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鲜汉涛到新罗时期,基于罗唐友好外交关系、留唐宾贡生等积极因素,其创作空前活跃,迎来了汉诗的成熟期。崔致远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在入唐留学期间与罗隐等唐代有名诗人有过交流,创作了很多很有影响的作品。朝鲜汉诗在成熟期的发展中,受到晚唐诗风和中唐派等其他诗风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带有现实主义,感伤主义,脱俗归隐等特点的诗风。
关键词:朝鲜汉诗诗风;现实主义;感伤主义;脱俗归隐
一、新罗学者——崔致远
崔致远(857-?),字孤云、海云,生活在新罗末期,庆州人。入唐滞留16年(869-885年),874年及第,881年创作《檄黄巢书》,在中国文坛享有一席之地。崔致远现存的个人文集有《桂苑笔耕》20卷。《新唐书》记载有《四六集》1卷和《桂苑笔耕》20卷,在《三国史记》列传和《桂苑笔耕》自序里也记载有不少文集。但均已失传。
崔致远入唐是在晚唐(827-906年)中叶,根据崔致远现传的诗题与《三国史记》的记载可知崔致远与罗隐、高骈、裴瓒、张尚书、于慎微长官、李展长官、进士杨赡、吴峦、顾云、张乔、吴瞻、女道士等很多唐人有过交流。
其中,与晚唐诗人罗隐有师徒之说,崔致远的汉诗风格充分证明与罗隐的交流之深。
《三国史记》列传记载:
始两避畴,舆江东诗人罗隐相知,隐负才自高,不轻许可。人示致远所制诗歌五轴。
恃才高傲的罗隐,见崔致远之后,拿出自己的“五轴”的诗给崔致远看,这说明罗隐对崔致远的赏识。
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有《罗昭谏集》。
《旧五代史》罗隐传:
“罗隐‘诗名于天下,尤畏于泳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
罗隐善于咏史,诗又多以讽刺世俗为材,由于此原因他屡次不中第。他生活在国家势力日益削弱的晚唐时期,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罗隐感叹怀才不遇,作诗也带有咏史、讽喻、感伤等的特点。
崔致远与罗隐有较深交流,崔致远生活年代也处于国家衰落时期。在他生活的新罗末期,国情混乱,官场又有骨品制的限制。因此,崔致远无法按自己的意愿施展才华,深感怀才不遇。于是辞去官职,选择了游山玩水、逍遥自放的生活。这种怀才不遇、厌恶社会政治和讽刺、感伤的情怀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在朝鲜文学史上崔致远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大量创作汉诗作品的诗人,他的汉诗风格多样而独特,内容丰富而深刻,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汉诗水平,被称之为汉文学的“开山鼻祖”。留唐宾贡生以崔致远为代表,新罗诗坛又以这些留唐学子为主体,因此,崔致远的诗风在新罗诗坛具有主导性的作用。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以崔致远为代表的朝鲜汉诗诗风
1.现实主义诗风
匈牙利著名文艺理论家卢卡契认为:“文学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作为人们的意识形态。是现实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由特定的创作人来完成的。
崔致远生活在衰落的新罗末期,他的汉诗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诗风。这种诗风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的讽喻和咏史上。
(1)讽喻
崔致远与罗隐有较深的交往,诗风上受罗隐影响颇多。在晚唐时期罗隐的诗风属于浅俗派。浅俗派“宗奉白居易”,继承“浅显通俗”的中唐诗风,善于“讽喻时事”。咏物诗中的讽刺与对社会政治的讽喻是罗隐最明显的创作风格。如《鹦鹉》:
莫恨雕箭翠羽残,江南地暧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诗中诗人把无法施展才华的自己比作笼子里的“鹦鹉”,嘲讽自己不得志的命运。
在与罗隐的交往中崔致远的讽喻手法也日益突出。从崔致远汉诗与罗隐诗的比较中可以看出风格上的相似之处。如《蜀葵花》:
寂寞荒田侧,繁花压柔枝。
香轻梅雨歇,影带麦风歌。
车马谁风赏,蜂堞徒相窥。
自惭生地贱,堪恨人弃遗。
诗人把自己比作“车马”不“风赏”、只有“蜂蝶…‘相窥”的蜀葵花,自嘲为“自惭生地贱”,描述了自己不得志的愤闷遭遇。关于崔致远的讽喻水平,《小华诗评》作了如下评价:“诗可以达事情通讽喻也。”
(2)咏史
罗隐“长于咏史”,他的诗以咏史、讽刺为主。如《咏史》:
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徐陵笔砚珊瑚架,赵胜宾朋玳瑁簪。
未必片言资国计,只应邪说动人心。
九原郝此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
崔致远咏史诗中较有代表意义的是《熊津公山城诗》:
襟带江山似画城,可怜今日静消兵。
阴风忽倦惊涛起,犹想当时战鼓声。
诗人望着经历一场战争的旧址,为那场战乱遗留下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而担忧。崔致远的这类咏史诗体现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
留唐学习,尤其是与罗隐的交流,使崔致远诗突出了讽喻与咏史的特点。崔致远被罗隐现实主义的风格所浸染,打破了晚唐的形式主义框框,在诗篇上增添了现实主义色彩。
2.感伤主义诗风
晚唐诗坛在国家即将衰落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感伤主义诗风。李日刚在《中国诗歌流变史》中提到:
此为一黑暗扰攘之叔季,一切学术文化已成衰落现象。诗坛主潮,全为唯美主义所支配,即由人生文学改为艺术文学,不重实质而尚工巧,外表无非绮罗香泽、内容不外月意云情。大率气格卑靡,颇多亡国哀思之音。
晚唐诗带有“唯美主义”、“不重实质而尚工巧”、“颇多亡国哀思之音”等特点。晚唐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给诗坛铺盖了一层浓厚的悲伤气息。
感伤情怀在罗隐的诗句里很明显。罗隐有才华,却受到了一些人的轻视。正如《五代史补》记载:“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他的“恃才傲物”和对世态的大胆的讽刺受到“公卿”的轻视,甚至导致他“六举不第”。罗隐虽继承中唐诗风,但身处其中也只能以诗歌来表达悲伤情怀。因此,怀才不过的感伤情怀也成了他的诗风之一。如《焚书坑》: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
崔致远留唐时间正是晚唐时期,受晚唐诗风的影响,他的诗感时伤事的个人感情色彩比较浓厚。不管是晚唐还是新罗末期都处于国家逐渐衰落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崔致远的文学观与罗隐的感伤、怀才不遇极相似。如崔致远的五言绝句《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多用“秋”、“苦”、“少”、“雨”、“心”等带有低落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感伤情怀。
又如《行次山阳续蒙太尉寄赐衣段令充归观续寿信物谨以诗谢》:
自古虽夸昼
相关文章:
浅析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04-26
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自尊心的保护04-26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04-26
浅谈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儿童音乐教育04-26
浅议音乐在心理学运用中的作用04-26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应用04-26
探析在心理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04-26
浅谈人本心理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