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则通,通则不痛——浅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

时间:2024-04-26 15:35:0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通则不痛,痛则不痛"这是前不久我听到的一则药品电视广告用语,私下揣测,这多少也适合描述我们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动,在新编现代汉语辞海中的解释是指事物改变原来的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常与活连用。本人认为:因为活,所以动;因为动,才以活。动是生命力的基本特征,任何事物,只有具有生命力,才能得以延续,才能得以发展。
        近期,笔者随区教研室到下面学校视导,听了不少节英语课,感触颇深。正所谓见多识广,每到之处,所见所闻的都是随机而来的平常教学课,不是经过精雕细啄的公开课、观摩课。其中既有独具匠心的上乘佳品,也不乏粗枝大叶的乏力之作。静观其变,究其根由,感觉到在我们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个"动"字,何其重要。
        我想,既然劳动产生了语言,那么作为一种工具,语言的练习与掌握就应该是在劳动的过程中进行的。英语的学习也不例外,下面本人就从"动"字入手,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谈谈自己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认识。
        一、学生的"动" 
        小学英语教学,对于学生来说,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问题,也就是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有无兴趣的问题。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于教师能够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激发与培养。
        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之一,只不过这一特征在低、中、高年级段所显示出来的程度不尽相同。高年级的学生的自制力相对与中低年级要强,使得他们的好动更倾向于理性化,加上诸如好胜、好强等年龄特征,致使小学生更喜欢诸如游戏、比赛、说唱等形式的教学。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的考虑到这些因素,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地"动"起来,那我们的教学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牛津小学英语的起始年级是三年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三、四年级的对话教学中,设置情境后,我一般要求学生在进行对话练习的时候要结合使用  体态语,每句都配以一定的手势、动作或表情,加以练习,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如4A-- Unit 1-- Part A的对话,动作配置如下:
        A:May I come in,Miss Li ?---嘴发敲门声,手做敲门状,夸张为好。
        B:Yes,Come in,please.---有礼貌地躬身,双手做引路状。
        A:May I have a copybook?---先双手放在胸部,再翻掌做写字样。
        B:Yes. This copybook is for you.---双手胸前翻掌做递东西姿势。
        A:Thank you.---双手握拳与胸前。
        B:May I have a copy book for Su Yang?
        ---先双手放在自己胸部,再翻一掌指向一侧。
        A:Sure.Here you are.---点头同意,双手胸前翻掌做递东西姿势。
        B:Thank you.--- 双手握拳与胸前。
        A:Goodbye,Miss Li.---一只手挥动告别。
        B:Goodbye.---另一只手挥动告别。
        我常对学生说,哑剧都能让人看得懂,何况我们英语加动作。在练习中,学生边说边动,动作说明语言,语言引导动作,表演的天赋相得益彰,学生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回家做给家长看,说给家长听,学生乐此不疲。此英语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学习英语的劲头与其他班级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学期的内容,甚至一学年的内容,学生相互之间对答如流。我想,以此劲头,若能持之以恒,学生必成大器。到了五、六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控能力增强,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动"更倾向于理性化,明显区别于中低年级学生的随意性、盲从性。根据以往教学,本人认为此阶段应强化学生的外"动",并注重学生的内"动"。
        所谓强化外"动",既强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际英语交流,以实用的形式表现出来。我是通过以下几种教学途径尝试的,而且收益非浅。一是鼓励学生课堂内外坚持说英语,用英语交流,引导学生形成交际伙伴,交际小组,发挥个人与小组的优势,形成良好的英语交流氛围。二是以课外作业的形式组织多种英语交际活动,并以课堂汇报的形式进行评比,每周一次,形成常规。三是要求每一个交际小组在学习中排练英语节目,歌舞、课本剧、诗朗诵等形式不限,每学期进行一次班级或全校性的汇报演出。不放过市区举行的口语、听力以及英语节目比赛等,让学生积极报名参与。此举,从心理学上讲,有助于消除学生内向性格的负面影响,形成积极、开放、大胆的个性倾向;从现实意义上讲,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
        注重内"动",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既知识的内化,形成内在的、积极的英语思维。英语的内动是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过渡重要环节。在经过两到三年的学习后,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英语运用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训练他们的英语描述和归纳能力,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是可行的。我在六年级的教学中尝试过以下两种教学方法,效果不错。如:
        1、Listen and guess the words.(听音猜词)
        请A学生上黑板面对大家,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让B同学描述,描述中不准说出黑板上的词。A同学根据描述猜词。内容如:
        parents---father and mother.
        parent----father or mother
        January---the first month of a year
        banana--  -a long yellow fruit
        yesterday---the day before today
        Monday--  -the second day of a week等等。
        2、How to say in other English words.(如何用英语表达)
        要求学生运用掌握的字,词,句去说明老师提供的内容,说明中尽量不带有老师提供的字、词、句。内容如: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Be quiet.---Don’t  make  noise.
        Keep off the grass---Do not walk on the grass。
        Do you know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
        ----How can I get to the post office?
        What’s your favourite holiday?
        ---Which holiday do you like best?等等。
        这些活动设计,充分激活学生内在的英语思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想象、以及组织语言的空间。经过这些活动练习后,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以及语言的组织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教师的"动"
        应该说,教师的"动"主要表现在为了学生的活学而活教上。能否根据教材,围绕学生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的学习。毕竟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内容与情景是有限的,在内容的安排上也不是十分合理的。这一点,我认为我们英语老师做的还不错。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为了教学的连贯性,也为了学生学习的由浅入深,先后调整了教材某些板快的教学顺序,如在新授  单元的教学中先进行B,C部分词汇、句型的教学,再进行A部分对话的教学,或是A、B、C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就是在活用教材。
        师专三附小的李文老师在4A- Unit 4 -Whose gloves?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为贫困地区、灾区孩子捐赠衣物的场景,将教学内容充分的融入。学生那踊跃捐献的场面使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感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教育。李老师活学活用,巧妙设计,弥补了教材的不足,润色了英语教学。
        海州区汇文小学的姚欢欢老师在进行6A-Unit 5-- Part A--On the farm对话教学的时候,根据对话的内容设计了十一个问题,如:       
        1.What holiday was it last week?
        2.What did Nancy do lastweek?
        3.Did she watch a film?
        4.How about the film?
        5.Did she like the film?
        6.What did Helen do on the farm?
        7.What did she do on Monday?
        8.What did she do on Tuesday?
        9.What else did she do ?
        10.Were there any fruit trees?
        11.How about Helen’s holiday?
        她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将问题各个击破,然后再大胆的让学生根据各题的答案去复述课文内容。如此巧妙设计,引领学生动脑、动耳、动口,激活学生的感官,开动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以有效的训练,教学效果非常好。上述这些老师的活教、巧教,不能不说是我们英语教师中创新教学的典型事例,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三、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使之转化为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将来学习更深的知识打下坚实基础。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为学习更深的知识作准备。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不能只有老师一人"登台表演"。但是在听课中,也不免发现我们中有的教师上课的时候,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总是滔滔不绝,学生成了单纯的"观众"。就是观众在看节目的时候,觉得不好看还可以走人,而在课堂上,教师的"独角戏"唱得再不好,学生也只好硬着头皮熬下去。无怪乎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心烦意乱地盼望着下课,对课堂教学表现冷谈。对所学知识表现为厌烦,视为苦差。这样的教学,还谈什么训练学生的技能,还谈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哪里还有什么质量?
        在教学中,除了上述要让学生获得书本知识并转化为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外,还有一点,我认为也很重要,那就是通过师生的互动要教会学生进行思考乃至于进行生动的创造,并学会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这么一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我们的任务就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学中除了我们要讲的生动外,还得必须设法让学生按照我们的意图"动"起来,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和老师走到一起来,共同演好课堂教学这场戏。譬如,复习课,为什么不能让学生站出来自己讲讲。新授课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融入角色,提提问题,互相议议等等。教与学的充分互动,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地调动起来。其效果绝对要比教师的"独唱"好得多。
        让学生和教师一同"动"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按照每个活动或每一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周密安排。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当好演员,更要当好导演,这比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难度要大得多。可以这样说:只有教与学的真正互动,才能真正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诠释着"动"的寓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动"的更有成效,"动"的更艺术,焕发我们教学的活力,展示我们英语的魅力,还有待于我们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去追求,去探索,去创造。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评价策略04-26

英语阅读教学之浅析04-26

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04-26

浅谈英语“趣味教学”04-26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技巧04-26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04-26

怎样提高学困生的课堂效益04-26

初中生英语听力障碍分析与应对策略04-26

激发学习兴趣,打造小学英语高效课堂04-26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兴趣培养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