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均衡性的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

时间:2024-04-26 15:52:50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当下的现代性存在着一个巨大缺陷——不均衡,不均衡表现在现实的歧视与思想的压抑和奴化两方面。不均衡是一个两面的雅努斯,它既诱发了人们质疑现代性。又召唤现代性进行续写。审美现代性的批判、对话和反思原则有助于逐渐消除这种不均衡性,使现代性趋向更完善和更健全。第三世界人民和其他弱势群体将真正地成为续写现代性的主体之一,现代性将真正地成为全人类平等对话的场所。

  关键词:不均衡;续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
 
  对于现代性的现状和前景。思想家们众说纷纭。以哈贝马斯和韦尔默为首的“保守派”说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事业,需要更合理地建构;而以利奥塔为首的“激进派”则说现代性已经不合时宜,应该终结和被取消。在这难分高低的争执之中存在着一个共识:现代性存在着缺陷和不足。的确,当下现代性的繁荣表象下面遮蔽着一个巨大缺陷——“不均衡”,不均衡表现在现实的歧视与思想的压抑和奴化两方面。“不均衡”不是挑剔全球的现代性没有平均地发展,而是指现代性流露出歧视和不公正的倾向,指它没有毫无偏见地把启蒙和解放的光辉普照给全人类。不均衡是一个两面的雅努斯(Janus),一方面凸现了现代性的内在缺陷,引起了人们质疑现代性;另一方面。它扮演着召唤现代性续写的角色,为现代性继续流动提供了空间和场所。如何消除这种不均衡性?审美现代性的批判、对话和反思原则引导人们逐渐消除现实和思想的不均衡,帮助现代性趋向更完善和更健全。
  
  一
  
  启蒙目的就是要人挣脱自己导致的未成熟状态,走向思想成熟;就是让人摆脱神话的控制,自己独立思考;就是使人扬弃自我异化状态,步入自由自在的美好社会。这里的“人”指的是整个人类,而非某个优秀种族和国家,否则它就不会造成一呼百应的世界性效应;也非单一的男性或女性,否则启蒙的力量就要大大削弱,它就难以从传统的禁锢中脱身出来。因此启蒙是公正的,而非歧视的;它培育的是人的自主能力和果敢性格,摒弃的是懦弱、依赖和奴化意识;它要实现的是全人类的永久和平,而非某地域性和区域性的暂时安稳。凭此品格,现代性如流动的河水一样,流出欧洲,流到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所到之地,现代性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带给人们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但随着现代性的成长,其野蛮性也随之壮大和蔓延,人们开始对其产生信任危机,许多“终结论”(如艺术终结、人的终结以及现代性终结)纷至沓来,现代性处于终结或被“重写”(利奥塔语)的困境中。
  现代性这样的困境是由自身的盲目和偏执所导致的。盲目和偏执指现代性过分追求前进和破坏,而忽略了对传统的保护和再创造;指人类过分依赖于技术和货币这两种现代性动力,以至于怂恿它们僭越为人的主人;指人类以“人类中心主义”来衡量一切,而遗忘了对自身的反思;指现代性过分注重“二元对立”,却漠视了交往和对话的重要性。为此霍克海默指出:“盲目性包含了一切,只因为它一无所知”,“偏执就是认识的黑暗面”,“偏执本身正是一知半解者的症候”。由于现代性受控于“一无所知”的盲目和“一知半解”的偏执之下,因此它在谱写自己辉煌史的同时,也衍生了诸多不光彩的问题,如区域性和世界性战争、惨无人道的种族大屠杀、人的异化和生态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凸现了现代性内在危机:同一性思维神化、现代性动力变异、主体隐退以及反思功能式微等。盲目和偏执更是“培育”出现代性的不均衡性。在现实层面上,有的国家已经处于现代性之中,有的徘徊于现代性边界之上,而有的则被排斥于现代性秩序之外。在思想层面上,男权主义对女性的压抑,文化帝国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对第三世界人民的思想奴役,整个世界充斥和推崇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等,这些不公正现象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消除的。这些与现代性当初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等幸福许诺极不相称,从这一点上说,现代性在制造诺言的同时,又在背叛诺言。
  现代性的不均衡之一就是现实的歧视性。现代性呵护的应该是不分肤色的全人类,它不应该厚此薄彼,不应该有偏爱地播撒它的光辉。但是大部分欧美国家已经在享受着现代性的恩惠,甚至还独享着畅谈后现代的特权,它们确实是现代性国家。而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还在苦苦追求着现代性,现代化仍是它们很长时间内的主要奋斗目标。它们虽拥有了一些现代性和后现代的因素,但它们的现代性是不健全、不完善的,是“半现代性”。另外,还有一些地区仍在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努力,它们只是窥见了现代性的曙光,却难以捕捉到现代性自身,它们是“非现代性”。更令这些地区的人们感到不公的是现代性在一定程度上是排斥他们的,因为现代性秩序的掌控者——现代性国家(一些西方国家)在利用种种方式和借口阻挠着他们的现代性发展。因此从现实层面上谈,现代性是带有歧视和偏见的,而非公正和平等的。那些现代性国家既作为现代性的宠儿,在最大可能地吮吸着现代性的资源,又扮演着现代性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在假借现代性幸福和安危之名来分配现代性的光辉。而“半现代性”和“非现代性”国家则常常受到现代性的冷落,它们为跨入现代性的大门而被迫付给现代性国家高额的门票钱。歧视性的存在严重地削弱了现代性的信誉,人们洞察到现代性本质上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性,是它们为自身利益之便利所推行的一种生活方式。
  不均衡之二是对弱势群体的思想压抑。现代性把思想变革看作是它自己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职责,“没有这种变革,一切政治变革、一切革命看来不仅毫无用处,而且甚至是破坏性的。”思想变革就是要消除宗教、神学和权威的思想压抑,实现个体思想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但是在现代性发展过程中,思想压抑非但没有消除,反而呈现一种深层化和复杂化趋势。为了能够源源不断地掠夺他人财富,西方发达国家刻意而阴险地丑化了第二三世界人民,把他们界定为懒散、落后和无知的种族,强调他们天生就是被关照的、被欺凌的贱民。这种有意识的思想压抑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行为,它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霸权行径设定了虚假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为他们的罪行披上了美丽的外衣。另外,曾经为现代性确立做出巨大贡献的女性,也没有得到现代性所许诺的幸福和自由。在社会中,女性被界定为一个边缘的、可被忽略的角色。她从事的是服务性和不重要的工作。在文学中,女性形象往往由男性作家界定,即使某些女性作家想凭借自身女性身份来为女性正名,但发现她所使用的语言和她的意识深层都带有深深的男性烙印。更不幸的是殖民地女性,她们承受着殖民者和男权的双重压抑和双重掩盖,以致于被塑型为一个“属下”的“属下”,一个沉默和喑哑的“他者”的“他者”。另外,社会中还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欺凌和压抑,充斥着独白型话语方式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现代性本来试图把人从传统社会的独白型话语方式的控制中解救出来,建构一个平等和自由的世界,结果它自己也迷恋于这种压抑性话语方式,也沉湎于对弱势群体压制的快感享受中。现代性在许诺解放人的思想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吞噬着这美丽许诺,不能不说现代性是不健全的,是需要进一步续写和完善的。
  不均衡之三是“培育”了依赖意识和奴化情结。现代性仍在助长思想压抑这种文化帝国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行为,而长久的压抑会导致被压抑者对施压者寄托一种情感依赖,从而放弃了自己思考的勇气、信心和权利。长久的情感依赖与自我无力和懦弱往往又会滋生奴化情结,使人渐生自卑和自制意识。这显然又违背了现代性自己所主张的思想革命。现代性希望树立的是人的自我观察和自我判断能力,即思想的独立性而非依赖性,更非奴化意识。这要求不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场合人都要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既不要被现象的外表迷惑,也不要因自身的喜好或厌恶而丧失主见,更不要屈服于他人的压迫。但是现代性在培养了一些强者的同时,又“培育”了更多的丧失主见的“奴化的人”。从这一点看,现代性在制造着自身的不均衡,在延续着传统社会的不均衡旧习。由于奴化的人甘愿削弱和隐没自身的创造力,所以他们常常期待强者的驱使和控制,并把得到这种思想上的奴役当成了恩赐。如果得不到控制和奴役,奴化的人反而会丧失生活的方向和兴趣。他就会成为一个有明亮眼睛的盲人。奴化的人更懒于反思自身和完善自我,他把自己一切希望寄托于强者的宠幸上,如一些黑人费尽心机模仿白人的生活习性,以图获得一个“白面具”来有别于黑人。来博得白人的好感。奴化的人与福柯强调的“批判的人”相距甚远。“批判的人”应该勇于质疑和反对宗教、法律和权威的压抑,应该不断反思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奴化的人根本无力辨别外在事物的真伪,无法批判外在事物的不合理性,更无勇气反思和纠正自身的懦弱。
  从以上看出,不均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弱势群体缺乏对强势群体的批判和抗议,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都忽略了反思和检讨自身,以及两者缺少真正的对话和交往。不均衡这个缺陷导致了现代性的信任危机,本雅明称现代性为“病态的现代性”,弗洛姆称之为“不健全的”,许多人还认为现代性已经不合时宜,它将走向终结。不均衡这个缺陷还延缓了现代性的进程。使得现代性在奋勇向前时常常不得不回过头来查漏补缺,这也内耗了现代性的能量。
  
  二
  
  虽然不均衡是现代性的一个巨大缺陷,并且它也在滞缓着现代性的进程,但是不均衡并不会把现代性引向终结,相反它很大程度上作为一个巨大的召唤结构来引发现代性,为续写现代性提供无限的空间和场所。
  首先,作为召唤结构的不均衡凸现了现代性的缺陷所在,让各种现代性认清了自身,清楚了自身的处境。对于现代性国家来说,它们不但应该洞察到自己社会中严重的思想压抑和奴化意识,同时更应该反思一下它们对亚非国家所施加的思想压抑。如果它们只关注自己内部的思想压抑,而漠视或不承认对外的压抑,那么仍旧难以消除现代性的现实和思想的不均衡。因为第三世界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和压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们所导致的。菲利普·英格哈德揭露道,全球化无疑是西方文明扩张的伟大结局。对于“半现代性”国家而言,它们要明确现代性建构的方向和目标,要制定好一个适合自己的现代性方案。既要坚韧地建设自己的现代性,不做西方的随从,又要警惕一些现代性国家设置的甜蜜陷阱——经济和文化政策;既要不懈地关注现实的现代性,又要了解自己思想的现代性。而对于那些“非现代性”国家来说,更是任重道远。它们首先要从贫困和动乱中挣脱出来,制定一个现代性蓝图。然后它们要在建构现代性与反抗西方发达国家两条线上同时奋力拼杀。同时它们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反抗要兼顾现实和思想两个层面,尤其要提防思想上的文化帝国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压抑,因为思想上的统治比现实控制更可怕和更难以察觉。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其次,不均衡把现代性引向那些期待启蒙和解放的地方。无论把现代性比作一条“流动的河流”(齐格蒙特·鲍曼语),还是一个“蒸汽压路机”(阿格尼丝·赫勒语),它都应该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否则现代性就是一潭死水,就是一个原地打转的机器。初期和盛期的现代性之所以能消除一切固定的东西和神圣的东西,能有那么大的活力和动力,关键原因就在于有明确的前进目标—一广阔而有诱惑力的全球市场。而当全球各地逐渐被现代性眷顾,许多人主动或被动进入文明社会后,现代性好像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似乎自己的职责已经完成,只等寿终正寝了。其实,现代性的启蒙和解放的任务远未完成,它还需建构自身和完善自身。不均衡凸现了现代性的缺陷所在,也就规定了现代性进一步前进的方向。这些缺陷犹如一些空白点和未定点一样带有极强的磁性,它们散发出一种召唤力吸引现代性来填充这些空白点和未定点。现代性被不断地激活和引发,迸发出许多活力来,现代性将抖去衰老之气,将充满朝气和生机。而当现代性涌入这些空白处和未定点后,一些新的东西会注入到现代性旧有的框架中,从而会在现代性内部制造出质变来,使现代性内部不断内爆,危机的现代性将从内部重生。内在的质变远比外部的刺激带给现代性的冲击大,它更有助于现代性健康发展。
  在现实层面上,现代性应尽力加强“半现代性”国家和“非现代性”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只有把全球都纳入到现代性版图之内,现代性才真正地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现代性还应该反思自身不合理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秩序等,这些由强权设置的、意在阻碍现代性发展的关卡应该尽早废除掉。在思想层面上,由文化帝国主义、后殖民主义和男权主义实施的思想压迫是现代性竭力摒弃的,只有消除了种族歧视和压制,只有消弭了对女性的忽略和压抑,人类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否则所谓的“自由的人”是虚无的,是单面的。另外还应消除逻各斯中心主义,宣扬差异个体的平等对话。更应该注重批判和反思人的奴化意识,使人从内心中自然地涌现出自由和自主的欲望,使人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再次,不均衡把现代性引入到了一个多元对话的场所中,激发了人们更多的潜能。进入召唤结构的现代性会吸收更多的新鲜血液,现代性将变得更具开放性,它施行的是狂欢化话语方式,而非原来的独白型话语霸权。狂欢化话语方式提倡个体之间平等、多元对话,拒斥所谓中心和权威的话语霸权;尊重团结性的主体间性,拒绝强制性的发号施令。通过各抒己见,对话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尤其是先前被压抑的第三世界人民和妇女们加入了对话行列,他们的建议将更加丰富现代性的内容。此时现代性国家、“半现代性”国家以及“非现代性”国家为谋求更健全和更完善的现代性而积极对话,为推进人的整体进化而交往;在第三世界人民的反抗下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反思下,不平等秩序将被摧毁,第三世界人民将自我言说,他们也可以和发达国家人民平等对话;男性与女性将共同协商建构人类的家园。在对话的现代性语境中,对话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平等对话思维方式指导下,无论是现实的不均衡还是思想的不均衡,无论是宏观的不均衡还是微观的不均衡都将被逐步消除,现代性将在多元对话中走向更完美和更健全。
  作为召唤结构的不均衡凸现了如何消除现代性的不均衡性,那就是注重批判的力量,提高个体的反思能力以及力图实现多元对话。具有召唤魅力的不均衡也为现代性廓清了前进方向,为现代性提供了续写的场所和空间。现代性不再漫无目的地流动了,它可以有的放矢地启蒙和解放那些未成熟的人,使现代性趋向更公正、更开放和更富有朝气。
  
  三
  
  从上面可以看到,现代性就是在不断地创造和消除不均衡的过程之中走向完满的,而能不能很好地减少不均衡的产生,关键在于是否重视批判、对话和反思这三个原则。批判可以揭示出事物真相,树立和增强人的信心;对话有助于挖掘人的潜力,加深人的交往和团结;反思可以反省自身,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而审美现代性在这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审美现代性是围绕着“完整的人”来审视现代性状况的批判性艺术和美学形式。它批判的对象包括现代性的叙事方式和思维方式、科技和货币以及人自身等。自现代性发轫起,审美现代性就兢兢业业地担当着批判者和监督者角色,它不但批判了现代性的不合理性,而且还为其设计了合理的建构方案。卢梭说道:“文明人在奴隶状态中生,在奴隶状态中活,在奴隶状态中死:他一生下来就被人捆在襁褓里;他一死就被人钉在棺材里;只要他还保持着人的样子,他就要受到我们的制度的束缚。”同时,他提出“返回自然”“顺应自然”“加强教育”等主张,当然,不能不说他有些观点带有乌托邦性质,是难以实现的。正因为审美现代性不断地批判,现代性虽百病缠身,却仍旧能不断获得新的动力,依旧能稳步前进。审美现代性不仅批判权威对差异个体的压抑和控制,力图实现个体之间平等对话、和谐相处,而且也提醒个体要时刻反思自身,以免演化为新的权威。通过批判、对话和反思原则,审美现代性指导着现代性逐步消除不均衡,使现代性变得更合理和更健全。
  批判是现代性赐予人并期望张扬的一种气质,这种气质是现代的人区别于传统的人的一个主要标志。传统的人往往受困于宗教、神学和权威的淫威,而怯于言说,他们往往以顺从和依赖为美德。在这些顺民的“承让”下,传统社会形成了一种独自型话语方式,知识的解释遵循的模式只是讲解——聆听,只是阐述——赞同。而缺少怀疑、反驳和否定。而现代性则强调人的批判意识,把批判意识作为人意识觉醒的一个祈向。由于受到现代性的负面效应(如“人类中心主义”“金钱拜物教”以及文化工业等)的侵蚀,现代的人被“异化”“物化”“单面化”了,他被剥夺了或遗忘了批判意识。而审美现代性强调永不妥协的“否定”,强调“艺术是社会的反题”(阿多诺语),就此来唤醒人的批判意识。批判首先包含一种怀疑姿态,就是人敢于质疑所有呈现在眼前的事物,不会随意相信“他说”,而要自己拷问一下事物的真相。怀疑是认识事物和理解真理的基石,也是人证明自身存在的最低标准。批判还含有一种否定姿态,这是在怀疑基础上自我意识的提升。怀疑是自我思考的开始和过程,否定则是自我思考的结果;怀疑表示不再完全盲从,否定则明确地说“不”和“错”。以怀疑和否定思维来认识事物的人,他所掌握的东西都是凭借自己的思考而转为自己精神财富的,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启蒙了的人”。对于女性来说,要以怀疑和否定的姿态来审视男性秩序,要了解女性真实的处境以及出路所在,而那些身受双重思想压抑的殖民地女性更需要把自身境遇与国家状况有机地结合起来。“半现代性”国家和“非现代性”国家应该勇敢地批判一些现代性国家的霸权行为,还需要警惕后者的隐性压迫,如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殖民倾向。
  对话是“批判”基础上个体关系的建构,是对旧秩序中权威的否定,但是对话并不是权威的更替——树立新的权威来替代旧的权威。对话是审美现代性祈向之一,审美以同情他人的“移情现象”为基础,以全人类共同利益为准则,期待实现全人类平等对话和幸福团结这样美好的理想。对话反对绝对的同一性,摒弃逻各斯中心主义和独白型话语方式,而推崇“非同一性”和狂欢化话语方式。在对话的场域中,个体之间是平等的、自由的,是相互尊重的,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主宰和中心,它们处于不断争论和商讨中。对话的方式包括提问、应答、赞同、反对以及争论和协商等。这种多元对话使得个体处于紧张而和谐、争论而统一之中,它可以激发出更多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出更多人的潜能,使得事物的内涵呈现出多元化和丰富化。对于不均衡来说,对话可以有效地消除由西方发达国家制造的不平等秩序,可以逐步地消除文化帝国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可以逐渐消除男权主义对女性的欺凌,可以帮助人们改掉贪婪权威、绝对中心和霸权的恶习等。由启蒙和解放了的妇女和第三世界人民作为对话主体之一的现代性,它尽可能地发挥人类的全部力量和能力,尽可能地推广和深化启蒙和解放。这样就可以打破由西方发达国家和其他强势群体所垄断的旧秩序的现代性,使现代性真正地成为全人类平等对话和交往的场所。最终平等、多元对话帮助现代性填满了不均衡之处,既使现代性成为全球性的生活方式,又把整体的现代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批判和对话可以逐步地消除现代性的不均衡性。但是它们更多地提供了一种向外的精神诉求,而要想从内部消除不均衡,现代性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反思。列斐伏尔说:“我们把现代性理解为一个反思过程的开始,一个对批判和自我批判某种程度进步的尝试,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审美现代性的批判和监督时常刺激着现代性反思和完善自身,审美现代性之所以能够如此,就在于它本身具有内在的反思特性:审美形式的自律性和艺术家的“说出真理,揭露谎言”(乔姆斯基语)职责。艺术的自律性和艺术家的职责在保证自身独立性的基础上,也提醒着现代性反思自身,并为反思提供了理论指导。反思是个体对自身行为重估和再评价的思维过程,是“我思”的内转和深层化,是意识走向成熟的表现。一方面,反思拷问个体的软弱、懒惰、依赖和奴化意识,并指出这些弱点的危害。此向度的反思会使人丢掉那些不成熟的性格和思想包袱,敢于做自己的主人。这种反思主要适用于弱势群体和被压抑个体,使他们丢弃由他者和自己造成的思想累赘。这样,原有的软弱、懒惰、依赖和奴化的人不复存在了,更多的是善于、勇于和乐于批判、对话和反思的人。另一方面,反思防止的是人的盲目自信和施虐倾向。盲目自信往往会遮蔽人的视线而使人迷失方向,使人随意地做决定,结果常常事倍功半。施虐倾向会催使人在谋求自己利益的同时,戕害众多他者的利益。此向度的反思既适用于那些西方发达国家与男权-主义等,也提醒那些刚从受压抑状态中挣脱出来的个体,不要用一种新的不均衡来替代旧的不均衡。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反思是为把个体引向自由、自信和自省的轨道上来,使个体保持健康的精神状况。也使世界处于美的和谐之中。
  当然,由于审美现代性自身的悖论性和现代性的复杂性,审美现代性在批判和改善现代性时候常常会感到无助和无奈,所以阿多诺曾悲观地把审美现代性这种救赎形式比作沉船上绝望的呼救声。因此,要想更好地诊治现代性危机,审美现代性不但要不断反思自身和完善自身,而且还要有批判地吸收后现代和其他理论资源。这样审美现代性才能更好地担当起批判和监督的重任,才能更有效地诊治现代性并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结束语
  
  在审美现代性的批判和监督下,现有的不均衡会被人有意识地逐渐消除,“半现代性”与“非现代性”将不复存在,人类将全部步入到公正的现代性之中。在这样的世界秩序中,个体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以致在地球上的一个地方侵犯权利就会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受到”。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均衡会永久地消失,实质上随着现代性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更复杂和更棘手的不均衡将接踵而至。新的不均衡也将是两面性的,既带来危机,也带来机遇,而现代性就是在逐步消除不均衡和衍生不均衡的过程中前进的,所以不均衡是现代性自我完善的一个必要台阶。面对着不断涌现的不均衡,我们只要坚持批判、对话和反思原则,就会把现代性推向一个更健全和更完善的阶段,同时也会把人类锤炼得更成熟和更具有现代性气质。更重要的是,原本被压抑的第三世界人民和其他弱势群体将真正地上升为现代性的主体之一,现代性将尽可能地为更多的人带来幸福,而这恰恰也是现代性的主旨和最大追求。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精神分析与新时期文艺理论的重建04-26

将身体借给世界04-26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化建构04-26

美国环境文学的核心主题及其表现技巧04-26

意识形态与早期中国现代文学理论04-26

论女性主义身体观的历史演变04-26

从释读的静态文字学到当代书写的动态文字学04-26

传统文献学几个理论问题再探04-26

文学经典发生学初探04-26

主潮的贯通与边界的放阔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