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逆反心理;封闭心理;妒忌心理;冲动心理;思想教育;心理教育
1对逆反心理的教育
“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父母、教师倾注的爱心作用于学生个体之时,未必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三年级女生杨某在开学初突然离家出走,几天后身无分文,幸遇一位大学生资助送返。班主任多次上门劝说都毫无结果。家人认定她息上了精神疾病,强制将其送入精神病院治疗,花费数千元也毫无疗效;于是任其在家,旷课达月余。笔者侧面了解到以下一些情况:该生成绩很好,任课教师将其作为高考种子选手培养;其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但父母一再承诺“全力资助”其完成学业;邻里、亲戚无不对她寄予厚望。据此笔者认为该生的行为是心理障碍所致。笔者与其面谈,陈述以下观点:在学校,教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对其给予较多关注属正常现象;在家庭,父母疼爱子女,无不倾注心血,更何况对成绩优秀的学生;邻里、亲戚的厚望是对其取得成绩的肯定。杨某心理障碍出现的原因是其心理感受出现了偏差,产生了逆反心理,担心高考万一考不好“无颜见江东父老”,导致不能正常学习。她认同笔者的分析,请求笔者给予帮助。笔者提出3点建议:(1)调整追求的目标:考上大学只作为成功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站,力争考研等继续深造,最终追求事业的成功、回报社会;(2)在策略上,考试可以故意不取得高分,以降低教师、父母的期望值;(3)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在剩下的时间里不懈努力,尽可能弥补已造成的损失。谈话后的第二日她返校读书。其间笔者以书信方式向她表达了自己的关心和信赖。3个月后其参加对口单招考试,被某本科院校录取。
2对封闭心理的教育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某些天灾人祸是非人力所能左右的。然而要求十几岁的中学生悟透、承受这些确非易事。他们在遭受这类打击后,常常会紧锁心扉。1996级男生石某,幼年生母不幸病逝,父再婚生一女,后母视其为亲生,但被其拒之千里。该生平时很少说话,常独来独往。身为乡镇干部的父亲对他提出“底线”要求:莫被关进监狱。笔者任班主任后,在生活上给予了他较多的关注,赢得了他的信任。笔者与他谈人生,讨论生命现象,借机讨论他与后母如何相处的问题;帮他换位分析后母的心理感受,建议他接受后母的真爱;指导他在社会交往中把握自己的一些策略。在后来的生活中他虽然未能开口叫后母一声“妈”,但在行为上已接受了这份母爱。石某高中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目前在事业上已小有所成。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3对妒忌心理的教育
人群有左中右之分。如何对待比自己强的人?正确的做法首先是承认这种差距;其次是分析造成这种差距的主客观原因:再次是向强者学习,发挥自身的长处,寻求共同进步。否则任由“既生亮,何生瑜”的心理作祟,必然造成妒忌、猜疑的不良心理。2002级女生吴某学习勤奋、刻苦,进入职校初次考试成绩名列全班第二,但妒忌心理极强。而同桌女生成绩列全班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待人真诚、友善。两人平时讨论学习问题时,吴某常言语尖刻。某次考试吴某发挥失常,这使其情绪波动颇大。在班级中,她故意不遵守班级制度,对班主任的间接批评也十分反感,认为因自己没考好,教师才另眼相看。同桌家长有时来校与班主任沟通,吴某据此认定班主任必偏心于同桌。期末评定前,吴某认定班主任会不公正。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作为班主任,首先公布评优的基本条件,然后让学生民主投票,并当场唱票,结果吴某落选。事后笔者与吴某交流思想,帮她分析落选原因,分析妒忌心理给自身、他人造成的危害。最终她心悦诚服地承认了自身存在的不良心理倾向,并承诺坚决改正。后来她担任了学习委员,工作相当出色。
4对冲动心理的教育
独生子女的出现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如何加强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是许多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冲动行事是独生子女的常见行为。2002级学生姜某进校时间不长,多次与他人发生激烈冲突;教师找他谈话,他每次都能承认错误,可事后仍冲动行事且犯错不断。诸如:他认为任课教师不公便当面顶撞;与女生发生争执,在对骂过程中,女生提及他母亲,他毫不迟疑地打了对方两记耳光;几位男生打架,他认为“四打二”不公平,竟在事后殴打了其中的一位等。分析原因,他是独生子女,父母多年娇惯造成了他的任性;儿时在同龄人中,他是孩子王,讲义气,做事从不考虑后果,责任事后一律由家长承担。在教育该生的过程中,笔者帮其分析,让他自己得出结论;在处理上,允许其反复;每次要求他将思想认识作书面记录,再次犯错时,连同前面的“认识”一起再认识。后来该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诸如此类的案例显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无不存在偏差。错误的认识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纠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内化为心理上的认同,导致情绪的偏激和心态的扭曲。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不仅要从思想认识的角度,更需从心理的角度帮助学生,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从“人肉搜索”谈网络传播的“把关意识”04-26
“根”在哪里04-26
生命意义的追寻04-26
精神分析与新时期文艺理论的重建04-26
麦琪——乔治·艾略特人本宗教的实践者04-26
将身体借给世界04-26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化建构04-26
美国环境文学的核心主题及其表现技巧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