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创作意图与杜十娘悲剧成因

时间:2024-04-26 15:50:3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 在杜十娘的悲剧成因这一问题上,历来被认为是封建礼教的罪恶表现。然而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会发现,这篇小说寄托著作者对真情的肯定和向往,对负情之人的痛恨和批判,作者并没有明确地反对封建礼教的意图,其矛头所向是不懂真情妄谈风流的李甲。而杜十娘的理想追求与封建礼教并不存在必然的冲突,她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有可能实现的。将杜十娘之悲剧归结为封建礼教的观点,是空泛而脱离文本的。

  〔关键词〕 杜十娘;悲剧成因;封建礼教;误读

  Abstract:Causes of DU Shi-niang’s tragedy has long been attributed to the evil feudal ethics. But analysis of the author’s creation intention helps find the author’s sustenance and longing for true love as well as his hatred and criticism toward traitors of true love, while the author’s major intention was not to explicitly oppose the feudal ethics but animadvert on LI Jia who has no appreciation on truth love but dissoluteness. And DU Shi-niang’s ideal has no inevitable conflict against the feudal ethics, and is possible to realize at that time. It is vague and groundless to attribute DU Shi-niang’s tragedy to the feudal ethics.
  
  Key words: DU shi-niang; causes of the tragedy; feudal ethics; misunderstanding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冯梦龙据明代宋懋澄的《负情侬传》改变而成的(本文就认定冯为小说作者)。这篇小说被称为:“‘ 三言’中乃至整个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对于杜十娘悲剧成因,历来也多有论述。本文将结合冯梦龙创作意图,也谈杜十娘悲剧成因。
  关于杜十娘悲剧成因,有近于定论的观点。那就是作者塑造了杜十娘这一性格鲜明、可敬可爱的女性形象,并深刻地反映出了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而杜十娘的悲剧就是在当时社会现实的大背景下,其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说是封建礼教和其性格双重作用下的必然结局。李甲、孙富等人只是造成这一悲剧的直接原因,是一种偶然,而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中的必然。这一观点,在我们现代人眼中是合情合理的。然而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去思考这一问题就会发现,作者的重点不是放在反对封建礼教上,其矛头所向是李甲。而小说所表现出的“ 反封建”倾向是怎样产生的呢?那是由于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使文本客观上形成了一些所谓的“ 反封建”的内容。再加上以现代人眼光去“ 误读”,就会发现,这部作品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这是评论者将现代人的认识不自觉地附会到了作品中去。这样去解读文本是一种曲解,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是相违的。下面我们通过文本去探究作者创作意图。
  
  一、作者创作意图
  
  读完这部小说,读者都会感受到杜十娘身上那非同一般的美感和吸引力。对于她的死,总是抱有深深的遗憾。我们深深感到杜十娘美貌绝伦、聪明干练、温柔体贴,而又身怀万金,她应该有美好的生活。说得更直接一点,一些男性读者会想,如果杜十娘怀抱百宝箱投靠自己该多好啊!而就在这种带着刺痛感的遗憾中,也包含著作者的爱憎,同时折射出作者的创作意图。那就是对于“ 情”的肯定和向往,对于“ 负情”的痛恨和批判。我们具体来看杜十娘的情和李甲的负情。
  文本中杜十娘是一个充满理性色彩的人物,她的情被理性包裹着。但是仍不难看出她对情的真挚诚恳。当然,对于看惯了虚情假意的杜十娘,她的情已不可能像情窦初开的少女之情一样浪漫。她的情更加实际,就是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人,过正常的婚姻生活。她的情没有初恋少女那样的缠绵与甜蜜,却多了一份深沉。这种深情在文本中多有体现,如当李甲与孙富谋划归来,却不大好意思对十娘说,还扑簌簌掉下泪来,这时“十娘保持公子与怀间,软言抚慰道‘ 妾与郎君情好,已及二载,千辛万苦,历尽艰难,得有今日。然相从数千里未曾哀戚。今将渡江,方图百年欢笑,如何反起悲伤,必有其故。夫妇之间,死生相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违也。’ ”我们可以看到,杜十娘的情是一片赤诚的。她对李甲的感情不似婚前恋人,更像是共同生活了数十年的患难夫妻。然而李甲却没有读懂这份感情,她将共同生活了近两年的杜十娘卖了区区千金,还“ 欣欣似有喜色”(每个读者看到这里,都会对李甲心生厌恶)。然而,当十娘把盈把的夜明珠,把莫能定其价的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又欲投之于江之时,“ 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而“十娘推开公子在一边”。此时,李甲丑态毕露,读者对其充满鄙夷。可以想见,作者在写李甲“不觉大悔”四字时是何等痛快。然而这并不能消作者心头之恨,于是他给了李甲“终日愧悔,郁成狂疾,终身不痊”的结局(这种结局的处理不是现实主义的手法,但并不违背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因为作者在这里表达的对李甲的痛恨之情是真实的,并非为了追求情节的奇幻或刻意迎合世俗)。
  在上面一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杜十娘之深情地肯定和赞美,对李甲负情的痛恨和谴责。小说最后以诗结尾:“不会风流莫妄谈,单单情字费人参;若将情字能参透,唤作风流也不惭。”这也体现出作者对真情的向往,对李甲未能参透情而妄谈风流作了无情的嘲讽。可见,这篇小说通过写男女感情纠葛,寄托作者追求真情的理想,但并没有明确地反对封建礼教。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李布政代人受过
  
  当然,对于上述观点,是有反对意见的。周先慎先生在《古典小说鉴赏》中就指出:“小说开头到结尾,有一种忽隐忽现又贯穿始终的社会势力在阻挠,破坏和威胁着杜十娘的爱情追求和美好理想的实现,这就是以李甲的父亲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李布政这个人物始终没有出场,但他像幽灵一样笼罩着全篇小说,笼罩着这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李布政和他所代表的封建礼教,才是杀害杜十娘的最主要的凶手。”“李布政没有出场,却影响和支配着整个矛盾冲突的发展,决定了事件必然的、无可改变的悲剧结局。”〔1〕周先生的认识深刻而透彻,然而这样深刻的思想认识放在冯梦龙的笔下就让人怀疑了。无论怎么看,这都不是文本本身所有的思想意蕴,更像是周先生将自己对封建礼教的精深见解附会到了作品中。
  诚然,李布政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到,但这也并无刻意之处,只不过作为人情事理来写罢了。文章写李甲这样一个贵族公子哥儿,很自然地会写到他的出身来历,而写他的父亲李布政反对他迷恋青楼,这是正常的父子伦理。而李甲迷恋十娘,将千金散尽,携妓回家,因而有惧怕其父的心理,这是极为正常的情理而已。如果因此而认定李布正是封建礼教的代表,是杀害杜十娘的凶手,那多少有些牵强附会。作者写李布政无非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文章更符合人情事理。李布政对李甲是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否“像幽灵一样笼罩着全篇小说”呢?我看没有这样大的影响,其影响甚至没有孙富的“千金”大(当然更比不上杜十娘之万金,在万金前,李甲“不觉大悔”而“ 恸哭” )。李甲之所以将十娘卖掉,一方面在于李甲只是一个充当嫖客的公子哥,于十娘的交往还是玩弄的成分大,并没有多么深厚的情感。另一方面在于,他将千金散尽,回家是不好交代的,这当然要承担一些压力,但这与封建礼教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若他早知道杜十娘有万金之富,是不会惧怕其父的。因此,将李布政作为杀害十娘之凶手,实在是冤枉了,李甲应该承担起这个罪责。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杜十娘理想实现之可能
  
  周先生认定杜十娘死于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认为这是必然的,无可改变的悲剧,这与作者的观点是相违背。作者在文末写道:“ 独谓十娘千古女侠,岂不能觅一佳侣,共跨秦楼之凤,乃错认李公子,明珠美玉,投于盲人,以致恩变为仇,万种恩情,化为流水,深可惜也!”作者写得很清楚,十娘的悲剧在于“ 错认了李公子”,因而使“ 恩变为仇”,在感情的纠葛困扰中,“ 化为流水”。作者并没有将这一悲剧视为必然,从其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杜十娘是有可能“ 觅一佳侣”的。
  谈杜十娘的理想是否可能实现,我们先要弄清楚杜十娘的理想。杜十娘精明干练、善于谋划(通过她轻松地战胜老鸨就可看出),而又在社会底层苦历七年。对于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她有清醒地认识。这样一位女子,自然不会忽视封建礼教的强大势力。因此,她对与爱情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她只是选择一个“忠厚至诚”的男子,借以摆脱娼妓的生活而已。可见,杜十娘的理想只是找一个可以依靠的丈夫,而非奢望理想的爱情。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她精心谋划,自信而从容,让人感到她是成竹在胸的。然而,对于理想的实现,她有怎样的有利条件呢?其一,李甲已有了正妻,而十娘是作妾。众所周知,封建礼教对于妻和妾的要求是有巨大的差异的。虽然李甲的父亲地位极高,但李甲收一名姬作妾,并非没有希望。其二,杜十娘身怀万金之富,在明代社会中,金钱的力量是不容小视的。其三,杜十娘如此自信从容,她很可能见过类似的成功事例。她的姐妹中就有可能有人成功嫁到富贵之家作妾。而这种事在明朝可能还很常见。例如缪咏禾在《冯梦龙和三言》中写道:“ 壮年时期,他(指冯梦龙)曾经热恋过一个叫侯慧卿的有名歌妓,后来侯慧卿嫁了别人,他大为失望。”〔2〕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代富贵人家收青楼女子作妾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杜十娘的理想与封建礼教是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矛盾冲突的。
  冯梦龙创作意图与杜十娘悲剧成因
  
  四、杜十娘之死因
  
  既然杜十娘悲剧与封建礼教并无必然联系,那她的死也就不可归结为封建礼教的迫害。其实,自尊自信的杜十娘是在感情纠葛的泥潭中,由于两人感情付出的极端不对等,激发了一种悲愤欲绝的强烈情绪,这种情绪无法遏制,最终导致了杜十娘投江而逝。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描述了杜十娘的情,在两人归家的路上,杜十娘已经把李甲视为自己的丈夫,并将一腔深沉热烈的情感投注在他身上。十娘还“ 兴亦勃发”,为李甲唱起了《小桃红》。然而李甲显然没有真正体会到杜十娘的深情,只是把杜十娘看作是一个美丽异常的玩物。对于十娘,他并没有投注真情。所以李甲轻易就接受了孙富为他定的计策,但当李甲将这一计策告知十娘时,犹如一把尖刀刺入十娘的心窝。十娘虽还在努力维持表面上的平静,但冷笑中已带有极度的悲愤。但是娘却仍保持了惊人的理性,他暗暗观察李甲的表现,发现李甲竟有喜色。这一喜色使杜十娘清楚地意识到两人在感情投入上的极端不对等。这种不对等使杜十娘升起了强烈的悔恨,她恨李甲、更恨自己为什么把感情给了这么一个人。但二年的感情付出是无法收回的,而她又无法指责李甲的“负情”,只说他:“ 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但这难以消解她心中的恨,强烈的自尊心和心中的愤怒驱使她选择自杀,以这种方式惩罚李甲的负情,也解脱自己悔恨之痛苦。可见,杜十娘是死于感情的纠葛,而并非是封建礼教迫害致死。当然,以现代人之眼光,封建社会女性的爱情婚姻悲剧根本上是封建礼教造成的,但这种解读过于空泛。因为由于封建礼教的存在,封建社会的女性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存于封建社会的女性本身就是一种悲剧。而将杜十娘的悲剧归咎于封建礼教的观点,看似深刻,但却是脱离文本的空泛之谈。因此杜十娘之悲剧是不应该上升到反对封建礼教的高度上的,这与作者创作意图以及文本都是不符的。
  冯梦龙创作《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小说,肯定了青楼女子的真情,批判谴责了负情之人,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情的向往。杜十娘的悲剧,无关封建礼教,作者是将其作为男女的感情纠葛来写的。杜十娘是在感情的泥淖中,由于感情付出的极度不对等,从而产生了悲愤欲绝的情绪,最终怒沉百宝箱。作者并没有反对封建礼教的意图和倾向,她将矛头指向了不懂真情妄谈风流的李甲。认为杜十娘悲剧是由封建礼教决定的观点,是凌驾于文本之上,以现代人的眼光误读而产生的。
  
  〔参考文献〕
  
  〔1〕 周先慎.古典小说鉴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63.
  〔2〕 缪咏禾.冯梦龙和三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3.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莎剧中神话意象的翻译04-26

“功能对等”观照下的《静夜思》两译本评析04-26

合力论中的当代现实意义:摆正自己的位置04-26

图形—背景理论对《春江花月夜》的认知解读04-26

论《老残游记》的小品风格04-26

四位侠女,两种救赎04-26

修辞之魅04-26

《金瓶梅词话》中尼姑宣卷活动本事来源地考索04-26

试论大学生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04-26

浅谈心理咨询的必要性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