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的自我和谐、自尊水平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河南省某3所大学82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共筛选出网络成瘾大学生48名设为成瘾组,抽取一般资料与成瘾组相匹配的非网络成瘾大学生60名设为非成瘾组。对两组大学生采用自我和谐量表、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评定分析。 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5.8%,男生发生率为12.41%,女生为2.1%,男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χ2=37.23,P<0.01)。网络成瘾大学生自我和谐量表总分及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分量表分均显著高于非成瘾组(P<0.01),自尊量表总分显著低于非成瘾组(P<0.05);自我和谐量表自我灵活、自我刻板分量表分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总分与非成瘾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其自我和谐、自尊水平密切相关,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网络成瘾的原因和问题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
【关键词】 网络成瘾;大学生;自我和谐;自尊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网络成瘾诊断量表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Internet addic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selfesteem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between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 )and non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s A random sampl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3 schools was investigated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 Selfesteem Scale (SES)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IAD was 5.8%.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distinctions existed in preval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χ2=37.23,P<0.01).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distinctions exist in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nonconsistency and Selfesteem between IAD and non IAD(t=3.601,3.683,-2.400,P<0.001~0.05). Conclusion Students' IAD is related to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and Selfesteem.
【Keywords】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college student;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elfesteem level;general selfefficacy;IAT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是一种与上网有关的包括病态行为和认知适应不良的心理障碍〔1〕。有研究认为,大学生正在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2〕。为此,我们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自我和谐、自尊水平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了相关研究,为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心理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选自河南省某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7份,问卷有效率91.89%。其中男生298名,女生529名;城市311名,农村516名;文科350名,理科477名;一年级187名,二年级223名,三年级244名,四年级173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评定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该量表包括10个条目:①过去7 d内每天上网≥4 h。②不上网时仍想网络内容。③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和焦虑。④企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⑤上网时间经常超出预期。⑥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⑦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⑧向家长、老师和同学隐瞒上网事实。⑨因上网与家长、老师发生冲突。⑩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和焦虑。该量表的克拉巴赫一致性系数为0.75。网络成瘾判定标准:网络成瘾诊断量表10个条目中有≥5个条目者为网络成瘾。(2)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3〕评定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该量表由王登峰编制,共35个项目,包括3个分量表:①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②自我的灵活性;③自我的刻板性。采用1~5级记分: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5分表示完全符合;计算总分时先将“自我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它两个分量表得分相加,得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3)采用自尊量表(SES)〔3〕评定大学生自尊水平。该量表由Rosenberg编制,钱铭怡修订,共10个条目,1~4级评分:1表示很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符合,4表示非常符合。总分范围为10分~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4)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4〕评定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状况。该量表由Ralf Schwarzer等人编制,用于测查个体应付各种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共10个项目,1~4级评分。修订后的中文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高。
1.2.2调查步骤 将网络成瘾诊断量表调查结果中符合网络成瘾判定标准的大学生设为成瘾组,共筛选出网络成瘾学生48名,其中男生37名,女生11名。抽取一般资料与成瘾组相匹配的非网络成瘾大学生60名设为非成瘾组。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 结果
2.1 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 本研究中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5.8%。其中男生发生率为12.41%,女生为2.1%,男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χ2=37.23,P<0.01)。
2.2 网络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大学生SCCS、SES及GSES测评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SCCS、SES及GSES评分表1显示,网络成瘾大学生SCCS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分量表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非成瘾组(P<0.01),SES总分显著低于非成瘾组(P<0.05);SCCS自我的灵活、自我的刻板及GSES总分与非成瘾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5.8%,此结果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1,5~8〕比较处于中间水平。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为:(1)各国各地及不同时期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本身就存在差异;(2)各研究所使用的量表不同,在诊断标准上不尽相同;(3)在抽样方式和样本容量上不同。本研究调查抽样比较科学,样本容量较大,结果是可靠的。在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比较方面,本研究显示男生网络成瘾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生(2=37.23,P<0.01)。表明男生较女生更容易沉溺于互联网,这与以往的大部分研究相一致。
自我和谐是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根据他的观点,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与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的机能,如果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有差异,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即一种“不和谐”状态。本研究发现,网络成瘾大学生SCCS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分量表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非成瘾组(P<0.01),自我的灵活、自我的刻板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与王立皓等人的研究相一致〔7〕。提示自我与知觉之间的一致性差、与经验不和谐的大学生试图通过网络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的机能,有较高的网络成瘾倾向。
本研究还发现,网络成瘾大学生SES总分显著低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P<0.05)。提示低自尊者有较高的网络成瘾倾向,借上网来降低自己的孤寂感与焦虑感,利用网络作为提升自尊的手段,低自尊、抑郁等因素在一些个体网络成瘾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9〕
一般自我效能感源于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10〕。德国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认为有一种一般性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是指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需求或面临新环境时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11〕。本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无显著差异。因为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效验的主体自我判断,不是凭空作出的,而要以一定的经验或信息为依据。成瘾组大学生也许把自己在网络中的积极经验和信息作为自我效能感评价的依据,从而使效能自我判断朝向夸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绚晖,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4(15):281
〔2〕 刘建银.互联网成瘾症研究的新进展〔J〕.社会心理研究,2001,2:49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4~320
〔4〕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1,10(特刊):185~188
〔5〕 MorahanMartin J & Schumacher P.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0,16:13
〔6〕 顾海根.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J〕.心理科学,2007,30(6):1482
〔7〕 王立皓,童辉杰.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交往焦虑、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94
〔8〕 许红,李小莉,胡宝,等.重庆某医学院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222
〔9〕 赵允鹏,姜华.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其教育对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72
〔10〕 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 Rev,1977,84(2):191
〔11〕 Schwarzer R, Aristi B. Optimistic self beliefs: 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 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J〕.World Psychology,1997,3:177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高职生对体育课逆反心理的分析04-26
论逆反心理在德育中的积极意义04-26
论矫正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多维路径04-26
浅论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问题教育的对策04-26
关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与高校的细节管理04-26
浅谈关于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教育04-26
浅谈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04-26
论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调适策略04-26
高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策04-26
试析作者一稿多投的心理分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