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聚焦方式与人物关系之网

时间:2024-04-26 15:50:3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从海明威著名的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作者使用的聚焦方式入手,研究叙述者和两位男主角与女性人物玛戈特的聚焦关系和人际关系,证明其聚焦方式与人物关系之间存在深层的、象征性的对应。

  关键词:海明威;《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聚焦方式;人物关系;象征
  
  一、综述
  
  聚焦方式的研究和人物及关系分析在文学研究中分属不同的领域,前者是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支柱性范畴,偏重于文本深层次的技术性探究。后者是传统文学研究的中心概念之一,重视人物的形象性及思想意义方面的分析。它们都从其特定的角度研究文学不同侧面的问题,但最终都是为了说明文学的文学性。本文试图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利用双方的优势,从技术性和思想性两方面透视人物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使用移动聚焦和多重聚焦的作品中往往是形成小说的艺术特色、决定小说成败的关键。海明威,正是善于利用复杂多变的聚焦方式反映人物之间的亲疏远近,体现作者的审美及道德取向,同时也挑战和激发读者的认知能力,达到与理想中的读者进行完美交流的目的。
  本文拟用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提出的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概念,以小说中唯一的女主角玛戈特为中心,从小说的聚焦方式与人物关系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以下简称《麦康伯》),深入考察聚焦是如何被用来建构人物关系之网。
  这篇小说讲述麦康伯夫妇与白人猎手威尔逊在非洲的狩猎经历,时间跨度为两天一夜,由一个全知叙述者讲述,基本上按事件发生的顺序呈线性展开,只有中间插入的猎狮子的故事是一个倒叙。全知叙述者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时而借人物内聚焦在相互打量之际进行描写和介绍;时而反映其心理活动,拉近与人物及读者的距离;时而用摄影机般的超然态度客观地俯瞰全局;时而在关键时刻保持缄默,形成理解上的多意及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有意味的是,海明威对小说中的三个人物都采取多重聚焦,在塑造不同人物时使用不同的聚焦方式。繁复多变的聚焦模式和叙述者及人物的多重声音使得这篇小说像一个叙述技巧的万花筒,焕射出奇丽的声电光影。
  小说文本中不出场的有限全知叙述者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是一个认知能力和智慧都值得我们信赖的“人”,他冷静的叙述正式而又严谨,决无冗言赘语,初看之下显得睿智超然、客观公正。这个叙述者并不看进所有角色的“内心”,首先,他面临选择进入谁的内心和不进入谁的内心。因为只要叙述者进入谁的内心,谁便成了聚焦者,有主体的地位,拥有临时的话语权,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诉诸读者,因而更能赢得我们的同情和理解。这篇小说中的两位男主人公麦康伯和威尔逊就享有这种优势地位。反之,叙述者不进入其内心的角色则处于被聚焦和客体的地位,不能直接面对读者。这意味着他(她)已经被叙述者打入“冷宫”,不仅自身信息褊狭,而且没有宣泄的渠道,即使遭到误解也不能辩白。这篇小说中唯一的女主角玛戈特就处于这种劣势。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玛戈特:作为聚焦主体和叙述者的聚焦对象
  
  作为叙述者的聚焦对象,玛戈特像灯下的一个影子,读者只能看到她的行动,读到她的话语,而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她的内心世界好似一个黑箱子,这是因为叙述者对她使用的基本上是外聚焦(聚焦者不进入聚焦对象的内心)。从她与别人的对话中我们所了解到的她对两个男性主要人物的看法仅限于两点: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她的丈夫麦康伯是个彻头彻尾的可鄙懦夫。第二,威尔逊是个不择手段的嗜杀者。玛戈特与《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女性海伦不一样,她讨厌这种血腥嗜好,因此她始终只是旁观者,没有参与猎杀。不仅如此,她还讽刺并谴责威尔逊使用大口径的枪对付受伤的动物、乘车追杀野牛等一些既有违人道主义准则又违反狩猎法的无耻行径。但是,除了这些基本态度外,读者根本不了解她对自己婚姻的感受、麦康伯的临阵脱逃对她有多大的打击、以及她得知麦康伯身上发生的巨变后思想起了怎样的变化和发展,要知道这一切,读者只能在字里行间进行猜测。
  海明威塑造的女性大都不善言辞,她们内心世界的种种狂涛巨浪往往被她们自己的或叙述者的寥寥数语掩盖,这正是因为叙述者视女性人物的内心为禁区造成的。因此,当麦康伯出人意料地死于玛戈特的枪下时,由于缺乏来自她的信息,加上有夫妻口角作为背景,我们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反应与威尔逊的不谋而合,认为她谋害了麦康伯。或许正是文里文外这两位威尔逊先生的男性视角和话语,再加上叙述者的外聚焦叙述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同时也压制着玛戈特(及其他女性人物)的视角、剥夺了她们的话语权。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麦康伯的聚焦对象和方式
  
  麦康伯的聚焦虽然只是用在小说的局部地方,但是它却承担了小说的一部分结构功能,在内容上也是不可缺失的。小说中间部分的那个夜晚的回忆片段是出于麦康伯的内聚焦,它在小说结构上起倒叙和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表层内容上看,它补足了白天发生的至关重要的猎狮子的部分;从深层内容上看,它在麦康伯与威尔逊、与读者之间搭建了一座理解的桥梁。这个片断交待了小说中三个人物关系的前情和后势。由于麦康伯是小说的标题人物,他理所当然是叙述者聚焦的主要对象;由于威尔逊的聚焦起主要的辅助叙事的功能,他对其他人物的态度可以左右读者的态度,这使得读者能同情、理解并最终赞赏麦康伯。因此,虽然麦康伯作为聚焦主体的场合不多,这个角色却不让读者觉得隔膜或呆板木讷。
  在小说中,麦康伯很少聚焦玛戈特,反之亦然,足见夫妻关系之冷淡。不仅如此,作者在两个地方特写镜头般细致描写了夫妻之间避免对视的场景。因此,聚焦方式是作者有意设立、用来表现这对貌合神离的夫妻之间关系的一个隐性象征,这正是本文发掘的意义所在。在两天的狩猎中麦康伯的聚焦对象是狮子、野牛、威尔逊及其它仆人或风景,从没有正眼瞧过他的妻子,玛戈特也只看过他一眼。也许,在生活中这是不可能的,也许麦康伯或玛戈特之间发生过眼光的对视,但在小说文本中,这样的场景一次也没有出现,叙述者选择不给予他们相互之间用“聚焦”这种特殊方式进行交流的机会!而且叙述者始终不对他们俩使用具有“透视”功能零聚焦或人物内聚焦。这种现象决不是巧合,而只能说是作者深思熟虑和匠心独运的结果。
  
  四、威尔逊的聚焦对象和方式
  
  威尔逊是小说中被叙述者着墨最多的角色。他对麦康伯夫妇的外/内聚焦(观察/思考评价)、叙述者对他的零聚焦(透视)构成小说的大部分内容。通常情况下,是他在一边打量他的雇主麦康伯夫妇,一边在心里评价他们,叙述者最及时、最充分地表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从中读者可以明确辨认出威尔逊的未说之言与已说之辞、威尔逊的言与行之间、以及威尔逊的态度与叙述者的态度之间的反差,继而明白,威尔逊其实是叙述者的反讽对象而不是着力表现的英雄!3(难怪海明威在小说发表后觉得愧对他在实际非洲狩猎中的英国向导。)
  威尔逊对玛戈特始终持一种矛盾对立的心态:欣赏她的美丽聪明、喜欢她落泪时的柔弱、憎恨厌恶她对男人刻薄无情的嘲弄和利用。他对她的观察像电影的远镜头画面般优美,他对她说出的话语礼貌而殷勤,而他内心对她的评价则剥皮露骨,不留丝毫情面。问题是,这篇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不完美的,叙述者让一个自身存在道德缺陷的人物去评判甚至抨击其它人物,取得了一箭三雕的效果:避免自身出场进行评论却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还暴露了评论者威尔逊自身的狭隘、虚伪与不可信。
  威尔逊对麦康伯的态度也是矛盾的,但矛盾中有变化。叙述者频繁透视威尔逊的内心世界,描写威尔逊对麦康伯友谊的发展变化!这份“友谊”无形中把男人们聚成一个核心圈子,也让读者以知情者和分享者的身份聚在外围,并最终成为理解者和同情者。只有玛戈特无从知晓威尔逊隐秘幽深的思想变化,从而被排除在外,这份“友谊”显然并不惠泽玛戈特。叙述者对威尔逊使用的各种聚焦方式组合在一起使他成为一个“透明”人物,通过他我们不仅可以认识这个所谓的“英雄”和“硬汉子”的伪善,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小说中三个主人公之间微妙的关系及叙述者对他们各自不同的态度。
  
  五、结束语
  
  在《麦康伯》中,作者选择的聚焦方式决定小说中唯一的“弃儿”是故事中唯一的女性玛戈特,而两位男士都是叙述者的“选民”。无论这是否是小说作者的阴谋,这种聚焦方式造成的男女之间的隔膜显然延伸到了文本之外,影响并操纵着读者的解读。可以设想,若作者改变现存的聚焦方式,让叙述者对玛戈特或者威尔逊使用零聚焦,充分暴露其内心世界,以他们为主体描写其它人物,同样的素材将会得到一篇迥然不同的小说。
  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与分析小说的聚焦方式初看之下是两回事,但实际上如本文所示,它们之间大可通融。海明威在这篇小说中巧妙地用聚焦手段映射人物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反映作者对不同人物的态度,使得这篇小说成为现代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精品。至于他塑造的女性人物之所以不如男性人物生动感人,也可以从本文对这一篇小说的分析中得以管窥。
  
  参考文献:
  〔1〕Hemingway,Ernest:The Comp lete Short Stories of Ernest Heming way.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
  〔2〕王泰来.叙事美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3〕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米克·巴尔.叙述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论《老残游记》的小品风格04-26

四位侠女,两种救赎04-26

修辞之魅04-26

《金瓶梅词话》中尼姑宣卷活动本事来源地考索04-26

试论大学生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04-26

浅谈心理咨询的必要性04-26

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述评04-26

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贸易的影响04-26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影响及对策研究04-26

从心理上引导大学新生走出失落感的方法初探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