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4-04-26 15:59:4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亲情缺失、家庭监管缺位、学校教育缺失和社会关注不够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家庭与社区联手形成合力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为此,本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成因 对策分析
        一、引言
        我镇地处经济欠发达的河西走廊西部,是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转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镇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拥向城市,农民背井离乡,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留守儿童”已成为我镇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1.成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亲情缺失
        家庭亲情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经常处于一种情感欠缺状态,该学到的东西没有学到,该建立的关系也没有建立。和正常家庭的孩子比较,他们的学习机会受到了一些限制。
        (2) 学校教育缺失
        据调查,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厌学的比较多,学业成绩差。由于长时间的亲子分离,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学校是负有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当然也是留守儿童的教养主体,理应全面承担起孩子教育与管理的责任。
        (3)村委会和政府部门关注不够
        大多数村干部认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农民自己家的私事,家长外出务工,自然要先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由于村干部这种意识的存在,从县级和镇级政府部门来看,他们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并实施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但对留守儿童问题却了解甚少,更没有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应措施。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对策分析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外出务工的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
        (2)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校教育
        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看作朋友,主动接近他们,拿出更多的时间与他们联系,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要让他们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理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平时要多创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场合。
        (3)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首先必须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其次要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其意志力。第三,要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4)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应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首先,村委会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补充监护;其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开展体谅父母的辅导活动,解决其可能会面临的问题等。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我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并查阅了大量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文献及相关文章,寻求有效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要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的未来,是农村的希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慎鸿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中州学刊,2006,3.23-25。
[2]叶奕干 祝蓓里 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1.114-115。
[3]迟希新 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17(6).72-75。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德育与心育的关系04-26

论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04-26

试论人大代表的心理素质04-26

论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实施方法的思考04-26

论二十一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探析04-26

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初探04-26

谈论心理因素对包装设计的影响04-26

试论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浅析04-26

浅析心理和谐04-26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与高校心理教育探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