则。此外,学校要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更新体育教学器材,为体育活动内容的创新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3)预防与改善大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艰巨复杂的长期任务。体育不但要使大学生的生理机能得到提高,同时也要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钱琴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试与培养[J].心理科学,2004,27(4):990.
  [2]王勇慧.综述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影响[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1996,11(6):15.
  [3]李海英,曲葆青,刘宇峰.运动与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与不足[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7(4):67-68.
  [4]漆昌柱,徐培.体育锻炼的类型、强度与时间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5):117-119.
  [5]刘振卿,刘静民,那松长.我国部分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体育锻炼和身体状况的调查分析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2):95-96.
  [6]方敏,孙影.大学生SCL-90因子分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00-101.
  [7]许波.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3):103-104.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构建心理咨询模式,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进步04-26

地方性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分析与教育04-26

谈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整体设计04-26

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调适04-26

教学心理环境的优化与管理04-26

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04-26

内隐学习的心理机制对校本教师培训的启示04-26

论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发展04-26

大学班主任如何成为有效的心理辅导者04-26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