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一课题组对两所中学的调查显示:59.3%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其中有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也有成绩优良的学生。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进而对学习产生冷漠态度、厌烦心理及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方式。厌学学生的主要表现:一是心智活动差,对各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中,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二是从学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方面,随意性和多变性大,厌烦并明确表露出不愿在学校继续学习的意愿;三是因不努力学习致使学习成绩差又毫不在乎,混日子、等文凭,形成恶性循环。厌学学生对学习都是由厌烦、厌恶再到厌恨,最终厌弃学习,他们爱寻找别的途径实现所谓的“自我价值”,在学校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一、厌学原因分析
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及家长均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控制辍学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等,但是收效并不显著。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
客观原因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厌学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其它心理因素造成的,具体说来,一般有如下几种:
1.兴趣转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人的兴趣又易于产生干扰,导致转移。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强,能自觉地排除干扰,保持兴趣的持久稳定。而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
改革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五光十色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
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录像、上网,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
兴趣转移的原因,除了自制力不强外,还有其它因素,游戏录相疯狂刺激,新奇变幻,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2.学习无望
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一方面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该怎样去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盲目性。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还会受到来自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怪和鄙视,同时又不知道怎样与教师密切配合和交流。导致自信心降低,遇到困难时就产生逃避的想法。另一方面学生由于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业成绩不良,造成精神苦闷,觉得难以学习下去,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极重要。
3.交往困难
青少年更渴望寻求同龄人的接纳、陪伴和友谊,倾向于从同伴那里看到自己,否则学生会觉得孤单无助,自尊心受到打击,就开始讨厌学习。他不是真的讨厌学习,只是不喜欢学校环境。从而对学校生活产生了恐惧,开始逃避上学最终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4.恨屋及乌
爱屋及乌的心理较常见,恨屋及乌的心理也存在。
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迁移,也有“恨其师,厌其道”的消极情感迁移。教育方法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其次学生因为对老师的反感而讨厌上老师的课,极力回避与老师的接触,最终发展到对某一科目的厌学。有些则是过分的看中分数,使学生感到厌烦。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5.情感饥渴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因而他们往往广交朋友,追求刺激,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这同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这些学生广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儿们义气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诱惑,导致厌学甚至辍学。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厌学相应矫正对策
掌握了学生厌学的心理规律,我们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心理现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
1.引起注意
对于兴趣转移的学生,要将他们的兴趣再转移到学习上来,必须着力强化学生对学习的有意注意。
教师要通过构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紧密联系实际,坚持情感渗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挑战性的问题,选择有吸引力的材料,把学生从苦学的深渊带到乐学的天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生活中与所学课程相关的问题,构成真实的问题情境,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的方式出现,让学生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手操作,通过鲜活的生活和事实的理解,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交往和发展的乐趣。
2.成功强化
成功可起到正强化作用,经常给学生呈现愉快的刺激,有助于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防止习得性失助感与失尊感的产生。创设成功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学生更应如此。及时奖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奖励是愉快的刺激,她能增加个体积极反应发生的概率。对于学习者来说,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于教育者来说,学习者的成功是结果,本身不是评价,如果视之不见,漠不关心,那么很可能会熄灭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故仍需要奖励,当然要以精神鼓励为主,如此,能使学生心理获得积极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3.悦纳他人
曾经听过的一个关于“五官争宠”的相声,每个器官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别的器官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每个人缺了哪个器官也是不能正常生活的,只有充分的发挥它们的作用,才算完美。 这就告诉我们,与人相处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要会欣赏对方,每个人都有其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一点很重要,在世界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他人过于苟求。如果你固执地追求完美的人,容不下对方哪怕是那么一点点的失误,那么你只能是失去朋友,失去友谊。因而在交往中,我们中学生要将心比心,多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体谅和宽容他人。
4.情感补偿
情感教育的润滑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之说,讲的是“爱屋及乌”的情感效应。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
5.正确归因
归因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结果的原因作出解释或推测的过程,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定量,她对后继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推动后继学习;错误的归因,则往往会抑制后继学习。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的原因归之于自身努力。成功了是努力到位,失败了是努力不够。不能归因于能力,否则,成功了可能助长骄傲情绪,失败了必定产生颓废心理,而后者极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当学生认为自己天生愚笨时,很容易灰心丧气,泯灭信心,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
除作努力归因外,还可作现实归因、兴趣归因、策略归因等,对后继学习均能起到积极作用。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良好的境界,其实“诲人得法”,方能“学而不厌”,才是学习生活的逻辑。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由校园学生“黑客”行为想到的04-26
走进学生的心灵04-26
试论职校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体系的构建04-26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应用与研究04-26
浅析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04-26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04-26
浅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消费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04-26
对中学生挫折心理的浅析及引导04-26
浅谈语文教学心理学在说话教学中的影响04-26
试论情感教学心理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