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渗透心理辅导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素质教育提供理论支撑,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多年来许多教师的教学之所以富有成效,多半是自觉与不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规律于实践的结果。而有的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则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可见,小学课堂的学与教,时刻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亟需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和应用呢?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一、平等——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老师建立了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首先要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认识到我们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要耐心地在学生心灵世界中去寻找他们那些好学上进的脑细胞,使之兴奋起来,学起来,然后我们再帮助他学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坚信他有好学上进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强迫命令,才能避免师生对立。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心境好,情绪高,听课的积极性就高,感觉就灵敏,反应能力就强,思维就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就快,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造成“亲其师、信其道”的课堂氛围,师生就可以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就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知人育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自信——健康心态的保障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最佳状态。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更要多给他们关爱和信任。因为学生的自信来源于信任,来源于鼓励。教师在上课时,要经常创设一些让学生自我表现、展露才华的表演机会,他们回答问题时只要有一部分对,就要及时给予表扬,经常对他们说 :“这步你做对了”、“你学习真努力”等等。
即使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或者不正确,也可请他重述别人所说的,让他们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民主、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里,产生一种自觉、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满足感,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有所进步,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保障健康心态的发展。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承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
古代思想家墨子曾说过 :“志不强者智不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承受失败,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做为老师,此时我们要教育学生“决不放弃”,因为放弃必然会导致失败,甚至导致心理的失败感,这种失败心理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如果尽了最大努力还是没有解决问题,还是不要放弃,应当开始采取另一种行动,再换一种方法,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止。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只要不断用心去寻找,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是要教育学生“再试一次”。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因为失去信心而放弃进一步的努力。这时,不妨告诉自己“再试一次”。再试一次,或许就会成功。
四、合作——愉悦心理的途径
在教学中利用互帮、互教、互学的形式,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惜友情、学会协作、学会团结,让学生多些共同协作的机会、多一些共享快乐的机会,以开拓思路、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比如在数学课堂上,像教学圆的面积推导公式、圆柱体表面积、体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另外,在教学中老师也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同桌相互说解题思路的机会,让同学之间说一说、议一议,因为学生之间年龄相当,环境相似,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再次梳理自己的解题思路,而且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抉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接纳自己,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临“难”不退、临“考”不慌、临“危”不惧,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探索并运用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渗透心理辅导,那我们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和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春燕 林允舒 杨勇 编著《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
[2]刘晓明 主编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灾情信息公开须有制度保障04-26
在新闻价值与人本价值之间——以对汶川地震的采访报道04-26
重大灾难性事件中的电视直播策略研究——以CCTV对四04-26
“幸存者图像”:电视媒介的政治冷漠04-26
在家乡与他乡之间:汶川地震的一种媒体视角——以台州04-26
研究中国媒体制度变迁的两个理论范式04-26
融合或竞争?中国传播学研究范式走向04-26
符号冲突下的传播改善——北京奥运圣火不经台北的政治04-26
中国IPTV产业发展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