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越的浪漫 凄美的感伤

时间:2024-04-26 15:48:12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洪升的《长生殿》都歌颂了“情至”理想,然而由于时代和作家个人等方面因素,二者在“情至”、“情始”、“情追”、“情圆”等具体表现方面有着诸多不同。《牡丹亭》欢快激扬地唱响热烈与浪漫,《长生殿》则凄美婉转地吟出悲郁和感伤;前者是万物欣欣的阳天春日,后者是西风残照的落日余霞——绚丽至极却又透出几分萧瑟悲凉。
 
  [关键词]汤显祖;洪升;《牡丹亭》;《长生殿》;“情至”理想
  
  16世纪末叶,汤显祖的《牡丹亭》横空出世,发出了对“情至”理想的深情呼唤: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一个世纪以后,清代戏剧家洪升的《长生殿》,再次高高举起汤显祖的“情至”旗帜:
  [满江红]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与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于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征。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洪升是《牡丹亭》的推崇者,他称赞《牡丹亭》“搜抉灵根,掀翻情窟”、“肯綮在死生之际”。在获悉有人称《长生殿》“乃一部闹热《牡丹亭》”后,他欣欣然“以为知言”。在洪升眼里,爱情如白日不朽似青史长存,可以感动金石可以超越生死。这样的“情至”理想与汤显祖在《牡丹亭》里颂扬的“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生死离合之情何其相似!然而同样歌颂“情至”,《牡丹亭》和《长生殿》无论是在文化内涵上或是在审美色调上都有极大的不同。
  
  一、情至:反理与融理
  
  “情”是《牡丹亭》的根本,但汤显祖并没有囿于男女爱情,而是将“情”作为反“理”的武器:“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这里的“理”,既指生活常理,更指压抑人性的理学。晚明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在东南一带刚露头角,就已对意识形态领域造成了巨大冲击;王阳明心学的流行,更助长了异端思想的传播。以抑制人性、否定情欲为主要特征的传统道德,失去了往日的绝对权威和号召力,被长期压抑的人情、人性从礼教的堤防中溃决而出,情欲得到肯定甚至纵容。汤显祖站在时代前列,其《牡丹亭》以对“情至”理想的热情歌颂呼唤一个个性解放时代的到来。 《长生殿》继承了《牡丹亭》的“情至”理想,但又作了不同的诠释。如果说汤显祖通过《牡丹亭》达到以“情”反“理”的目的,洪升则借用《长生殿》阐明以“情”融“理”的愿望。洪升所生活的清初,儒家思想再次被确定为帝国的指导思想,复古主义和禁欲主义盛极一时,明末那种风起云涌的个性解放思潮逐渐向理的文化复归。《长生殿》所写的帝妃之情,符合当时的道德观念,和《牡丹亭》宣扬的反理之情,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长生殿》既歌颂了“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爱情,但又将情欲伦理化,在满足民众对情感和艺术的审美需求的同时,又自觉遵守统治者设定的道德规范。虽然他对“情至”理想的热烈颂扬,也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这种中庸平和的以“情”融“理”,在某种程度上与《诗经》“温柔敦厚”的美刺怨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与《牡丹亭》纯粹写“情”不同,《长生殿》在写“情”的同时,又用了相当重的笔墨(几乎与爱情部分并重)描写了社会政治背景。在《长生殿》里,政治和爱情两条线索交错展开,既寄寓了“乐极哀来,垂戒来世”的政治教训,又描写爱情在动乱年代的残破与苦痛,从而流露出对爱情、对社会乃至对人生的空幻与悲凉之感。
  从《牡丹亭》到《长生殿》,“情至”理想以一脉双流的形式汩汩流淌,前者波涛汹涌如怒,后者涟漪微波荡漾。这种不同在两位女主人公的情路历程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情始:热烈与温雅
  
  杜丽娘出生于太守之家,自幼被要求恪守封建社会为女子制定的所有行为规范,为了女儿“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父亲杜宝请迂腐学究陈最良充任女儿的精神导师,以便“拘束身心”。
  平心而论,杜宝夫妇堪称那一时代的“模范父母”,他们一个是勤政爱民的国家栋梁,一个是温良娴淑的贤妻良母。作为封建社会的成功人士,他们按自己的模式为女儿的生活早早地定下基调,除了自己的生活模式之外,他们实在想不出女儿还会有什么别的人生选择。陈最良这位在科举道路上蹭蹬了大半辈子的腐儒,除了转贩社会对他的“谆谆教诲”外,他确实没有任何知识可以传授给这位秀外慧中的女学生。森严的家教窒息着少女的情怀,侯门似海的太守府更像一座精神监狱。年方二八的杜丽娘正处于青春年华,人性的本能驱使她向往外面的世界:“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在一个明媚的春日,终年被困锁在幽闺深阁的杜丽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来到后花园。明媚的春光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春情:“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白)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伴随着对美好自然的发现,是杜丽娘美好天性的自我发现。发乎自然本性的情,是不能永久禁锢在礼教的堤防里的,更不会被礼教所异化和消解,
  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呵,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
  杜丽娘的爱情渴望喷薄而出。她期待有红叶题诗般的奇遇,她更期待有个张生式的男性出现在她生命之中!生命中蛰伏的本真被唤醒后,唯有激情徜徉,然后是斑驳奇异的梦幻缘情而生。
  在汤显祖那里,“情”是源自本性本真的自然之情,而到了洪升笔下,“情”则包涵了深沉的伦理道德色彩,这是汤显祖和洪升“情至”理想内涵的轩轾所在。洪升在《长生殿·自序》中言:“从来传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场;而近乃子虚乌有,动写情词赠答,数见不鲜,兼乖典则。”——在肯定传奇言情的同时,也否定了“乖典则”的私情。“情至”在洪升眼里,不是热烈激扬的自然本性情感,而是“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的夫妻伦理之情,而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夫妻伦理之情与“臣忠子孝”息息相通。洪升把“情至”理想放置在婚姻的框架里来颂扬,在一个被世人和社会认可的情境中敷演爱情。
  在《长生殿》以前,表现李杨爱情的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偏于“政治情结”的风教剧,一是偏于宫闱艳闻的风情剧。前者致力于政治寓意和历史训诫,后者满足于情欲宣泄和娱情效应。而洪升却以爱情理想和情感教化代替了传统的道德评判和政治说教,以情感的升华超越了以往的情欲放纵和风情意识。
  对那位被许多史学家、文学家百般贬斥的贵妃娘娘,洪升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他采取了“凡史家秽语,概削不书”的原则,抹去杨玉环曾为寿王妃的史实,沿用《长恨歌》里“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提法,净化了杨玉环的形象,将其描写成一个充选掖庭的清纯淑女。当“一朝选在君王侧”时,杨玉环是那么的不胜惶恐:
  [念奴娇序]沉吟半晌,怕庸姿下体,不堪陪从椒房。受宠承恩,一霎里身判人间天上。须仿,冯昵当熊,班姬辞辇,永持彤管侍君傍。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
  对于从天而降的浩荡皇恩,杨玉环决心要当一个如冯昵、班姬般贤达淑惠的妃子。没身以报。
  显而易见,爱情伊始,在杜丽娘是自然之情的激扬绚烂,在杨玉环则是伦理之情的温雅娴芳。灿烂的春光、美丽的春情激发了杜丽娘内心深处的爱情渴望,这种“情”是生命中的本真状态,它揭示出被理学覆盖着的全部秘密:人性不可遏制,人情不可抑止。而洪升则把对自然情感的宣扬转化成对伦理情感的讴歌。杨玉环以清纯淑女的形象充选宫掖,作为一名妃子——皇帝的合法妻子,她对爱情的追求建立在婚姻这一合“理”基础上。在洪升看来,“情至”不是纯粹的激情和生理的欲望,它应该是一种符合伦理道德的精神状态。从洪升这种崇情贬欲、崇雅贬俗的美学取向中,我们依稀可见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自然人性的率性而为正逐步向伦理情欲的理性自律复归。
  
  三、情追:梦幻与捍卫
  
  世由情照,情以梦引。人们在感叹无路可走的时候,往往会想到庄子的梦游原则,因为这种人生观的高妙恰恰在于:路没了正好做梦。——爱情亦是如此。
  春色催发了杜丽娘的情感爱欲,并如春潮涌动般不可抑止。然而在礼教的压制下,这种爱欲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得到正常的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梦境——在现实的道德堤防之外寻求实现和满足。
  中国古典文学中不乏梦境的描写,可传统文化注重的是此岸的努力,梦境常常是消极无奈的代名词——“人生如梦”。汤显祖却一语道破了艺术思维和审美创造的奥秘——“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在假想境界中抉发人生的真实、人性的真实。《牡丹亭》里,梦让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爱情得到实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杜丽娘在梦中遇到了倏忽而来的情人——这是情感发展的必然!“(梦)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于是,后花园里、芍药栏前、湖山石边、牡丹亭下,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成就了云雨之欢,“两情和合,真是个千般爱惜,万种温存。”
  显而易见,对爱的向往在杜丽娘身上首先表现为对欲的渴求。实际上,在人性的发展过程中,性的本能远远领先于爱的痴迷,伊甸园里的那颗禁果对于人类而言是永远的诱惑。奥古斯特,倍倍尔在《妇女和社会主义》一书中写道:“在人的所有自然需要中,继饮食的需要之后,最强烈的就是性的需要了。延续种属的需要是‘生命意志’的最高表现。这种需要深深地埋藏在每一个发育正常的人身上,到成年时,满足这种需要是保证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的重要条件。”而在道学家那里,性和道德是根本对立的,而且对女性有着更高的禁欲要求。可正如越是被掩盖的秘密越会唤起好奇心一样,越是受到压抑的东西就越是拐弯抹角地寻找出路。罗素在谈到禁欲主义时,曾用犀利的讽刺口吻指出,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以更绝对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因为欲望的力量同禁令的严厉程度是成正比的。一边是道德的严酷桎梏,一边是情欲的强烈渴望——这样的冲突在杜丽娘身上凸现为遁人虚幻的梦境体会真实的爱情。爱如流水,梦如轻风,风生水起,碧波荡漾。爱在梦中得到了实现和激扬。
  梦是美好的,可再美的梦终有醒来之时。醒来的杜丽娘虽然不能不被“礼”所束缚,但梦已为她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户,她不再被动地等待情人人梦,而是主动地去寻觅。她独自来到后花园,沿着梦中熟悉的路,怀着少女特有的羞涩,大胆而感伤地重温绮梦:
  [品令]他倚太湖石,立着咱玉婵娟。待把俺玉山推倒,使日暖玉生烟。捱过雕栏,转过秋千,背着裙花展。敢席着地,怕天瞧见。好一会分明,荚满幽香不可言。
  如果说一开始的“游园惊梦”还会被人误读为少女怀春的下意识,那么后来这种目的明确的“寻梦”,则是为“怀春”做了最生动的注脚。寻梦的过程甜蜜而温馨,而寻梦的结果却无限绝望与凄凉。因此,她发出了“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哀鸣。
  梦境与现实的鸿沟终究无法填平。杜丽娘的爱情努力在现实里被消解得干干净净,一如杯水失之于沙漠。爱情无法实现之苦在身体里转化成疾病的因子,并日益加重。“拜月堂空,行云径拥。骨冷怕成秋梦,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终于,炽热的爱情炙干了杜丽娘如花的容颜和似水的生命,她在对梦中男子的无限思念中溘然而逝。
  在汤显祖笔下,“情至”理想是一个诗意十足的梦幻,一种至死不渝的风骨;而到了洪升那里,“情至”理想则成了一场斗志昂然的捍卫,一种衰亡没落的崇高。
  “定情”之后,杨玉环凭借“娉婷绝世”的过人姿色赢得了唐明皇的宠爱。然而此时的唐明皇对杨玉环虽也多情,但绝不是专情。封建婚姻制度允许男子拥有三妻四妾,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更有坐拥三千佳丽的特权。为了希恩固宠,杨玉环使出浑身解数打败了情敌江采苹,可风流成性的唐明皇却又勾搭上了杨玉环的亲姐姐虢国夫人。这对杨玉环的爱情理想无疑是重重的一击。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哪怕这“沙子”是和自己同胞共乳的姐姐。因为爱得真诚,所以爱得苛刻。可这种真诚和苛刻却大大惹恼了君王,杨玉环因此被赶出宫。
  出宫后的杨玉环对自己的爱情经历无限叹惋:我杨玉环,自入宫闱,过蒙宠眷。只道君心可托,百岁为欢。谁想妾命不犹,一朝逢怒。遂使促驾宫车,放归私第。金门一出,如隔九天。(泪介)禁申明月,永无照影之期;苑外飞花,已绝上枝之望。抚躬自悼,掩袂徒嗟,好生伤感人也!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终于,杨玉环以一缕青丝打动了君王,得到复召。接下来,杨玉环通过“制谱”和“舞盘”充分展示了其兰心蕙质、多才多艺的一面,使得妙解音律的唐明皇对其赞赏有加。杨玉环更牢固地拴住了君王那颗多情的心,而李杨爱情也由欲的层面上升到志趣相投基础上的情的层面。可没过多久,风流的唐明皇又旧情难忘,私下召幸江采苹。对此,杨玉环表现出空前的“悍妒”。这种“悍妒”的背后是对爱情理想的执着,即要求一种情感上的双向对等。在佳丽如云的帝王后宫,这种要求何其痴妄,又何其可贵!这是一种爱的意志,这种意志引导爱情主体主动去实现爱情。
  对爱情的坚持不懈创造了奇迹。这次“悍妒”使杨玉环赢得了唐明皇“情深妒亦真”的认可,赢得了七夕之夜长生殿里“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的山盟海誓,李杨爱情再次得到升华。
  问题在于,帝妃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才子佳人或平民百姓,最高统治者的爱情和政治息息相关。唐明皇因宠爱杨贵妃而“弛了朝纲,占了情场”,为了让杨玉环能吃上新鲜的荔枝,不惜劳民伤财,“特敕地方飞驰进贡”,一路上践踏禾苗、伤人无数。倚仗杨玉环的得宠,杨国忠专权跋扈,杨氏兄妹骄奢无度……。腐败的朝政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干戈四起,生灵涂炭。逃难途中,杨玉环被迫自缢,孕育着政治恶果的爱情之花枯萎了。
  在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过程中,杜丽娘是和无从捉摸却又无所不在的“理”抗争,杨玉环则是与现实中的人和事奋战。杜丽娘像一个勇者,在一梦一寻一死之间,昂然向“理”的世界庄严宣告:没有爱,毋宁死!而杨玉环则像一位顶盔贯甲的斗士,以“悍妒”为武器来面对与她爱情为敌的整个世界。杜丽娘敢于追求,杨玉环勇于捍卫。杜丽娘的爱情是一种无所外求的自然情感的外露,杨玉环的爱情则是一种有所外求的社会情感的表现。同是为情而死,杜丽娘死得决绝而绚丽,杨玉环死得无奈而感伤。汤显祖从精神灵性上为人的至情至性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洪升则在现实图景中审视纯粹的爱情理想有无实现的可能。
  作为一种完整的感受,爱情是由各种不同因素形成的,其深刻基础一是生物因素(性欲、延续种屑的本能),一是社会因素(社会关系、当事人的审美感受和伦理感受、对亲昵的需求等等)。汤显祖更多地从感性层面诠释“情至”理想,从人的本能出发,揭示出越是被压抑的情欲就越是在内心奔突游走,并且最终喷薄而出,带来了火山爆发般的震撼力。正因为此,杜丽娘因春生情,因情成梦,并在梦中热烈大胆地与情人成就了云雨之欢。在这种意义上,情感与情欲是对等的。洪升则从爱情的社会因素出发,着重描绘“情至”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内容,从而中和了晚明文学在男女关系描写上的情感“放纵”。从情感内涵的角度分析,《长生殿》所表现的情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情欲和情爱。情欲是生命的感性欲求,属于基础层次;情爱是情欲的升华,属于高级层次。李杨情缘,就情感基础而言,一个钟情,一个痴情,双方有着热烈真挚的情欲;就志趣趋向而言,一个擅长音乐戏曲,一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两人知音互爱,惺惺相惜,有着高雅丰富的情感生活。“定情”奠定了情真意挚的情爱基础,“密誓”则达到了专一不移的情爱高格。将情感和情欲区别开来,这是洪升与汤显祖“情至”理想内涵的不同所在。
  
  四、情圆:浪漫与感伤
  
  传统文化将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规定为女性生活的全部意义,杜丽娘却义无反顾地将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爱情。她以生命的终结将爱情推向辉煌的极致。如果说《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诗的话,那么其浪漫的诗意就是这样闪现出来的——不是柔顺的屈从,而是赴死的决绝,为了爱。
  临死前,杜丽娘将自己的绝世姿容细细描下,以画像代替自己在尘世中守候情人。“面对死亡又暂时从死亡中解脱,使世间一切事物显得如此珍贵,如此神圣,如此美丽。……死亡,及其突然降临的可能性,使我们更有可能去爱,去热烈地爱。我感到惊奇的是:我们居然能够如此热烈地去爱,居然可能达到如此忘情的地步,居然可以知道自己永远不会死亡,”——在杜丽娘一笔一画的描容和“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题诗中,传递出的便是这样一种关于爱的意志。这里没有一丝对死亡的畏惧,因为那意味着对爱的亵渎。
  在阴间,杜丽娘的痴情得到了判官的理解与同情,被放出枉死城,自由的鬼魂随风飘荡,四处寻访心上人。三年后,上京赶考的柳梦梅投宿于梅花庵,杜丽娘因此得与梦中情人“幽媾”,并进而还魂重生。她以死赢得了爱情,而爱情又战胜了死亡,获得新生。——这是一声纯正的“归去来兮”,其清扬激越前无古人,如同一声清脆的啁啾鸟鸣划破时空,给笼罩着理学阴霾的尘世带来一缕晨曦。
  “人鬼情未了”——看似荒诞的故事产生于荒诞的现实。“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汤显祖清楚地看到现实社会不可能给杜丽娘的爱情提供适宜的发展空间,因此让她在超现实的世界里,挣脱了封建礼教的枷锁和道德桎梏,灿烂绽放爱情之花。目的可以为手段辩护——为了爱,既要有抗争的决心,又要有下地狱的勇气。杜丽娘对爱情的热烈渴望与执着追求强大得足以克服一切压力(包括死亡),它最终导向了人类所能具有的至性深情和终极真实。
  反过来看杨玉环,她凭着抗争和意志赢得了唐明皇情感上的回报,却无法摆脱封建政体赋予他们爱情的生活形式。由于他们的“逞侈心而穷人欲”导致“安史之乱”爆发,杨玉环不得不赴死以换取李姓江山的安定稳固,从而上演了有情人阴阳相隔的爱情悲剧。
  “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绝。”——杨玉环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可她的一缕孤魂仍不得安宁。在满天星月底下,她为自己生前的种种错行做了深深的忏悔:
  咳,我杨玉环,生遭惨毒,死抱沉冤。或者能悔前愆,得有超拔之日,也未可知。且住,(悲介)只想我在生所为,那一桩不是罪案,况且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忏悔得尽!
  对于这场祸乱,人们习惯谴责本无多少责任的杨玉环,而宽宥了那位至高无上的君王。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关于杨妃,禄山之乱以后的文人就撒着大谎,玄宗逍遥法外,倒说是许多坏事都由她,敢说‘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姒’的有几个,就是妲己、褒姒,也还不是一样的事?女人的替自己和男人伏罪,真是太长远了。”为了让社会重新接纳杨妃,洪升煞费苦心地为她安排了一场《情悔》:“玉环倾国,卒至陨身,死而有知,情悔何极?苟非怨艾之深,尚何证仙之与有?”并宣称“这一悔能教万孽清”,——“情悔”后的杨玉环一身清朗,以往的所谓罪过随着这“一悔”烟消云散了。
  此外,洪升认识到帝妃无限的专制权力和骄奢淫逸的生活,使这种宫廷情爱带着非纯真因素。他从情感忏悔的角度来挖掘情感悲剧的根源:情欲放纵和享乐主义既危及自身又祸及社会,“垂戒”之意即寓于此。洪升的“情悔”否定了情欲的失控失度,从而将“情至”理想推进由肉向灵、由欲向情的净化和升华。对个人来说,情欲宣泄而不过度,解脱情孽,净化心灵,达到自我完善境界;对社会来说,限制情欲放纵,使其不得危害封建制度和政权。——这是洪升“情感忏悔说”的要义所在。这种“情感忏悔说”和传统道德说教不同,即“情教”和“理教”的区别,而和明末率性的自然情欲论也有很大不同,即“导情”和“导欲”的分野。
  杨玉环忏悔过去犯下的错误,甚至把别人的罪过也揽到自己身上来,但对于爱情,她没有丝毫后悔:“只有一点那痴情,爱河沉未醒,说到此悔不来,惟天表证。纵冷骨不重生,拚向九泉待等。”在得知自己原是谴谪人间的仙子后,她宁可不重归仙班,“只愿还杨玉环旧日的匹聘”,因为“位纵在神仙列,梦不离唐宫阙,千回万转情难灭。双飞若注鸳鸯牒,三生旧好缘重结。又何惜人间再受罚折!”
  终于,杨玉环的一片痴情感动天庭,被安排在月宫与唐明皇“重圆”:
  [永团圆]神仙本是多情种,蓬山远,有情通。情根历劫无生死,看到底终相共。尘缘倥偬,忉利有天情更永。不比凡间梦,悲欢和哄,恩与爱总成空,跳出痴迷洞,割断相思鞍;金枷脱,玉锁松,笑骑双飞凤,潇洒到天宫。
  一派歌舞声中,杨玉环和唐明皇的爱情终于划上了句号,“剧终”二宇定格在了虚空团圆这一场景。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在汤显祖看来,只有超越生死的情方可以称为“情至”。在无尽的时间和广漠的空间中,人是短暂的存在,所有人都无法回避死亡。传统观念认为一切情只能是有生之情,随着生命的流逝爱情也将灰飞烟灭,而在《牡丹亭》里,爱情是永恒不灭的,爱是对生命、对人生的一种态度。通过爱,人克服了生命存在的局限走向永恒。杜丽娘以生命换来的“情圆”对“爱情不灭论”做了最精彩的诠释——爱情之火亘古不灭!
  和《牡丹亭》相比,《长生殿》有一个相似的情节外壳:爱情理想在现实中破灭,在超现实中团圆,洪升肯定了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模式,可是在充满荆棘和陷阱的现实世界,爱情似乎无法附丽于道德而存在。在强大的封建制度和礼教面前,个人的爱情乃至命运只能为巨大的历史力量所摆布,“情至”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为了使“情至”理想摆脱令人窘迫的现实困境,洪升为李杨的爱情设置一个超现实的月宫仙境,使其在虚空中团圆。比起汤显祖的汪洋恣肆,洪升的“情至”理想弥漫着一种无可名状的虚幻和悲凉。不管月宫重圆的场景是如何的歌舞升平,总也抹不去这样的萧瑟悲凉——“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洪升的“情至”理想里融入了历史兴亡之感,于是圆满之间有了挥之不去的感伤。
  
  五、结 语
  
  无论是《牡丹亭》还是《长生殿》,最终都以“圆”收场。圆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疑是人们最高的人生理想和审美崇尚。王国维曾有评说:“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若《牡丹亭》之返魂,《长生殿》之重圆,其最着之一例也。”世事有太多的缺憾,圆满只能到艺术中去寻求,寻求那关于爱情、关于人生的圆满。
  在《牡丹亭》里,杜丽娘的爱情指向是虚幻的,她和柳梦梅的婚姻经历了“惊梦”、“幽媾”、“冥誓”、“回生”和“婚走”,其大部分是在超现实的情境中完成的,由此并未受到太多尘世规则的束缚。而李杨的爱情则在皇宫后苑这一具体情境中展开,处处受到现实制约,因此,在对爱情的追求上,杨玉环和杜丽娘相比显得命运多舛。虽然洪升亦给李杨爱情安排了月宫重圆的圆满结局,但一剧的结局只是剧本的句号而非人生的终点。《长生殿》以“圆”收尾,可“圆”的背后却是掩饰不住的怅惘和感伤,爱情的美好颂歌里夹杂着一种难以追补的遗憾:爱过,然后成空。
  牡丹亭畔,一座具象的桃花源;月宫仙境,一个情爱的乌托邦。——汤显祖和洪升都选择虚幻境地来作为自己“情至”理想的实现之地。只是,同为“情至”理想的颂歌,《牡丹亭》欢快激扬地唱响热烈与浪漫,《长生殿》则凄美婉转地吟出悲郁和感伤;前者是万物欣欣的阳天春日,后者是西风残照的落日余霞——绚丽至极却又透出几分萧瑟悲凉。如果把“情至”理想比作旋律的话,《牡丹亭》里激越的浪漫,到了《长生殿》则演绎成凄美的感伤,不再是管弦乐器的轰然和鸣,而是玉笛箫管的凄美呜咽,其清渺空灵之余音,袅袅不断,依依难远……而激越也好,感伤也罢,在《牡丹亭》和《长生殿》里,我们解读出了一个共同的信息:无论历史翻到哪页,“情至”理想不可缺失。“大自然总是使我们在一切状态中都不幸,而我们的愿望则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幸福状态。”愿望和理想是生活的原动力。正是愿望,使我们不再轻易消沉于命运的磨难多舛;也正是理想,使我们不会永远沉湎于那关于遗憾的沉重叹息。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关于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农民的心理特点分析04-26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拓宽高校德育工作新途径04-26

大学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障碍与心理训练04-26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维影响分析04-26

浅谈如何满足中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需要04-26

消极的师源性心理影响——积极面对的辅导新领域04-26

专科生中知青子女的心理特点分析04-26

关于大学生病理性网络应用的心理特点分析04-26

关于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在实践中的应用04-26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综述.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