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高校;残疾学生;心理障碍;教育
[摘要]残疾学生是普通高校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文章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文化课学习、同学关系和生活环境,就其诱发成因与如何消除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提出具体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人道主义意识普遍提高。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体检标准的修改与放宽,高校招收残疾考生的态度明显转变,有关招生政策得到落实,越来越多的残疾考生顺利进入各类普通高校学习深造。据调查,这部分残疾学生大多数都是肢体残疾,以小儿麻痹后遗症、脊柱弯曲者居多,极个别身体瘫痪,倚靠拐杖行走,其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但目前我国高校为残疾学生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支持远远不够,残疾学生还有许多学习上、生活上、经济上的困难和问题,引发了心理障碍。残疾学生一般外表形象欠佳,自卑、敏感、缺乏社会交往,加上社会对残疾人尊重理解不够,校园人文环境和生活学习设施不完善,使得残疾学生理想和发展目标不稳定,自我价值观迷失。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影响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因此,及时消除残疾学生存在的不良心理障碍,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发展的目标,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知识,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河南部分高校残疾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进行调研,了解残疾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归纳出消除残疾学生心理障碍的具体办法。
三、残疾学生的心理情感特点
1.孤独感。这是残疾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学生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担心在学校受到歧视,活动的场所少,不得不经常待在宿舍或教室里,久而久之,孤独感就会产生。
2.自卑感。这是绝大多数残疾学生都有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学生遇到的困难比健全者多得多,如果从周围人那里得不到足够的帮助和理解,甚至遭到厌弃或歧视,就会产生自卑情绪。另外,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问题上比健全者困难得多,自尊心受到伤害,加重自卑的情感体验。
3.敏感、自尊心强。残疾学生由于身体的残疾容易使自己过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特别地敏感,尤其是容易计较别人对他们不恰当的称呼。易情绪激动,与同学发生冲突。情绪反应强,不稳定,在许多残疾学生身上都相当突出。如情绪反应强烈,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等。
4.富有同情心。残疾学生对自己的同类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不是同类的残疾人却很少交流,如肢残者和盲人之间。
四、诱发残疾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分析
调查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容易诱发残疾学生心理障碍的问题,基本涵盖了残疾学生在校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1.残疾学生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有85%的残疾学生对能够进人高校学习感到异常兴奋,认为机会难得。高校的生活可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交际、沟通、处理问题等。有的残疾学生认为,在高校学习有利于自己能力的发展,可以使自己变得自信,生活更加充实,结交许多健全人朋友,将来能更好地融人社会。绝大多数的残疾学生对进人高校学习都持一种积极、肯定的看法。但是,残疾学生普遍存在的担忧是,毕业后走上社会找工作还会被拒绝,被健全人瞧不起,没有人帮助自己,上高校没有实际的意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们的社会对待残疾人仍然存在偏见和歧视。
2.残疾学生在学业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残疾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方面基本能够自理,对生活条件要求一般不高,但对知识的学习非常渴望,比健全学生更懂得学业是决定今后生活出路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必须引起高校教师、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调查结果显示,肢体残疾学生对公共体育课普遍感到不适,个别残疾程度严重的学生,如拄双拐或坐轮椅的残疾学生,认为体育课的内容和考核标准过于死板、生硬。教师应该注意到残疾学生特殊的需要,在学习上予以具体的指导。
3.残疾学生渴望高校能够建立弱势群体服务机制。调查结果表明,有90%的残疾学生非常渴望我国普通高校能为残病等弱势群体学生建立专门的服务机制或机构。高校可以在大学生中成立志愿者服务小组,对身边需要帮助的残疾学生进行义务帮助和支持。据调查,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普遍设立有专门为残疾学生服务的部门和专门机构。
4.健全学生对残疾同学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高达95%的健全学生都非常赞成并理解残疾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他们认为残疾学生有权利进人高校学习接受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应该为残疾学生完成学业提供生活上、学习上、锻炼上的便利,包括设备和设施,以方便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使用。有95%的健全学生都能够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残疾同学,能够与他们友好相处。有70%的健全同学甚至表示“愿意为残疾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也有同学说,在与残疾同学交往中,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当然,也有一些健全学生认为不知怎样和残疾同学交往,担心残疾同学性格比较敏感,思维方式与健全人有所不同,怕伤害残疾同学的自尊心。
残疾学生身体的残疾导致了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及与众不同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在心理上比健全学生更渴望沟通、尊重及自我实现。然而,社会和高校目前对这一群体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心理学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机能。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无不受其自身心理因素(如动机、兴趣、情绪等)的维持、定向、激励或强化作用。残疾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显现,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他们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如何针对残疾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从而优化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五、消除残疾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
残疾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育者只要发现及时、教育有方、引导得当,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完全可以帮助他们完善心理发展机能,消除不健康心理,走出心理困惑的误区。
1.教育者要转变观念。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残疾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所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没有各类事故,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造成的伤残,就不会制定科学的安全作业规程和交通管理规则;没有先天愚昧及失明、失聪,就不会懂得优生优育以及近亲何以不能婚配;没有药物致盲、致聋以及其他毒病症,就不会有详细的药物检验和管理制度;没有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造成的肢体残疾,就不会有预防这种疾病的“糖丸”问世,正是一部分人的残疾,才换来了更多人的躯体和心智的健全、健康,换来了秩序、科学,换来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所以,接受高等教育是残疾学生的权利,我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对此都有明确规定。高校的残疾学生最大的担心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无法和健全者竞争,学习目标不明确,思想情绪不稳定,学习恒心不坚定,时常和外界发生冲突,具有反感和逃避社会的行为倾向。改变残疾生这种心理状态的最佳途径是教育者必须转变观念,在正视残疾学生现实的基础上确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方式,从关注心灵开始,把残疾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有一个相互交流、互相沟通的团队和氛围,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满足精神的需求。
2.残疾学生的自卑程度要远远高于健全人。自卑是把双刃剑,心理学大家阿德勒提出:“由身体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不仅能摧毁一个人,使人自甘堕落或发生精神疾病,在另一个方面,它还能使人发愤图强,力求振作,以补偿自己的弱点。”主动发现每一个残疾学生身上的优点,承认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存价值是帮助残疾学生走出自卑的最好办法。尤其是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善于抓住残疾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细小环节创设教育情境,为他们提供展现能力的舞台,鼓励他们自己走出自卑不良的心理状态。
3.为残疾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正常的心理反映,要克服或消除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必须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此,高校要通过系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辅导,让残疾学生充分了解个体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变化过程,消除残疾学生由于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孤独感和厌世感。直接和残疾学生接触的班主任和辅导教师,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建立残疾学生心理咨询档案,不仅做到对残疾学生心理状况了如指掌,还需要经常深人残疾学生中间沟通思想,了解他们的所思所虑、所忧所喜,找出不良心理产生或变化的主要原因,及时给予教育和引导。同时,学校要结合已经建立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或定点为残疾学生进行心理测查和咨询,帮助残疾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与发展,力争把残疾学生的不良心理消除在萌芽状态。
4.学校要优化校园环境,完善无障碍设施器材建设。目前我国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发展迅速,景色宜人,学生的各种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方便残疾学生生活、学习和锻炼的无障碍设施,运动器材还远远不够。因此,学校要继续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处处尽显对残疾学生周到细致的关爱和关心,让每一个残疾学生融人校园和班集体后,切实感受到校方和集体的温暖,使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完备的物质条件中逐渐得到缓解和排除。
5.让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尽力通过策划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包括演讲会、报告会、小制作、小竞赛、户外聚会等,让残疾学生在文体活动中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展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感受自己的价值,在与同学们的交往中学会正确评价自我和战胜自我。举办文体活动时要注意遵循重在参与、循序渐进、因人而异、预防伤病的原则,掌握好运动量,不要让残疾学生再次受伤。
6.学籍管理灵活有别,奖学金评比体现关爱。根据残疾学生身体状况适当延长学制,灵活弹性的学籍管理办法更有利于残疾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另外,由于身体原因,有的课程残疾学生学习起来确实困难,学校的奖学金评比应该灵活有别,关注所有课程成绩的同时,要考虑到残疾学生的特殊性,有条件的可设立残疾学生专项奖学金,鼓励残疾学生发奋学习。
7.切实创造条件,为残疾学生毕业后的出路负责。在校的残疾学生大多都学习十分刻苦,学业成绩优秀。由于身体残疾,他们很多都担心毕业后一旦走人社会,不能跟正常人平等竞争,就业遭受歧视,生活没有着落。所以,学校应当尽量创造条件,在完成正常学业的基础上,为残疾学生提供考研、就业的个性化指导,免费举行残疾学生专场招聘会,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残疾学生,优先推荐学习成绩优秀的残疾学生考研、读博,进一步深造发展。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4-26
家庭要创建宽松的心理环境04-26
不同家庭孩子双重个性心理分析04-26
把握学生心理进行音乐教学04-26
浅议商务谈判中行为心理学应用04-26
语文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心理健康影响探索04-26
数学高考心理素质培养浅探04-26
道德人格词汇自评量表编制04-26
德国文化精神与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