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危机干预机制 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4-04-26 16:01:4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心理危机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因此,应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和成因,对心理危机干预的机制与模式加以探讨。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
  
  现代社会的人们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心理问题的增多。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大学生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对自身和社会抱有较高的期望,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但大学生面临着独立生活、自我确认、人际关系、恋爱与择业等现实问题,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由此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如调节不当,即可酿成严重的心理危机。近年来,大学生因不能正确应对各种压力而出走、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23.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1]“近年来在校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人约占总体的20%~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占10%,有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另据资料统计,我国大学生轻生率为万分之二,在此边缘上徘徊的人数还在继续上升。一系列数据都表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高职生是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到2004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经达到1125所,占高等院校总数的58.5%,在校生579万人,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3%。”[3]高职生相对本科生而言,其自身综合素质(学习能力、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其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这使得高职生群体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然而,由于高职教育是近几年才迅猛发展起来的,虽然高职生中存在严重的心理隐患,但对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实施危机干预的研究却甚少看到。本文旨在结合高职生心理危机的特点与成因,就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与模式进行探讨。
  
  高职生心理危机的特点与成因
  
  高职生心理危机是指高职生由于遇到外部刺激而引起的内部心理状态严重紊乱和不协调,使他们产生过激行为,导致自身与他人的人身伤害,如轻生或杀人等。
  高职生心理危机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1)累积性。高职生的心理危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产生的,而是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心理危机往往是由一些轻微心理问题的累积逐渐发展而来的。(2)突发性。高职生的心理危机常常突如其来、不可控制、出人意料。突然的外部刺激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危机。(3)紧急性。高职生的心理危机一旦爆发就万分紧急,需要进行紧急处理,稍有延误就会产生不可挽回的恶果诸如精神错乱、轻生等。(4)复杂性。高职生的心理危机一般都不是由简单的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心理危机异常复杂,难以解决。(5)破坏性。高职生的心理危机一旦发生就具有巨大的破坏性。相当多的高职生发生严重心理危机时,不是通过结束生命来求得心理的平衡,摆脱内心的煎熬,就是精神受到强烈刺激,导致严重的精神分裂等,这对当事人及其家庭和社会的破坏性是极大的。
  高职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分析将高职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仅仅归因于外部世界的变化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高职生心理危机的成因要结合高职生的特点,从客观的外部压力和内心的心理承受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客观的外部压力因素
  社会环境的改变。高职生特别是新生是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之一。高职生走进大学往往要远离家乡、父母、朋友和自己所熟悉的一切,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他们不能再依靠父母,要独立生活,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要培养新的生活习惯,要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对一部分没有经历过独立生活的高职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大学生活的相对宽松对于刚经过紧张高中生活的学生而言很难一下转变过来,他们面对大量的闲暇时间会无所适从。以上变化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心理危机。
  学习压力。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家长的过高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夙愿,因此对子女抱有很高的期望,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二是对高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不适应,由此产生学习压力;三是严峻的就业形势转化成学习压力,不努力学习的结果就是毕业即失业。学习压力是导致高职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之一。
  人际关系压力。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有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但在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地域的不同、文化的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行为处事方式的不同,使得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交往障碍。此外,高职院校大都以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甚少,导致高职生缺乏交往技巧,影响了人际关系。强烈的人际交往需求与人际关系的失调也会形成心理压力,引起心理危机。
  经济压力。自从1997年高校并轨收费以来,就产生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贫困生,高职院校同样存在相当多的贫困生。据笔者对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贫困生占学生人数的29.3%。高职贫困生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贫困使他们面临一系列社会排斥,使他们无法保持与非贫困生相同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容易受到别人的嘲笑而产生自卑心理,甚至一些旨在对贫困生进行扶持的行为由于操作方式不当反而会伤害贫困生的自尊。此外,社会上、校园内巨大的贫富差距也会使高职贫困生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不平衡,引发心理危机。
  情感压力。青春期的高职生性生理已经成熟,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渴望被关爱,渴望获得爱情,但是,他们的性心理尚不成熟,情感生活很容易受到挫折,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常常会产生心理危机。
  就业压力。据调查,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到2004年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73%,有75.6万人无法就业,这仅仅是一年的数字,如果考虑到以前遗留下来的未就业毕业生,加上每年扩招增加的毕业生和每年的下岗工人以及每年涌入城市的农民工,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相对于本科生而言,处于劣势的高职生的处境就更加艰难。学费昂贵而毕业后不能就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强烈反差沉重地压在高职生的身上,使一些高职生不堪重负,导致心理危机。
  社会的歧视。高职生大都因为高考分数较低,达不到本科院校的要求,不得已才到高职院校就读。高职院校在生源的质量、就业的定位、师资力量、学校建设等方面不如本科院校,社会上普遍将高职院校定位在低于本科院校的层次。此外,社会上重学术、轻技能的氛围也使高职生遭受到歧视,这也是引起高职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之一。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突然的变故与不幸。外在的一些突然变故与不幸常常会使涉世不深的高职生茫然无措,家庭的突然致贫、疾病、亲人亡故、父母离异等都会使高职生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诱发心理危机。
  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匮乏。事实上,相当多一部分高职生的心理危机是可以避免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匮乏将高职生推向危机的深渊。对高职生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匮乏表现在:其一,家庭与高职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支持子女;其二,普通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或根本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其三,高职院校缺乏足够的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力量,致使一部分高职生的心理问题受到忽视。
  
  2.内心的心理承受力因素
  自卑心理。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在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自制力等方面处于劣势,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而且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看好,使高职生存在较强的自卑心理。同时,他们也为不能进入理想的大学而痛苦,导致其心理危机时刻有爆发的可能。
  脆弱的抗挫折能力。抗挫折能力弱是高职生心理危机发生的关键原因。高职生初涉社会,往往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膨胀,对爱情、友谊和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但由于自制力不强、社会经验匮乏及具有较大的依赖性,使他们对未来所面临的困难和冲击估计不足,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心理就难以承受,容易导致精神崩溃。
  
  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有28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是我国15至34岁人群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死因。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自杀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外的自杀者90%有精神障碍,而在我国这个数字仅为63%”。[4]轻生问题已不仅是医疗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高职生心理危机日趋严重的现实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能够有效地缓解高职生的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应包括危机预警系统、危机处理系统与危机重估系统。
  危机预警系统主要起着预防心理危机和在危机发生前预警的作用。对心理危机的最佳处理办法莫过于使心理危机不发生。因此,危机预警系统至关重要。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可通过几方面的协作来发挥。首先是家庭。父母的行为处世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都影响着子女的心理状况。当然,长期的积习不是一下就能改变的,但父母多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多了解子女的内心状况,多给子女一些心理支持,能够避免一部分高职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其次是学校。学校要建立强大的四级防护网络防止高职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一是建立心理咨询室,由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对高职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针对有心理异常迹象的学生进行咨询,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接受心理咨询,消除将接受心理咨询视为不正常的观念;二是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反馈学校;三是对班主任、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使之成为兼职心理咨询员,利用其易于接近学生的优势及时将危机消除在摇篮中;四是引导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并进行培训,开展朋辈心理咨询。当然,增强高职生抵御心理危机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进行一些心理讲座与训练加以实现。此外,对学生进行成长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甚至效果更佳,“其内容可以包括高职学生生活适应训练、人际交往技巧训练、领导才能拓展训练、时间管理训练、成功心理训练、就业前的心理训练等”。[5]成长训练有助于直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危机处理系统是危机干预机制的核心。危机预警系统并不能将所有高职生都杜绝在危机之外,因此,一旦发生危机,危机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生命。危机处理系统的建立和良性运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紧密配合,缺一不可。高职生心理危机大多发生在学校,学校的危机处理系统首当其冲,学校应对学生的心理危机高度重视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处理系统,从而保证在危机发生时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理。学校应成立危机处理委员会,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学工系统教师、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同组成,并应制定危机干预预案。在学生心理危机发生时,危机处理委员会有调动学校所有可利用资源的权力。委员会各成员应明确分工,一旦发生学生心理危机,要迅速行动,采取挽救措施,同时通知家长共同处理。如果学生的心理危机进一步恶化,已超过学校和家长所能解决的范围,如产生严重的精神分裂时,学校和家长需要当机立断,迅速求助社会,请求社会专业心理治疗机构介入,学校和家长协助进行治疗。
  经过危机处理系统的干预,可能出现两种结果:或是积极的结果,学生的心理危机得到解决,当事人消除心理障碍,回归健康;或是消极的结果,当事人精神完全崩溃或死亡,无法挽回。不管出现哪一种结果,危机处理结束之后,就要启动危机重估系统。在一次危机结束后,危机干预各方应对整个危机干预过程进行反思、评估干预绩效、探讨危机干预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对本次危机干预进行总体评价,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的危机干预机制。危机重估系统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下一次危机干预的成效,应通过积极的危机重估,避免使危机干预导向消极的结果,推动各方努力实现危机干预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世芬.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00,(10).
  [2]车文博,张玲,黄冬梅,等.大学生心理感受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9).
  [3]李皓程.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趋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5,(2).
  [4]成建梅,李卉.自杀干预,让挽救成为可能[N].株洲日报,2005-12-12.
  [5]张军民.浅谈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10).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名字背后的玄机及教育启示04-26

我国研究生收费制度的理论探析与实施对策04-26

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04-26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04-26

苏轼贬谪心态面面观04-26

论中学教师不良情绪的控制04-26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的构建04-26

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4-26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04-26

沟通分析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研究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