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与教育思考

时间:2024-04-26 15:52:5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 逆反心理 原因分析 教育
  摘要:中职学生逆反心理给学校、家庭、社会影响。主要探究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本质、归因以及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适。逆反心理也不全是消极的,只要加以引导,完全可以扬长避短,加以利用。
    逆反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倩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
    当外部影响与自身,已理感受不一致时,它就容易产生。中职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逆反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根据研究需要,对我校及其他中职学校部分学生进行了逆反心理或具有逆反倾向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由于中职生就生源而言,属于底层生源。相对于普高学生来说,中职学生的家庭情况时比较复杂的。许多家庭中的不良因素成为学生逆反心理的一大诱因。例如: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自备的逆反心理;有些教育方法不当的家庭,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专断,不少学生与家长很少交流,很少讲话,讲起来就是争吵。而且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这些都容易给中职学生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而这些心理又不成熟的学生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引发了逆反心理。
    2、个人方面。首先,这个时期的中职生,在生理上的发育逐渐的成熟,生理上的性特征越来越明显,性别意识逐渐的强化和建立。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了。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轻则回避、重则刻意背离。其次,中职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相对于初中生而言都有了飞跃,但其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老师的善意的教育往往总抱有一种排斥,把自己放在了老师和家长的对立面上。
    3、学校方面。中职学生评判能力较低,特别是进人高中学习后,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扩大、加深,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并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世界,因而常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往往是不成熟的,极易产生固执、偏激等不良倾向,甚至以感情代替理智,用直觉代替分析,把现象看成本质。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4、社会方面。社会的大环境下,“上高中、考大学”成为了社会的共识,职业教育的地位非常尴尬。虽然国家不断地出台扶植职教,但是高中始终是被奉为“正路”,职教不过是“旁门左道”。基于这样的认识,中职学生会有一种自卑心理,带来一种防卫性的自负。这种自负由于在旁人看来是可笑和可悲的,所以出现逆反心理也不足为怪。只不过这种逆反就不仅仅是针对老师和家长了,甚至是对社会的一种逆反。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学生逆反心理的思想教育
    逆反心理有其积极因素,如批判性的逆反思维利于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好胜心的逆反心理利于形成渴求认知、开拓进取的个性;逆反心理中的求异和思辩思维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等等。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活动。一要关爱学生,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晕轮效应”告诉我们,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知觉和投射两种机制。通常是,当教师对某个学生不抱好感时,会觉得这个学生处处不好;但一旦认为某个学生是好学生的时候,又会感到这个学生是完人一个。后者会由于老师对自己的良好态度而在潜移默化中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赖。反之,前者则往往因“厌屋及乌”而对老师产生反感、厌恶、对抗等逆反心理。因此,热爱学生,看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自尊,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是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最佳对策。合理运用奖惩手段,使奖惩有据、有度、有信,也是化解和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有效手段。二要合理利用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中职学生并不是“先天”就对学习没有兴趣,其中不少人是因为成绩差,屡考屡败,以致逐渐产生了厌倦情绪。教师如果一味地批评训斥,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感和畏惧心理,久而久之还会破罐子破摔进而产生逆反。因此,教师要多方面鼓励,大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把感情的春风化作育苗的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增强他们学好文化知识的坚定信念。三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学生之所以在学习上产生厌倦情绪并对师长的教育有抵触,除了他们的内因外,与师长的教育方法陈旧单调和简单粗暴也有关系。教育者要注重及时了解中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捕捉教育时机,对症下药,以优良的教育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防止和克服中学生消极逆反心理的产生。四是区别对待,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现象。教师对于学生合理的逆反心理现象(如主体对不端正的人格、虚假的内容、粗暴的手段的对抗与抵触),要育的多力口以肯定和鼓励。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逆反心理现象是个体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只要科学疏导,就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教师要注重因势利导,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如主体对正确教育内容和科学的教育方式表现出的抵触情绪及相反行为)要敢于否定,同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减弱进而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以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之目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发展地看待自我与非我,从而不断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直播·仪式·真实:在美国感受电视与京奥04-26

现代化进程中媒体对现代人格的塑造职能04-26

谈谈如何变“马后炮”为“独家新闻”04-26

从“人肉搜索”谈网络传播的“把关意识”04-26

凤凰卫视新闻策略的战略处境和策略选择04-26

“根”在哪里04-26

《玻璃山》:荒谬的现实世界 徒劳的个人努力04-26

福柯的主体阐释学及其对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启示04-26

生命意义的追寻04-26

精神分析与新时期文艺理论的重建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