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情治疗在职校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时间:2024-04-26 16:02:2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理情疗法 实施 心理辅导
  [摘要]理性情绪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适合于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群,是职校生心理辅导中常见的方法。其关键在于帮助个体了解、去除或修正引起情绪困扰的非理性想法,并代之以理性的想法。

  
  一、理情治疗基本理论概述
  
  “理性—情绪”(简称“理情”)治疗是由临床心理学家Albert Ellis于1955年创立的,是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其主要观点认为:情绪源于想法、态度、价值,引起个体种种情绪结果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信念。理念与情绪的这一关系,Ellis 以“A—B—C” 理论做了深入的阐述, ABC这三个字母来自三个英文词的缩写,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
  理情疗法的ABC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例如:某职业学校三年级实习生小李和小王在某鞋厂市场部实习期间被派到某地做市场调查,他们了解到的情况A是:此地居民没有穿鞋子的习惯,男女老少一律打赤脚。小李对这一情况的看法B是:“此地的人都不穿鞋子,所以根本没有市场前景”,所以他的情绪C是沮丧的;小王对这一情况的看法B是:“此地居民都没鞋子穿,这里大有市场”,所以他的情绪C是高兴的。由此可见,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上例中的小王;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如上例中的小李。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基于ABC理论,理情治疗简要地说就是要帮助来访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他们的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来访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
  理情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将个体自我贬损的看法减至最低程度,并帮助其获得更真实、更宽容的生活哲学。在理情疗法中,主要关注的是合理的信念和不合理的信念,前者导致自助性的积极行为,而后者则会引起自我挫折和反社会的行为。情绪困扰的个体是因其非理性、不合逻辑的思考方式所致,故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目的在于帮助个体了解、去除或修正引起情绪困扰的非理性想法,并代之以理性的想法。
  常见的不合理信念有两个特征:
  1.过分概括、以偏概全。这种不合理信念是指对事件的评价以偏概全。一方面常凭自己做某一事的结果好坏来评价自己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导致自暴自弃、自责自罪,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另一方面表现为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其结果导致一味责备他人,并产生敌意和愤怒情绪。
  2.夸大、糟糕化。认为事件的发生会导致非常可怕或灾难性的后果。这种糟糕透顶的想法常常是与个体对已、对人、对周围环境事物的要求绝对化相联系的。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 “必须”和“应该” 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然而客观事物的发生往往不依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常出乎个人的意料,因此,当某些事物并非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因而就会走向极端,认为事情已经糟到了极点,并陷入情绪困扰。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理情治疗在职校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理情治疗实际上是一个再教育的过程,?适合于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群。理情疗法是职校生心理辅导中常见的方法。因为职校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而他们中出现的很多心理问题、心理困惑都是由学生对事情的消极看法或错误认知等不合理信念引起的。
  心理辅导主要是使来访者了解导致他们产生困扰的非理性信念,并教导其如何去除非理性想法。在辅导中,辅导者可能要扮演理论的解释者,认知的启发者,反馈的提供者等不同的角色,而来访者参加咨询的过程即是认识并放弃自己认识模式中不合理非理性部分,从而达到改善情绪的目的的过程,可以说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下面以一例个案说明理情治疗在学生心理辅导中应用的基本模式:
  个案基本情况:小张是一位聪慧可爱、性格娴静的职校生,担任学生干部,因人际关系的困扰寻求辅导。
  1.解说阶段。这是理情治疗的最初阶段。首先辅导者应与小张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帮助小张建立自信心。其次摸清小张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通过面谈,小张表述了她的烦恼:“老师,你说我到底是不是一个好学生?为什么我不能得到所有同学的认可和接纳?你知道吗,一个人若不能得到同学的接纳和认可是多么地孤独和让人不可接受!”“刚入学时,我跟几位女生的关系很好,形成了一个小团体。可时间久了,我们之间常常出现争论,关系没有以前融洽了。渐渐地我首先被游离出来,同学吃饭不等我,搞活动也不邀请我,有时她们的交流也有意避开我,使我一下子感到有一种不被认可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但庆幸的是,班级中的另一个小团体接受了我。她们对我非常热情,我也喜欢与她们玩。可是不知为什么,我内心依然记挂着原先的小团体,很在乎原先小团体同学的感情。为此,我曾伤心地在学校教室里哭过。同学们都劝过我,可是我还是无法摆脱。” 再次,辅导者通过解说让小张接受理情治疗理论的观念。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证明阶段。这一阶段辅导者主要帮助小张认识自己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表现是什么,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是什么,认识自己情绪和自己信念之间关系,即找出它们的非理性信念。辅导者设计如下问题:“你有孤独感,而你的孤独感是来自你感到自己缺乏小团体归属感,是吗?”“请你确认一下,自己是否真正缺乏归属感,你不是已经进人另一个团体,而且在小团体同学之间彼此相处得也很融洽吗?” 小张回答:“其实,我现在并不缺乏小团体的认可和接纳,我想既然我是好学生,那么好学生就应该得到每个人的关注和接纳。为何原先的小团体成员不愿接受我?”也就是说,造成小张人际关系困扰的非理性信念是:“我是一个各方面都不错的学生,应该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别人应向我靠拢,每个团体都应该接纳我,否则就会产生孤独”。
  3.放弃阶段。由辅导者用科学的方式向来访者所持的关于他们自己的、关于他人的、以及关于他们周围世界的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质疑,以动摇他们的这些信念,使来访者修正或放弃非理性想法。这一阶段是本疗法最重要的阶段,主要采用辩论、启发的方法动摇小张非理性信念。辅导者:“你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学生,在过去的日子里,你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而现在,你还是学生干部,大多数同学都很欢迎你,也愿意接受你,是吗?”小张:“是的,可是有人不喜欢我,不接受我。”辅导者:“请你看看这张图,你能告诉我图上画的是什么?” 小张:“这是一个蓝色的花瓶。” 辅导者:“请你再仔细看看…… ”小张:“噢!我看出来了,这既可以看成是一个漂亮的蓝色花瓶又可以看成是两张相对的脸。” 辅导者:“这是一张心理学上称之为花瓶与人脸相互转换的双向图,一张同样的图会使我们看出两个不同的图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其实,这是由于我们看这张图的角度不同,我们的知觉程度不同,我们看到的也就不一样。” 小张:“老师,你是不是想要告诉我,对于同一个人,由于人们各自以自己的观点来看待,会得出不同的评价,是吗?”“看来,我不可能得到每个人的接纳和认可,一个人从一个小团体到另一个小团体是很正常的事,其实小团体也是互动的。”
  4.重建阶段。也是治疗的最后阶段,鼓励并教导小张建立更合理的人际交往观念。为了进一步帮助小张摆脱旧有思维方式和非理性信念,还要与小张讨论是否还存在与本症状无关的其它非理性信念,并与之辩论,使小张学习到并逐渐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用理性方式进行思维,这样就达到建立新的情绪的目标。
  
  三、理情疗法在职校心理辅导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理性情绪疗法在职校学生心理辅导中常常使用。但心理辅导老师在运用此疗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理情疗法在学生心理辅导中比较适用于考试焦虑、情感问题和人际交往焦虑的辅导。因为这些焦虑和问题主要是由对考试、情感和人际交往不合理的信念引起的。但是在治疗单纯恐惧如广场恐惧、强迫障碍等问题时,单纯使用理情疗法效果不明显,最好能够将理性情绪疗法和其它方法结合使用。
  2.理情疗法重点在于改变学生非理性认知。理情疗法强调的是改变来访者不合理的信念。必须注意的是要找到来访者对某类事物所持的信念而非表面想法,更不能将情绪和行为的结果C解释为外因的作用。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和学生来访者进行讨论,帮助其分析不合理信念的来源,从而使学生选择合理的认知方式,改变学生原有的认知,并把这种理性的认知方式运用到生活中其它的事件。
  3.合理利用理情治疗中的辩论和质询技术。因为辅导老师的辩论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反感,引起阻抗,使得心理辅导过程不能进一步深入;有时它又会导致顺从,而顺从并不意味着来访者自我的成长,却会使辅导老师对治疗的效果产生错误的判断。因此,在辅导过程中,要考虑来访者的感受,注意把握辩论的分寸,避免针锋相对。
  4.理情疗法的应用要建立在良好的、信任的咨访关系基础上。辅导老师对学生的同感、理解、真诚尊重,积极关注可以有效提高辅导效果,对心理辅导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老师要和学生努力营造温暖、信任的咨访关系和情境,鼓励学生为自己辩护,使来访者在一种支持性的人际关系的氛围中产生变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与思维方式,在辅导中获得成长。
  
  参考资料:
   [1]吴丽娟.理情教育课程设计[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CN 11-4699/G4ISSN 1671-2684)
   [3]心理健康. 社会心理科学[M]. 2004.
   [4]陈红敏.赵雷.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及其在学校中的运用探讨[J].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构建心理咨询模式,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进步04-26

谈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整体设计04-26

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及调适04-26

教学心理环境的优化与管理04-26

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04-26

内隐学习的心理机制对校本教师培训的启示04-26

论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心理发展04-26

大学班主任如何成为有效的心理辅导者04-26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04-26

隐性课程发挥作用的心理学方式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