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散文诗多元性文体构建
摘要:赵俊涛的散文诗创作是一种多元性的实践。他的散文诗内涵多元而丰富,审美范围很宽,语言绚丽、深沉而纯粹,意象繁富而奇特,呈现一种多样性色彩;在外观形制上,跳闪性短句与舒缓性段落交错并存,短章与长篇不拘一格,复调性和多声部精巧组合,突出了散文诗的音乐美、节奏感和变化美。他的散文诗创作是他致力于散文诗文本探讨和文体构建的实证。
在贵州,一块贫困的土地上,散文诗创作却高潮迭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辉煌有目共睹,自不必说。而当大众文化带来纯文学的低落和迷惘的时候;特别是散文诗,当人们用异样的目光斜视或冷观,甚至奚落并暗地里诅咒的时候,它的血脉并没有断绝,它的生命并没有停止,它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尤其是新近出版的散文诗集《阳光的碎片》(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足以说明散文诗生命与艺术的精良文本,成为21世纪开端散文诗界的一个巨大惊喜。
面对他一二十年间创作辑集的98章(组)、14万字的散文诗全部精华,除了令人惊喜与慑服以外,更重要的是留下许多深思和启悟。尤其是他在散文诗创作上的一种多元性实践和致力于散文诗文本探讨与文体构建的自觉行为,值得散文诗界重视。
一、以多重的内涵反映多元的审美主题
散文诗忌讳平面、单一,忌讳清浅的抒情与描叙,忌讳简单的肯定否定二元对立思维。其实,早在二十年前,徐成淼先生就呼吁:散文诗要向清浅告别。但是,从散文诗创作总体情况来看并不理想,一部分散文诗仍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创作水平,“告别”还没有彻底。散文诗反映时代大变革,反映繁复多样的现代意识、现代情感、现代思维应是它当前的任务。散文诗走向立体多元,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同时,这也是散文诗发展寻求突破的一条出路。
而赵俊涛的《阳光的碎片》则提供给我们一个多元思考的文本。所谓“多元”,指诗人面对物质结构、社会结构、观念结构、意识结构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多重认识倾向。此其一。另外就文学创作对象来说,指现实世界和超现实世界的兼容;就创作主体来说,指“内宇宙”和“外宇宙”的贯通。同时,散文诗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现代意识和现代审美观念是它的灵魂。它所体现的情感关系,表现为自然情感、社会情感、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其情感结构是交叉性、多向性甚至是反向性的。我们只有作这样的理解,才能释解现代诗歌的根本特征,才能把握其审美规律,我们解读赵俊涛散文诗的多元性特征似乎就有了依据。
在赵俊涛的散文诗中,多元性表现为一种矛盾二元性的同构。如《阳光地带·正午的宁静》:“生命的全部意义都镌刻在古陶般生硬的脸上,粗糙的纹饰以历史的古朴展示现实的生涩和未来的艰深,版画为一堵冰冷的墙,或者青铜的盾。封闭自己保护自己成为惯性之矛。”这何尝不是生命的多重性写照?因此,他心中充满“生命的全部意义”的阳光,“从每个方向来/化解岩石的灵魂和粉碎僵干的肢体/让泪无法解释地淌下”。这是生命求解的方式,是内心的无奈与现实同构的诠释。而在《极地·由一种物质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中,这种矛盾二元性的同构性表现得更加明显:“我们最大的过错,就是听信了那个大胡子老头关键的一句话,同时忽略了他没说的真理/于是,我们轻易地让伞长在我们的手上,让斗笠坐在我们的顶上,让衣物或佩饰寄生在我们身上。”这是一种观念现实的状态,当然他是觉醒的,再看《极地·临终的命名》,矛盾二元性的同构体,更加紧密,似乎成为一种必然:“大树的一生是泽被大地的一生……它一生都在修正别人和自己的错误,一生都在为着一种理想书写着辉煌的理论和指挥着实践。很多时候它一边替自己包扎伤口,一边持着长矛战斗。”在他的散文诗中,光明与晦暗、盛开与凋敝、死亡与诞生……这种矛盾二元性的同在,构成了生命的本体,也构成了散文诗的本体。它通过象征性的自然景物的意象和氛围,传达自己的情绪和感情,或暗示自己的思想和旨意。
赵俊涛散文诗的多元性还表现为生命的内外两个宇宙,通过“外宇宙”(物象)来折射“内宇宙”(心灵),通过“内宇宙”来解读“外宇宙”。如《穿越沼泽》:“总要走这段路的/从这座山下来要攀上对面那座向阳的山坡……除了谨慎,而我什么也不知道/一只脚最终还是走错了时辰/陷我于瓢泼的雨里和厉啸的风中……此时的我才懂得载我能够涉过死水的船/只能是我自己。”这里,“外宇宙”描述的是一次经历、一次遭遇,一次坎坷,而折射出“内宇宙”的一次矛盾、一次苦痛、一次斗争,甚至是一种反思,一段心灵史的总结。如果这里的“外宇宙”是虚拟的,则内心的感受、情绪的奔突、感情的倾向是真实的,由它影映在“外宇宙”的物象上,这是一种虚实相生的效果。再如:《向日葵》:“整个日子,便漫在这样一种平和的简朴中,略有些神圣……看一看它那结满茧花的手掌和粗壮的四肢,就知道它拥有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和意志……把所有的期冀和感恩都贯注到双眸。当然,并不渴盼会有奇迹发生。葵不幻想……葵的力量是集体的力量。葵的力量是手握手带来的力量。葵的力量是心灵庇护心灵所拥有的力量。”这里,“外宇宙”展现的物象或许是真实的,但全部赋予“内宇宙”的情感色彩,传统诗歌美学称之为“移情”,使人与物的品格合二为一。这是另一种虚实相生的效果。
在赵俊涛散文诗中,也有内外宇宙完全结合的篇章,如《偶遇自己》《那个房间》等。在《偶遇自己》中,自己“偶然间望见自己/在对面的路上/匆匆地向另一个方向狂奔/或者,在同一条路上,擦肩而过/都很陌生”。表现在“外宇宙”上,这是一种幻像,甚至是假象,而“内宇宙”体现的是人的内心真实,这种真实则是人的虚无不定、变幻莫测,幻象与虚无合二为一。“在一场音乐会上或观赏一次展览/都会碰到自己/唱或者跳或者成为一件物品。”这是人被社会、被他人,甚至被自己异化后的一种呈现。这种内外宇宙的结合和互证,使幻象与异化的体验到达峰值,揭示了深刻的多元主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用多变的语言构建多样的审美外观
散文诗是诗歌渗透散文、散文渗透诗歌的一种独立文体,是最讲究语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从我阅读散文诗作品的经验来看,首先扑入眼帘并打动人心的是散文诗的语言,通过语言的感受进入审美过程。并且,散文诗的外观也是由语言元素构建的,什么样的语言基调便产生什么样的外观结构。除了语言和外观,现代散文诗的审美范围是很宽的,只有从语言入手延伸到它的写作过程,才能从整体上对散文诗进行多元性解读。
赵俊涛的散文诗语言以绚丽而深沉见长,并体现一种多样性特征,这是一个成熟写作者的重要标志。走进赵俊涛的《阳光的碎片》,如入一座“迷宫”。你是看风景来了,还是识宝来了?你是一个凑趣者,还是一个有心人?面对这座富丽堂皇的殿宇,你会顿时庄重起来,一种气息或景象会使你收敛一切。当然也会使你舒展一切,陶醉在一种情不自禁中。
你看他写阳光:“一点一滴地敲打,撬开一扇扇窗子的暗晦”;写光阴:“以刀横在自己的脖颈,将午时三刻戳印在每一个准备逃亡的非分的欲望上”;写河流的声音:“液态的声音里站起一只手粗壮有力,捻碎一个世界,又抟塑一个世界。”语言的穿透力可想而知。然而语言,正是散文诗创作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指标。语言的硬度、色彩、节奏、声音、情分,是成就散文诗的基本元素,把握不好,就流于一般,甚至与分行诗或散文混同而失去自己的本体特征。在这一点上,赵俊涛对其把握是十分严格的。再看长篇散文诗《向日葵》中的一个片断:
葵是那种无声无息地生长且拙于口舌的农民
民歌可以流利地从口中飘出,却永远产生不了巧辩的话语
葵与太阳的交流只在那每一个日子的对视。对日子的理解是深藏在铁一样坚实的躯体里的。对日子的感激和报答是深含在那样一种姿势和掌心里的
葵用心灵生活
语言的节奏和情分把握得恰到好处,透映出来的形象十分清晰。作者在这里的抒情不像抒情散文那样外露,也不像诗歌那样急促,而以一种浸透式的“传情”或“隐情”显示出散文诗的艺术魅力。
不过,语言只是散文诗内涵的物化形式,只有透过语言,你才能进入这座迷宫的内核,才知道它有多么的细密、精致和深刻。如这些句子:“也许正当我们在为纯粹而舞之蹈之时,恰好站在别人的手掌,成为他手里的一枚钉子或者锤子”(《极地》);“宁静与和平如某种声音,在人体内生长为桦木林带,拉近我与天空的距离”(《阳光地带》);“时间是深刻的,深刻胜过天下的每一种哲学”(《背景》);“事实上当人类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将音乐诱拐到乐器上的时候,音乐就已经开始远离我们”(《音乐的归宿》);“在风中,葵会把一些很方言的小调,寄往很远。新都市的高楼耸寓,会按期收到;老城里的深宅大院,也会按期收到”(《向日葵》)……高速度的思维,高浓度的情感,给人的感觉是精微而博大,让散文诗的时空跨度和结构能力非同一般,就像光纤一样具有无限的容量和强大的密度,使情思的传达具有无比的穿透力。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就赵俊涛散文诗的外观而言,诗的跳闪性短句与散文的舒缓性段落交错并存,短章与长篇不拘一格,复调性和多声部精巧组合,突出了散文诗的音乐美、节奏感和变化美。尤其是在段落安排上,不同于常见的散文诗以一层意思表达完毕为一个段落,而是借用了诗句的跳闪方式,将重要的音节(饱含内涵、充满诗性的词或词组)独立成段,有时还故意取消标点符号,这样使散文诗结构简洁灵活,充满节奏感和变化美。关于散文诗的篇幅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进行过激烈争论。柯蓝提出短小,以区别于散文;刘再复、王中才等人认为这种篇幅的限制会限制散文诗的扩展。这场争论,最后还是由柯蓝提出“散文诗组”的折中办法而结束。柯蓝认为,散文诗组有两个好处:一是“保存了散文诗短小形式的完整性”,二是“适当地解决了散文诗的容量”。其实,散文诗不在长短上。圣琼·佩斯的《蓝色恋歌》、纪德的《人间食粮》,都是非常好的散文诗长篇。赵俊涛散文诗好就好在既有精短的,又有联组的,还有长篇的。如《向日葵》和《瞬间》都是长篇,但恰恰是全书分量很重的压轴之作。
除了语言和外观,《阳光的碎片》提供给我们的审美范围是很宽的。这是他丰富和发展散文诗的一大贡献。从题材上来看,他打破了散文诗以小花小草、小桥小溪、小情小爱为抒写对象的小情小调格局,而将洪荒宇宙、烈火飓风、大漠极地、战马铠甲、界碑墓志、岩画死湖、疆场远征、山地厚土、石头沼泽、山民纤夫作为写作对象,以一种粗犷宏阔的气概统摄天地万物,以一种大恨大爱的胸怀舒卷古朴情感。在写法上,不拘一格,信马由缰,出入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想象和非想象之间,时而抓住语言原型,时而飘移语言的外壳,以紧密的情思和繁富的意象呈现诗章。但又不完全是散漫无序的。诗性发脉于作者的现代意蕴和自我感受,爆发于凝聚的理性(以直觉点燃),又通过非理性的翅膀,使若干意象(诗的细胞)跳跃、飞翔起来,然后沉落为诗。在他的散文诗诞生过程中,自然的节奏和情感的逻辑,织就了散文诗的整体。因此,进入读者空间的散文诗,便有一种感情的丰富性、情绪的复杂性、思维的矛盾性的多元审美存在。正因为这样一种存在,它提供给人以想象与升华,在审美过程中使散文诗的艺术和思想意境得以深化,散文诗所应有的哲理的光辉也便透射出来。
三、以自觉的创作揭示鲜明的文体特征
散文诗是一种不断有人来创新和拓展的文体。就像宗教一样,总会有人为它完全付出与持守。这是我对赵俊涛及他的散文诗创作产生的印象。他的散文诗创作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所谓“自觉”,即不仅限于创作,还要致力于对散文诗文本的探讨和文体的构建。
赵俊涛把散文诗比作“鸡尾酒”,这是一个创造性的比喻,正如十多年前王幅明先生把散文诗比作“混血儿”一样令人叫绝。在他的一篇长达一万多字的散文诗论中,对散文诗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对散文诗与诗歌、抒情散文进行了本质上的区别,并提出散文诗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散文诗创作起始于19世纪中期法国诗人贝尔特朗(也有说贝尔特朗是从德国作家荷尔德林处引进这种格式的),到了波德莱尔,散文诗得以正式奠基。中国的散文诗是20世纪初刘半农翻译屠格涅夫和泰戈尔的作品分别从俄国和印度引进的,而鲁迅成就了散文诗这一文体。鲁迅在接受波特莱尔象征主义创作手法和屠格涅夫的抒情特点后,并吸收中国寓言、小品文和历代精短散文的营养,奠定了中国特色的散文诗。九十多年来,中国散文诗的发展虽也蓬勃,但坎坷不少,责难也不断,其争议在于散文诗文体特征的不确定性。
其实,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是非常明显的,如波特莱尔提出的“自由、细腻、辛辣”,泰戈尔提出的“情韵”,鲁迅提出的“小感触”(应是“奔突”的小感触),茅盾提出的“散文形的诗”,柯蓝提出的“短小凝聚”(三五百字为宜)、郭风提出的诗和散文以外的“第三种形式”,刘再复提出的“双重宇宙”,耿林莽提出的“流动的美”,徐成淼提出的“意象”,李耕提出的“悟”,许淇提出的“深邃的思想知觉”,程显谟提出的“诗的线性叙述”,黄永健提出的“批判性、审思性、反讽性”……尽管他们观点的角度和表述不一,但目标是一致的,对提示我们思考散文诗的本体特征帮助很大,而且,只要你在创作中自觉地去体现,就能够找到散文诗区别于诗歌和抒情散文的个性特征。当然,散文诗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灵活多变”,它是在“舍弃了诗与散文的一些拖累”(那加伦语),如诗的押韵、讲平仄,如散文过于分散、拖沓以至没有节制等,兼取二者的优点(诗的凝炼与节奏,散文的舒展与自由)而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它“独立于散文与诗之间,而又兼有散文与诗的最佳的美学特点”(那加伦语)。因此,郭风说:“如果有诗和散文存在,就必须出现散文诗这一文体。”在文体特征的把握上,赵俊涛是做得很好的一个散文诗作家,而且有他自己的清醒而准确认识。
赵俊涛说,散文诗与散文在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很明显。他受捷克文学理论家穆卡洛夫斯基的影响,认为散文诗的语言是“诗的语言”,而散文的语言则是“标准的语言”。所谓“诗的语言”,其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把言辞“突出”,而“标准的语言”(符合语法规范),总是在极力避免突出。这样,散文诗与散文就有了分界点。当然,诗歌的语言也讲究最大限度地把言辞“突出”,于是,他说:“散文诗参差不整的外观,正是它的独特之处。”“散文没有这种自由,诗歌也同样没有这种自由。”它具有“比散文简洁比诗歌洒脱和自由的特性”。所以我曾说散文诗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灵活多变,在他这里得到了实证和回应。
散文诗的灵活多变,在赵俊涛看来就是一种兼容性质,这也是中国多年来散文诗文体特征争议的一个结果。他用“鸡尾酒”来形象地比喻散文诗是比较独到的。他说:“鸡尾酒的调和过程,以及调好后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和‘味道’,是那样恰如其分地与我们的散文诗相像……甚至散文诗也许在对多种‘滋味’的调和方面比鸡尾酒更加彻底。”所以,“兼容性是散文诗最根本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标志之一”.除了兼容性质,他认为,散文诗还“比其他文体保持了更多的偶然性特色”,散文诗的形式“显得比其他任何一种文体都不稳定”。正如有的学者说的那样:“散文诗向其他文体的偏离是合理的偏离……散文诗文体与其他语言艺术的文体一样,文体的稳定性都是相对的。特别是作为一种新兴文体,又处在20世纪整个艺术世界文体大变革和汉语诗歌出现大革命的特殊时代,散文诗的文体恒定性更是相对的,应该承认散文诗文体的模糊性。”其实,恰恰是这种“兼容性”“偶然性”“不稳定性”“模糊性”“不确定性”,使散文诗呈现“灵活多变”的特征。因此他说:“‘变’是散文诗唯一的生存方式。只有‘变’,才会有‘新’,才会永远地吸引人们。”
至此,我们再来反观赵俊涛的散文诗多元性实践,就可以看出,他的散文诗作品其内涵是多元而丰富的,灵魂中“带有现代的、开放的成分”;语言上绚丽、深沉而纯粹,意象繁富而奇特,呈现一种多样性色彩;在外观形制上,诗的跳闪性短句与散文的舒缓性段落交错并存,短章与长篇不拘一格,结构精致,突出了散文诗的音乐美、节奏感和变化美。这些都是他创作“自觉”的结果,都是与他的散文诗艺术探索分不开的,是他的散文诗理论的实证。所以我说,赵俊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足以说明散文诗生命与艺术的精良文本,绝没有虚言。
参考文献:
[1] 赵俊涛.阳光的碎片〔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 转引自徐成淼.再造梦想:文学创作论研究论纲〔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191.
[3] 徐成淼.散文诗的精灵〔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100.
[4] 喻子涵.关于散文诗创作问题的思考〔A〕.杜国景.时代的追问——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论文集〔C〕.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295.
[5] 郭风.谈谈散文诗〔A〕.散文诗选〔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6] 王珂.20世纪中国散文诗文体建设的历史回顾〔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毕业复习的一些思考04-26
对话式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捷径04-26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思考04-26
谈小学英语语篇中的词汇教学04-26
对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与感悟04-26
如何培养学生 英语阅读能力04-26
《实用英汉翻译》教学法改革初探04-26
语文教改之思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