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中人物形象嬗变的社会历史阐释

时间:2024-04-26 15:48:2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把西方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宏观上分析人物形象的发展过程,可以提出一个假说,即西方文学中人物形象呈不规则的w形状的嬗变轨迹,分为个性的人、僵化的人、灵性的人、异化的人与多元和谐的人。从文学史的角度探讨了人物形象嬗变的表象与深层社会历史原因以及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出来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论述了各个不同时代的人物形象既是各个时代现实生活的反映,同时又是作家们的情感、思辨、视野交互作用的结果。从人物形象w形状嬗变的角度讨论了文学功能的社会价值及当代意义。

  关键 词:西方文学史;民族性格;古希腊;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说:“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为是人不断解放自身的历程。”卡西尔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是,人类从远古走向现代的过程也是包含着进步与失落的双向过程。综观西方文学的发展历史,不难得出如下结论:由于不同时代社会背景的差异,以及文学家思想家们对于人物性格的理解、把握的角度不同,导致对人物形象的描述与刻画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或者可以说,西方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随着历史的进程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嬗变。从理性的严格意义上说,任何研究者都无法宣称要去寻找文学历史发展的某个规律,但对于西方文学中人物形象发展轨迹的大体走向是可以探讨并因而从中得出值得我们思考的有价值的结论来。
  
  一、西方文学中人物形象嬗变的w形轨迹
  
  所谓人物形象嬗变的w轨迹是指西方文学从公元前2世纪前后的古希腊直到20世纪这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对人物形象的描述呈现出的几个大的转折。
  
  1 个性独立自在自为的人
  古希腊文学对人物形象的描述,从一开始的“斯芬克斯之谜”就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这一象征性的谜语在于向人们说明:认识你自己!在以信仰和传说为主要依据的古代神话文学中,无论是对天神之父宙斯至高无上的统治力的崇拜,还是对英雄俄尔甫斯那超人的音乐天赋的歌颂,或者是对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勇猛无畏的吟唱以及对奥德修斯智慧的赞美,都使读者能够从中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独立的具有超人才华的个体。我们也可以从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三位女神对待帕里斯裁判时的不同态度中看出对女性的独立人格的描述。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巅峰之作《荷马史诗》的作者对自己民族的精神作了极其认真地思考,在阿喀琉斯身上体现了希腊民族性格的主要特点,而这种体现又是通过他的个性体现了一个民族性格的全部诗意,可以触摸到希腊民族丰满而活泼的心灵特征。关于《荷马史诗》黑格尔说过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是《荷马史诗》创造了西方文学史上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人”。
  
  2 思想僵化和缺乏生气的人
  从古罗马毁灭古希腊起直到后来的中世纪后期,在这一千多年中,随着古希腊文明的衰败,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也一直在走下坡路。古罗马初期的文学还稍好一些,因为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此时的文学作品还可称之为古典文学。在维吉尔的叙事长诗《埃涅阿斯纪》中,作者有意模仿《荷马史诗》,并很想与之一比高低,但在“人物性格的描述方面则缺乏个性和生气”。罗马初期如此,中世纪中期更是江河日下。整个中世纪的宗教文学中几部有名的文学著作都给人以死气沉沉之感。影响很大的5世纪的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忏悔录》以及后来流行几个世纪的热那亚大主教沃拉吉那的雅各编写的《圣经传》都以传播宗教知识、宣扬上帝为己任。这些所谓的文学作品实际上担当着统治社会的神学功能。这时期的文学作品是无法与深邃浩瀚的古希腊文学作品相提并论的。而中世纪中后期的文学作品在但丁的《神曲》出现之前对人物性格的描述已经达到谷底。
  
  3 灵性的思想解放的人
  持续几百年之久的文艺复兴是西方近现代文艺的胚胎时期。文学成为真正近代意义上的“人学”。此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的描写从中世纪的低谷呈现出显著的跃升。文学家们大胆地表现人性解放的主题,把物质世界和人自身的价值作为文学的主要内容。他们描写人的自信、乐观以及大无畏的冒险精神,人以巨人的形象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顶天立地地站在神的面前(《巨人传》),歌颂具有人性特征的人的仁慈、友谊、爱情(《威尼斯商人》),人对于神的优越意识构成了这一时期作品的特色,人们意识到了自己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中所表现的是:人格是最贵重的东西,爱可以征服一切,仁慈是人间的上帝。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诗与喜剧洋溢着春天与生命的气息,涌动着友谊与爱情的暖流,渗透着开朗的反封建反禁欲的色彩。人可以成为无所不能的巨人,于是这一时期文学作品逐渐地勾勒出一幅赞美人的尊严、追求美与自由的黄金般灿烂的时代图画,这是对古希腊、罗马时期人文精神的继承,也是对中世纪蒙昧状态下人的僵化观念的颠覆。
  
  4 异化的失去自我的人
  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的中后期,随着西方科学技术迅猛地发展,生产力的空前提高,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阶级对立严重,贫富差距悬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亦随之变化,侧重于反映人的异化和自我的缺失,最值得提及的是《人间喜剧》。巴尔扎克最先在广阔的领域里赤裸裸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及商品等价物——金钱——对于人的迫害,并由此造成的心灵畸变。于是有了葛朗台、纽沁根、高老头、拉斯第涅等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欲望燃烧了人又毁灭了人,人的尊严与发白心灵的快乐从此消失殆尽。当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瓦解,新的价值准则又无处可寻时,人的异化和心灵的扭曲就不可避免。
  在这一阶段里随着社会对人性的忽视,文学人物形象也随之跌入谷底,这是西方文学发展轨迹w形状中凹下的第二个最低点。
  
  5 崇高与多元和谐的人
  从20世纪中后期到当代,西方文学迎来了新的时期即上述所言的w形状的第三个高潮期。文学家们试图赋予主人公以追求光明、追求和平与和谐的崭新的人物形象。作品的主要人物大多意志坚强、追求真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总能给读者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持,比如高尔基的《鹰之歌》中的丹柯、《母亲》中的尼洛芙娜都是全新的艺术形象。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则讲述了老人桑提亚哥与自然搏斗、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精神。有学者评价说,《老人与海》鲜明地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老人、孩子和一条大鱼,情节简单到了极点却抽象到了至美至纯。浪漫主义者给了自然以崇高的地位和高度的评价,这种崇尚自然的思想在史怀泽的《敬畏生命》和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中渗透、发展。前者警告人类再不应该随意地毁灭生命,否则人类将与地球同时毁灭;后者则主张不仅要尊重非人类的其他生命的价值,而且还要善待非生命的河流、高山、森林与草原。《敬畏生命》于195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史怀泽也因此被称为“非洲之子”。之后,美国的蕾切尔,卡森(1907—1964)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著作《寂静的春天》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50本书之一,讴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这些作品中所宣扬的思想,如“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坏生命”,“生命之间是互为存在的,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中的大事”,“生命以其他生命为代价才可以存活下来”,至今仍然激励人们珍惜生命、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西方文学中人物性格W形嬗变的原因分析
  
  要回答西方文学中人物形象为何呈现出w形状的嬗变,就必须理解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出来的。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各个不同时代的客观实在的艺术形象必定来自于各个时代的现实生活,是作家们的情感、思辨与其对实际生活中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文化特征的理解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各不同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意识形态对于作家心理活动的影响及创作素材的选择等必定影响着人物性格的不同走向。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1 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
  古希腊文学对人物性格的描述之所以有高的起点,可能与当时的经济发展和多神崇拜有关系。古希腊是奴隶制的城邦式国家,荷马时代的生产力已经有很高的发展,不仅有了铁制的农具,还出现了行业分工,随后的社会经济状况逐渐繁荣,因此,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着眼点主要在于氏族贵族与奴隶主的塑造。此时期的意识形态尚属于原始的自然神崇拜,自然界中的太阳、大海、土地及人类社会中勇敢、智慧、权力、爱情、美丽、忠诚等皆打上神灵的印记,这必然使得文学家在创作中将对于神灵的崇拜与对现实生活的阐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作品中尤其是关于战争的作品中对主要人物的各种带有鲜明个性的美德不遗余力地加以赞美和歌颂。希腊是一个海洋国家,因而崇尚大海,具有一种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的性格,使得希腊民族喜欢追求冒险、刺激、智慧、荣誉、现世的快乐,加之处在那样一个毫无掩饰的时代,古希腊文学也就相应表现了一群群自在自为的个体,这正是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结果。到了欧洲中世纪,则是宗教神学长时期占统治地位,宗教桎梏不仅严重束缚着社会成员的个性,也束缚着文学家的思维,对人物性格的描述必然处于低谷状态。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在倡导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的思想解放过程中,在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军事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非常杰出的人物,正如恩格斯所言,这是一个需要巨人又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人文主义思想家和艺术家重新“发现”了人,他们开始用理性的目光看待人,勇敢地举起以人为本的大旗和以神为本的宗教相抗衡。如果说古希腊文学是一个活泼的孩子,那么经过千年之久的中世纪,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已经成长为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
  虽然说经济发展会促使社会的进步,但对金钱的过分追逐也会扭曲人的心灵,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指出的,对金钱与利润的追求必然导致人的异化。 18世纪后期文学中的人物性格出现低迷状态主要受此影响,作品侧重反映的不是人性中美的一面,而是揭示人性中的丑陋与邪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与调整,作家、思想家们充分地意识到了所谓的工业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和自然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开始反思,如何才能铲子人与人之间的奴役和不平等,怎样才能减少虚伪和罪恶以及使人变得善良,如何才能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这是西方文学人物性格嬗变中从第二个低谷重新跃升的主要动因。
  
  2 作家个体心理上的束缚
  某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仅从总体上影响着文学人物形象的性格走向,还具体地影响著作家的心理状态。人物形象毕竟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作家选择什么样的人物性格来描写,其想象力是否能得到充分展开都与作家在心理上是否受到束缚与干扰有关系。关于想象力与作品的关系,老舍深刻地指出:“想象是永生之物的代表,想象是文人的心深入于人心、世故、自然,去把真理捉住。……作品中的各部各节是想象中炼成的花的办,水的波,作品中的字句是想象炼成的鹦鹉的羽彩,晚霞的光色,这便叫做想象的结构、想象的处置、想象的表现。完成这三步才能成为伟大的文艺作品”。感情与美是文艺的一对翅膀,想象就是使它们能飞起来的那点能力,这是文学作品的主要特质。但是如果作家心理上受到压抑和束缚,作品就缺乏创造性,其中的人物形象就很难有鲜明的个性。上述的人物性格嬗变w形状的上升期自不待言,希腊民族崇尚酒神精神,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文学作品的核心是个人本位,对于个人的权利、个人的能力、个人智慧的体悟是推动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杠杆。反映在作品中就是人物性格中的对个人尊严和荣誉的极度敏感,构成了那时那地的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当我们瞻仰荷马的雕像时,会觉得他锐利的双眼似乎闪烁着无穷的想象的智慧之光,穿透历史超越未来。而中世纪和后来的两个低谷也可以从这里得到解释。《圣经》是一部苦难民族的心灵纪录,基督教的精神枷锁使文学走向了它的反面。
  
  3 现实生活对文学主题的影响
  对一个民族的文化来讲,最重要的、最强大的动因是经济活动的方式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古希腊如此,文艺复兴依然是这样。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为什么意大利荣幸地承担了这样的历史责任呢?无非是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兴起的结果。对古希腊文明的重新发现,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好奇心;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白尼发现新的天文体系,极大地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人们惊奇地看到外面的世界如此的广阔,广阔的自然宇宙如此的浩渺,既不像希腊人所描述的那样,更不像中世纪基督徒所说的那般,人们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作家开始以好奇心和充分的自信描述新的现实生活,在逐渐形成关于自然界的认识体系的时候又反过来探索人的内心世界。现实生活影响着文学、制约着文学。任何文学创作中对人物性格的具体描述都必须依据一定的素材,而素材又只能来自于现实生活并受到客观实在的制约。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与美并非相互依存的。正如卡西尔所言:“所有的美都是真的,但所有的真却并不一定就是美。”综观整个西方文学史不难看出,在宗教统治一切的中世纪和18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残酷社会里,作家们所选取的素材虽然都是真实的,或者说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是作家对于当时实际社会的真实写照,但由于缺乏具有普遍意义的美,作品的人物形象就必然显得僵化,缺乏生机和没有自我,因而导致这两个时期陷于w形状的低谷。同样道理,在20世纪之后,随着环境问题的逐渐恶化,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引起文学家们的高度关注,此类的素材比比皆是,他们才有可能在作品中极力地去呼唤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三、说明与结语
  
  值得注意并需要加以说明的问题是西方文学中人物形象的w形状的嬗变,并非如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某个规律那样严格与清晰。所谓人物性格w形状的嬗变,不过是对古希腊以来近三千年之久的文学长河中人物形象起伏跌宕的演化过程大致的一种不完全归纳,所以我们称之为不规则的w形状。这意味着,我们很难将w形状的低谷与高峰的转折点,准确地归属或者界定于历史上的某个具体年代,它会呈现出一个较长的模糊的交叉阶段。在这个交叉阶段里,边界不是十分清晰,既存在着处于继续下滑状态的作品,又存在着已经具有上升趋势的具有思想性的作品,甚至在同一个文学家的不同作品中都能感受到这种阶段的特性。高潮与低谷的时间延续也不是规则的确定的,而这种不规则的表象与深层的社会历史动因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如果说,西方文学中人物性格的发展轨迹确实如本文所述呈现w形状,那么,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除了对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历史原因作以分析和阐释之外,还应该对文学家的社会历史功能加以研究。研究文学,最忌讳的是停留在已有的概念和结论方面裹足不前。文学发展史是心灵与性格、社会与命运相互交织的发展历史,而对性格与命运的阐释是无法穷尽的,当我们深入到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深处,都会发现那是一个错综迷离的世界,就像我们看到宇宙的广阔深邃一样的神秘与费解。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在全景式的展阅文学史的过程中诠释自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关于文学的功能,不言而喻,文学形象之所以能在每个衰弱不堪的低谷状态后又能重新跃升,与那些不同时代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思想家的努力、冒险、探索与勤奋是密切相关的。或者说,当某个社会的发展处于下滑状态时,文学家们就承担起了引领社会走出低谷的历史使命,使社会朝着更加文明、进步与和谐的方向迈进。回眺几千年的西方文学发展史,我们看到了垂暮的暗夜,看到了绚目的天明,更可贵的是我们目睹了夜幕降临之前的黄昏与晚霞,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里程碑,而这些里程碑既是流动的展开,同时又在一种新的形态中延续着。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新视角04-26

伍家沟村与耿村鬼神故事的文化审视04-26

山水诗肇始的语言考察04-26

心理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04-26

在追寻中沉沦04-26

举重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训练04-26

青少年创造力/心理健康发展特点及相互关系04-26

班级团体心理铺导在培养中学生的自控能力的运用04-26

拳击实用拳法及训练目标04-26

心理训练在射击运动中重要性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