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逆反心理;认知体系;行为习惯;自我教育
摘要:中小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的表现,不仅影响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也给教师家长带来了很大困扰。为预防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家长应理智地对待孩子,引导孩子构建正确的认知体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中小学生的逆反心理的表现尤其明显强烈。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
1 逆反心理的成因
1.1家庭因素
首先,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的程度。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任何自主性的空间,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于引起他们反感、抵触,产生逆反心理。其次,父母长期的分歧、紧张冲突,会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多疑、心神不宁,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1.2学校教育的因素
个别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学生对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有些教师不能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产生“老师不喜欢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1.3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晌
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盲目追星、追求高消费等现象使一些本来正常的孩子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导致其行为与教师、家长的教育背离,成为学生逆反心理的导火索。
1.4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青少年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也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2 逆反心理的预防
2.1让孩子感受爱,学会爱
教育的全部奥秘就是爱。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注意向学生传达自己的关爱。课堂上精神饱满,循循善诱,引导孩子愉快的学习;课下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关心孩子的生活小事。对孩子的进步宜及时肯定,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使学生更自觉地充分发挥内心的潜力,朝着老师希望的方向努力。
教师还应该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帮助家长理智地爱孩子,讲究爱的艺术,引导而不苛求,爱护而不干涉,尊重他们的兴趣与抉择;接纳他们的同学及友伴;以最大的兴趣参与他们的游戏与活动,随时注意聆听子女的心声,乐于提供必要的帮助等。
2.2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认知体系,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2.2.1用名人名言启迪孩子的心灵
名人名言是各个方面卓有成就的世界名人智慧的结晶,短小精练又耐人寻味,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也展示着感人的艺术魅力。对每一句话的细读和深思,都会给学生巨大的力量和丰富的营养。
2.2.2用精彩故事滋养孩子的心灵
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古今名人故事、益智趣味故事等蕴含着广博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又能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陶冶。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2.2.3用书籍充实孩子的心灵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为了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可以坚持一月一个主题,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手抄报比赛、作文笔会、书画笔会等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读书用书。让书本成为学生最好的朋友,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见解,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使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教育孩子们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2.4用座右铭警醒孩子的心灵
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的书桌上刻下一个小小的“早”字,使他以后的人生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座右铭的作用可见一斑。座右铭的语言宜精辟简短,内容可由教师、家长推荐,也可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以起到加强自我修养,勉励自己,约束自己的作用。
学生的心中有了正确的认知理念和美好的道德信念,错误思想就没有了立足之地。为预防逆反心理增加了一道思想屏障。
2.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知行统一的能力
2.3.1完善“他律”倡导“自律”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工作的许多方面都可能有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通过学生守则、常规的制订与实施,使学生熟知并达到学校生活中具体的行为要求;建立良好的奖惩与激励机制并及时分析总结学生道德行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在班级中创设产生良好行为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舆论,杜绝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有了严格的他律,还要辅之以被教育者的内心自律。应鼓励并提倡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自我教育,通过写日记,制订计划并定期自检,树立榜样等方式创设条件,通过自我管理战胜自己,磨练自己的人格,使自己一直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2.3.2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日常生活细节人手
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重新体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古训给予的启示,要与学生共同重视“小节”,及时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等集体舆论手段,并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以身教代替言教,让学生真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有益于自身成长的活动中去,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3.3认识到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在其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曲折性、长期性
一个人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很艰难的,为此,应采取不同措施强化道德意志,用道德意志支配行为,用规范的行为提升道德,寓道德培养于行为习惯的养成之中,实现内在的思想道德建设与外显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机结合,从而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影响。
2.4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道德实践和自我教育能力
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能锻炼他们的组织、策划能力;在兴趣盎然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合作的精神和能力,获得许多宝贵的体验。真实的体验会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和丰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道德自省,最终外化为正确的道德行为。
在正确的知、情、意、行面前,逆反心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也一定会越来越少。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谈环境破坏行为的心理动因及疏导教育04-26
正确对待中学生学生逆反心理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健康的04-26
对大学生心理困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04-26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04-26
一例考试焦虑情绪案例报告04-26
心理平衡是通向健康的阳光之路04-26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04-26
大学生攻击性及其相应的人格特征研究04-26
幼儿家庭艺术教育中的家长心理探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