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死亡是余华小说不变的主题之一,在死亡的废墟中体现出余华小说创作的精魂。余华通过无奈的死亡,超越的死亡,过程的死亡三种死亡方式,构筑成他小说的死亡情节。小说死亡情节的背后蕴含着余华对生命和死亡的哲理性思考。
〔关键词〕余华;小说;死亡情节
无论是先锋时期的余华,还是转型后的余华,对他作品中人物的“屠杀”都没有丝毫的手软。阴冷的艺术风格,平静的叙述方式,零度的情感介入,使余华的作品享有“冰渣文学”的称号。余华小说中人物的死亡方式大致有三种,一个是无奈的死亡,一个是超越的死亡,还有一个就是过程的死亡。
一、无奈的死亡
(一)群体压迫下的个体死亡
群体所具有的强大能量场对个体的生存产生了巨大的压迫,在这种压迫下个体的死亡是一种无奈的死亡。个体是指单个的生命体本身,群体不仅仅由单个个体集合构成,而且包含更多的因素。群体一旦形成它就会具有单个个体无法具有的庞大能量,包括法律,伦理道德,宗教,行政,经济等等多种因素。单个个体的生存是艰难的,他要面对庞大的群体的压力,同时也要面对与其他个体的生存竞争。在庞大的群体压力面前,单个生命个体显得十分脆弱和不堪一击,个体对群体的抗拒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抗拒。小说《河边的错误》中,刑警马哲为维护秩序举枪杀死了法律都无法约束的杀人疯子,但他却陷入了群体压迫的处罚之中而不得不沦为疯子。同样在这部小说中,另一人物许亮,在疯子杀人的事件中,不过是偶然出现在现场,却被人反复怀疑指证。在调查过程中因感到群体的巨大的能量场的挤压,而不能辨明自己的清白,只得走向自杀之途。《现实一种》中山岗被肢解也体现出群体压迫力量的强大。在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在其爱人凯瑟琳死亡之前就感到了死亡的必然性,认为“如果有人勇气十足的来到我们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为了制服他们,就非置他们于死地不可,这个世界当然不会让他们活下去。”可见群体对个体压迫能量的巨大,个体只能在这种强迫中无奈地走向死亡。
(二)人性恶演绎的个体死亡
隐藏在人性深处的“恶”一旦被激发就会像沉睡的火山被点燃一样,将释放出毁灭性的力量。生活在复杂社会关系中的个体,一个个体内心的“恶”被激活,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果这种恶是从屠戮开始,那么,在这种人性恶的演绎下,与之有着复杂的网状联系的个体就会在血腥的屠戮中一个一个痛苦的死去。余华在他的小说中就展示了人性恶演绎个体死亡的过程。小说《现实一种》中四岁的皮皮无意间摔死了堂弟,皮皮的无意却成了点燃人性恶的导火索。之后山峰在具有报复性的“人性恶”的驱使下踢死了侄子皮皮;皮皮的父亲山岗又计杀了弟弟山峰;山峰的妻子怀着仇恨报警,山岗被枪毙,山峰的妻子又以阴险的手段使山岗的尸体被肢解。在这一个一个血腥的屠杀中,我们看到的人性中的“恶”在无情的演绎中夺去饱含无奈和痛苦的个体生命。
两种导致个体死亡的方式,是在一种无法抗拒的无奈中上演的,“余华又是通过对欺骗,暴力,杀戮等典型内容的极端化叙述,淋漓尽致地呈现人性之恶,揭示人类的生存困境”“呼吁改造人的生存处境,消除社会,生活,历史虐杀人的不合理的因素,应当把人当作人来看待。”〔2〕余华对世间茫茫死亡的一种哲理性思考。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超越的死亡
对死亡的超越在中国传统的死亡观上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精神上战胜死亡,一个是珍惜时光,珍惜生命。余华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在余华的小说中出现了上述两个层面的对死亡的超越。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为娶妻,为儿子回城治病,为家人在饥荒的年月打一次牙祭,面对死亡的阴影,仍然一次又一次卖血,一次又一次向死亡挺进,以对抗不幸的生存困境,同时对抗以生命之血换来的最终的两手空空。每一次卖血,对于许三观就是一次新生,他不知道他的生命下一刻还能不能延续,他面对的是死亡的恐惧,死亡的阴影。但是他没有退缩,没有被死亡吓倒,他仍然坚强的活着,哪怕在死神的旁边,那是一种比死更恐怖的生存,可以说在精神上死神是无法战胜许三观的,许三观已经超越了死亡。小说《细雨中呼喊》中,我们一样可以列出一个十几个人的死亡名单,其中苏宇的死亡过程竟被描写的那么超脱:“在经历了冗长的窒息以后,突然获得了消失般的宁静,仿佛一股微风极其舒畅的吹散了他的身体,他感到自己化作无数的水滴,清脆悦耳地消失在空气之中”。这是一种超越,超越生死拘囿,所有的窒息和恐惧像水一样飘散,一种洒脱的生命体验高高悬浮于死亡之上,这是对死亡的最好超越。小说《活着》中主人公富贵就是在死亡反复降临到自己亲人身上的情况下,体现出人的生存的意志,体现对苦难承受的耐力和韧性。“活着还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活着》还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1〕这是一种对生命的珍惜,只要活着一切才有可能,把身体全部的潜能发掘出来对抗死亡的扼杀,在死神的魔爪下逃生,这是一种对生命的珍惜,只要活着一切才有可能。战胜死亡本身,就是对死亡的最好超越。
三、过程的死亡
过程的死亡在余华的作品中主要体现在对死亡过程的真实记录,在余华的笔下,死亡不再是一个笼统的观念,而是一个细微的肢解过程。小说《现实一种》中余华是这样描述山峰的死亡过程的,“然而这时一股奇异的感觉从脚底下慢慢升起,又往上面爬了过来,越爬越慢,不一会儿就爬到了胸口了。他第三次喊叫还没出来,他就由不得自己将脑袋一缩,然后拼命的笑了起来。他要缩回腿,可腿没法弯曲,于是他只得把双腿上下摆动。身体尽管乱扭起来,可一点也没有动,他的脑袋像是两张铝片刮出来一样”《现实一种》这一段描述死亡的过程是这部小说中最恐怖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死亡过程。
“她甚至能够感到那种兴奋如何在她体内流动。而同时她又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局部地死去。她明显地觉得脚指头是最先死去的,然后是整双脚,接着又伸延到腿上。她感到脚的死去像冰雪一样无声无息。死亡在她腹部逗留了片刻,以后就像潮水一样涌过了腰际,涌过腰际后死亡就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这时她感到双手离她远去了,脑袋仿佛正被一条小狗一口一口咬去。最后只剩下心脏了,可死亡已经包围了心脏,像是无数蚂蚁似的从四周爬向心脏。她觉得心脏有些痒滋滋的。这时她睁开的眼睛看到有无数光芒透过窗帘向她奔涌过来,她不禁微微一笑,于是这笑容像是相片一样固定了下来。”这是山峰的母亲死亡的过程。
这种真实的死亡过程的描述,真实解剖死亡细节,作者本人扮演的是一种心灵医生的角色,解剖的不再是肉体而是灵魂,在死亡的残核中剥离出生命的真谛。
余华小说的死亡情节充满着死亡的阴影,又遍布着生存的光芒。“我寻找的是我的叙述方式”,“尽可能回避直接的表述,让阴沉的天空来展示阳光。”〔3〕这是死亡和生存血肉相亲的和谐之美,深入解读余华作品中的死亡情节,也就接近了余华小说的精髓。
参考文献:
〔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44.
〔2〕余华.活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5.
〔3〕余华.虚伪的作品.上海文论,1989,(5).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高职英语阅读中跨文化能力的培养04-26
激发兴趣 提高英语学习效率04-26
中学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04-26
外语教师如何搞好新时期课改后的英语教学04-26
浅谈如何打造初中英语教学的高效课堂04-26
浅谈英语写作中的互动教学法04-26
英语教学中的体态语04-26
刍议高中英语课堂的分层教学04-26
新世纪英语教学之新型师生关系浅谈04-26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之我见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