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本解读,狭义上,也称批评性阅读,是读者联系时代、社会背景等因素,对文本作延伸性阅读,理解文本思想内涵,并对文本意蕴做出评价。社会观念作为意识形态的低级形态,更接近社会生活,与时代紧密相连,对读者的文本解读的影响也就更为直接,它的渗入原因主要有社会观念特性因素、文本自身特性因素和读者因素三方面。其渗入表现也主要体现为:一是影响解读者对文本意蕴的需求;二是影响解读者的文本理解。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在文学文本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考察文本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其研究主体转向读者的解读因素的今天,考察文本解读与社会观念的渗入问题对现代文学欣赏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本解读;社会观念;时代精神;风俗习惯
Abstract:Literature explanation, in a limited sense, means the reader makes extensible reading to the textrelating factors of time, social background and so on, to understand the text thought connotation, and makes the appraisal to the text implication. As social ideas takes the preliminary shape of ideological form, close to social life and updated, their effect is more direct on reader’s understanding and explanation of the version. Its permeating reasons mainly are the characteristic factors of social ideas, text characteristics and readers. There are two aspects of permeating performance: the effect on reader’s demand for text implication and the effect on read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In a word, when the key point of literature text research is turning to the relation between text and the ideological form, and when the main part of its research is turning to reader’s understanding, it has indelibl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modern literature appreciationas to research on the permeating factors between text explanation and the social ideas.
Key words: literature explanation; social ideas; spirit of the time; customs
文本解读是文本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古,有文学作品就会有对作品的阅读、欣赏和评价。现代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家认为,作家的写作只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具有能指功能、可供解释的客体,而作品的意义存在于文本特殊的语言组合形式及文本结构之中,意义的最终实现依赖于文本与读者的交流,即读者的文本解读过程。同时,随着文本理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在文本观上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更加注重读者的解读和社会因素的参与,由关注文学文本的自律性,转变为关注文本的外部因素,即与现实世界的联系。”〔1〕社会观念作为特定时代、阶级民族的精神反映,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必然会对读者的文本解读产生影响,读者持有的社会观念不同,对文本解读就会产生千姿百态的影响。因此,了解文本解读与社会观念的关系问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一、文本解读与社会观念内涵阐释
(一)文本解读的内涵阐释
所谓的文本解读,顾名思义,就是读者能够通过话语构成的文本中介来达到鉴赏或理解作品意义、作家创作意图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认识和心理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也称作文学鉴赏或文学接受活动。广义的文本解读包括一般性阅读、细读和解读三个过程。“一般性阅读是由一个通晓文字(字、词),到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2〕4。这一过程中,读者可以由作者创作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文本”到经过自己接受的文本,即“第二文本”。它只需要读者的积极参与,并了解作品的原意即可。如果读者通过文本所获得的理解与作家的创作意图相吻合,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解”,这会由此产生读者与作者的共鸣,产生深刻的影响。当然,解读者与作家的创作动机相吻合的情况是很难达到的,这需要考虑背景、时代、地域环境等综合因素。“细读则是强调解读者对具体的字句等语言形式细细的玩味,这一过程把文本看成了是一个自足、独立的客体,”〔2〕5强调其自律性。而文本解读的最后一个阶段——解读,“即批评性阅读,则要求解读者将文本与作者、与时代联系起来,对文本作延伸性的阅读,”〔2〕5要求解读者能够对文本的美学趣味、社会意义等做出分析和评价。这里,我们侧重于研究文本解读与社会观念的关系,因此,本文更侧重于解读即批评性阅读。
(二)社会观念的内涵阐释
既然,考察社会观念对文本解读的影响,那么,什么是社会观念呢?
所谓社会观念,简言之,就是人的意识的一种观念化、模式化。具体说来,它是自发产生的,基本没有经过理论的定性而形成的一定社会心理或观念体系,能够在一个特定民族、时代、阶级和社会群体中广为流传的精神状态,不仅表现为一定社会群体意志、愿望、情绪等,还表现为一定的风尚、习俗等等因素,较之高度概括的意识形态,能够比较敏锐的反映社会现实,某种意义上可看成是一种时代精神、时代风尚。
就其实质而言,社会观念是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关于意识形态的内容,提出了两个看法即:“一、意识形态是一个总体性质的概念,它包括许多具体的意识形态,如政治、思想、法律、道德、宗教等;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意识形态是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反映。”①这一观点明确说明了意识形态并非仅仅指其阶级性,即具有一定的精神意向性。伊格尔顿也认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包括两个彼此对应的意义:“一方面,意识形态是有目的的,有功能的、也是有时间的政治力量;另一方面,似乎仅仅是一对幻象,过着与现实隔绝的明显的自律生活”〔3〕。他也指出了意识形态含义中既有政治的一面,又有精神思想的一面,有其自律性。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也把意识形态视为一种存在于特定社会历史中“具有独特逻辑和独特结构的表象(形象、神话、观念等)体系”〔4〕,等等。这些都说明社会观念作为社会群体的精神总和是意识形态的内容之一。然而,较之高层次的意识形态,它又是意识形态的低层次的反映形式,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直接反映的产物,能够比较容易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一个人的意识思想被某种社会观念意识形态化后,他就会不再以对对象的具体认知来理解事物,而是自觉不自觉地以积淀下来的这种意识观念来看待事物。同样的,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社会观念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渗入文本的理解过程中,影响文本内容、意义的揭示等,对文本解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跟我们所说的文学批评中的“前见”批评相似,这也是文本误读造成的一个原因。在文学文本理论发展到今天的时代背景下,社会观念在文本解读中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社会观念对文本解读的渗入原因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部文本学作品,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解,毫无疑问,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而社会观念就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如对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的解读,有人认为它是一部“金瓶梅”;有人认为它纯粹是一部“淫书”,毫无文学价值;而有人则认为这本书深刻反映了古都西安知识分子的精神空虚和无所适从的颓废精神状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把它看成是当下的“金瓶梅”,这是与当下的部分精神风尚相适应的,但却只看到了表面的东西。将其归为“淫书”,我认为就有保守之嫌,既不符合时代风尚,也不合作品的本意。但这并不排除这与地域范围内,人们的社会观念对思想意识的影响而导致此结论的产生。而第三种说法则可能是对陕西古都地区的风俗人情、精神风貌有深刻的了解,从其地域社会观念出发,对其做出的结论。我认为,这是比较符合作品意蕴的。这说明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社会观念不同期待视域就不同,就会影响着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其实,在文学史中,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每一次文学改革的发生都可能与社会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说,社会观念对文本解读的渗入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为什么社会观念能够影响并渗入到文本解读中呢?我认为,需要从社会观念的特性、文学文本的特性和读者三个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一)社会观念特性因素
首先,在高层次上,社会观念具有意识形态性。社会观念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意识形态性,这是被前人所证明了的。而意识形态与文本解读又是有密切关系的,20世纪80年代,伊格尔顿的《批评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发表,就已经直接地阐释了文学与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他认为,“艺术文本并非反映历史的真实,而是通过意识形态作用来产生真实的效果。小说表面上看来是自由的使用现实事实,但是,这不过是一种幻觉,它不能摆脱意识形态的引导,文本的真正材料是意识形态而不是现实,它借助于想象加工了这些材料。”〔3〕50伊格尔顿的论述鲜明生动地说明了文本解读的活动过程,即文本解读并非简单的文字欣赏,看出有什么事发生、有什么样的人、事件是怎样发生的等机械的阅读,而是必须通过想象、联想将文学文本再次加工、以达到理解文本意蕴的目的,而其中的想象和联想则是深受意识形态影响的。那么,社会观念作为意识形态的低级表现形式,更能接近人们的社会生活,就必然影响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文本,进而影响读者的解读。
其次,在低层次上,社会观念具有时代性。它较之高层次的意识形态,又是经验性的、低层次的,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较灵敏的反映社会现实的时代意识,它本身反映的就是某个特定民族、时代、阶级和群体所广为流传的时代精神,能够直接反映社会群体的精神状态,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同时,还是一定风俗民情的概括。如就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来看,几次较大的文学论争,几次反复,由强调为艺术而艺术到强调文艺为政治再到为文学而文学,循环不断,文学自律性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潮流的反复转换。除了特定的时期的社会现实的需要外,社会观念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社会观念没有明显的阶级性,虽带有阶级和社会集团内容,但由于它是以感觉、情绪、需要、愿望乃至风尚、习俗等感性形式反映出来的一种未经分化、定性的经验水平的反映形式,还渗透着大量民族和时代的心理特征。这样,对推动文学发展就会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成为导致一定时期文学思潮不断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人们的意识受某种社会观念的影响或说被意识形态化后在文本解读中就会使得自己根据自我意识来解读文本。
(二)文学文本特性因素
社会观念之所以能容易的影响到读者的文本解读,仅考察社会观念因素是不够的,就文本解读的本质而言,文本解读是对文学文本的反映和再现,文学文本也是读者解读主体,那么,文学文本自身的特性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文学文本具有内蕴性。文本是由一系列呈线性组合的语句呈现于解读者面前的,这个语言整体所刻画的形象,抒发的情感,都是由语言符号的特殊组合得以传达。而语言具有间接性,多义、朦胧、含蓄蕴藉,并不能尽如人意地把别人的经验完全的表现出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文学文本进行解读,离不开对文学文本的外在因素,如解读者及创作者的生活背景、时代环境、地域、民族等进行了解,那么,社会观念作为影响读者思想意识的一种因素,在文本解读中,就必然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如影响读者理解作品的意蕴等。
其次,文学文本就具有意识形态性。文本的形成借助的是在作家亲身的生活实践积累起来的表象记忆和情绪记忆,融合著作家的感情、思想和一定的意识观念以及生动的感性材料。只有当作家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己的想象、联想等,才能创造出好的文学作品来。社会观念作为意识形态的低级形态,更接近社会生活,文学文本就更容易受其影响,所以,读者在解读文本时也就会不自觉地容易受社会观念的影响。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读者因素
文本解读的主体是读者,社会观念影响的主体也是社会中的人,那么,就不得不考虑读者因素。读者首先是社会中的人,社会观念作为反映一定时代、一定群体的意志、愿望、情绪等精神状态及其风尚、习俗的因素,影响读者的方方面面,必然会影响读者的思想意识。加之,社会观念比较接近社会生活,影响更直接。因此,在读者的文本解读中也就会必然受其影响。
三、社会观念对文本解读的渗入表现
社会观念包括社会群体的意志、愿望、风俗习惯、时代精神、文化观念等,这些对文本解读都会产生影响,这种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影响解读者对文本意蕴的需求
一定的社会观念会导致一定文学文本的出现,并且伴随着人们或褒或贬的评论。具体说来,就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观念下,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什么样的文学作品的出现。换言之,人们的思想被当前的意识意识形态化后,就会在文学作品的解读中希望看到与这种意识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的出现,这就要求文学作品的创作者要创作出适应一定社会观念的文学作品。具体表现在: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时代精神会影响读者对文本意蕴的需求。文学不能不是某一种思想倾向的体现者,即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不仅是反映、体现关系而更应当是某种特定声音的表达者,体现出一定的时代要求,文学必须与现实条件相联系,才能更具其生命力。每一时代的作品的出现都是如此,时代精神不同,读者对文本意蕴的需求也不同。以50年的诗歌为例,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人们看到了中国的美好明天,形成了强烈的积极乐观氛围和观念意识,为表达这种喜悦和奋发图强的情感,故而需要充满热情,积极昂扬的作品的出现。于是,乐观进取成了当时诗歌创作的主旋律,出现了大量的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当时精神的诗歌作品,以此来满足读者的解读需求。然而,到了50年代后期,“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的出现,政治口号不断出台,人们的主体精神受到压抑,并时时感到恐惧,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难以得到抒发,诗歌创作也因此受政治意识形态的挤压,退缩到了边缘地带,并担负起特殊的意识形态任务,缺乏已有的生气。这些说明,在不同的主体精神,即在不同的社会观念的影响下,文学文本会产生不同的类型,以适应当下的读者的阅读需要。
第二,风俗民情会影响读者对文本意蕴的需求。一定地域的读者会受地域风俗民情的影响,也会要求产生反映一定民情的文学作品。因此,一定地域的风俗民情能够影响读者对文本意蕴的需求。如贾平凹对陕西风俗民情的了解,商州作品系列的出现,便是那一个时代地域的伦理道德观念、民族风俗的反映,也是那一地域人们期待视域需要的产物。
第三,文化观念会影响读者对文本意蕴的需求。在一定的文化观念下,也会要求产生反映这一观念的作品。如当下文学的创作、阅读出现追求“后现代”意识、消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价值世俗化趋势,各种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文学思潮的蜂拥而至,这种文学现象的出现不能不说是与中国进入了工业时代兼具后工业化时代的特点以及世俗化、大众化的文化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如现代网络文学、[LL]影视文学、大众文学的出现,一方面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人们的社会观念、文学观念的转变需要这类文学作品的出现。再有,在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学倾向由精英文学到大众文学的转变,其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人们的社会观念由关注精英群体转变为关注大众生活造成的。解读者受社会观念影响也随之对文本产生褒贬不一的评论,甚至形成了一定的文学思潮。这说明社会观念的变化会影响文学文本的类型,影响文学作品蕴含什么样的思想意识。
(二)影响解读者的文本理解
文本解读本身也需要读者有一定的审美感受能力,而这些感受能力的形成必然以其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真实境遇为基础,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又不可避免的受社会关系的影响,社会关系必然包括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共同观念、共同的行为习惯等因素。因此,社会观念对解读者的文本解读过程必然会产生影响,即读者在文本解读时,社会观念必然会影响他理解文本的内涵意蕴,不同的读者在不同的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即使对同一文本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姚斯也曾在解释作品的不确定性时认为,“作品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原因在于文本内部的空白需要填充,还在于历史进程带来的时代隔阂。在每部作品所属的时代,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期待视域,作品就是在这种期待视域的目光下诞生。”①就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当时期待视域的产物。研究文学不能无视时代长河中代代相续的读者接受。这说明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对文本意义的阐释离不开时代背景的意识形态影响。同时,他认为要阐释作品的接受史必须考察比较历代读者的期待视域。时代不同,人们解读文学作品所获得理解也会存在差异。伊瑟尔的“召唤结构”理论中认为,“在阅读过程中,尽管读者随着解读文本会产生与故事情境相应的各种情绪反映,但读者固有的价值取向不可能全部退隐,它会不时跳出来干预阅读的进程并控制读者的反映程度。”①故而不同的时代背景,人们的社会观念不同,对文本解读所产生的认识理解自然存在差异。鲁迅先生曾举《红楼梦》为例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5〕这种读者理解文本的蕴涵差异,明显说明读者在阅读同一部文学作品时,由于各自的审美视野或经验或其他接受条件的不同,才得出观点不一的结论。而这里的“其他接受条件”不可避免地包括社会观念的因素,因为每一位读者都是社会中的人,社会观念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期待视域,产生仁智不一的观点,进而影响其文本的阐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时代精神对文本理解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精神影响下,读者的思想受其影响在文本解读中也会对文本意蕴产生不同的理解。如对民初文学家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的解读,在不同的时代精神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解读理解。这部小说展现的是主人公徘徊在理性与情感、宗教与戒律及世俗人生之间的困惑。民初时代,人们受当时社会价值空缺和迷茫的时代现实的影响,形成了个人主义的人生孤独感和苍凉感的精神状况,对表现这种精神状况的作品能够充分的理解,并能切合苏曼殊在文中所要展现的情感蕴含。而在现代,时代开放多元化,追求超前意识、前卫精神,在这种社会观念影响下,人们极少数能够理解苏曼殊当时的迷惘情怀,而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部和尚的情史。和尚谈恋爱就是一种前卫、一种时尚,正符合当时的社会思想观念。
第二,不同文化观念对文本理解的影响。在中外,由于社会文化观念的不同,对同一文本,解读者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里,具体以对文本形象理解的影响和对文本主题理解的影响为例。不同文化观念对文本形象理解的影响。如以对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形象的理解为例,在中国当时土改的社会背景下,是以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民主为时代主题的,作者以塑造新人,批判封建礼教的顽固者为主旨。对三仙姑形象是持讥讽态度的。在了解当时时代背景的中国读者眼中,受中国文化观念的影响,也是如此理解这个形象的。而在西方的许多现代读者看来,三仙姑的身上就其“半老犹风流”来看,仍是具有值得肯定的个性解放的精神的。这显然与西方长期追求理性与个性解放的社会观念是分不开的。
四、对当代读者文本解读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随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人们更加注重自身主体性,在文本理论上,也越来越注重读者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社会观念作为其思想意识的影响因素之一对其解读文学作品产生影响是必然的。首先,在探究文学作品的意蕴时,读者会注重关注社会观念等意识形态因素对文本的影响,不会轻易地下结论。其次,读者在解读文本时会注重随着文学观念亦即人们的社会观念的更新趋势,来理解文学文本的意蕴内涵,探究文学的本质和规律,使作品意蕴阐释既接近作品原意又使其具有一定的当下性。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对推动文学的不断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文学文本理论发展的不同的时期,人们对其关系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在文本理论发展的今天,作为对传统文本自足论的反驳,关注读者,关注读者在社会观念影响下怎样解读文本更具现代意义。社会观念不仅影响解读者,而且,通过读者影响文学文本的解读,影响对文本的意蕴需求、理解等。作为文本理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深入了解低层次的意识形态——社会观念对文本解读的渗入问题,一方面,适应文本学研究的趋势,强调读者在文本阐释上的作用;另一方面,为文学创作、文艺欣赏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参照系,有利于全面深入的研究文本解读的影响因素。当然,读者也不能完全受主观性的影响,在解读中也应保持一定独立性,以客观的态度看待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 董希文.文学文本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2.
〔2〕 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85.
〔4〕 阿尔都赛.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55-156.
〔5〕 鲁 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45.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调适04-26
试析大学生“逆反心理”问题初解04-26
浅论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教育对策04-26
试论中学生逆反心理与调适04-26
浅谈高校贫困生心理支持系统的构建04-26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除04-26
高职学院学生逆反心理论析04-26
论析高职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