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乃娥 李跃荣 王壮生 曹景花
【摘要】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给予常规扩冠、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研究组同时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有助于冠心病的治疗。
【关键词】 心理干预;冠心病;血液流变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mental intervention on hemorrheology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s Totally 100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They were treated with rule therapy such as expanding the coronary artery,inhibiting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so on.At the same time,the research group was also treated with mental intervention.The changes of hemorrheology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herapy.Results The hemorrheology in two sets had obvious difference.Conclusion Mental intervention may obviously change the hemorrheology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it may conduce to trea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 words】 mental intervent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hemorrheology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并对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以探讨心理干预对进一步提高冠心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2005—2006年在本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其中心绞痛27例,心肌梗死23例,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67±8.66)岁;综合心理干预治疗组(研究组)50例,其中心绞痛22例,心肌梗死28例,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7.71±7.93)岁。两组在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两组病人于入院后次日及心理干预3周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晨起空腹静脉抽血,肝素抗凝。采用上海医科大学研制的BEMⅠ型毛细血管式粘度计,并用电子计数仪控制计时,电子控温仪控温(25±0.1)℃,测定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nbl),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nbh)及血浆粘度(np),红细胞比积(HCT)用温氏法。血小板聚集率(PAR)用上海医科大学生产的DMA4型双通道聚集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b)用12.5%亚硫酸钠沉淀双缩脲比色法测定。
1.2.2 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抑制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制剂、对症药物),研究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应用个案法,内容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根据病人的理解程度讲解冠心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后等知识,针对病人的焦虑、恐惧、抑郁心理,让病人宣泄压抑在心底的郁结,进行疏导、安慰、合理的支持,同时指导家庭关心病人,使病人感到家庭的温暖,以减缓其情绪紧张的痛苦;应用认知疗法,使其用正确的认知观点处理事件,减少不良的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训练,教导具体的方法,解释要求及注意事项。由心理医生实施心理治疗,每周3次,每次30~40 min。心理干预治疗总时间2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相似,无明显差异,见表1。心理干预治疗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见表2。表1 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指标研究组对照组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变化特点既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尚可作为冠心病的检测指标,对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提供重要信息〔1,2〕。近些年,随着心理学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能够诱发和加重冠心病,尤其是A型行为性格的人,容易发生恼火、激动、发怒和不耐烦等,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Carney的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中约有18%发生重型抑郁,而重型抑郁病人有16%~22%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其形成机制可能是:①心理、精神因素可以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②肾上腺素增加,兴奋血小板受体,激发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多种促凝物质,如ADP、TXA2等,更进一步增加血液粘稠度,小血管阻塞,并诱发血管痉挛,加重心肌缺血。③脂质代谢紊乱,血脂增加〔4,5〕,也增加了血液粘稠度。
综合性心理干预,可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消除疑虑,稳定情绪,提高信心,使患者认识到控制情绪的重要性,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压力,增强心理应对能力,调节行为方式,改善生活习惯,有效的平衡植物神经,不仅扩张冠状动脉,稳定心率,改善心肌供血,还有助于异常血液流变学的改善,降低血液粘调度,增加冠心病的治疗效果,对冠心病有预防及治疗作用。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采用心身协同治疗已成为当今冠心病防治的公认原则〔3〕,值得临床广泛重视。
【参考文献】
〔1〕 祁贺栋.冠心病时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6):7677.
〔2〕 张周良.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6,16(2):270272.
〔3〕 朱金富.冠心病的心理干预现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30(4):226228.
〔4〕 张风芳.社会心理因素与老年冠心病的分析及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0):20552056.
〔5〕 吴兆苏.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1,23(1):7375.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基于太极拳健心功效对青年初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分析04-26
解读当前全民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04-26
基于当前健美操比赛中运动员的不良心理分析04-26
基于体育教学与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04-26
基于三门球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探析04-26
根据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分析体育教学问题04-26
基于当前举重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训练探讨04-26
当前应用心理学理论如何指导高校公体速滑课04-26
有关当前体育课堂的心理挫折问题探讨04-26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