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难中彰显精神之光

时间:2024-04-26 15:50:3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 悲剧意识是《离离原上草》中的主人公欧阳独离的显著精神特征。与欧阳独离的生活经历同步,其悲剧意识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悲剧意识的萌生、悲剧意识的发展和悲剧思想的形成。它表现出一个当代知识分子对生活本质的深刻认识,彰显了人在苦难面前的坚强意志,作品对历史的表述也因之上升到了哲学层面。

  〔关键词〕 欧阳独离;悲剧;思想;历史

   Abstract:Tragic idea is notable feature of Ouyang Du-li’s spirit. Synchronous with the hero’s life experience, his tragic idea also had experienced three growing steps: immature tragic idea, development of tragic idea and formation of tragic idea. It showed a contemporary intellectual’s deep understanding on life and reflected the human being’s strong will to facesuffering. Thus the narration on history rose to philosophical phase.

  Key words: Ouyang Du-li; tragedy; idea; history
  
  《离离原上草》是彭定安先生近期出版的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彭定安是当代著名学者,多年来一直埋头于自己的研究方向,在鲁迅研究、文化社会学研究以及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领域都有建树,有“通儒”式学者〔1〕之誉。六卷本《彭定安文集》基本上反映了作家的学术成就。
  一位著述丰厚的学者,何以在暮年之际,放下自己的主业,花费四年的时间,写出了160万字的鸿篇巨制?我以为,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本书序言中所说的圆作家之梦,更深层的当是“找回”逝去的岁月。“找回”是有主体性的人的天性,尤其人到暮年,“找回”的愿望也就更为强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年人喜欢回忆吧。莫洛亚在《追忆似水年华》序中曾经这样说过,“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处于永恒的流逝、消失的过程之中,普鲁斯特正是无日不为这个想法困扰。这种流逝与消失的一面就是时间的另外一副面孔,而且是更有力量的一面,正像人的死亡是不可抗拒的力量一样。遗忘的范畴也就是死亡的范畴。”〔2〕所以,从这一角度说,所有的自传和带有自传性质的文本本质上都是与死亡和遗忘相抗衡。
  文本的史实性表述对于抗拒死亡和遗忘不能说没有作用,最起码,它可以把已逝的光阴再“拉”回来,像影视镜头一样,在人们的眼前重新放映,引起人们的各种情感和联想。然而,从根本上起到抗拒死亡和遗忘作用的不是那些真实或半真实的史实,而是经由对史实的回顾所达到的精神的深广度。任何史实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只有精神、思想,才能深入持久地作用于人的灵魂,获得永生的效应。《离离原上草》也是这样。一代知识分子在过去年代里的“痛苦和欢乐、哀伤和欣慰”〔3〕虽然也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但其“虽九死其尤未悔”的坚定信念和从苦难中腾起的悲剧精神更使人经久难忘。本文仅对主人公欧阳独离的悲剧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
  
  一、悲剧意识的萌生
  
  欧阳独离悲剧思想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悲剧意识的萌生、悲剧意识的发展和悲剧思想的形成,每一阶段都与主人公特定的生活遭遇相联系。小说写了主人公60年间的人生际遇,悲剧意识的萌生阶段是指主人公从出生到走向社会之前。
  小说是从禾州“四小君子”去省城考大学写起的,可以说,欧阳独离一出场就承负着家庭、性格和命运的三重苦难。
  欧阳家本是禾州大户。祖父曾任禾州学政,晚年归乡,是地方开明绅士。父亲年轻时即投笔从戎,屡建战功;后转地方任职,购宏宅大院,也可谓声名显赫。然而仅仅两年时间,天灾人祸就使欧阳家“由烟火炽盛的书香官宦世家,沦为家无隔夜粮的清贫人家”〔4〕23。
  家道的中落构成了少年欧阳独离的苦难的生活环境。世态的炎凉,物质生活的艰难,独撑生计的母亲自尊而又无奈的心境,对欧阳独离的成长都起着潜移默化的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欧阳独离逐渐形成了自尊、倔强、不甘居人后、好学上进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点在他走上社会之前已经有所表现,比如不肯接受哪怕是亲朋好友的馈赠,年关讨账时遭到冷遇后的悲愤,省城迎考前禾州客栈筵席上的傲然离去,高考失利后迅速从熟人眼中消失,等等。作家显然秉承着性格悲剧的理论,想在表现时代、社会因素的同时又超越于时代、社会因素,写出一个活生生的人。但通观全书,性格因素的描写还是有些表面化、单一化,尽管它确实时有体现,并参与铸就了他最终的悲剧思想和精神。
  本阶段最成功的悲剧性表现是命运悲剧。欧阳独离出生奇特。小说中写道:“说来也是巧合,祖父弥留之际,正是欧阳即将呱呱坠地的时候,所以,他母亲常说,欧阳出世有两大特点……”〔4〕16这种生与死的对接,既显现出新生者的希望,也有命中注定之意。一些具有预示性质的现象的呈现也暗示着欧阳独离的命运的悲哀。比如母亲经常不由自主地称他为“秋白梨”,乘船赴省城高考时湖面上出现的可以拱翻船只的江猪,以及投水而死的女人……,都暗示着他未来的人生的艰辛,命运的多舛。至于渔鼓道人的嘭嘭的鼓声和谶语般的唱词,更增加了世事、人生的神秘意味。这种被命运主宰着的悲剧人生是神秘的,不可解的。它充满了偶然性,又有着无可改变性,超出了人的把握能力。如同车尔尼雪夫斯基阐释命运时所说:“假如我不预防任何不幸,我倒可以安全,而且几乎总是安全的。但是,假如我要预防,我就一定死亡,而且正是死在我以为可以保险的东西上……”〔5〕命运就是要和人的主观愿望唱对台戏。
  家庭的落魄、悲剧的性格和先在的命运三者共同构成了欧阳独离日后的苦难人生的基础,而且在他走向社会之前已有验证。此时期的欧阳独离对自己的悲剧命运也有模糊的意识,比如他高考失败后就曾经这样对好友说:“命运的力量当然很大……这不是迷信,问题在于怎么解释‘命运’。命运就是机会、遭遇、条件、环境,这些客观的东西。它其实在主宰着我们的生活。我这几年,已经被命运作弄了好几次了。我家庭的几次大变故,也都是命运在作祟。”〔4〕129尽管这类话语说得很清醒、理智,但却不能因此而确定他对悲剧有着多么深刻的认识,也许称之为一种悲观的情绪、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好像更合适。此时的欧阳独离严格说还只是处于生活的边缘,现实还没有向他展开狰狞的面目,悲剧的表征也还只限于虚无缥缈的命运对人的作弄,处于悲剧中的人也只是无奈地承受,双方的冲突并没真正展开。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悲剧意识的发展
  
  悲剧意识的发展阶段是指主人公从走向社会到下放内蒙古之前。
  严格说,从参加革命活动到去塞北期间,欧阳独离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坎坷。尽管他的地下党同志们在建国初就遭到了政治上的挫折,欧阳独离却逃脱了。真正意义上的悲剧始于到塞北之后。
  刚刚参加新中国建设的欧阳独离和那个时代的所有年轻人一样,有着火热的激情和远大的理想。他此时期的内心可以用此前得知分到塞北日报社之后写下的日记中的一句话概括,就是“我将以我的全部生命付给人民的祖国和祖国的人民,将我的生命交织融合在他们之间!”努力工作、学习,和时代、社会一起前进,就是欧阳独离当时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态,也是他对个体生命价值追求的体现。
  然而,欧阳独离立下这样的誓愿的同时也就种下了悲剧的种子,这就是加入和反加入、排斥和反排斥之间的冲突。欧阳独离一直认为自己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即使身上有“污点”,也要在清洗中加入革命队伍的行列,甚至成为这个队伍中的先进分子。为此,他对建国初期的几次政审都是积极配合,老老实实。这固然有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迂腐的一面,也可以看出他对集体的信之深,爱之切。而集体对他的行为和态度却是怀疑、排斥。这种相对来说算得上是“和风细雨”的审查并没使他产生自我的觉醒,也没产生悲剧意识,他只是苦恼于政治和业务之间形成的怪圈:“注重学习、业务突出——政治不开展;政治不开展——注重学习、业务突出”。这种苦恼本质上并不代表着内心的分裂,相反,他始终自觉地屈身于这个怪圈之中,因为二者都是他的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是他终生的追求,不能舍弃任何一方。他甚至为自己在扭曲中的“走向辉煌”而欣幸。
  促使他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面对自我与现实的冲突产生了悲感的是1955年的劳教之后。由于种种莫须有的罪名,欧阳独离被牵连进了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劳动教养一年。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欧阳独离显然有些悲观、无奈。他对挚友上官元亨说:“西西弗受诸神惩罚,在地狱里从山下把一块巨石推到山顶。不幸的是,每当他把石头推到山顶上,巨石又滚落下来,于是他再推,等巨石快到山顶,又滚下来了。如此无休无止。”〔4〕118“我想,我是不是一个现代西西弗?我在拼死把巨石推上去,我想,等有一天,我把巨石推到山顶上了,我就成功了,解放了。可是,已经几次了,我把巨石推得快到山顶,它又滚落下来……”〔4〕118这种思考,表明了他对自身的现实悲剧命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欧阳独离是有理想的人,渴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实现。锲而不舍地读书、学习,是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典型的表征。因此,不要说在这之前,就是直到最后,他的人生也充满了进取的乐观。只是以往他过于相信、肯定个人努力,以为通过努力就可以使自己的目标实现。而现在,他以西西弗的悲剧性劳动做比照实质上否定了自己通往目标的努力,不断滚下来的石头让他感到了前途的无望。
  这种面对挫折而生的悲剧感表现出他对人生本质的觉悟和内在精神的觉醒(稍后出现的“自我”的分裂甚至可以看作对现实的反抗),然而,若说此时欧阳独离对悲剧人生的认识已经等同于加缪笔下的西西弗的悲剧,则未免言过其实。因为他此番的悲感还是建立在世俗的希望和价值之上的,尽管他以西西弗形象作譬。西西弗悲剧的最大特点在于劳动的无望、无效,而且悲剧主体对此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6〕113,因此,神话的关键词在于“推”。而欧阳独离的悲感的核心在于“滚落”,在他的西西弗式的劳动中,“推”的行为是与价值相连的,他要通过推石头上山获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不断滚落下来的石头才是他的悲感的内核。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悲剧认识的不彻底性,使得欧阳独离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又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精神历程。他总是主动追随时代、社会的潮流却常为时代、社会所排斥,时而欣奋时而懊丧,时而悲观时而乐观。他的悲剧思想也就在这种起起伏伏的状态中发展着。直到陷入被打成右派时的那种极端艰难的处境,他才清醒地意识到他的原罪者的异类身份,那是通过欧阳独离的另一个“我”说出的。小说中写道:“欧阳独离同志,巨石可是又从山上滚下来了,离山头还远着呢。这是天帝的惩罚!你犯了什么罪你知道吗?……你太天真地追求目标了,你怎么就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人呢?革命,不是无论什么人都可以的。你身上那些个所谓污点,我不知道是不是原罪,但在一定时候它就成为‘罪过基础’……”〔4〕161这另一个“我”在挖了欧阳独离的“原罪”后又挖了他的“现罪”,即渴望入党、提拔、写出叫座的稿子、出人头地,受人尊敬,等等,而且直指他的性格根源,“同志,你总是高兴得太早,你总是得意忘形,你总是只看见自己身上的优点、成绩、光明,总是追求不切实际的幻想。”〔4〕161
  欧阳独离是一个自我追求和自我实现意识极强的人,有着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强大的生存动力。这种总是朝前看的性格特征本是人之为人最宝贵的禀赋,可是在那荒唐的时代却横遭指责、排斥,使他落入一种悲惨的境地。这是时代的悲剧,也可以说是人性的悲剧。加缪曾经这样说过,“西西弗……之所以是荒谬的英雄,还因为他的激情和他所经受的磨难。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6〕113勇于挑战人生者注定要比常人多经历磨难。因为他们有着更为旺盛的生命活力,更为强烈的生存欲望,更加坚定的生存意志和信念,容易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冲突,为他人所不容。欧阳独离长时间里认识不到生活的悲剧的一面,甚至只凭着内心深处的对国家、民族以及自己民族的文化的爱,就自认为是革命的动力,至少也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直到经历了劳教院和监狱里的非人生活以及上述的内心清理,才认识到自身人格的轻飘和敌对阶级分子的身份。他已经被他所追随的社会抛弃了。“你们的存活,就是耻辱,就是罪恶。就是因为你们还没有完全被消灭,所以要革命。”〔4〕529这种认识话语既暗含着苦涩、悲愤,也明显地表现出无奈和失望。
  真正表现出失望甚至绝望的是后来的“文革”中欧阳独离的行为。“文革”使他的内心世界濒临崩溃的边缘,他两次想到了死。小说中写道:“真的,到时候了,该离去了。这个世界不容许我存在。一了百了!”〔4〕340“他想,只要我跨出这墙,一纵身,那就是永恒的解脱与解放,什么烦恼忧愁、恐惧痛苦,都顿然消失。”〔4〕348欧阳独离自杀想法的萌生固然有其现实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他一直赖以生存的理想的毁灭。人生的价值、意义没有了,人格尊严更谈不到,还留着这副躯壳何用?人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就不想再活了。加缪说过,“自杀只不过是承认生活着并不‘值得’。诚然,生活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还继续着由存在支配着的行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习惯。一个人自愿地去死,则说明这个人认识到……人活着的任何深刻理由都是不存在的,就是认识到日常行为是无意义的,遭受痛苦也是无用的。”〔6〕5这段话,对于解释欧阳独离当时的心境是再恰当不过了。他不是一个可以靠习惯活着的人,而意义对于他又不存在,这样一来,他必然想死。这种想法不能看做是对荒诞现实和命运的抗争,而是对苦难的屈服,对自我的否定,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遗弃。它使我们想起了鲁迅的“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7〕的论断,让人油然而生同情之心。
  本阶段是欧阳独离苦难最深重的一段。他的悲剧意识在现实生活的浸泡中明显加重,悲剧思想也在逐渐形成。
  
  三、悲剧思想的形成
  
  悲剧思想的形成是指主人公欧阳独离从插队到退二线之间悲剧意识的变化。
  插队落户到内蒙古地区的穷乡僻壤是欧阳独离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这不仅仅指生活环境的转折,更指内在精神的转折。在艰苦的农村生活中,他为自己确立的生活目标是:做“无用之思”〔4〕428。
  诚然,面对塞外的荒山野岭,欧阳独离也曾叩问过生活的意义,“他问自己,‘那么,生之意义、活之意味呢?把一切都托付给死后,现实的人生呢?’”〔4〕428甚至怀疑自己的“无用之思”是不是就等同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当然他的“无用之思”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之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因为,与阿Q的昏聩、懦弱不同,欧阳独离是以清醒、主动的姿态出现的。他是在以人的主体性创造生活,而不是让生活左右自己。正如书中谈及“存在”与“此在”的关系时所说:“存在是人的自然的与社会的、物质的与现实的客观实在的生活,过日子的状态。它无可选择,它听凭别人的、社会的与命运的安排。它存在着。然而它又可以精神地、抽象地、自我地生活,在‘存在’中自我争取、‘布置’、选择、安排‘存在’中的生活,这就是‘此在’。”〔4〕428欧阳独离无法逃脱“存在”,然而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和意志创造了“此在”,并由此体验到了以往所不曾体验的平静和幸福。他的精神境界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无用之思”是一种没用现实目的、价值、意义的思考。思考者明知其思考是没有实际效应的,却还要自觉自愿地去做,甚至直接感受着这种无用。这种情形不能看做是痛苦,而是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是智慧之光的闪射,是主体性的高扬。此时它的出现在欧阳独离的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前所述,欧阳独离是一个进取心极强的人,一直渴望在世俗生活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而现实回报他的却偏偏是失意、痛苦,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当他超越了或者说放弃了世俗衡量尺度的时候,生命的意义和尊严却以另一种方式恢复了。所以,对于荒诞的人生和命运来说,“无用之思”倒很有些西西弗悲剧的意味。
  悲剧精神和思想的最高体现是在欧阳独离接到退二线的通知之际。回首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他将自己的人生定义为“失败者”,不过此时的欧阳独离再也不会为失败而沮丧了。他在心里默诵着《西西弗的神话》,感到有一种力量正在体内升腾。小说以充满激情的笔调写道:“啊啊!充实!欢乐!幸福!胜利!西西弗!是的,现在,我,感觉到一种充实,一种欢乐,一种幸福;但那是苦涩的充实,苦涩的欢乐,苦涩的幸福;然而没有胜利。无论如何我体会不到胜利。只有失败,失败!但失败了,还要干。继续搬石头。眺望山顶,搬运,推进,挺举石头,这也是充实也是欢乐也是幸福。我还要搬运,推进,挺举!”〔4〕343这诗一般的语言,敞开的是一个历经磨难的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他将自己的身份定义为永恒的劳动者、抗争者,将自己的身体定格为在路上,与安逸舒适无缘。他终于从最初的对悲剧命运的叹息和后来的为悲剧命运所束缚,走向了对悲剧命运的超越。这是欧阳独离的悲剧精神的最高点,也是他的悲剧思想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武 斌.一位学者的文化后院〔M〕//彭定安.安园读书笔记.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
  〔2〕 吴晓东.从卡夫卡到昆德拉〔M〕.北京:三联书店,2005:67.
  〔3〕 白长青.心灵的炼狱 执着的精神〔N〕.文汇读书周报,2008-01-18.
  〔4〕 彭定安.离离原上草〔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7.
  〔5〕 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M〕//邱紫华. 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4.
  〔6〕 加 缪. 西西弗的神话〔M〕.杜小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 鲁 迅.鲁迅全集: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9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从互文性理论重新解读《宋诗选注》04-26

莎剧中神话意象的翻译04-26

从嫦娥、高唐神女形象看飞天原型04-26

“功能对等”观照下的《静夜思》两译本评析04-26

合力论中的当代现实意义:摆正自己的位置04-26

图形—背景理论对《春江花月夜》的认知解读04-26

论《老残游记》的小品风格04-26

四位侠女,两种救赎04-26

修辞之魅04-26

《金瓶梅词话》中尼姑宣卷活动本事来源地考索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