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积极面对的辅导新领域

时间:2024-04-26 15:50:0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师源性心理影响对学生的健康心理形成和健全人格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消极师源性心理影响的分析,追溯其影响形成的根源,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师源性心理;心理健康;心理影响

        一个人的人格健全发展依赖于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先天因素即遗传的原因,遗传带给我们先天的气质,而先天的气质决定我们基本的人格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是后天的影响,即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从各个侧面不断作用着一个人,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学生正经历着身体和心理的一系列变化,个性心理极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波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个阶段是处于模仿体验和逐步定型的认知阶段,是可塑性极强的时期。要把这些成长中的变化着的个体培养成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环境和教育相当重要,而这个时期在学校的时间最多,因此,师源性心理影响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北京某学校请心理专家测试一个年级3个班的学生心理状况,结果有一个班的学生情绪等指标与另两个班有明显差异,经了解,该班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不良。
  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到底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其影响产生的根源又在哪里?我们要如何克服?这些都是我们要积极思考和面对的难题,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1  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对学生的危害
  师源性心理影响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心理影响,一种是消极的心理影响。积极的心理影响指教师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让学生形成完善的个性,积极、乐观、乐群。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是指教师的消极情绪和个性心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常见的消极师源性心理有自卑,脾气暴躁、易怒,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工作缺乏热情、漫不经心,个性软弱、退缩,没有正义感,支配性和专制,冷漠,贬损。那么这些消极的心理到底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危害呢?
  首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消极影响。
  教师的情绪可以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质量。美国著名心理学者基诺特博士(Halm G.Ginott)所写的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我得到一个恐怖的结论,发觉我是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我可以用我个人的方法去营造学习的环境,也能用每天的心情去决定学习的气氛。身为老师,我掌握无比的权利,使学生过得悲惨或快乐。我可以作为折磨人的工具或激发灵感的媒介,我能侮辱人或使人开心,也能伤人或救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的反应决定了危机是扩大或是缩小,是教化还是驯化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能体会,自身的情绪不一样,上课的效果大相径庭。
  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品质以及学习效果都会受到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教师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及信心,同时,还影响其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如注意力的集中、学习计划的安排、学习习惯的养成、考试焦虑的排除等。有两位历史老师担任同一个年级的历史教学,经了解发现有两个班的学生对历史很感兴趣,而另外两个班却截然相反。学生的总体情况都差不多,两位老师的教学水平也相当,那为何产生这么大的差距?在跟很多同学的交流中我发现了一个变量——老师的心理状态。A老师平时不苟言笑,也不和同学交流沟通,而B老师却能与同学打成一片,经常与同学做心灵上的交流。可见,老师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
  其次,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影响。
  教师的消极情绪可以直接导致学生自卑、退缩、消极、偏激、反社会性行为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有些老师在心情很烦躁的时候进入课堂,然后有意无意的将这些情绪带入课堂,动不动就发火,稍不如意就对学生冷嘲热讽,无形中给学生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我曾做过“理想中的老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理想中的老师应该“不要动不动就发火,不要带着情绪上课”。在我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同学因为小学老师的一句话,至今不敢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曾经是多么积极活泼的孩子啊,就因为一句“你脑袋是豆腐渣做的!”,已经有如此深的心理障碍,这不得不说是这位老师教育上的一大失败。
  最后,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会把自己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意识的表现出来,比如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的偏激,分析问题的不够理性,某些自卑情结,消极情绪等等,这些非理性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于学生,蚕食着学生的青春和活力,消磨着他们对生活的希望和追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A学生有很多偏激的想法,对社会现状很是不满,我很吃惊这么小的年龄对社会竟有如此深刻和歪曲的认识,很反常,在进一步交流中我才知道这些想法都是从他班主任那里知道的,他的班主任经常给他们灌输这些消极思想,培养出了一批“愤青”。虽然这位老师可能只是把对学生的倾诉作为一种发泄对社会不满情绪的途径,殊不知,他这样的无意识行为会给学生稚嫩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甚至对他的今后成长都产生深刻影响。
  2  消极的师源性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2.1 容易产生消极心理的教育理念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而有些教育理念的偏差就直接导致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常见的有下面几种容易产生消极心理的教育理念:
  2.1.1 分数决定命运。一部分教师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只要成绩好,其它什么都可以不重视,只要成绩不好,其它方面再行,也会认为“给班级拖后腿,没出息”。这种观念指导下就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评价不公平,不公正,对某些“好”学生的过度赞赏导致其自大、嫉妒、耐挫能力差等畸形心理,而对有些被认为“无药可救”的学生冷漠和放弃导致其自卑、孤僻、消极等。
  2.1.2 不打不成才。有些老师信奉“严师出高徒”和“不打不成才”的至理名言,认为对学生必须采取严厉的态度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不苟言笑,学生稍有不对便加以指责和批评,认为这样学生才服他,才怕他。这样的观念指导下,老师就容易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如打骂、贬损等。《扬子晚报》曾报道过:西安市雁塔区鱼化乡老烟庄小学,二年级的12名小学生因未完成作业,班主任就命令他们脱掉裤子在教室里转一圈,同时指派两名班干部对不听话的学生强行脱裤子。这样极端的教育方式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遭受严重打击。
  2.2 教师自身的压力 现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这也包括教师队伍,这个以前相对比较稳定的行业,现在也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而显得危机四伏,这无形中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失业压力。同时,升学率、学生考分排名次、家长的期望值以及管理方面的各种因素如过分严格的管理、对教师的监控考核、学生的测评以及职称评定、学校的奖惩制度等多重压力,都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教师的心灵。在跟老师的交流中一位老师谈到 “我一向不服输,过去工作再苦再累我都能忍受,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常常是事情还没开始做,便事先设想出多种后果,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考不过人家……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2.3 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某些消极环境就可能使人出现一些人格缺陷,包括自卑、消极、偏激、退缩等,还可能形成一些不够理性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首先是社会中的一员,也是一个普通人,因此也不例外。同时,由于社会现实,很多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劳动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即对工作提不起劲,觉得心情压抑,莫名烦躁等等。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 “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如此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
  2.4 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学校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痕迹,给老师和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学生一旦成绩好,什么“优干”“三好”就全评上了,一旦成绩上不去,便什么都是空谈,这也导致全社会都把目光集中在学生的分数上。老师的待遇、职称评定,学校的评级、验收等都与学生的成绩挂钩,在这种体制下即使很多学校和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也不得不倾注所有的精力去提高学生的分数,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  对“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的基本对策
  鉴于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对学生健康成长的诸多危害,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认真思考和探索其应对措施。
  3.1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式 现在的教育是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这是需要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传统教育模式由于几千年的影响而坚守着他的阵地,存在教师心目中的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即使接受了新的教育模式,但其实质上仍然没有跳出应试的门框,而这样的教育观念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影响着下一代人。教师应该始终明确,并不是成绩好就代表一切,要培养的优秀学生必须要是能自立的、身心健康的,能适应环境的、有责任感的人。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撑起下个世纪。
  怎样才能教育出优秀学生?传统的棍棒教育已经行不通,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做适当的调整。现在的学生跟以前比有更独立的意识,有更创新的观念,有更开放的思想,因此必须要更多了解学生的心理,跟他们做心灵的沟通,而不能用直接而粗暴的方式简单处理。同时我们得承认不同的个体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要相信任何人都有他的潜力可以发掘,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出他的潜能并帮助其发挥,让每位同学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3.2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什么样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具体到教师领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顺利而有效地适应教育环境,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平时的工作和学习,理性的视角分析社会上存在的各种现象,正确地态度对待和处理师生关系而保持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和学生并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
  以这个为标准,教师要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准确的认识,同时要意识到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因此,教师要主动深入的了解自身心理上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并积极的做调整,具体的有以下方法:A.自我调整。教师可以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将一些心理学的理念渗透进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这有助于更理性的分析学生和自己,当自己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时,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调整自己的某些不合理观念,让自己的心理更健康;B.倾诉。情绪应当要合理宣泄,这样更有助于身心健康,而找人倾诉就是最好的方法,在交流中沟通并获得信息,同时不良的情绪也得到缓解。当然倾诉的对象要慎重选择,最好不要找学生;C.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有些情绪积压太久,而且已经影响到很长时间的生活和工作质量,那么,笔者建议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让你的不健康心理得到调整。
  3.3 学校应创设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
  学校领导要组织老师定期集中学习与自学,认真系统的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将教师的心理素质纳入师资资格要求,将教师的心理素质培训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应关心每位教师的学习、生活、工作和疾苦,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和心理负荷,从而创设最为和谐的环境,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领导要尽量深入教学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线,了解教师,以人为本,建立与教师对话、采纳教师建议的机制。坚持多层次的民主评议制度,正确对待老师的民主评议意见。建立健全教师的评价机制,从各个方面入手,照顾每位教师的特长,力争在学校让每位教师都得到价值体现,实现人生的意义,从而团结每一位教师,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卢家楣等:《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情况调查》,《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
  [2]杨忠健:《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成因及对策》,北京教科院2001年学术年会;
  [3]吴发科:《浅谈对学生‘心灵施暴’的危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1期;
  [4]张焰、黄希庭、阮昆良:《从青少年学生的评价看教师的人格结构》,《心理科学》0005年第3期;
  [5]蔡宗奎:《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学校领导任重道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年第3期;
  [6]李丹:《学校心理卫生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健康水平的04-26

浅论甲亢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及心理治疗04-26

关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04-26

关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以安徽师范04-26

试析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04-26

浅析家长文化程度高低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分析04-26

如何预防篮球运动员的“怯场”04-26

关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与性观念实证研究04-26

试析如何释放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心理压力04-26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