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思想品质的核心内容。文章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辩证统一的关系,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基础工作,心理健康是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相统一。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保证高素质人才输出的稳定健康,是高校教育持久良性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过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抓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性质的问题,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还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张人杰教授认为:“政治信念、道德规范、心理健康是呈鳞状迭盖的三个层而,它们共同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三者不可偏废。应尽快改变学生只有品德评语、学业档案、家庭档案、体质档案而无心理档案的局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是解决政治方向、思想倾向和道德价值观念的问题,是解决人的社会倾向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发展潜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对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解决的是“育人”任务中的基础层次问题。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是把学生当做社会关系中的一个社会角色来要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是把学生当做人际关系中的一个具体的人来要求。换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学生达到“君子”的境界,而心理健康教育则要求学生达到“凡人”的境界。
二者也是有联系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而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则学生的发展不完全。过去只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果是:有些人关注了高层次的导向,失去了一般人际适应的能力;重视了社会规范的要求,忽略了人自身发展的要求;每个人都担当了社会角色,但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第二,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而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人心,取得良好效果。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要取代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原来单纯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模式转变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模式,使二者各得其所,各展其长,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不尽如人意,经常处于较被动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教育观念偏于功利化,忽视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指导思想上较多地考虑满足社会需要,忽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容易被忽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要求和特殊环境不能科学地解剖与分析,而是停留在一般认识和理解上,滋长了教条主义思想和形式主义。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所指的人的全面发展,有两层具体的含义。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层含义是指唤醒自然历史进程赋予人的各种素质潜能,使之获得最充分的发展,这种潜能表现为人类特有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意志力等。第二层含义则是指人的对象性关系的全面形成和个人的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在这里,人通过其与世界的多式多样的关系,全面地展示自己的本质的完美性;而个人积极地参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社会交往,尤其是同整个世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进行普遍的交往,使个人摆脱个体的、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性。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对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这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当前,研究大学生有两个视角,一是分年级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二是在同一学龄层次上分类研究把握不同群体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这样纵横交错,选择不同角度,并与其他行业青年、其他历史时期的学生相比较,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与此同时,还要确立个性教育思想,将大学生看做是一个完整的人、丰富的人和全面的人。要关注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观念等意识层面上的问题,也要注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思维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信念等个性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而且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比较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着力解决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需要、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学生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心理实际,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学会调适心理平衡,提高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自觉地塑造一个文明向上的当代大学生形象。要以爱国主义为起点,以大学生的内在成才需求为动力,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他们为社会奉献的事业心、责任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联系起来,为一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重视情感教育的特殊效应。
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调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特点作为基础,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途径上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知识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将提高心理健康素质作为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心理教育素材。传统文化里包含了很多深刻的思想,能够作为高校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思想基础。应当针对高校传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特征, 强化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能够为健全高校学生人格提供坚实的基础。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点,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健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扩展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二)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指导模式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使得人民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使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态浮躁的情况,从眼高手低到妄自菲薄;还有压抑、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使很多学生困于自己内心世界的狭小范围中;同时社会中存在的不良思想使得学生对世界和社会缺乏正确合理的认知。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指导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实践能够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正确的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锻炼独立决策和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还能够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肯定和否定的情绪体验中适应不良情绪的影响,在体验中完成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过程。社会实践还能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训练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客观分析别人的评价,同时进行自身的社会比较,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并将其并人心理建设的自我完善中。
(三)转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现代心理素质教育的模式基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治疗类型和培养发展类型。高校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模式应以培养发展型为主要的教育模式、以治疗型为辅助,改变以往的治疗型为主的心理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大学生完成自我教育,能够正确地评价并肯定自我。激发自我意识是内化健康心理素质的关键。大学生自我统一程度与心理困扰程度呈负相关,即自我统合程度愈高,心理困惑愈少,反之亦然。心理学研究表明,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近,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越少,社会适应性就越强。相反,自卑感过重的人或自我过于夸大的人,常会感到紧张焦虑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四)根据学生实际开设课程辅导
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整体的心理辅导互动活动,将课堂教学作为依托指导学生掌握心理调整方法和健康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并培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将课堂教育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以大学生心理的特征和发展规律为参照,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课程,逐步形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选修课程。在这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生不但可以通过宣泄情感、疏导情绪、排解压抑,使心理得到平衡;还可以在学习和创作中加深自我了解,增强自信心,开发潜能,加强团体的归属感、凝聚力,并在美的情境中体验幸福感、自豪感、成就感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感受充满自信和成功的人际交往所带来的心理愉悦,达到了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目的。
(五)利用新手段开展心理咨询
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网上心理咨询服务系统,比如以网络开展心理咨询接待、预约信箱、聊天室等多种方式。依托校园网络在大学内部覆盖面广的现实优势,以多种途径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从而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心理动态,消除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隐患。
(六)健全心理训练制度
心理训练的内容可包括生活适应训练、人际交往技巧训练、领导组织才能拓展训练、时间管理训练、成功心理训练、就业前心理训练、挫折自助训练、勤俭自立训练等。这样的心理训练既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又能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体验、感悟、调适心理偏差,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语
高校是我国高素质人才输出的基地,在培养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同时,还必须完善心理素质的教育工作。只有正确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学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完成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完成为祖国综合国力发展提供充足动力的历史使命。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04-26
浅谈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对策04-26
浅谈加强中等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04-26
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04-26
我国新闻内参机制现状及其对策分析04-26
浅谈现象学新闻学理论体系04-26
试论西方新闻自由观现状分析及其未来走向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