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操作规范研究

时间:2024-04-26 15:56:2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分组有助于强化团体成员的互动,突破全班讲授的模式,发挥价值澄清和多元互动的功能。但部分心理健康教师缺乏基本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操作规范,从而造成了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团体动力无法启动,活动效果差。笔者通过探索,认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应该遵循以下一些操作规范:合理分组——妥善安排班级小组数量,合理进行组间布局,规范操作组内成员安排,遇到特殊情况恰当处理;规范讨论——合理确定小组组长,明确小组讨论要求,澄清大组交流原则。
  〔关键词〕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操作规范;原则

  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分组讨论是常用的基本活动形式,分组有助于强化团体成员的互动,突破全班讲授的模式,发挥价值澄清和多元互动的功能。但是在不同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同样是分组讨论,却常常出现不同的效果。最近笔者参加了湖州市心理辅导活动课优质课评比的听课活动,六节课都采用了分组讨论大组交流的形式,但只有两节课讨论得比较深入,团体动力启动得比较好,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而其他的四节课,讨论不深入,团体动力方向与活动主题不一致,有的课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调侃现象。
  为什么同样的主题、同样的形式,活动的效果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通过对本次活动中六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分组讨论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再结合笔者自己上课和以往听过的其他活动课的情况,发现心理教师缺乏基本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操作规范,从而造成了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团体动力无法启动,活动效果差。分组讨论效果差的活动课常常有以下不足: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小组在活动室内整体布局不合理,相互干扰;第二,班级成员自己组合小组,没有进行重新组合;第三,小组内活动规则不明确,小组活动混乱;第四,大组交流时教师站位不合理,不能兼顾所有小组;第五,大组交流过程中,小组间转换过渡不自然。
  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应该遵循怎样的操作规范?笔者根据自己六年来作为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在120个班级执教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经验及对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心得,结合多年来对上百节不同的班级、不同类型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分析,认为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的组织应该遵循以下一些操作规范。
  
  一、合理分组
  
  1.小组数量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一个班分几个小组,各小组的位置如何进行布局,这些都会影响分组讨论的效果。因此,在上心理辅导活动课之前,首先要根据班级和活动室(上课地点)的情况合理确定小组数量,并进行统筹布局。一个班分几个小组,首先要考虑小组不能太多,一方面,活动室内空间有限,小组太多就会显得杂乱并且相互干扰;另一方面,为了全面了解情况,大组交流时会要求每个小组都要有人发言,小组太多发言用时过长,不利于活动课的环节安排。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在初中高中,一般来说一个班级分4~5个小组为妥,最多不超过6个小组;每个小组以6~10人为佳,最多不要超过11人。在小学,小组内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以6人最佳,多了往往难以控制小组纪律,一般来说宁可多分几个小组。
  2.组间布局
  小组在活动室内位置如何布局?首先,要考虑小组之间不能太近,尽力拉开各小组之间的距离。其次,所有小组在活动室内最好组成一个整体,一般组成马蹄形或半椭圆形整体,中间留出适当的空地。整个布局要考虑到教师可以观察到每个小组的情况,每个小组都可以和教师对话,中间没有其他小组的阻断。
  3.成员安排
  分组讨论中小组成员的组成常常会影响到小组讨论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团体动力方向。在很多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有的心理教师没有规定分组的要求而让学生自由组合,常常出现最要好的几个朋友坐在同一个小组内,另外还常常出现男女生分组而坐的情况。这样的小组常常趋于同质,不利于学生拓展思路;而且小组讨论往往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讲一些他们都喜欢的话题,既不利于小组成员更好地投入活动课的主题中,又不利于课堂纪律管理,容易出现课堂纪律差的现象。为了避免上述的缺点,增加小组成员与班级其他成员接触交往的机会,扩大学生人际交往面,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常常采用课前教师安排分组或课堂上随机分组的形式。
  课前教师安排分组是心理教师或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各自的特点以及活动的内容,本着有利于活动课中小组讨论的开展的目标,进行精心安排,按同质或异质原则进行分组,事先确定小组名单并告知学生,在心理活动课上按照事先的分组名单就坐。此外,也可以利用电脑对姓名随机排列进行随机分组。
  课堂上随机分组是心理教师在心理活动课开始时运用报数、发扑克牌等方法进行分组。比较常用的是用扑克牌按点数随机分组,它的优点是简单、快捷、便于控制。具体操作方法:根据每个小组人数选用几副牌合在一起(同一点数的扑克牌数正好与小组人数相同),按小组数选取其中相应的点数,随机洗牌,随机将扑克牌分到小组中(以上工作最好在上课前做好)。上课时让每个学生抓一张扑克,然后按扑克的点数到指定的小组就坐。由小组组长检查并收取自己小组成员的扑克,收齐后交还给教师。
  4.特殊情况处理
  现在很多学校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室,心理辅导活动课只能在班级教室上,上课时也无法重新排列位置,因此只能采用就近分组方式。每组6~8人,按就近的原则组合成若干小组。一般两人坐或单人坐的班级,以两列前后3~4排为一个小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排学生面向后坐,中间的学生侧坐形成一个小组;三人或四人并排坐的班级以前后两排为一组,前排学生面向后坐组成一个小组;多出来的学生随机插入就近的小组。
  另外,为了避免学生自己调换,教师应该制定对自己调换位子或不按规定到指定小组成员的惩罚措施,如表演节目、打扫活动室等。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规范讨论
  
  1.小组组长
  为了让活动进展得更加顺利,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活动中最好给每个组确定一个小组长。小组长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起到组织小组活动、维持小组秩序的作用。小组长的确定方法主要有小组推荐和随机产生两种方式。小组推荐是在分组就坐之后,由各个小组快速自行推荐产生大家认可的成员担任组长。
  随机产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组形式运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报数分组,教师可随机指定第几轮报数的学生为组长;如果在教室中上课,教师可以随机指定在小组的哪个方位的学生作为组长;如果是按扑克牌点数分组,可以在每个点数中安排一张与其他扑克有显著差异的扑克,抓到这张扑克的学生确定为组长。随机产生组长可能会导致一种现象,就是组长不被小组其他成员所认可,可能会影响小组的活动,特别是在上有小组竞争内容的活动课时,学生会更加在意谁当组长。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该对学生强调尊重每个同学,无论是谁担当组长,大家都要积极配合开展活动。在有竞争性的活动中最好不用随机的方式产生组长而采用小组推荐的形式。
  2.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关键环节,它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相互沟通与传递意见、想法、信息和感受,推动团体动力发展,从而实现活动的目标。小组讨论活动的质量如何将关系到整个辅导活动课的团体动力是否能够启动,关系到辅导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有的教师没有重视小组活动组织的规范,小组内活动规则不明确,小组讨论活动混乱,从而影响了整个辅导活动课的开展。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首先在课前就要规定小组讨论的规范,在发言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讨论主题,发言不偏离主题;(2)倾听他人发言,并具备批判能力;(3)把握发言机会,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意见;(4)用和谐友善的态度提出不同的意见;(5)提出的意见应该具体明确,不宜空洞抽象;(6)试着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宜要求自己的想法完美无缺;(7)充分掌握时间,遵守时间规定。为了避免各小组之间因为声音过大相互影响,在小组内讨论时要规定声音的大小——以小组内每个人都能够听清楚而其他小组成员都听不清楚为标准。  小组讨论形式通常有轮流发言和组长主持自由发言两种方式。小组成员轮流发言,从组长的左手边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学生开始顺时针方向轮流发言,组长最后一个发言。全部发言之后小组成员还可以根据讨论的情况补充发言。自由发言则由组长主持,大家围绕主题自由发表意见,相互讨论,但所有发言必须针对整个小组和当下的讨论内容。一般来说,团体活跃、讨论积极的班级可以采用自由发言形式。对于讨论不够积极的班级,最好采用轮流发言的形式。为了避免个别学生不发言,教师可以解释为“认为自己的发言重要,小组人数少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因此规定小组内不发言的学生大组交流时首先发言。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查各个小组,发现小组讨论偏题或冷场情景,要进行指导或参与该组的讨论。当发现小组内没有学生发言时,可以询问组长轮到谁发言,如果这个学生说自己说过了,教师可以说:“老师很想知道你发言的内容,请你再说一遍。”这样带动整个小组继续讨论。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3.大组交流
  大组交流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和延伸。在大组交流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倾听、观察和引导,通过组与组之间意见、想法、信息和感受的相互碰撞,使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更加充分,从而进一步推动团体动力向预定的方向发展,实现活动的目标,使心理辅导活动课达到预定的活动效果。如果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组织大组交流不规范,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一般在组织大组交流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小组发言内容与发言人员的确定
  小组发言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小组讨论产生的意见、想法、信息进行汇总,一般由组长或指定的人员进行记录然后由他进行汇报;另一种是个人感受的交流,这种情况下小组发言人员应该是小组内感受最深最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人的确定最好是由小组推荐产生,而且被推荐学生也同意。为了避免小组无人发言的情况发生,在大组交流之前教师要请各组发言代表举手,以确定发言人员。对于未能推荐出代表的小组,可以解释为“每个人的观点都重要,小组内无法权衡”;或者每个学生都想发言,没有诚心诚意推荐别人,因此最后让小组内每个成员从组长开始轮流发言。为了避免小组发言时间过长,影响活动进度,在操作时当小组组长发言后可以问是否能够代表小组成员的意见,若回答“可以”就不再往下轮流。
  (2)小组发言学生要遵循的原则
  小组发言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同样要遵守前面提到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应注意的几点内容。
  (3)教师回应学生应遵循的原则
  教师在组织大组交流过程中要注意:积极营造民主、和谐、信任的交流氛围;倾听、接纳、尊重每个小组学生的意见,并善用幽默感;充分鼓励、强化和支持学生,激发学生思考又能够顾及学生的体验和生活感受;鼓励、引导学生发言向正向发展,避免嘲讽、责备发言学生。
  (4)小组发言顺序
  大组交流时小组发言顺序的安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各小组竞先发言,哪个小组先举手,就由哪个小组先发言。这种情况适合学生参与度比较高、讨论气氛比较热烈的班级;另一种是教师指定一个小组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轮流发言。无论按哪种顺序发言,当一个小组发言时,教师可以在倾听的基础上适当地追问或概括摘要,但不要进行较长的复述、总结或解释。并非每个小组发言教师都要有话语回应,当学生发言比较充分,教师不需要再补充时可用简单手势过渡。为了激励发言,在一个小组发言之后,最好能够全体鼓掌,但鼓掌时间不宜过长,笔者上课一般规定学生鼓掌三下。对于交流有深度的自我暴露内容或悲伤话题时不适宜鼓掌,可作少许停顿。
  (5)教师的站位
  大组交流各小组发言时教师的站位很重要。很多教师由于发言的学生声音较轻,习惯于走到发言学生前面,或者重复发言学生的话让其他学生能够听见,或者直接和他单独交流。这样就会把其他小组抛在后面,教师无法顾及他们,从而使其他小组脱离了讨论话题,无法将全体学生融入大组交流活动中,整个团体动力无法启动或无法朝预定的方向发展。在整个大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站在与小组发言学生相对应的马蹄形或椭圆形的另一侧(如下图所示),教师要始终能够顾及在场所有学生。当发言学生声音过小无法听清楚时,应当要求学生提高声音。如果是公开课,由于场地的原因,其他教师和部分学生无法听清楚学生发言,应该事先准备话筒和扩音设备,教师和学生应该各有一个话筒,最好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话筒。当条件受限,现场只有一个话筒时,教师可以走到发言学生身边,与学生共用一个话筒,但教师必须和学生并排站立,面向全体学生。
  
  以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分组讨论操作规范是笔者多年来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经验总结,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肯定还有更加有效的方法。另外,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讨论内容还应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笔者盼望有更多的老师对此进行探索,从而能推动心理辅导活动课更加规范、更加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坤崇.班级团体辅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8.
  [2]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5
  [3]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7.
  [4]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心理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04-26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转介机制04-26

浅谈心理护理的目的及程序04-26

老年人心理特点与保健04-26

把握学生心理 提高教学效果04-26

浅析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究04-26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04-26

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问题及对策04-26

多重举措开展学生心理教育04-26

浅析健康心理学对生活的影响与作用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