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有效教研的关键是要有缜密的策划,要明确本次教研活动的目标,每一次教研活动要有主题,要能够突破重点难点。对于课的点评要考虑到对上课者的心理影响。要使教研活动的成效深化、延续和扩散。本文以一次公开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研活动为例,具体而微地阐述了应如何开展有效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有效教研;有效教学;点评;批评
一、背景
从2004年开始,浙江省每两年都要开展全省的心理健康教育“三优”(论文、教案、个案)评比,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看,温州市的“三优”获奖均在全省名列前茅。为推广先进经验,2005年10月,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优”成果颁奖暨心理辅导活动课观摩大会在温州市召开,本会共开出观摩课20节,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会场,共有千余名教师前来观课。为了使观摩课能够上出水平,我们指导了其中十节来自温州的课,其中一堂课令笔者至今记忆犹新。这是惟一一节应承办学校强烈要求而开的非正式公开课,我们将之安排在分会场上。下面以指导应老师的课的教研活动为例,具体说明我们是如何开展有效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能力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教研过程
(一)课前动员
当天,笔者带了三十多位心理研修班学员到应老师开课的教室,专门为他这堂课坐诊把脉。在见到应老师之前,我先把这次研讨的背景告诉大家,要求每位课后都要表达看法,至少说一句评语,这是对应老师负责,更是对这次大会负责。
(二)开课和观课
根据当时的笔记,笔者将课堂流程整理如下。
课题是《父母与我——记如何与父母交流》,对象是初一学生。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环节用毛阿敏的歌《烛光里的妈妈》导入主题。
第二环节是小组交流“我们的父母有没有做过令我们感动的或者难忘的事情”(用手摇的铃声终止讨论),学生有的说到“中暑挂盐水,妈妈陪了一天一夜”,有的说“生病住院,妈妈喂我,虽然工作很忙,但每天还来看我”等等,老师表达了一些同感的语句,基本上是总结性的或重复学生的话。
第三环节是学生小品表演《我与妈妈闹矛盾》,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产生类似的烦恼?”有学生说:“我正玩电脑高兴,妈妈过来说:‘写完作业也不能打电脑!’”还有学生说:“妈妈要求我每个星期都要写一篇作文,还要看书,考试要95分以上。”
第四环节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烦恼?”有学生说,“我们不想跟父母说话”“妈妈不理解我”“父母不理解子女,自私、武断”“没有自己的隐私和空间”;也有个别学生说,我们没有理解父母的苦心。最后教师总结:我们产生这些烦恼,是因为相互缺乏交流;父母教育方法不妥;我们已经长大,而父母还拿我们当小孩;我们还不是很尊重父母。
第五个环节是音乐故事《亲情》,故事大意是,开始时因为父母管教严厉,与女儿发生冲突,后来女儿病了,父母悉心照料,日夜守候,女儿还发现了父母的亲情日记,终于被亲情感动。
第六环节是思考和记录“如何消除与父母的矛盾”,老师说,“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想想我们打算今后怎么做才能让自己与父母更融洽、更和谐地相处,在你手中的纸上写下你打算怎样和父母交往”。
第七环节是沟通演练。教师呈现几个情境,让学生选择其中之一,然后进行现场角色扮演。比如,“星期天,你父母正和朋友在搓麻将,一旁的你无法做作业,你就……”
最后一个环节是诗朗诵:《我的母亲》。
(三)课后点评
听完课后,笔者先请应老师把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向大家作介绍。然后再一次鼓励大家对这堂课进行点评。大家在鼓动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发言越来越踊跃,越来越顺畅。不知不觉,几十句点评呈现了,虽然句句是真话,但没有任何修饰,更没有表扬和鼓励的意思,说得应老师大汗淋漓。幸好应老师耐挫力特好,尽管挥汗如雨,仍然态度诚恳地把雨点般的批评一句句记录下来。现将这场暴风骤雨式的点评经整理如下。
优点:
1.选题准:把与父母相处的课题选在初一上非常切合时机,因为初二是青春期逆反高峰期,逆反的对象正是父母,初一已有先兆。这正好体现了预防在先的原则。
2.重体验:本课活动多,教师说得少,能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发言能够注意共情和接纳,教态自然。
建议:
1.概念要理清。设计一堂课一定要先把涉及到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清楚。比如,“感受爱”与“友善沟通”。 在应老师看来,当学生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时,便会与父母友善沟通。但事实上感受爱只是产生亲子沟通意愿的基础,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目标要集中。这堂课的主题是“学习亲子沟通”还是“感受母爱”界限不清,要选一个确定下来。在案例提供、小品表演、提问设计上都要有利于向辅导目标上引导。 若以“沟通”为目标,则问“你这么理解父母的心意,那么后来是怎样跟父母沟通的呢?”
3.分配要均衡。本堂课关于感受母爱的要比感受父爱的素材多,建议增加感受父爱的内容。在沟通对象上,不仅要有母亲,还要有父亲。
4.伤害要避免。在上“感受父爱、母爱”的课前,要注意先调查学生家庭情况。在大家大谈父爱母爱的时候,对于有父母缺失的孩子可能会造成伤害,所以教师预先要做好避免伤害的准备措施。
5.反思要引导。引导要谨慎,方法要巧妙。比如,学生在谈到发生亲子矛盾的原因时,大部分学生分析的都是父母的问题。可以在呈现案例和提问上下功夫。设置的小品中产生冲突的原因要凸显孩子错的成分,让学生来演,再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体验到家长的感受,从而促发自我反思,而不是变成对家长的批斗会。
6.行为要引导。可利用集体资源。如对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进行沟通方法的引导和行为的演练。可采用人生AB剧的形式,让学生对沟通不良的小品加以改编,重演良好沟通的小品,让其他学生从中学到良好的行为。
7.体验要引导。对于沟通的小品,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加强学生的角色体验,达到相互感受、理解对方的目的。也可以采用空椅子技术。要充分利用小品,演后要问学生的感受。比如“闹矛盾时,你当时是什么感受?沟通顺畅了,你现在是什么感受?”“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一下,是什么感受?”等。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8.体验主体的面要广。角色扮演不要只限于某几个学生,可以在小品表演后,引导全班学生两两配对进行角色扮演。如果发言学生的人数不够,要引导更多学生发言。最后环节中的诗,建议让全体学生一起读,会感受更深。
9.手段要有情趣。用手摇的铃声来作为讨论结束的声音太缺乏情趣。建议教师用事先规定的体态语配合声音或规定的音乐来代替。课题中用“记”字不妥当。建议把课题改为“如何与父母交流”。
(四)修改教案
应老师听了大家的意见后把教案作了大幅度的修改。最后终于在学校的分会场上成功地开出了这堂课。那天他非常和气地一节课到底,虽然还没有学会灵活地回应、高效地引导学生,但总的来说,心理辅导中认真倾听、尊重、同感、真诚和接纳的基本理念都把握住了。而且目标基本集中在感受亲情这个主题上了。
(五)研后回访
为了了解当时这种研讨方式对当事人的冲击力和情绪影响,笔者在五年后再一次采访了应老师,请他真实地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收获和对我们教研活动的建议。应老师描述如下:
一下子来个“省级”的,对我挺诱惑的,考虑了五分钟后我欣然接受了。十天后,徐慧珠老师带领她的市心理研修班全体学员来听我的拼凑课了,上完课后,我先谈了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课后感受(自我感觉不错)。接下来是全体老师对我的整堂课进行轮番轰炸,我当时对每一位老师的建议都记了笔记,总共四十多条。在接下来的20天里,我白天上试教课,晚上研究,找学生聊,问他们的感觉,哪个环节应该怎么上,把学生当成老师一样洗耳恭听。我还上心海扬帆网站寻找相关资料,根据上次研修班的评课记录一一研究并修改,天天晚上在学校加班到十一点。在此期间,我得到了徐慧珠、叶芬、黄海彬、林海洁、张海宁等老师的耐心指导。我知道那是我心理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终于,我上了省公开课,据说还上得非常成功,得到了徐老师等一批专家的好评。回过头来,我感觉那个月也是我收获最大的一个月,使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
收获一:闭门造车难提升,拿来的课决不能直接上。一定要经过专家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以及试教班级全体学生的课外帮忙。每次上完试教课后我都会认真地总结学生说的话,并记录下来,晚上再去慢慢思考如何回应。我甚至会写好几个问题,印成试卷,让试教班全体学生来作答。然后我根据同一问题不同的解答写好相应的回应,不知如何回应时,马上电话联系指导老师。就这样一次一次磨课,一次一次修改,最终得到了提升。
收获二:心理活动课的目标一定要非常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收获三:对学生的回应一定要到位。心理课在注重效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心路历程。通过一段时间的磨课,我更加体会到回应技巧的重要性。它影响着活动的每一步,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对于有效教研的思考
有效教研的关键是要有缜密的策划,要明确本次教研活动的目标,每一次教研活动要有主题,要能够突破重点难点。对于课的点评要考虑到对上课者的心理影响。要使教研活动的成效深化、延续和扩散。
(一) 如何确立教研活动的目标
这取决于教研活动是为什么服务的,一个研讨会、一个观摩会,还是其他。定位不同、用途不同,对课的质量要求就不一样。如上这个案例中的课完全是为全省心理辅导观摩大会服务的,虽然应老师不是在主会场上开课,但是我们也要拿省级观摩课的要求来对待,按省级获奖课的标准来要求应老师对课作改进。当时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点评,是因为标准定得高,大家的目的也明确,所以应老师对大家的犀利批评也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二) 如何突破教研活动的重点难点
一次教研活动一个主题,有利于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心理辅导课到底需要哪些内容,在我国恐怕世界上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课程标准。心理辅导分哪几个单元我们大致还有数,但是每个单元中到底应该有哪些内容,大家都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为此,我们的每一次研修班活动都会按照心理辅导的单元划分来确定主题。比如自我意识辅导、人际关系辅导、亲子关系辅导、异性交往辅导、情绪辅导、学习辅导、珍爱生命辅导、耐挫力辅导,等等。这样就攻破了目前心理辅导课缺乏系统的难题。但是当这个系统建立了,今后我们的研讨主题应该以什么来定呢?这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三)如何深化、延续和扩散教研活动的成效
教研活动的成效如果能形成书面形式,比如形成系统的教案集,那么成效就能够深化、延续和扩散。教案集不仅可以帮助编写者专业成长,使他们能够系统地认识心理辅导课的脉络和操作理念,同时也能引导更多教师参与设计和开课,尤其可以使初学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课可模仿,不再是云里雾里莫名其妙了。我们把每一次的教研主题都跟教案集的编写密切结合,使编写出的教案集能够真正来源于课堂,服务于课堂。
其次,研讨后,开课者写课后反思或操作建议,修改教案和课件,观课者写心得体会。
再者,网络平台如教师论坛是交流教研心得的重要载体。我们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之后,都要求学员写教研心得作为研修作业上传到温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的教师论坛上,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分享到研修班学员的收获。
(四) 雨点式的批评对于初学者有何影响
雨点式的点评对于初学者可以说是很需要的,但雨点式的批评就要小心谨慎了。因为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那么多人的批评,没有足够的耐挫力是很难承受的。笔者相信对于应老师来说,那一次经历肯定是铭心刻骨,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当时我们只是考虑到为那次全市的观摩大会负责,为他的课负责,为他的专业成长负责,忽视了当时对他的自信心树立和兴趣培养的影响。五年后的今天,笔者回访了应老师,我说:“你那堂课后来有没有参加评比?后来你有没有再上过公开课?”回答都是否定的。也许那次雨点式的批评真的伤到了应老师的元气,损害了一个初学者迈入心理辅导课殿堂的信心和勇气,当然也伤到了他今后从事心理辅导的兴趣。从此以后,所有的研讨活动,我都会对点评者再三强调:“如果你没有合理的、建设性的建议,不要轻易批评。批评一定要建立在建议之上,批评一定要在表扬和鼓励之后,批评一定要考虑到开课者的承受力。”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家庭教育对当代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04-26
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教育04-26
关于一例大学生焦虑情绪心理咨询报告04-26
班主任——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引路灯04-26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04-26
简析呵护孩子生命成长的心理安全04-26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索04-26
小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探析04-26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策略04-26
浅淡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