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时间:2024-04-26 16:01:2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对策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大学生的心理疾病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预防心理疾病是目前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心理障碍则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身心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生活感到极度不适应。人的一生中会有多次的生活环境的变迁,每次环境的改变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人的适应能力与自身的生活能力有关,并受到性格和智慧的影响。一般而言,在当代的在校大学生中,不适应问题在大一的新生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大学生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会发生强烈震荡。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新一代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眼中的特宝儿,在学校是老师眼中的天之骄子,他们在生活上对父母有种很强的依赖感,在心理上又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这也是导致他们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活不适应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大学生的其他很多心理问题也是因为一开始适应问题没解决好而引起的,这应该引起高校教育的足够重视。 
   2.人际交往障碍。从人的本质上来看,人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离开父母、离开家来到一个陌生的集体当中,更始要学习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大学是通向社会的桥梁,当代的大学生一方面希望不断扩大交往范围,通过交往获得信息,达成互相理解,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交往条件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应所面临的交往情景。他们既要和人交往,但又不善于交往,因此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同时,在与他人相处时,如果与周围人关系融洽,心情就会舒畅,关系冷淡或紧张,就会心烦意乱。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多方面的,如果处理不好,心理上就会产生孤独,情绪上自然低沉压抑。从品质道德方面讲,自私、蛮横、孤傲、猜忌、心胸狭窄的人在集体环境中不受人欢迎。同时,从小在封闭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容易发生交往问题,怕和人打招呼,怕与人接触,在集体场合不敢大声说话,与异性接触感到紧张等心态,这些都与缺乏社交经验有关。马加爵的案子就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因为过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引发心理畸形,实施暴力行为。 
   3.恋爱问题。大学生恋爱人数日益增加,而且越来越早期化。现在大学生中恋爱问题也是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恋爱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正处于所谓"恋爱季节",限制他们恋爱是不实际的,只能正确引导。围绕恋爱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多种表现:有的因没有异性朋友而难耐孤独,烦躁,情绪不定;有的一厢情愿陷入单相思,无法自拔,引发情绪低落;有的面临几个追求者无法选择;也有的发现两人不合适想中断关系的;有因误会或为误解、猜疑所困扰,忧心忡忡、郁郁寡欢的;有为失恋痛不欲生,并由此而产生强烈自卑、忧郁、焦虑、悲愤甚至绝望的等等。恋爱最使人激动,也最易于给人带来痛苦。因恋爱引发的抑郁、精神障碍,甚至自杀、他杀,在大学校园也不在少数。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剖析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心理发育尚未确定,尤其是情感丰富与情绪不稳定的矛盾状态十分明显。 
   社会转型、改革开放、经济转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融合,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引起了人们心理的巨大震颤。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 
   由于家长对子女的过高期待、过分保护、关爱,造成孩子生活能力差,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导致孩子认知和情感发育不正常,致使当前大学生心理断乳期延长。当前,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和关心。为了让孩子专心读书,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生活中所有的琐事都承包下来,造成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对家长依赖性强。过分的溺爱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认为别人的付出是应该的,自己有权利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而无需尽义务。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行动时不考虑后果。孩子生理成熟了,认知能力和心理却未成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可以说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从高中开始就已经存在,父母整天的叮嘱、监督、束缚和管制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些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其心理失衡,严重的会形成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在新生入学时呈现潜伏状态。由于摆脱了高考的压力,学生普遍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可以暂时远离紧张的学习生活。告别了高中阶段高密度的课时、繁重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学生体会到了难得的轻松感觉。开始了在学校的住宿生活之后,他可以长时间脱离家长的监督和管束,从而获得了从未享受过的独立和自由。陌生的大学校园环境也使学生感到新鲜与好奇,对新事物和美好未来的憧憬使其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恼。尽管新的校园生活环境为学生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把握住这个有利的时机。高中时期形成的心理问题,在新生入学阶段,其症状往往有所减轻甚至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己经彻底摆脱了心理问题的困扰,心理障碍仍以潜伏的状态继续伴随着他们,一旦遇到其心理压力过大或出现心理波动时,心理问题又会复发。 
   (二)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不足 
   学生未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匾乏。根据2004年10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对100名在校大学生所进行的调查,17%的学生表示自己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了解,34%的学生表示对这方面的知识比较了解,而49%的学生表示对这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由此可见,目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但是,目前很多学校都只是流于形式或是缺乏相关内容的课程,并没有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实质上的作用。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原本脆弱的心理缺少了有效的防护机制,这不利于预防心理疾患。有的学生误认为健康的概念只是局限于生理上没有严重的疾病,在出现心理波动和心理失衡时,意识不到这些状况会发展为心理障碍,这增加了预防心理疾病的难度。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学生面对情绪失控的状况,常感到非常恐慌,找不到摆脱困境的办法,不会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心理健康知识匾乏导致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不足,从而增大了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由于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知识,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不足。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和身体健康状况,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这埋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目前,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首先,是对健康定义的片面理解,学生往往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也同样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学生只注重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其次,是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片面理解,学生通常容易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病’,只有患精神病的人才是有问题的,而对大多数人来讲,不必考虑这个问题。此外,是对心理健康水平的片面理解,有的学生自认为没有什么心理烦恼和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学不学心理健康知识,重视不重视心理健康与自己无关,自我感觉良好。"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学生在遇到情绪不良、心态失衡或是压力过大等情况时,认为一时的心情不佳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很快就会过去了,不至于危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正面临着心理疾患的威胁。缺乏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使很多学生错过了避免形成心理问题的最佳时机。他们往往是在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以至于直接影响到其正常的生活时,才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或是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相应的解决对策也不应是单一的。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何及早疏导、干预,防患于未然,朔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这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我认为应主要从学校和学生自身两方面来考虑。 
   
  (一)学校方面对策略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仅如此,学校还应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对困难和失败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随时做好应对挫折的准备。 
  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心理卫生学认为,真正能引起适应困难的,主要不是那些挫折、应激和冲突本身,而是当事人对于它们的看法以及用来应对的方法。挫折对个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只看到其消极影响是片面的,挫折的作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是一种内驱力,能推动个体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更大的努力,花费更多的精力,还可以增强个体的容忍力,提高认识水平。 
   
   (二)学生自身方面对策 
  首先,要对自己宽容,不过分追求完美,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果学生能够坦然地接受自身存在心理问题的现实,承认自己有缺陷并且敢于面对这一缺陷,那么心理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也就不再可怕了。 
  其次,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总是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害怕让别人失望,这是一种压抑自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造成某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他人的意见和评价。 
  最后,还要合理地释放压抑的情绪。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的压力以及就业的抉择,背负着较重的心理负担,适当地宣泄不仅能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还可以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 史仲芳,心理与健康,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M].1987. 
  [2] 王树茂,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M].1986. 
  [3] 俞国良,青年交往心理初探,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M].1987. 
  [4] 彭飞,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M].1982. 
  [5] 冯忠良,学习心理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M].1981.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我国传媒经济的研究04-26

网络媒体舆论经济生成机制探析——以“口碑营销”为例04-26

融合或竞争?——中国传播学研究范式走向04-26

试述1978年以后中国宣传学的研究04-26

身份认同的无序建构:关于海外华人的话语04-26

2008年中国电视研究报告(下)04-26

三鹿奶粉事件中我国报纸的媒介角色研究04-26

“时报-沙利文原则”与公众人物的界定——美国联邦最04-26

自然灾害报道:媒体的实践与反思——以2008年中国南04-26

2008年中国电视研究报告(上)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