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促进心理健康探究

时间:2024-04-26 16:01:1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一些心理缺限的症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体育锻炼的疗法。 
 【论文关键词】: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促进

前言   
   经济飞速发展、信息膨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21世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微妙,怎样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缤纷复杂的大环境中,这样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重视。综合许多学者的不同的观点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体育锻炼通常是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有些人把体育锻炼理解为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到打扫卫生;有些人则认为,体育锻炼是做大量的有氧运动或力量练习。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还不够明了。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体育锻炼与情绪方面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指标。良好的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工作,还会对人的身体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长时期的情绪压抑,忧虑和紧张,还可导致疾病。有调查表明, 人运动时大脑会产生一种类似吗啡作用的物质---内啡肽。吗啡的作用是消痛并使人产生欣快感, 内啡肽也会产生欣快感, 它可以降低抑郁、焦虑、困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程度。体育锻炼也给人们提供一个机会, 使人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在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中, 通过冥想思考等思维活动, 可能促进思维反省和脑力的恢复, 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目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的美感、力量感、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二) 体育锻炼与人格方面 
   
   人格,也称个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目标以及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人格。体育竞赛中的取胜催人奋发向上,有利于个性形成。而失败也是对人格的一种考验,在失败中挖掘有利因素可以看到成功的希望。体育运动能提高心理耐挫水平,在遇到挫折、困难时能正确地面对和处理各种挫折和困难,形成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 
  (三) 体育锻炼与心理适应方面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与人的交往不仅反映了人的健康状态,人与人中正常、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经常到公共场合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记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四) 体育锻炼与智力方面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人要有正常的智力,就必须有健康的神经系统和身体。认知行为假说指出: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对于学生来说是要求其学习效率,是由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所决定的,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供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使学生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智力, 促进身体健康, 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可使身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 在运动中享受节奏韵律。体育可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有助于消除体育之外的阶层或文化上的差距, 有助于消除孤独心理, 冲破"闭关自守"的生活方式, 从而增进和发展与不同类型的人的交往。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有利条件, 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发挥其特殊功效, 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同时, 健康的心理又能促使机体战胜各种病魔的侵袭和摆脱各种挫折及逆境。因此,心理健康的持续化、年轻化, 需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 顾渊彦. 体育社会学[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 姐刚彦. 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 体育科学, 2000,(1). 
   [3] 江宇. 体育与人的心理健康[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 (9). 
   [4] 李京诚. 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J].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 1999,(3). 
   [5] 汪继兵.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促进[J]. 黄山学院学报, 2006, (10). 
   [6] 张力为, 任未多.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 刘协和. 心理卫生大全[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3. 
   [8] 祝蓓里, 季浏. 体育心理学新编[M]. 上海: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95. 
   [9] 张春兴. 张氏心理学辞典[Z].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与改革同步,与开放同行——拐点透析中国电视新闻三十04-26

储安平:期冀言论“干政”的追梦者04-26

向“以新闻为本位”渐进靠拢——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04-26

民主实验和新闻改革——美国公共新闻事业思想评析04-26

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04-26

改革开放30年来记者角色认知的变迁04-26

转型期中国电视语态的变迁04-26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命题、源流与阐释——媒介环境学评04-26

新闻媒介与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以山西“04-26

推进、发展、冲突、创新(一)——解析中国广电数字新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