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逆反心理及其调适与对策

时间:2024-04-26 15:52:0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儿童逆反心理 成因 对策
  摘要: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面对儿煮表现出的逆反tL,理,认清其实质与心理构成.了解儿童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利于教育工作者采取适当的策略、方法对其进行调适。
    儿童的逆反心理使得很多家长觉得无可奈何,使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了解儿童逆反心理的成因、实质和寻求恰当的教育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工作。
    一、儿童逆反心理的实质与心理构成
    逆反是指对权威性的思想、行为准则的否定。n1逆反心理,其实质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的。‘2〕其中,认知是受教育者态度的基础。在对态度的作用中,认知主要是对逆反心理起准备和导向作用。这是因为,人在认识某一现象或问题时,其在心理上都具有一定的较为稳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些稳定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所构成的认知,支配人们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将要采取怎样的做法,是拥护、支持,还是反对、逆行。情感是逆反心理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指人们在心理上对认知信息内容的一种情绪体验,即喜悦(愉快)或烦忧、反感。具体地说就是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当理解掌握了某一信息或观念,一般会感到一种满足、充实和愉悦;而对不理解的信息和观点,一般会感到疑惑、焦虑和烦忧。将这些对新观念、信息的情绪感受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存储的知识内容、态度加以比较,当原有的不良情绪不能有效地克服和剔除时,不良情绪就会愈加强烈,从而导致产生去抵制有关教育管理的内容和信息的行为意向。当这种意向倾向越来越多时,逆反心理就会逐渐转化为一种逆反行为。因此,作为逆反心理的第三个构成要素即行为意向,在逆反心理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它是逆反心理转化为逆反行为的准备,它直接受逆反情感的作用和影响。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儿童逆反心理产生的主客观因素
    L.主观因素
    儿童逆反心理的产生首先是和儿童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儿童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逐渐趋于成熟和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较为显著。川正是儿童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
    (2)儿童在性方面开始发育并逐渐趋于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自我意识。由于自我意识自觉性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_4}对教师、家长的教育,会有意无意地采取回避、甚至背离的态度。
    (3)儿童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L51具体来说少年儿童在心理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看问题容易片面化和表面化。对教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教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2.客观因素
    儿童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l)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大量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家庭的温暖和理解,使子女产生温暖、信任和安全感,并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学习习惯,惩罚、否认、拒绝和干涉则使差等生有逆反与自卑感,对学习厌恶、抵触和缺乏信心。川可见,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儿童逆反心理的形成。
    (7)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是儿童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学校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二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三是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此外,我们施教的内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输和填鸭方式也是造成儿童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3)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同辈群体是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儿童受同辈群体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同辈群体的依赖。这是因为在同辈中,儿童们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它们之间相互容易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因而儿童同辈群体中的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势必对置身其中的一些儿童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4)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对儿童的影响日益扩大,一方面给儿童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儿童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制作节目的需要用来警示人们的内容,却被儿童负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如嬉皮士和具有反叛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也影响并辐射着我国儿童的逆反心态和逆反意识的形成。
    三、儿童逆反心理的调适与对策
    1.教育者要有正确的观点
    教师应该认识到儿童的逆反有时是合理的,比如对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体育锻炼过少问题等;而有些逆反又是由儿童自以为是造成的。对儿童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逆反心理,教育者要有清醒的认识。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教师应努力草重学生
    有逆反心理的儿童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他们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了使他们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须首先使他们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自己带头真心实意地帮助这些儿童。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运用表扬这一工具。这正如罗伯特·斯莱文在其所著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总体来看,应该经常地使用表扬,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以及差生较多的班级,更应该经常使用表扬。”“当表扬是针对某一行为结果,具体而可信时,表扬就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激励因素。”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其优点,并寻找恰当的时机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
    3.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生活构成儿童的“心理活动空间”按照完形心理学的观点,这个心理活动空间就是一个影响儿童个人行为交互作用的心理场,即情境。当代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个情境中,关键在于“场中人”的主观感觉,即心理气氛。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心理气氛,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学校的教育实践也证明,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改善儿童的逆反心理等攻击性心理及行为。

    教师应善于采用组织手段,在班内组织起有一定层次的正式关系的网络,为儿童日益扩展交往范围、建立多样的生活联系、形成丰富的责任依从关系提供充分的条件,从而使他们逐步深人到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去,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充实和美好。针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儿童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帮教小组,给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他们会逐渐消除对立情绪,乐于接受大家,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教师可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并发挥其教育效能,以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减少消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努力使班集体成为良好的交往场所,使所有的儿童特别是存有逆反心理的儿童对交往发生一定的兴趣,并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学习交往,从而对活动感兴趣、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先的态度和看法。
    4.指导家庭教育优化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的原则,要符合子女的实际,否则家庭教育的功效就会消弱。
    首先,家长对子女应给予适度的爱。父母对子女应该有理智、有分寸地爱。
    其次,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应符合儿童的实际情况。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引导和缓解儿童的逆反情绪对于发挥正面教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儿童逆反心理的调适和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和引导,需要多种教育措施协同作用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关于体育教学中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克服对策04-26

浅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障碍及策略探究04-26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原因分析04-26

试论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学生心理障碍解析及对策04-26

大学生心理障碍原因论析04-26

浅谈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04-26

论析消除残疾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几种渠道04-26

浅谈环境破坏行为的心理动因及疏导教育04-26

正确对待中学生学生逆反心理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的04-26

对大学生心理困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