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健康及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护理人员在深入开展整体护理的过程中,逐步将护理的重点放在人性化、个性化上,以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而要体现人性化和个性化,换句话说就是以人为本,就要针对个人不同的心理特征,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本文就外科住院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展开讨论。
1 心理特征
患者因疾病住院改变了其正常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周围环境的变化对患者的内心世界是一种强烈的冲击,患者要改变原来的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来适应这种变化。再加上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体验,不仅会使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病体上,还会影响到他的心理状态,改变他的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评价,以至人格特征。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外科患者常出现以下心理特征。
1.1 负性情绪反应: 外科患者大多有皮肤完整性受损伤和需要手术治疗为主,患者会对自己的病情和即将做的治疗感到束手无策、焦虑、悲观。焦虑是患者对疾病造成的危害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患者住院,要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医院,要面对一身素白的医生、护士,焦虑情绪往往容易加重。常见的表现有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四肢及全身震颤、出汗、语速急促、声音发颤,在病房来回走动,希望医生马上给予处理等。高度的焦虑不仅会增加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会对治疗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患者还会因丧失劳动力,或因疾病导致了形象变化,变得悲观失望、独行言寡、厌恶社交,将自己孤立起来,甚至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了信心,产生自杀想法。
1.2 恐惧情绪: 由于医院是各种疾患集中的地方,会使患者看到自己未曾想过的人和事,加重对疾病的担心,因此许多患者在住院后都会产生许多的害怕。害怕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如害怕医院、害怕面对医生护士及周围的环境和病友等;害怕各种医疗设备;害怕打针,尤其是对要做的各种检查;害怕疼痛,特别是对一些侵入性的治疗,如导尿、各种插管等;害怕会失去身体的某一部分;害怕医生或护士对自己的忽视,如患者会很在意自己伤口的换药次数,担心医生、护士疏忽自己。在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身上,害怕体现的尤为明显,如患者会在手术前一天晚上不能入睡,心跳加快,心情不能平静,必须依靠药物的作用才能睡眠。在进入手术室时会变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毛细血管收缩变细。对医疗费用的担心、害怕会给家人增加负担。害怕是外科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为了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解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不失为重中之重。
1.3 依赖性和退行性行为反应: 依赖、退行性行为是住院患者最常出现的行为反应。患者在患病时自然会受到亲人和周围人们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帮助的对象。有些患者就会变得对事无主见,自信心不足,变得软弱无力,事事都要依赖于别人。此外,患者的行为会变得幼稚,最常见的表现如一个成年患者在静脉输液、换药时会大声喊叫或因疼痛而哭泣。
1.4 主观感觉异常,疑心加重: 患者来到陌生的环境,心理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对周围的声、光、温度、湿度、疼痛等容易出现感觉过敏,如怕光、怕嘈杂、怕听到其他患者的喊叫声等,只要周围环境发生一点点的变化都会引起患者的感觉不适。尤其是过分注意躯体的变化,对疼痛的敏感,只要发觉身体有一点变化,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就会不断地向医生护士询问。有时患者还会根据医生护士的细微表现来猜测自己的病情。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1.5 情绪不稳定: 外科患者以外伤、急诊为多,患者从健康人到患者这一角色的转换比较快,其心理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虽然自己成为患者已是事实,但在心理上还没能完全接受这个现实。心理与现实、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遇事易激动,甚至与医生护士发生口角冲突。这通常是人在与疾病和环境变化的抗争中,不能自拔而激起的情绪发泄。
2 心理护理
2.1 建立良好的医患与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是我们实行人性化、个性服务的一个良好开端。医护人员在这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首先,医护人员要在已经掌握的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在予患者做病情介绍和入院宣教时尽量不要用医学术语,要用患者能听懂的语句来描述,这样可以消除患者心中的恐惧和不安。不要出现“这个问题说了你也不会懂”、“这个你没有必要了解”等语句。其次,要尊重患者人格,包括在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能使患者避免窘境,得到患者的信任。在工作中要做到“四轻”:操作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这样患者会觉得自己在医院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会消除对医护人员的一些隔阂和恐惧。对患者的一些依赖性和退行性行为,应允许其充分地、适宜地表现,同时医护人员要给予安慰和鼓励,如“你很坚强”、“你很努力”等口头安慰。
2.2 消除患者的恐惧: 患者在患病期间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恐惧心理。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要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在生活上要多给予询问和帮助,做好健康宣教。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做到准确无误,做到娴熟,要讲求成功率,以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任,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疑虑,减少恐惧。对其将要做的各项检查和治疗以及如何做,都要讲解清楚。一方面可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治疗措施,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因对各种检查和治疗的不了解而带来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前一日要对其进行心理指导,指导他如何配合麻醉和手术,缓解心理压力。
2.3 调动患者的主动性: 人多多少少都有对发生在他周围的情境有控制能力的需要。医护人员要让患者知道,疾病的康复只靠治疗是不够的,其主要方面还要依赖于患者自己的努力,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持之以恒。战胜病魔不仅靠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靠自己。
3 讨论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活动会有一定的躯体表现,而有了躯体疾病必然会有相应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影响着一个人病体的康复。依据现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论,我们在治疗时不仅要注重医学技术,还要依据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和疏导,才能更好地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疾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两者相辅相成。因此,在我们忙于做各种治疗时,千万别疏忽了患者的心理护理。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评价新闻地方化04-26
论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修养问题04-26
论经济新闻的写作特点分析04-26
基于档案信息管理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需要04-26
中国高校新闻教育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研究04-26
浅析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前景04-26
浅谈事实客观性与新闻真实性的再解读04-26
试论新媒体艺术的应用与管理04-26
我国电视广告的发展历程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