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工群体日益扩大,逐渐成为城市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分析了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农民工心理问题的相应对策,以促进农民工心理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China’s peasant workers are widening, and gradually become a special and important groups in the city. The problems of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are also gott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research. Peasant workers’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 on this bas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solving the peasant worker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so as to promote peasant workers’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关键词: 城市化;农民工;心理问题
Key words: urbanization; peasant worker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0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到城镇企业务工。据统计,当前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已超过2亿,且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他们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自身素质、工作条件、现行管理体制、社会环境等因素,许多农民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引发了一系列的消极失范行为,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生存质量,也制约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分析这一特殊群体常见的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当前条件下解决农民工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民工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
1.1 迷茫失落感和自卑心理 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在就业机会、社会保障、福利等方面无法享有和城市职工同等的待遇。农民工虽然干着工人的活,却仍然是农民的身份,身份与职业的分离使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身份认同困惑,也使他们对自己在城市中究竟怎样做感到茫然,这将很大程度影响其人生规划,产生迷茫失落感。城市居民在社会生活方面能够享受到诸多特权,在社会竞争方面占据着明显的优势,无论在现实利益和心理感受上都有一种优越感。这种因身份差别而导致的不平等很容易使农民工产生自卑心理。
1.2 不安全感和悲观情绪 人们需要稳定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生活条件能给人们带来秩序和安全感。农民工在城市里是游离在城市社区、正规组织和制度以外的弱势群体,使农民工在城市里缺乏归宿感和安全感。这一切使农民工把自己定位于在权利、社会地位方面处于劣势的边缘人,使他们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产生消沉、自责、悲观等不良情绪。
1.3 被剥夺感和不满情绪 农民工从事的多是城里人不愿意干的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条件差、有危险性的工作,拿的却是很低的报酬,使他们的生活只能维持很低的水平[1]。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和生活水平上的巨大反差带给农民工强烈的被剥夺感和不公平感,在自身利益长期被忽略以致损害的情况下,引发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严重不满,产生对立怨恨情绪,容易采取一些过激的方式自我保护,严重者则会通过采取自伤、自杀或报复社会的极端行为来释放内心的不满,不仅影响城市的安定和发展,也阻碍了他们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1.4 孤独感和压抑心理 没有足够社会支持的人会感到孤独,这是由于他们感到孤立无援,没有更多的社会联系,或者人际交往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自我暴露机会[2]。农民工在陌生的城市中孤身闯荡,生活圈子狭小,基本上被排除在城市主流社会关系网络之外,不能从心理上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容易使农民工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中。与此同时,在现有体制下,他们缺乏自己的正规组织来发表意见和维护正当利益,因此,经济收入微薄,政治上未形成有力的组织联盟捍卫自己的权益,精神上需求匮乏,必然会引起农民工的压抑心理,这种消极心理如果长期得不到释放,在一些事件的触发之下,容易导致他们的不理智行为。
2 促进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对策
农民工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现行管理体制和社会环境因素等原因,也有其自身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因素,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解决农民工的心理问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社会各界、用工企业及农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1 改革完善现有政策体系,实施有利于改变农民工境遇的政策措施 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使农民工在福利、就业、教育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无论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代还是第二代农民工都处于城市社会边缘地带,产生迷茫失落、自卑等消极心理。因此,必须改变以户籍制度为主的城乡二元分割状态,同时涵盖社保、教育、医疗等配套政策的改革,消除城乡对立的壁垒。首先,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工在城镇的落户政策,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模式,同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工就业、医疗、养老、住房、子女教育等权益。其次,规范劳动用工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各种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用工制度,为他们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完善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此外,加强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建立农民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使他们在遇到重大困难时能够及早得到社会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2.2 加强和完善农民工培训,全面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对帮助农民工缓解消极心理是必不可少的,但还需要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增强其职业竞争力,逐步改善农民工的弱势地位,其中包括职业技术培训、法律政策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建设农民工培训基地,提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多样化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针对性上岗技术培训,在加强职业能力教育的同时,定期举办素质讲座,加强法律政策教育和道德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提升法律意识。此外,应注重对农民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变革。
2.3 努力营造对农民工有促进作用的良性环境 心理活动的演变离不开环境的作用,良好的环境能使人在心理上获得认同,情感上找到归宿,心理健康才可能实现。大众传媒应率先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市民以正确态度对待农民工,倡导市民与城市农民工的交往和互动。同时,媒体应关注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困难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营造一种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减弱他们的孤独感和边缘人心理。此外,用工企业应改善管理,创设具有安全性、宽容性和鼓励自主创造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增强农民工的自我效能感,有效缓解他们的不安全感和自卑心理。
2.4 设立农民工心理咨询部门,为农民工提供心理疏导援助 社区和用工企业可设立农民工免费心理咨询部门,建立农民工群体的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农民工人群及早引导、化解,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避免问题严重化导致不良后果,尤其是农民工“融城” 过程中的心理调适和引导。
3 结论
农民工作为城市中一个庞大而又重要的社会群体,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贡献了力量,但同时又有许多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困扰他们。政策和体制导致的身份和职业的差异使农民工产生不安全感和失落感,就业和分配的不公平使农民工产生被剥夺感和不满情绪,生存的压力、生活圈子的狭小容易使农民工产生孤独、压抑心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他们产生悲观情绪。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心理问题,需要政府完善现有政策体系,实施有利于改善农民工生存状况的政策措施;社会各界的援助和支持;用工企业改善管理,创设良好的制度和心理环境;农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实现自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参考文献:
[1]刘亚敏.农民工群体的心理困境与疏导策略[J].农业经济,2009,(7):8.
[2]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39.
[3]周小刚,贾伟强等.农民工进城后的反贫困经济学思考[J].农村经济,2008(5):125.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如何在批评学生中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04-26
浅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类型及其成因04-26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浅析04-26
新形势下大学新生心理困惑的成因与对策04-26
“以班级为单位”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04-26
高校特殊群体心理问题及其解决对策04-26
浅析对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04-26
浅谈引导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04-26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